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數學啟蒙,很多家長有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啟蒙就是學數數、認識數字、認識圖形。
但實際上,如果只是簡單的讓孩子記憶數字、圖形,對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形成數學思維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這就相當於是讓一個「不開竅」的人死記硬背內容,但是因為沒有數學思維,所以不會運用。
那麼想要孩子擁有數學思維,家長需要做哪些努力呢?
數學啟蒙的時機
著名的幼兒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提出過一個「敏感期」的理論,大致的意思就是說:
孩子在某一個特定的時間段內,心理髮育的狀態決定了對某種知識或能力非常敏感、有超強的吸收能力,此時就是學習這部分知識的敏感期。
因此,數學啟蒙也是有專注於它的「最佳時機」的,下面給大家一個參考時間,根據不同孩子的發育狀況,具體的時間可能會不同。
1歲10個月左右是兒童掌握初級數概念的關鍵期;
2歲半左右是兒童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3歲半是簡單運算的開始時期;
5歲左右是兒童掌握數學概念、進行抽象運算以及綜合數學能力開始形成的關鍵期。
因此,在6歲前也就是整個學齡前階段都需要重視數學啟蒙。
6歲前,做好這4項數學啟蒙
認識數字、圖形
1歲10個月左右到2歲半左右,家長可以通過認知卡、掛圖和生活中的各種物品來啟蒙數字和圖形。
這個階段認識數字和圖形的目的是給寶寶留下基本的印象,所以家長需要不厭其煩的重複數字和圖形的名稱,給寶寶輸入「1、2、3……」、「圓形、長方形、三角形……」這些詞。
還有一點不能缺少的是:關於圖形啟蒙單單使用平面的卡片是不夠的,最好讓寶寶能摸一摸、看一看真正的圖形,比如七巧板、各種形狀的積木等。
運用數字、圖形
對6歲前的孩子來說,能靈活運用10以內、20以內的數字就可以。根據孩子說話的流利程度,2歲半到3歲半之間,學會在生活中簡單運用數字和圖形即可。
比如:一個蘋果、3顆糖、家裡有4個(口)人……會描述球是圓的、積木是方的、遙控器是長方形……
簡單運算
雖然最早3歲半最有孩子就進入了簡單運算的開始階段,但是剛開始學習運算的時候孩子是很難掌握的。孩子需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初步掌握10以內的運算,而且運算速度慢、準確性低的情況很常見。
因此,家長要很有耐心,並且不厭其煩地用各種有趣的新方法來調動孩子積極參與的興趣,常誇誇孩子的進步。
而且,6歲之前乃至10歲之前孩子的數學運算都是需要實物輔助的,讓孩子理解「3+2+5」很難, 所以需要「3朵花加上2朵花等於5朵花」這樣更直觀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
初步理解抽象概念
數學中抽象的概念非常多,比如:集合、數量、單位、時間、空間,5歲左右家長就可以利用一些遊戲、生活中的場景做這部分的數學啟蒙了。
集合:可以通過一些分類遊戲,比如:拿出一些認知卡,讓孩子按照不同的顏色、用途等分類方式歸類。
數量:關於數量的概念中,孩子需要了解數是可以分開的,比如:有10顆糖分給寶寶4個媽媽6個,總數還是10顆。也就是10可以分成4和6。
單位:除了平常說話的時候多和孩子使用正確的數量單位之外,家長還可以經常帶孩子做量取長短、稱重等實踐。了解數字加上單位可以代表什麼。
時間、空間:時間和空間對孩子來說都是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的抽象概念,所以需要家長多多通過生活中的場景儘可能地「實體化」時間和空間幫助孩子理解。
比如:利用計時器幫孩子感受不同時間的「長短」、帶孩子做「日晷」感受時間的變化、帶孩子做手工鐘錶畫上時針、分針、秒針,並理解含義。
空間方面則可以從左右、前後、臥室、廚房、小區等容易感受的「空間」來入手,多運用這些形容空間的詞幫助孩子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