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以往的學習中肯定都有這樣的經歷,一個知識點,無論老師講了多少遍就是不能夠理解,突然在某一次自己仔細琢磨的時候就懂了。自從開了竅,這門學科的成績就一直遙遙領先。
很多孩子的數學成績都不理想,無論請了多少名師來上課,都始終沒有什麼起色,這多數是因為沒能提前「開竅」。而所說的「開竅」指的就是家長沒有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數感的引導。
孩子數學學不好,多是沒能提前「開竅」!建議家長做好這3點
一、3-7歲前運算階段,為孩子做好數學啟蒙
幼兒園到小學一、二年級是孩子打好數學底子的關鍵。孩子的3-7歲為前運算階段,7-11歲為具體運算階段,而幼兒園和一、二年級就是由前運算轉為具體運算的過渡時期。與之前單純地學習數字認讀不同,幼兒園已經開始接觸一些基礎的數字運算,二年級開始學習更為複雜的加減運算和乘除運算。
很多孩子上小學後,開始接觸、學習數學的初始階段,由於與之前的識記不同,許多孩子都會覺得特別難,對數學產生畏難心理。而家長卻不認為是孩子能力不足,而是學習態度不端正,因此,一味地指責孩子不認真學習!實際上是因為家長在孩子的前運算階段,沒有做好數學啟蒙!
孩子在學習數學中找到了樂趣,擁有成功體驗了,自然就會愛上學數學。所以在孩子前運算階段,也就是3-7歲這一時期,多鼓勵孩子,多與他一起玩一些數學啟蒙的遊戲,會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有助於數學思維的建立。一定要用寓教於樂的啟蒙方式,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幫助孩子從具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
孩子在幼兒園之前的識字、看圖等學習行為都屬於具象思維,通過文字表述和圖畫來感知世界、學習一些知識。而幼兒園之後的數學學習則屬於抽象思維,運用一定的概念進行推理、論證,通過公式來解決問題。兩種思維間的轉變對於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需要家長對其悉心引導。
一項對天才兒童的研究指出:生活中越是經常接觸具體的事物,並得到及時啟發,孩子就越能自如地向抽象思維方向發展。因此,利用日常事物激發興趣,讓數學融入日常生活裡,是父母在家進行數學啟蒙的關鍵。
例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在剛接觸加減法運算,利用手指輔助計算。手指可以很好地幫助大腦接受數量變化。家長也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場景來幫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比如,媽媽給了你6塊糖,你吃掉了1塊,還剩5塊,這叫做減法;讓你把6塊糖平均分給你和妹妹,一人得到了3塊糖,這是除法。
三、具體運算階段,培養孩子的數學學習習慣
孩子上小學以後,就要注重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有時候,孩子本來是可以答對這道數學題的時候,但經常會因為粗心大意,看錯了一個符號或數字就做錯了題;還有時候,可能是在寫答案的時候,溜號了,一不留神就答上了錯誤答案,在答完題後又不仔細檢查,才會導致分數太低。這其實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與語文的答案合理即可不同,數學更要求孩子細心、嚴謹,看似不經意的小錯,就會與答案失之千裡。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就向孩子說明嚴謹的重要性,比如,在給孩子零花錢的時候,故意找錯孩子錢,讓孩子體會對待數學不嚴謹的後果。還要在每次陪伴孩子學習數學時,要求他仔細審題、認真檢查等。
養成良好的數學習慣、讓孩子時刻都以嚴謹的態度對待數學,孩子就會慢慢改掉馬虎的壞習慣。在他每次數學沒有因馬虎失掉分數時,他就會產生成就感,繼而主動地認真審題、仔細檢查了。
家長們一定要在孩子幼兒園到小學二年級間,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和數感引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孩子日後學習數學時才會「開竅」。
《德國好奇狗陪你學 數學啟蒙遊戲》這是德國孩子人手一冊的數學啟蒙書籍,在歐洲已經暢銷30年,這套書一共有13冊,裡面包含對數字概念、歸納演算力、空間想像力、邏輯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分類歸納、彩色遊戲、圖形認知等數學概念,裡面有500個數學啟蒙遊戲,400張精美插圖,還有200張獎勵貼紙,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讓數學啟蒙變得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