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育兒博主都說過一個詞——「數學敏感期」,那這個敏感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兒童敏感期是指兒童在連續相接的短暫時間裡,會有某種強烈的自然行為。但敏感期短暫,並且在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對一種特定的知識或者技能感興趣,在敏感期來臨時,家長們要注意要用相應的措施來培養孩子,使得敏感期的這種能力得以發展。
所以在這個敏感期內,孩子對數學很感興趣,就叫做「數學敏感期」。
一個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是有三個數學敏感期的,而每一個敏感期所給孩子帶來的方向是不一樣的。但是三次敏感期中都是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好機會。一個孩子的數學好不好,是取決於這一個孩子的數學思維好不好,進而才會體現在成績上。
那麼孩子一生所擁有的三個數學敏感期都是那個階段的呢?
一、0-2歲
著名的教育學家蒙特梭利曾說過,2到6歲是兒童一生中最重要的數學敏感期。
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會對數字產生不一樣的興趣,有時候就會突然的指著一個數字問,這是幾,這是幾個之類的話。這個時候絕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去教給孩子數數。不過這種數數就是一種機械的數,從1數到10,再從10數到1。孩子雖然記得清清楚楚,但是卻無法理解這些是數字的含義。
因為數字是一種抽象的存在,但是孩子的思維還是具象化的思維,當孩子在擺弄自己的手指的時候嘴巴裡還嘟囔這數數得時候千萬不要打擾孩子。這個時候他們正將自己記憶中的數字與現實相結合,這是孩子一生中第一個數學敏感期,對數字充滿好奇的他們需要爸爸媽媽的正確引導,為今後的數學思維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個是時候就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繪本、動畫片、兒歌之類的,促進孩子將抽象化的數字儘快轉變孩子可以理解的。當時我孩子用的就是《快樂認知書 數字》,這裡面的對數字都有很好的解釋、可以讓孩子一目了然。
二、2-4歲
根據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所發布的人類大腦發展曲線圖,會發現2歲時是大腦發達程度的巔峰,這時孩子學東西最快,但大腦在3歲後才會形成長期記憶。
2~4歲的是孩子的邏輯思維的主要形成期。所以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這段時間內孩子對一些事物的邏輯性開始熟知,對於數數這個事情,可以很熟練的正著數,倒著數、從中間開始數。也開始對第一,第二等序數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對於這樣種情況,我們可以給孩子購置一些相關的玩具來進行輔助。我選擇的就是積木,積木在這個年齡段的作用是很大的,不光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可以初步的構建孩子的空間感。我就很喜歡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
而且積木在孩子眼中僅僅只是一個玩具,孩子怎麼也不會想到,它還有另一重身份——教具。在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下,既可以保證孩子的充足的興趣,又可以避免孩子過早的學習從而產生對學習的厭倦。
三、4-6歲
蒙特梭利提倡在進行數學操作前,首先要進行感官區和生活區的探索。
4~6歲的孩子,在很多方面已經基本成型了,對於很多的東西已經可以理解了。這個時候數字那些東西已經難不倒孩子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孩子所學到的知識結合到實際生活中,讓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把基礎知識打牢。就像蓋樓一樣,只有有一個很牢固的地基,往上蓋樓,樓才不會坍塌。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問孩子現在幾點了?孩子也能準確地回答。讓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也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
這個時候,積木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需求了,我們就需要更加專業的設備了。數學啟蒙的繪本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書中的內容,是經過很多次推敲才最終決定的所以很值得一用。
那個時候我給孩子用的就是德國好奇狗的《數學啟蒙訓練遊戲書》,這本書就是將遊戲和數學知識結合到一起,然後針對孩子的不同程度米進行不同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