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有個叫亞沙·阿斯利的孩子,是一個數學神童。
亞沙·阿斯利
8歲時,亞沙便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拿到數學A級的學生,做6份試卷,有兩份都是滿分或接近滿分。14歲時,他就成功擊敗眾多成人對手,成為萊斯特大學(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的講師,他一邊在萊斯特大學上學,一邊給成人學生上課。
亞沙說:「我喜歡數學,因為它是一門精確的科學。這是唯一一門你可以證明自己所說是正確的學科。學習數學是一件輕鬆且愉快的事情。」
試想,一個8歲就能拿到全A,14歲就能當一流大學講師的孩子,他接觸數學的時間和深度一定是遠超同齡人的。他對數學的興趣和理解,也一定是從小就開始培養的,這個年齡段往往在2-6歲之間,甚至,早於2歲!
很多家長會疑惑,這麼小接觸數學會不會太早了?其實一點也不早,義大利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2-6歲是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孩子對數學的喜愛程度主要取決於數學敏感期時對數學的印象和理解。
蒙特利梭還表示,孩子生來就有數學天賦。也有其他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在0-1歲對數學就已經有感知,只是他們還沒有形成數學概念,也無法表達出來。
所謂「數學敏感期」就是孩子對數字、數量關係、排序、形體特徵產生興趣,並且能夠快速掌握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對數字的敏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處於敏感期的孩子,開始對數學概念產生極大的興趣,如:數、數量關係、分類、序列、圖形、空間、數運算等。一般表現為看到數字就要讀出來,特別喜歡問幾點了,開始對多和少有了初步的概念,走臺階要數著走等等。
處於「數學敏感期」的孩子,會對很多事物產生好奇,而且他們看待事物的角度都是「數學思維」出發的。在數學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孩子能夠較快接受並且學會。
小學生家長群,吐槽最多的內容是啥?輔導作業。輔導哪一科最讓家長抓狂,無疑是數學。
為什麼同樣的老師教同樣的知識,孩子的數學成績卻天差地別?首先把智力因素排除,因為95%以上的孩子,他們的智力差異是非常小的,由智力造成的成績差異更是微乎其微。
那影響孩子之間學習成果好壞的因素主要是什麼?是興趣和思維方式。當孩子對某個科目興趣濃厚時,家長不催孩子也能學得起勁,而且越學越好,形成正向循環。而良好的數學思維,相當於大腦中的「方法論」,是學習數學事半功倍的前提,需要儘早培養。
2-6歲的「數學敏感期」,是進行數學思維啟蒙與數學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在該階段,孩子對數學的自主興趣本來就很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也非常強烈,家長培養孩子就是順水推舟的事。而一旦錯過該時期,後期想再補救那就費勁了。
孩子的「數學敏感期」通常只有短短幾年,如果能夠利用這段時間幫助孩子建立好數學思維,提升孩子的數學興趣,地基才能打得牢固,將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學習的「雞飛狗跳」。
那麼該如何幫助孩子利用好這段「數學敏感期」呢?
先培養數感還是先培養邏輯?
到底要不要教孩子唱數?
6歲以前學會20以內加減法夠不夠,還是要學50以內的?
......
可能有的家長看到這就已經頭大了!
其實,看似簡單的數學思維也要遵循科學的方法,許多家長由於工作繁忙,沒有辦法系統的幫助孩子建立數學思維,可能今天學一點,明天又擱置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非常不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數學思維的建立也沒有系統性。
鯨冪數學思維的科學分級思維培養模式能夠幫助家長免去後顧之憂,可以幫助孩子們建立系統化的數學思維,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2歲以上的小朋友就能學。
鯨冪數學思維通過數感運算、圖形空間、邏輯推理、生活應用四大板塊幫助孩子建立分類能力、觀察能力、類比能力、空間想像力、數形轉化力、運算與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判斷與邏輯推理能力,完成數學思維啟蒙到形成的閉環。
同時,考慮到處在數學敏感期的孩子年齡較小,鯨冪數學思維課的課程主題都非常貼近現實生活,上課時還會結合小遊戲、多彩繪本、實物教具等進行探索和練習,既不枯燥又有親近感。
通過系統化的數學思維訓練,讓孩子同時收穫數學思維能力與知識,讓孩子真正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