從內容帶課到經驗帶貨,知識付費進入下半場

2020-12-27 齊魯壹點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頔

線上分享與學習已經變得越來越日常,為優質內容付費也漸成趨勢。隨著知識付費的逐步發展,受眾的要求也水漲船高,一些萬金油似的大V因為回答知識缺乏精準性和深度性而逐漸遭遇瓶頸;另一方面,深耕某個細分領域的資深玩家,在直播帶貨風口的助推下,實現了用知識和經驗帶貨。專業化、垂直化、定製化,為知識付費的下半場指明了方向。

因消解認知焦慮而興,紅利期過後面臨瓶頸

很多人將2016年稱為「知識付費元年」。那一年,除了上線值乎、知乎live等付費功能的知乎外,果殼CEO姬十三也推出了付費問答平臺——分答。處於初創期的得到App開始發力,6月上線第一個付費訂閱專欄,1個月銷售額超過1000萬。音頻平臺喜馬拉雅推出了付費音頻,首日銷售額就超過500萬。

早期的知識付費體現為教育、諮詢、出版等形式,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知識付費逐漸由終端體系化向移動端碎片化發展,知識付費成為個人通過線上交易分享知識信息來獲取收益的傳播模式。到了2017年,知識付費的「風口」更加猛烈。自媒體人咪蒙推出音頻課程「咪蒙教你月薪5萬」,3小時就賣出了兩萬份,不到一周銷售額就突破450萬。北大教授薛兆豐在得到App上的課程訂閱人數超過20萬,銷售額超過4000萬。

外語、編程等傳統的線上教育,對於消費者來說具有某方面的硬性需求。而知識付費的興起,則在於生活節奏加快、網絡信息爆炸、社會氛圍有焦慮感等原因,用戶需要知識性內容來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換句話說,用戶購買的不僅僅是知識或信息,更是心理對於獲取這些知識或信息的滿足感。這也就是知識付費為什麼會被稱為「販賣焦慮」的原因。

資訊時代造成的認知焦慮,無疑是一種很強的心理驅動力。所有人都渴望跟上時代,希望能以最高效的方式接受最優質的信息。隨著市場的持續發展,大量的知識產品幾乎覆蓋了用戶所有的心理需求。用戶的好奇感與需求感逐漸消失,行業紅利期自然也就過去了。

根據易觀數據顯示,2017年度得到App的平均MAU(月活躍人數)為254.4萬。到了2019年5月,得到累計用戶數已近3000萬,而MAU卻只有176萬。就在這個月,連載三年的《李翔知識內參》停更,李翔及團隊宣布撤退,作為得到第一個付費專欄,這個超過400萬用戶的節目,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之後的知識付費熱潮,其停更也多多少少意味著知識付費平臺的轉型期已經到來。

在用戶增長陷入瓶頸的同時,產品方在內容輸出上也很容易後繼乏力。畢竟要保持單一IP持續、穩定、長期輸出高價值的信息是很難的。而從網際網路本身的規律來看,產品周期也有自然拐點,新增用戶量與用戶留存率很難始終維持高水平。

隨著知識付費產品規模化、廣泛化,主要領域內的課程很容易走向同質化,幾乎沒什麼行業壁壘可言。以職場相關內容為例,這類課程既沒有太高深的理論,又只能以大眾所熟知的行業為例,不同的知識付費平臺可以找不同的公司高管作為主講人,但除了職位和公司的不同之外,很難有差異化的口碑。

為了吸引和留存用戶,降低門檻和提升實用性是最常見的方式。可是用戶一旦掌握了課程中所教授的低門檻且易實操的技能,就得到了心理預期的滿足,不太可能進行復購,這可以說是知識付費行業的通病與硬傷。根據艾瑞數據顯示,中上遊知識付費產品的復購率僅為30%。

因此,在2020年,「瓶頸期」「困局」「降溫」,諸如這樣的關鍵詞時常出現在對知識付費領域的分析文章之中。

以知識經驗「分享導購」,成為帶貨界一股清流

今年是直播帶貨爆發的一年。李佳琦、薇婭等頭部主播的成交額屢創新高,丁磊、張朝陽、董明珠等商界大佬紛紛貢獻出了自己的直播帶貨首秀。知識付費領域的代表人物樊登也進行了自己的嘗試。

6月21日,這個被書友們稱為全中國最會講書的人與快手合作了一場直播帶貨。這場直播裡帶的貨是日常並不那麼好賣的書籍,但這檔以「解讀書籍+直播薦書」為主線的欄目取得了不俗的表現。

數據顯示,其累計觀看人數達200萬人,13萬冊書籍被搶購一空,累計銷售額近1000萬元。其中,《老子的心事》3000套2分鐘售罄、《脂硯齋重評石頭記》400套20秒售罄、《人間詞話》1萬冊10分鐘售罄、《我的經濟學思維課》4000冊10分鐘售罄。《讀懂孩子的心》10分鐘銷售量超過7萬冊,創下全網10分鐘書籍銷售紀錄,成為這場直播中最大的直播單品。

像樊登這樣深耕某一細分領域,以自己累積的知識和經驗贏得受眾認可,並實現「導購帶貨」的案例還有不少。數碼答主「藍大仙人」在知乎上寫下《2020年智能電視選購攻略》後,通過這篇文章促成了超過四千萬元的電視機銷售額;剛從大學畢業沒多久的數碼答主「墨魚」,已能通過推薦筆記本電腦獲得10萬元的月收入。

在知乎上坐擁百萬粉絲的「藍大仙人」,曾經只是一個普通的「打工人」。工作之餘的時間,他大多用在了知乎問答平臺上。由於對數碼領域感興趣,他選擇從智能電視切入,逐一回答讀者的提問。堅持幾年之後,他開始在業餘時間接受讀者的付費諮詢。當這筆月收入超過工資好幾倍時,他果斷辭職,更加專心答題和研究電視,每月依靠付費諮詢為主要的收入來源。後來,隨著名氣越來越大,粉絲越來越多,「藍大仙人」開始自費進行產品測評,對電視領域的研究更加深入,當知乎上線「好物推薦」欄目後,他順理成章用專業知識成為了一名「帶貨官」。

當初因為給朋友推薦筆記本電腦,「墨魚」誤打誤撞地開始在知乎寫作,之後一篇名為《買電腦,請遠離校園代理!》的文章一炮走紅,給他帶來了百萬級的流量和成倍增加的粉絲,受到關注的「墨魚」繼續在知乎上為網友科普筆記本電腦的相關知識,並為他們選購什麼款式出謀劃策,堅持6年創作後,如今二十多歲的他已經成為知乎上的知名數碼答主,擁有超10萬的粉絲。

「墨魚」和「藍大仙人」有著相同的自我定位:用行業經驗來「分享導購」,技巧、顏值、文筆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專業性。在天貓「6·18」購物節,「墨魚」還和廠家嘗試合作,自己出鏡,直播帶貨,但他認為,如今興起的直播和短視頻模式並不如文字的效率高:「大家更喜歡看你認認真真寫的內容,引導用戶的合理消費,而不僅僅是吆喝、賣東西。」

直播帶貨發展到當下,已經出現泥沙俱下的行業亂象。在帶貨套路連環套、忽悠方式滿天飛的情況下,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網絡直播營銷行為規範》規定、11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直播營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11月23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關於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都對直播帶貨加以規範。「知識帶貨」此時儼然一股清流,可以解決衝動消費和信任度低的問題。

這種知識付費的新模式,不僅可以成為內容創作者的新風口,還有利於完善現在的直播帶貨生態,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有可能更好地買到性價比高的商品。

行業規模持續擴增,如何實現「內容為王」

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運行發展及用戶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在線學習用戶中88.8%購買過知識付費產品;46.8%的知識付費用戶每月花費500-2000元購買知識付費產品;在線學習用戶以80後和90後為主,主要分布在一線和二線城市;86.1%的月收入在5000-25000元之間,是知識付費的潛在消費者。

儘管某些知識付費的引領企業遇到了一定的發展瓶頸,但在艾媒諮詢分析師看來,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為知識付費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基礎,隨著網絡視聽行業不斷增長,知識付費的行業規模將持續擴增。2019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規模達到278.0億元,預計2020年將突破392億元。

在知識付費行業發展前期,一些網紅大V發布的內容主要是憑藉個人IP效應來吸引粉絲閱讀或觀看,但他們所創作的內容大多比較淺顯,並沒有形成專業的、有深度的內容體系。實際上,在購買知識付費產品時,中國用戶最主要會考慮到內容生產者的專業度,其次是內容創作者的口碑、知名度等。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隨著知識付費行業不斷發展成熟,知識付費用戶將會更多地關注到內容本質上,意味著知識付費內容不再是靠創作者的名氣吸引流量,而是靠其紮實的專業度來贏得用戶買單。

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內容生產者入局行業,知識付費市場內容不斷積累,同質化越來越明顯,同時呈現出大眾化、覆蓋面廣等特點,無法滿足用戶深度學習的需求,難以提高用戶黏性。因此,垂直化、細分化正成為知識付費領域的發展趨勢,大眾化平臺逐步向專業化細分產品轉化,知識付費場景正在不斷拓寬。除了商業財經、人文社科這些內容已經比較豐富的領域外,不斷有「小而美」的內容方突出重圍,比如專注於醫學領域的丁香醫生、專注於農業領域的天天學農、專注於家長教育的春藤大學等等。

無論怎麼調整發展策略,知識付費最重要的還是內容本身,對於內容的極致化追求應該是所有知識付費平臺的核心理念。拆解來看,將內容視為核心理念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如何規避同質化,做出有差異且吸引用戶的內容;二是如何服務好平臺目標用戶。前者決定了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而後者決定了平臺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

在知識付費領域,用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課程策劃要從用戶出發,充分考慮用戶的接受程度;同時還要注意內容上的價值感和差異度,體現出定製化。相比於用戶「學完即走」的普通課程,定製化能最大限度提升用戶的認可度。比如「訓練營」模式就是這種定製化服務的體現。訓練營的課程部分仍然是無邊際成本的,主講人可以提前進行錄製,讓學員定時播放;同時訓練營又比普通課程增加了作業批改、直播等交互環節,還會根據學員個人的學習情況設置激勵,運營人員可以一對一鼓勵學員,補上一般知識付費所缺少的強驅動力。

相關焦點

  • 教育培訓機構趕上知識付費直播帶貨風口
    近期,電商直播帶貨的大風颳的正盛。從李佳琦、薇婭到羅永浩,再到董明珠出擊線上為格力帶貨、李彥宏直播帶知識,還有劉濤、陳赫等明星藝人也嗅到直播電商紅利,利用自己的人氣流量直播帶貨。更有廣州市花都區推出政策,對帶貨量超1000萬以上的網紅主播,優先享受入戶指標、子女入學等人才政策。可見,直播這股風吹的有多大。
  • 淘寶、抖音、快手新政策三國殺 直播帶貨進入下半場
    618 過後,直播帶貨降溫的姿態已經非常明顯,但行業降溫並不代表平臺之爭趨於冷靜,淘寶、抖音、快手的明爭暗鬥反而愈演愈烈。今年下半年開始,抖音就在傳遞「打造電商閉環」的概念,在經歷幾次頭部主播帶貨翻車後,電商運營能力被抖音格外看中。
  • 直播帶貨「下半場」:什麼才是「王道」?
    隨著直播帶貨進入所謂「下半場」,究竟什麼才是良性發展的「王道」?  買它!消費者反被「薅羊毛」  「下單時有多痛快,收貨時就有多失望。」家住北京的陳雪(化名)這樣形容自己的直播購物經歷。然而,隨著直播帶貨快速發展,潛藏在低價與優惠背後的質量和售後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顯示,「618」期間消費者對於直播帶貨類的吐槽信息超過11萬條。其中,消費者對部分主播涉嫌過度宣傳產品功效,利用直播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反映最為強烈。
  • 從李佳琦、一條到誠品書店,內容帶貨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從2006年幹投資開始,其實我很早就關注到了內容和帶貨之間的關聯,比如說當年就想過報紙能不能帶貨,也有人去做過這件事,只是最終沒有做好。再到去探索誠品書店如何盈利,包括研究迪士尼怎麼賺錢,這些都和內容有關,我們過往的投資案例也有很多和內容相關的東西。像平臺級的喜馬拉雅,樊登讀書、一條等。
  • 知識服務下半場,內容生產者如何發力
    而在不久前,也是在數博會的網聚活動上,人民郵電出版社信息技術部主任李海濤和三聯中讀內容總監俞力莎分別介紹了各自出版社的平臺探索經驗。知識服務平臺建設的下半場,內容生產者如何發力?通過分析這幾個案例,我們或許能在出版業知識服務駛入快車道後,找到一些取勝的小秘籍。找準定位充分利用出版社資源出版社與媒體打造知識服務平臺具有先天優勢。
  • 知識付費,下半場怎麼走(附大會PPT下載)
    部分內容有修改: 首先,做個自我介紹,我是陳輝,這些年負責的主要都是內容型產品的運營和產品工作,去年的8月剛到了豆瓣,開始負責豆瓣的付費內容,包括豆瓣時間和豆瓣視頻。之所以選這個主題,主要是因為我自己目前做的也屬於知識付費產品;其次,我一直做的都是付費的內容型產品,也是知識付費的前身。我希望能夠通過我對知識付費產品一些思考,來談談知識付費的下半場。
  • 算法改造知識付費:在抖音快手賣課,他們一年賺了近200萬
    就在最近幾個月,快手上《嗩吶零基礎速學》賣到了近5000份,抖音上《標準美語速成課》賣到了近2500份,或許你覺得這些銷量與專業知識付費平臺的TOP榜根本無法相提並論,但這些課程創作者都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大V,短視頻為切實創造了內容生產、傳播、盈利的機會。
  • 直播帶貨幕後的粗糙生產鏈:從賣腳本到培訓,誰在「割韭菜」?
    張婷婷第一次被直播帶貨的「情節」驚到,是無意間刷到草根歌手「草帽姐」的直播間,前一秒「草帽姐」還在痛哭流涕地訴說自己被家暴毒打的遭遇,下一秒突然就話鋒一轉,開始哭訴自己「帶貨帶不出去」。評論區瞬間充斥「演戲」和「炒作」的質疑聲。「現在直播帶貨已經需要靠演技了嗎?」張婷婷有些哭笑不得,迅速退出了直播間。
  • 得到APP「知識直播」不拼帶貨,拼知識
    直播電商帶貨,如今如火如荼,但得到app獨樹一幟,開啟了知識直播。知識直播是以直播的形式+知識內容,是以「傳遞/分享知識」為主的實時在線直播。一、得到加快知識直播前進步伐顧名思義,知識直播是以直播的形式+知識內容,是以「傳遞/分享知識」為主的實時在線直播。有別於網紅的才藝直播觀賞屬性和電商的帶貨直播的消費屬性,知識直播具有更多的公益性。在2019-2020年的跨年演講上,羅振宇發布了一項知識普惠公開講座計劃:「一萬小時計劃」。
  • CEO直播帶貨下半場 :掌握規則才能倖存
    很多商家提前一個月就已經開始預熱,各大帶貨主播們也提前幾個月就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狀態。李佳琦和薇婭在10月20日晚的「雙十一預熱直播」中,累計觀看量分別是1.62億次和1.48億次,直播成交總額近80億元。在電商直播的「人、貨、場」三個方面,「貨」自始至終是最關鍵的一環,也是連接主播團隊與品牌方的主要紐帶,但內容和傳播同樣重要。
  • 中博教育直播帶貨成績亮眼 產品品質才是關鍵
    據報導,中博教育近日試水了高價的教育產品——一套價值近萬元的CICPA課程,在一個半小時裡就賣出近300萬元的銷售額,這個數字打破了人們對教育產品直播帶貨的固有認知——「高客單價的知識付費型產品不適合直播帶貨」。這對業界的意義是非常明顯的,意味著直播帶貨高價教育產品的市場空間仍然可期。
  • 「知識」帶貨,風口上的稀缺品
    認真的態度也得到了認真的回饋,在知乎的首次618戰報中,專業的知識、經驗帶來了可觀的成績。圓桌成功帶貨5366萬元;帶貨金額9999元以上的回答679個;知友們搜索「618」關鍵詞177萬次;「開箱曬單」視頻數量超2100個;...
  • 如何在知乎快速啟動一個帶貨IP?
    操作知乎帶貨的項目將近一年的時間,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思考如何能將帶貨這件事做的更好。所謂帶貨,本質上就是在做兩件事,給用戶種草與幫用戶做決策。現在我們的帶貨內容,大部分是偏向種草,幫助用戶做決策這方面的內容做得卻不夠好。
  • 沒有經驗怎麼做好直播帶貨?網紅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2020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實體商家紛紛轉戰電商銷售,想憑著直播帶貨彌補實體店的虧損。但是現在直播帶貨的競爭力很大,那些成功的帶貨大咖們其實也付出了很多艱辛。那麼作為沒有經驗的普通人想做好直播帶貨到底應該怎麼做呢?有什麼秘訣呢?
  • 內容創業洗稿,知識付費拆書
    二我很難相信英國歷史學家寫的這本大部頭在一個天天搞寫作賺錢教學課的大四學生手裡能有多少準確無謬誤的拿捏與解讀。他或許靠拆書真的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不少見解,而且還賺到了稿費。對一個大四學生而言,這是某種意義上的成長。但是對讀者和出版社來說呢?「拆書」型的知識付費恐怕不是那麼回事。
  • 網紅經濟持續回暖 知名內容營銷機構華焱文化加速布局下半場
    在線上消費時代,用戶的消費習慣已從「搜索產生交易」轉化為「先消費內容再消費商品」,以內容構建消費場景成為電商平臺的必然選擇,也成為各大就紅人機構發力的重點。紅人機構已成為電商直播平臺的中堅力量。專業的內容營銷機構可以將合適的內容生產者對接到商家,再將合適的內容精準匹配至消費者。
  • 羅永浩帶貨清北網校名師課 培優生的福利來嘍
    學校不開學,「上網課」儼然成為了當今的熱點話題。那麼,線上培優那麼多,哪一款才更適合你的小孩?4月24日晚,羅永浩抖音直播間「帶貨」清北網校數學春季提分特訓班,5000份課程不到一分鐘就被搶光。據了解,清北網校數學春季提分特訓班主要面向三至八年級學生,每期十節課,張永福、馬景峰、姜明慧等主講老師均畢業於清華大學。該課程將結合不同年級的經典模型教授解題思路及方法,重在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和邏輯能力。此外,清北網校還專門為此次購買課程的同學贈送價值129元的清北網校專屬教輔文具大禮包,包括精選套卷、清北學霸數學錯題本、清北網校全科核心知識掛圖等教輔材料。
  • 直播帶貨培訓是怎麼割韭菜的
    新風口之下,也帶起了一輪打著知識付費旗號變相割韭菜的行為。直播帶貨是一項新生事物,需要研究、學習、嘗試,一些機構就盯上了直播培訓這塊蛋糕。他們用「零基礎入門」「手把手教學」「包教包會」的關鍵詞吸引正在尋求捷徑的小白,用上千元的培訓費篩選出願意「付出投資」的人。
  • 618直播帶貨,張朝陽帶搜狐視頻出圈
    來源:鋅財經文/陳凱樂編輯/大風「今天是618,是我第二次直播帶貨,今天必須要帶好貨。」6月18日下午,張朝陽再一次出現在了搜狐視頻的直播間。和6月8日的首次帶貨相比,大佬的趣事也更多。直播帶貨這個賽道已經擠滿了玩家。羅永浩、董明珠、梁章建,和他們相比,張朝陽卻顯得很佛系,不催單、不求銷售額,更傾向生活方式的交流。而以慢打快的背後,是張朝陽追求直播中的價值:帶貨靠的是口碑,大量的貨通過有影響力人的直接口播,信譽傳遞實現分享,這也是直播的價值。
  • 企業紛紛押寶直播帶貨,最終拼的是什麼? | 社交電商課
    去年,他在890新商學平臺上推出了一門課程——《人人都要懂的社交電商課》。  點擊下圖▼了解社交電商機遇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王棟老師是怎麼剖析直播帶貨的發展邏輯的。  01  在王棟老師看來,想要搞懂直播帶貨,必須要理解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