摳門媽媽的數學啟蒙之路,0-3歲不花錢就給寶寶做好數學啟蒙

2020-08-31 雪球媽媽

現在父母基本都知道數學的重要性了。對於孩子去認知世界和學習知識,數學思維是最底層的邏輯和思考工具。對我們這種家有學齡前兒童的爸爸媽媽來說,怎麼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則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中科院長期從事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的羅靜博士曾說過:「數學啟蒙,首先是讓孩子對數字感興趣,然後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邏輯理解能力。

提到數學啟蒙,大部分中國家長或許還停留在1234567數數和1+1,1+2,2+2計算上面,事實上,數學認知不僅僅是數概念和運算,還有形狀、空間、排列、歸類、高矮長短大小多少粗細厚薄等方面的概念。

在我國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3-4歲兒童應具備的數學認知能力:

1.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多少、高矮長短等量方面的特點,並能用相應的詞表示。

2.能通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3.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個以內的物體,並能說出總數。能按數取物。

4.能用數詞描述事物或動作。如:我有4本圖書。

5.感知和發現周圍物體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對不同的形狀感興趣。

6.體驗和發現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數。

7.能注意物體較明顯的形狀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8.能感知物體基本的空間位置與方位,理解上下、前後、裡外等方位詞。

可見,按照教育部的指南,3歲左右幼兒的數學啟蒙應該包括:數與數字、形狀認知、歸類分類、測量和比較,以及空間感。

今天就說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

01

數與數字

數學啟蒙第一步。教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明白數與數字的含義。教孩子數數,除了乾巴巴的「12345」之外,我們應該注重將數與實物結合起來。

0-2歲階段:

比如我們家叮噹喜歡吃藍莓,每次吃的時候,一次5顆左右,我會一顆一顆邊數邊放進他的小碗裡面。吃掉1顆,剩4顆,數一數再吃,再數一數。

吃完了,沒有了,那就是0。

然後他還想吃,我們就再放5顆,一顆顆地放,一顆顆地數。放進去是加法,吃掉是減法。

平時搭積木的時候,也可以邊搭邊數,1個2個3個,我們這次搭了5個哦。

甚至是簡單的扳手指數數,都是不錯的「數字輸入」好方法。

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經常這樣的進行「數字輸入」,慢慢地孩子就能理解數和數字了。

2歲後理解和運用:

和孩子一起尋找發現生活中用數字作為標識的事物,如電話號碼、時鐘、日曆和商品的價籤等。

通過實物操作引導孩子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係,並用「加」或「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如:

  • 遊戲中遇到讓 4 個小動物住進兩間房子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將4塊餅乾分給兩個小朋友的問題時,讓孩子嘗試不同的分法;
  • 鼓勵孩子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家裡來了 5 位客人,桌子上只有 3 個杯子,還需要幾個杯子等;
  • 購買少量物品時,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參與計算和付款的過程等。

02

形狀認知

認識形狀,家裡有很多現成的道具。可以直接通過積木來進行,把形狀不一樣的積木拿出來讓孩子摸和看,直觀地感受和學習。

0-2歲階段:

我們可以通過經常地對孩子通過語言輸入來進行啟蒙。

搭積木的時候指認不同的形狀;

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具有明顯形狀的物品都可以給孩子進行指認和描述。

2歲後理解和運用:

可以利用形狀來做遊戲,找出家裡不同形狀的物品並且分類。

還可以引導孩子注意事物的形狀特徵,嘗試用表示形狀的詞來描述事物,體會描述的生動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 和孩子一起談論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狀,鼓勵幼兒產生聯想,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如:熊貓的身體圓圓的,全身好像是一個個圓形組成的;
  • 和孩子交談或讀書講故事時,適當地運用一些有關形狀的詞彙來描述事物,如看圖片時,和幼兒討論奧運會場館的形狀,體會為什麼有的場館叫「水立方」,有的叫「鳥巢」。

用多種方法幫助孩子在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建立聯繫。如:

  • 引導孩子感受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形狀特徵,並嘗試識別和描述。如感受和識別盤子、桌子、車輪、地磚等物品的形狀特徵;
  • 鼓勵和支持孩子用積木、紙盒、拼板等各種形狀材料進行建構遊戲或製作活動。如用長方形的紙盒加兩個圓形瓶蓋製作「汽車」;
  • 收拾整理積木時,引導孩子體驗圖形之間的轉換。如:兩個三角形可組合成一個正方形,兩個正方形可組合成一個長方形;
  • 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物品的圖形特徵,鼓勵他們按形狀分類整理物品。

03

歸類分類

歸類、分類是數理邏輯知識裡的一個重要概念,對於數學學習是非常關鍵的能力。

分類所涉及的思維分析、比較、觀察、判斷等基本過程能夠鍛鍊和提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0-2歲階段:

可以多玩這些簡單的分類遊戲:

在盤子裡裝顏色、形狀、大小不一的糖,讓孩子嘗試把糖果分類;

讓孩子把有相同名稱的東西圈在一起或者擺放在一塊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讓孩子給各種生活情景中的集合取名稱,如從奶奶家帶來的衣服、姥姥愛吃的零食、媽媽買來的;

準備一個多層的架子,讓孩子根據繪本、小玩具分類,然後放入架子上的每一層;

2歲後理解和運用:

對於2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逐漸擴大分類的範疇。隨時隨地地變幻遊戲。

按顏色:相同顏色的事物分為一組;

按形狀:按照形狀分組,如圓、方、三角、菱形等;

按材質:按照事物的不同材質分類,如木頭、塑料、紙、布、塑料等;

按功能:按照事物的不同功能分類,如玩具、廚房用品、洗滌用品等;

我們可以將分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逐漸讓孩子的思維具有條理性。下面列舉一些分類活動:

  • 對廚房中的物品進行分類:從廚房用具的材料方面,如木頭、陶瓷、金屬的;
  • 收衣服疊衣服時進行分類:比如外套放到第一個抽屜,內衣放到第二個抽屜等;
  • 對自己的繪本書籍進行分類整理:比如根據繪本的大小或者根據繪本的內容類別;
  • 參觀動物園時對動物種類進行分類;
  • 進行浮沉遊戲,區分物品。如:倒一盆水,拿不同的物品,哪些物品是可以下沉到水底的,哪些是漂浮在水面上的;
  • 講繪本故事時可以採取分類的方式畫思維導圖,描述故事內容。

04

空間感

空間感包括空間方位、空間運動、空間定位等不同的空間關係感知能力。

兒童對於方位詞的理解,順序一般是上下裡外前後中間左右,3-4歲的孩子一般能理解上下、裡外、前後,對於左右的理解是最晚的,一般要5-6歲。

在日常中多輸入,依然是讓他們建立幾何和空間感的重要基礎。

0-2歲階段:

0-2歲這個年齡段正是探索遊戲的高峰期,寶寶們對自己的身體、對周圍環境裡的各種物品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

有很多玩法可以幫助寶寶探索空間感、感受和體驗空間感。

給寶寶提供可以鑽的隧道/紙盒,體會從裡到外、從外到裡;

給寶寶一個目標物體來靠近,體會由遠及近;

給寶寶一些球來扔,體會重力和慣性帶來的空間運動,體會不同形狀物體的運動軌跡差異;

給寶寶收納盒和各種玩具,體會放進去、倒出來,體會裝滿、騰空;

給寶寶一些積木,讓寶寶一層一層搭高;

像我們家叮噹,我們乘電梯的時候,我都會念叨,我們乘電梯下樓咯,上樓咯;

上下臺階也會數臺階數,或者「上、上、上臺階」,「下臺階」,慢慢地。他就能在生活中理解「上」、「下」的概念和正確使用「上、下」了。

2歲後理解和運用:

2歲以後的寶寶會說會走了,之前我們主動的輸入模式可以換成對話形式。與此相關可以玩的遊戲也多了很多。

豐富孩子空間方位識別的經驗,引導孩子運用空間方位經驗解決問題。

  • 請孩子取放物體時,使用他能夠理解的方位詞,如:把桌子下面的東西放到窗臺上,把花盆放在大樹旁邊等;
  • 和孩子一起識別熟悉場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邊,郵局在幼兒園的前面;
  • 在體育、音樂和舞蹈活動中,引導孩子感受空間方位和運動方向;
  • 和孩子玩按指令找寶的遊戲。對年齡小的孩子要求按語言指令尋找,對年齡大些的孩子可要求按照簡單的示意圖尋找。

05

測量和比較

大小、多少、高低、遠近,都算是比較的範疇。

0-2歲階段:

對於2歲以內的寶寶,可以針對生活中的身高的高矮、長度的長短、重量的輕重、體積的大小、面基的大小、時間的長短、溫度的高低來進行引導。

媽媽的手掌大,寶寶的手掌小;

吃水果時,蘋果大,葡萄小;

逛小區時,高高的是樹,和媽媽差不多高的是灌木,矮矮的是小草;

稱體重時媽媽先稱,45kg,寶寶稱,13kg,媽媽比寶寶重;

吃飯時,寶寶是小碗,媽媽是大碗,媽媽吃得多;

這些概念都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語言溝通來獲得。經常性的語言輸入,就是孩子建立起「比較」概念的基礎。

2歲後理解和運用:

引導孩子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徵。如:

  • 感知常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細等量的特徵,學習使用相應的詞彙描述這些特徵;
  • 結合具體事物讓孩子通過多次比較逐漸理解「量」是相對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強矮;
  • 收拾物品時,根據情況,鼓勵孩子按照物體量的特徵分類整理。如:整理圖書時按照大小擺放;
  • 鼓勵孩子在一對一配對的過程中發現兩組物體的多少。如:在給桌子上的每個碗配上勺子時,發現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 鼓勵孩子通過數數比較兩樣東西的多少。如:數一數有多少個蘋果、多少個梨,判斷蘋果和梨哪個多、哪個少。

在孩子3歲之前,最好的數學啟蒙方法,就在生活的潛移默化之中,最好的啟蒙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中滲透。

參考資料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雪球媽媽(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長大的80後媽媽

相關焦點

  • 年糕媽媽數學盒子:2-6歲寶寶的數學啟蒙神器
    數學作為邏輯、推理和空間想像等能力的學科,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正確的啟蒙是寶寶形成良好數學思維能力的關鍵。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得到優質的數學啟蒙,國內知名育兒知識科普平臺年糕媽媽集結國內最具經驗的教育專家,專為 2歲-6 歲寶寶研發的一套系統、有效的數學啟蒙課程——年糕媽媽數學盒子。
  • 摳門媽媽不捨得在教育上花錢,怎樣給孩子做好啟蒙教育?
    我越來越發現自己非常摳門,具體體現在:不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相比那些給娃買高端奶粉、穿高檔衣服,在娃的課外教育上豪擲千金也不眨眼的家長,我感覺自己真的是自私又小氣……前幾天帶4歲的兒子在廣場上玩,有好幾個孩子在騎平衡車,有一位年輕媽媽過來問我:「你們是在哪裡報的培訓班?看起來騎得比我們好。」
  • 年糕媽媽數學盒子 數學思維的啟蒙神器
    經常關注我們的媽媽應該知道,年糕媽媽專為2-6歲寶寶研發了一款數學思維啟蒙神器——數學盒子。10月正式開課,截止目前已經有3500多位學員加入。想要從小為孩子打好學習基礎,將來輕鬆做好「幼小銜接」,培養快樂小學霸的家長們,看準時機好下手了哦!為什麼我們要做數學盒子?之前也給媽媽們介紹過,早點做數學啟蒙,是孩子2歲之後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
  • 6歲前,做好這4項數學啟蒙,孩子從「不開竅」到數學思維「爆發」
    因此,在6歲前也就是整個學齡前階段都需要重視數學啟蒙。 6歲前,做好這4項數學啟蒙 認識數字、圖形 1歲10個月左右到2歲半左右,家長可以通過認知卡、掛圖和生活中的各種物品來啟蒙數字和圖形
  • 年糕媽媽數學盒子:給孩子更系統的數學啟蒙
    又到 9 月入園季、開學季了……每到這個時候,就發現媽媽的關注點,都放在怎麼開發孩子智力,怎麼對孩子進行智力啟蒙上。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的成長,數學啟蒙就是早期最重要的智力啟蒙方式之一。很多家長其實都知道,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很重要,但不知道如何開始,一頭霧水。
  • 早期數學啟蒙教育如何進行,數學啟蒙其實很簡單
    孩子的數學啟蒙教育要怎麼做?要知道數學對孩子來說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可惜現實生活中,父母常常會忽略數學的必要性,導致寶寶缺乏必要的數學啟蒙。小米的數學啟蒙是通過奶糖分給小玩偶,再看看少了多少,就這樣一點點積累,並且為了讓小米認識幾何體,嚴媽還經常和小米一起剪紙,糊出立體的正方體、圓錐體等等。
  • 3-6歲孩子數學啟蒙,家長做好這5點,喚醒孩子的數學思維
    文 | 嬌嬌媽育兒圈(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3歲開始,孩子們陸續會開始對數學感興趣,總是喜歡問:這是幾?有幾個?等問題,這時就說明孩子已經開始對數字、數量等數學概念感興趣了,孩子進入了數學敏感期。雖然3歲左右的孩子對數量、數字等概念還沒有很好的理解,但是當孩子開始主動想要了解數學的時候,家長就要抓住時機為孩子做好數學啟蒙了。
  • 3歲的寶寶如何進行數學啟蒙?看這篇就夠了
    導讀:3歲的寶寶如何進行數學啟蒙?看這篇就夠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3歲的寶寶如何進行數學啟蒙?看這篇就夠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書單推薦|0-6歲孩子數學啟蒙,建立數學思維,就看這些書
    媽媽在一旁嚴厲地訓斥,孩子越背越糊塗。其實,父母忽略了孩子這個年齡段的認知水平,死記硬背不符合孩子此時的心智發展,可能還會起到反效果。給孩子輕鬆做數學啟蒙,就是要遵循孩子思維發展規律,可以藉助玩具或者繪本,把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玩具、用繪本遊戲,生動的呈現在孩子面前,讓他們更容易理解。今天就為父母們推薦一些適合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繪本。
  • 數學和邏輯思維啟蒙,別再走彎路了!
    我身邊兩三歲的小孩,無一不在做各種各樣的啟蒙:英語、數學和邏輯思維、識字和詩詞等等,其中數學和邏輯思維又是我身邊男娃媽媽們最為看中的一項。 都說將來是AI的世界,科技改變生活,而科技的基礎又是數學運算和邏輯思維,於是,大家紛紛買書或報班,開始了雞娃狀態下的數學啟蒙之路。
  • 0-6歲必看數學啟蒙路線
    高效學習方法我認為數學思維與英語一樣重要,於是在大寶英語走上正軌之後,我開始研究數學思維的路線。推薦數學啟蒙繪本、玩具的很多,但是講規劃的很少。我喜歡提前計劃,確保目標第一。然後就可以根據目標找到教材和教具,弄清楚下一步是什麼,接下來開始實施它。讓我們看一下關鍵點:數學啟蒙的五個階段。
  • 0-3歲的寶寶應該英語啟蒙嗎?
    0-3歲的寶寶應該開始英語啟蒙嗎?按照目前英語啟蒙書籍的主流觀點是——英語啟蒙越早進行越好。孩子對語言的敏感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越往後開始,就越困難。神經科學家也已經確認,大腦潛能的開發主要依賴早期,兒童大腦發育在6歲時基本完成,其中0至3歲是關鍵期。
  • 0-3歲的寶寶應該英語啟蒙嗎?
    0-3歲的寶寶應該開始英語啟蒙嗎?按照目前英語啟蒙書籍的主流觀點是——英語啟蒙越早進行越好。孩子對語言的敏感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越往後開始,就越困難。神經科學家也已經確認,大腦潛能的開發主要依賴早期,兒童大腦發育在6歲時基本完成,其中0至3歲是關鍵期。研究表明,人類50%的學習能力是在4歲前開發出來的,另外30%是在8歲前開發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鼓勵三歲的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原因。
  • 高效針對數學啟蒙難點痛點,年糕媽媽數學盒子獲得用戶認可
    近年來,數學啟蒙成為了大熱的概念,市面上的啟蒙班費用動輒過萬。良莠不齊、難以分辨的師資水平和高昂的費用,讓許多家長對於啟蒙班處於觀望狀態。而年糕媽媽旗下的一款專為2-6歲孩子研發的數學盒子,主打數學啟蒙概念,另闢蹊徑,讓家長在家就能對孩子進行專業的數學啟蒙,贏得了眾多用戶的認可。
  • 如何喚醒3-8歲幼兒的數學思維?家長做好這幾點,數學啟蒙很簡單
    在帶孩子過程中,媽媽將水果分成兩部分放在盤子中,讓孩子選擇哪個比較多就拿哪個,這樣的過程是帶領孩子認識數量的過程;在新年過去後,媽媽問孩子今年幾歲了,讓孩子認識到每過一年年齡就會增長一歲的過程,是讓孩子認識數量也是認識數字及其遞加關係的過程......
  • 年糕媽媽數學盒子:前瞻性定製數學啟蒙計劃,已有9000家庭率先選擇
    近日,記者獲悉,在業務普遍收縮的經濟大形勢中,知名育兒公司和早教機構年糕媽媽研發的、專為2-6歲寶寶數學啟蒙定製打造的數學盒子,卻呈現出逆勢增長的態勢。目前,已經有9000+家庭成為了其用戶。數學一直是許多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要著力點。
  • 3 歲前是數學啟蒙黃金期,不了解這一點,孩子會從 1 數到 100 都沒用
    有了寶寶後,對於數學啟蒙家長一般兩種態度:「不急孩子還小,上幼兒園自然會學了。」「數數可以早點教,早人一步學會不吃虧。」這兩種態度和做法都不盡正確。孩子的數學啟蒙從 1 歲可以開始了,3 歲則可以進行相對系統的針對性培養。然而數學啟蒙的方式可不只是數數 ,光顧著讓孩子學數 123 ,錯過了其他能力的培養,就算孩子能從 1 數到 100 ,也沒有意義。
  • 0-12歲孩子數學啟蒙計劃表,幫助家長抓住孩子數學敏感期
    導讀:0-12歲孩子數學啟蒙計劃表,幫助家長抓住孩子數學敏感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0-12歲孩子數學啟蒙計劃表,幫助家長抓住孩子數學敏感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二胎媽媽回頭看:3-6歲的數學啟蒙該怎麼做?
    因為圖圖哥哥大概在2歲的時候就表現出了不錯的數感,學會了撲克,我就開始刻意啟蒙他數學思維。三歲半就開始送他去機構學習系統的數學思維啟蒙,4歲會打德州,痴迷數字華容道,5歲後開始上數學課外班。我給三歲的小樹弟弟安排的第一門啟蒙課,就是數學思維,他和吉米已經興高採烈地上了三次課了。我們都認可2歲以後的語言敏感期和爆發期,其實3-6歲也是關鍵的思維形成期,比如最基本的順序、規律、空間、計算、比較、歸納等等,這些構成了我們未來學習最基礎的概念,都是數學思維裡搭建的。
  • 數學啟蒙從0歲就開始了?蒙氏數學了解一下!(文末有福利)
    》,大家反響特別大,很多媽媽都要求米粒媽多寫寫數學啟蒙的內容,最好能有具體做法,能直接用就再好不過了。但是數學啟蒙可不能亂做,搞不好會扼殺了一個未來的數學家呢!數學啟蒙當然得用最科學的方法,大家都知道數學啟蒙做得最好的就是蒙臺梭利了,像比爾蓋茨、愛因斯坦、柯林頓等等太多牛人大咖得益於蒙氏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