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北推網絡普渡免燒香 法師稱心誠則靈別燒紙錢
而臺北縣政府正積極推行網絡普渡及愛心普渡,以減低紙錢的焚燒量。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在今年鬼月來臨之前,臺北縣政府推出兩種環保的普渡方式,第一種是用網絡普渡,民眾只要進入縣府所設的普渡網站,就可以依照網絡動畫的指示開始普渡。縣政府則會在中元節請法師依登記名錄統一消災祈福。
-
臺北菜價創兩年來新高 民眾中元普渡成本大增(圖)
臺北菜價創兩年來新高 民眾中元普渡成本大增
-
中元普渡的意義及由來
明白中元的由來之後,我們再來探討普渡(超渡)的由來。在臺灣地區,民間的觀念早已把中元普渡和鬼月劃成等號,普渡活動在民間非常興盛。不只在臺灣地區,像在大陸內地、日本也都有中元節,也會辦普渡活動。中元一詞是乃源自於道教,但普渡的概念卻是源自於佛教,這本是兩個不同的起緣,後來成為同一節日,乃是宗教人士穿鑿附會而成的。
-
今日中元: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金風送爽赴盂蘭,香燭冥錢遍岸灘。嫋嫋青煙天接地,人間老少盼平安。農曆七月十五,又是一年中元節;一個「緬懷先祖,珍惜當下」的特殊傳統節日,一年年的輪迴、一代代的傳承。中元節由來「中元」之名起於北魏,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就這樣每年到了這一天,它成為了一個秋嘗祭祖又表達著祈禱祝福的華夏傳統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組成了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
-
基隆中元祭普渡,真講究啊
去8月底在臺灣, 趕上了中元節普渡,我去看了主普壇看了「開燈放彩」儀式,參觀了中元祭祀文物館, 體驗了一番不同的傳統文化。
-
漸漸遠離中原的中元普渡,有什麼由來和禁忌?
"中元普渡"習俗是道佛習俗合一的結果,民間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連救母的傳說習俗合一,把施餓鬼與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紙,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人們相信這樣可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為禍人間。
-
你知道為什麼七月十五要祭祖,為什麼要燒紙錢嗎
春秋兩祭,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所以每年的清明時節時,人人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不孤獨,也讓他(她)們的安息之所安全,便紛紛上墳掃墓,焚黃掛白,也就燒紙錢,掛紙錢,藉以紀念先靈,證明此地安息者還有後人牽掛,旁人就不敢在墳頭動土、欺負;而中元時候,人們勤勞兩季之後,不管什麼作物的新鮮產品都要出市了,,有好東西自然先讓先輩品嘗,所以就請先輩的靈魂回來品嘗鮮品,所以就有了秋祭。
-
灣灣周報 | 臺灣發布新「護照」 / 兩岸「三大主張」出爐 /臺灣普渡慶中元
社會 【臺灣大普渡慶中元 歪果人也燒美金】在臺灣地區,每逢農曆7月15日中元節,家家戶戶及公司行號都會準備好普渡供品來祭拜亡靈。近來,因為所謂「美臺關係」升溫,美國「在臺協會」(AIT)也「入境隨俗」,舉辦中元普渡大拜拜,不僅備妥一桌好料,還準備厚厚一疊的「美金冥紙」,讓許多網友笑翻,直呼「好兄弟們要發財了」、「燒美金,厲害了」、「地下也能換錢嗎?」
-
御英丨中元普渡祭拜回顧
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祭祀節日,佛教中稱為「盂蘭盆節」,而道教中則稱為「中元節」,稱呼不同而各有節俗,例如中元節時,我國民間就有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普渡十方孤魂野鬼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中元普渡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中元節是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中元普渡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
臺北菜價創兩年來新高 民眾中元普渡成本大增
資料圖:臺北市菜價漲到兩年來最高,讓不少消費者叫苦連天。 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8月27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受到先前水災、颱風以及中元節影響,臺北市蔬菜批發價格一口氣漲到每公斤平均36.3元(新臺幣,下同),創下兩年以來最高價。
-
基隆中元普渡
基隆中元普渡——雞籠中元祭,始於清鹹豐4年(1854年),是臺灣最負盛名的鬼月祭祀活動,每年的祭祀活動由地方15姓人士輪流擔任主普,自農曆7月1日開鬼門起,陸續舉行主普壇點燈放彩、迎鬥燈、燈車遊行,至15日前夕放水燈達到高潮,接著公普祭祀
-
中元節為什麼要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
晚上在微信群,見年近七旬的姨父拍來碼放整齊待燒的紙錢,才想起,又是一年一度中元節,又到該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了。紙錢,又稱冥錢、冥幣。《辭海》釋義:「祭祀時燒給死人當錢用的紙錠之類。」親人去世、清明掃墓、中元祭祖,都少不得要燒紙錢。
-
臺北菜價創新高 民眾中元普渡成本大增
臺北農產批發市場價格顯示,今年上半年的平均菜價維持在20元上下,從8月中旬起受到南部豪雨成災影響菜價就一路上揚,17日一天就上漲6元錢,漲到34元,19日更漲到37元。消費者抱怨:「根本買不下手!」 颱風過後由於庫存菜、搶收菜大量進入市場下,雖然一度將菜價壓低,但是這幾天搶收菜已經告罄,產地新種蔬菜還不能採收,嚴重青黃不接。
-
【中元節】中元寄哀思,燈下念故人
「人生百善孝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愛心的體現,無論是對尚健在的長輩,還是已逝的親人,不忘孝道,這才是「中元節」的現實意義。 中元節習俗 祭祖 民間相信祖先會在七月十五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
-
[ 目蓮尊者慈語 ] 中元普渡勿殺生
[ 目蓮尊者慈語 ] 中元普渡勿殺生一、普渡的由來那是因為,當年我母親毀壞佛法,『毀道謗德』罪過無邊,所以她入無間地獄。我當時是佛弟子,我神通廣大,我以我的神通力,進入地獄看到我的母親,在那裡受苦;所以我用我的託缽,化飯給母親吃,卻變成一團火。
-
【七月半】中元普渡好多禁忌,你知道多少!
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辦中元普渡,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在閩臺等地,依然有許多關於中元節的儀式和禁忌。雖然現在我們閩南地區很多都還在祭拜,沒有宴請朋友普渡了!這也給普渡月失色了不少,記得小時候哪個村社普渡都是互相宴請,談笑增進感情!
-
消失的中元盛會!
歷史·風俗篇·中元節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中元節有感》 清·王凱泰王凱泰詩中寫到中元節盛況:道教中元節普渡,佛教盂蘭盆節救難,民間七月半祭祖。其實七月在民間並沒有「鬼月」一說,或許「三俗合一」後,從道教中元普渡開鬼門關演變而來。相反「七」乃復生之數,古人在七月十四祭祖,也與此有關;且七月為豐收之月,是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緬懷先人的好時節。正是三種節日意義不同,自然習俗也不同。因此在王凱泰的詩中有「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的感慨。
-
道教中元節:廣設中元齋醮 普渡十方孤魂
道教中元節(圖片來源:資料圖) 道教認為產生天地萬物的三個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稱「官」,即時空流動過程中的節段。天官紫微大帝賜福,誕於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它們法力無邊,中元地官清虛大帝於七月十五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記》雲,「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中元節時,道教宮觀舉行「中元齋醮」,俗稱「道場」,為民眾祈福。是日殿上設「太上中元七氣赦罪洞靈清虛大帝平等應善天尊」的神位,廣陳供養。卯刻,道眾聞鼓上殿,經師們加披五彩雲鶴班衣,位列前排左右。
-
《桃花源記2》新服「中元普渡」今日預創建
中元節將至,好玩不坑錢的免費回合網遊《桃花源記2》中元節新服「中元普渡」角色預創建於今日中午12點準時開啟,參與新服角色預創建提前搶註個性角色名,爭當桃源村最靚的仔!完成預創建的小夥伴們在開服當天進入遊戲還能獲得專屬預約禮包獎勵呦,小夥伴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
臺灣民間重要習俗"中元普渡" , 竟可祈求改運?
中元普渡是臺灣民間重要習俗之一;易經財經專家陶文解析,(31日)以及下周三(9月2日),皆是中元普渡的好日子,由於要避開中午陽氣最旺的時刻,下午1點以後為普渡最恰當的時刻;而最熱門普渡時間是中元節(9月2日),因為當天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準備豐盛的供品讓好兄弟飽餐一頓就對了,在家門口或社區拜拜應由內朝外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