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一個我自己的例子,我是一個文科生數學就不是很好,從小到大的的是數學成績就在及格線徘徊,我高考時候的是數學成績可以說是不堪入目,也是因為數學,我與我喜歡的大學擦肩而過。
所以我對的孩子的數學方面就上心,我不想我的孩子也是因為幾分之差與自己的喜歡的學校失之交臂。所以我對孩子的數學啟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人們認為的數學啟蒙無非就是教給孩子認識1、2、3就算是啟蒙了。但事實並非這樣,數學啟蒙其實是抓住孩子思維啟蒙的敏感期,在孩子小的時候,通過一些遊戲,故事之類的來建立孩子的數學思維、培養數感。
很久之前,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給一批只有7個月不到的孩子兩排數量不同的物品,孩子們大多都能發現哪一排的物品更多,這種就是模糊的計算能力,也稱為數感。
說到這裡很多家長就很疑惑,數學啟蒙到底是怎麼啟蒙的?什麼年齡啟蒙?有什麼辦法嘛?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
孩子6歲前正是「腦神經突觸」發育的關鍵期,到了6歲後神經突觸會完成發育的93%,而腦神經突觸所代表的便是: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運算能力等,在6歲前對「神經突觸」進行鍛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哈佛兒童研究中心曾以表示:「孩子成長理論」,對該觀點加以認證。
孩子腦發育最快的時期為「幼兒期」,無論是身體機能還是腦部神經發育變化都很大,在這個時期很容易發現孩子每天都在變化。直到孩子6歲後,大腦神經突觸的增長會逐漸衰弱,特此證明6歲前要培養好孩子的專注力、記憶力、數學思維運算,如果超過6歲再進行培養將會難上加難。
1、與實物對應的數數
一個小孩子的專注力並不是很高,如果想要孩子認真的學習就需要興趣,孩子有興趣了之後,才是培養孩子。那麼在一開始,家長們可以先讓孩子去做與實物對應的數數,比如讓孩子去數家裡的蘋果。父母可以拿起一個蘋果,然後和孩子說一,接著拿起兩個蘋果說二,以此類推。
如果讓一個小孩子直接去數數,孩子基本就迷糊的,不清楚自己要幹嘛,而且就算最後明白了們也是需要家長說很多遍加上引導,孩子才能懂。但是要是個跟實物結合起來,孩子看著物體就可以更好的理解。而且變換著實物讓孩子去看,可以調動孩子的興趣,讓他更加有興趣去學習。
2、空間感的建立
空間感就是人可以感知到身邊的物品擺放的位置,判斷出身邊傳來的聲音是在哪個地方。
孩子小的時候並不知道空間是什麼,就不更要提空間感了。讓孩子去拿一個放在左面的東西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所以做父母就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空間感,讓孩子明白什麼是左、什麼是右、什麼是上、什麼是下。培養空間感主要從兩個方面下手,一個是手眼協調,一個是運動協調。
我的辦法,就是跟孩子玩積木,孩子玩積木的過程中,就需要孩子仔細的去觀察,每一塊該怎麼放,然後又在引導孩子告訴他這是左邊的,這個右邊的,這個叫做上面,這塊是下面。對於運動協調我,我就在家裡面安了一些小的籃球架,沒事的時候孩子爸爸就跟孩子玩,這個時候孩子的眼神和注意力就都集中在球上面了,隨時觀察這球的動向,防止對手進球。
3、數學思維遊戲
說到數學思維的遊戲我可是沒少在網上找,比多少、比大小、分類、排列的遊戲等等很多種類。其實這類遊戲就是為了活躍大腦的思維,跟腦筋急轉彎有點類似。而且數學遊戲是隨時隨地都可以玩的,而且取材也很方便,慢慢的就可以加強難度了,有梯度的增加難度對孩子的數學思維是可以進一步挖掘的哦!
後來我發現一個問題,有些遊戲並不是很科學,自己找的話也很麻煩,我就乾脆去買一些平培養數學思維的遊戲書,用起來方便又省力,一舉兩得,我當時買的就是《兒童數學思維訓練》,我覺得挺好用的。
4、通過數學故事啟蒙
最一開始其實可以從數學故事開始接觸,讓孩子通過故事的情節被吸引,從而有一定的興趣想要去了解,這類繪本在無形中,讓孩子對於數學越來越有概念。有的孩子會在這種數學繪本故事中,學會怎麼看時鐘,怎麼判斷多少等等數學概念!
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故事的,將抽象的數學變成具體的故事,是數學啟蒙的好方式。所以在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地只讀童話故事,數學故事也是優質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