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峰的孩子如今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明年都能夠上小學了,這段時間幼兒園的老師都已經開始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了,聽很多人說,這一年要教會孩子一些數學啟蒙,以便適應上小學之後學習更方便,但是曉峰卻很煩惱,因為自己家的孩子數學真的不好。
因為曉峰家孩子相對來說開竅比較晚,就算曉峰教孩子掰手指頭算,孩子還是一臉懵的狀態,在焦慮的過程中,家長們更是困惑,怎麼樣才能幫助孩子做好數學啟蒙呢?
其實,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在數學方面準備,如果只是簡單地教會孩子學習加減乘除,是遠遠不夠的,這會讓孩子對數學更加的厭惡,從而會影響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的本質是通過邏輯和推理得來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說數學不只是有數學知識,還包括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思維,才是決定孩子未來學習能力的關鍵。
對學齡前兒童生硬灌輸加減法,進行填鴨式教學,有什麼危害?
1、學習後勁明顯不足
有很多上學前班的家長都反應同一個問題,自己家的孩子上小學時,前兩年成績是很不錯的,但是到了三年級之後就開始逐步下降,到了小學畢業之後,甚至可能成為班級裡的中下等水平,從而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光是讓孩子重拾學習的自信就很困難了,更別說學好了。
這就是家長們利用機械式學習帶來的結果,由於學齡孩子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如果家長們生硬的教會孩子加減乘除,孩子只能用機械式的方法去記憶,但是他不明白數學後背的原理,無法靈活地運用其中,而這樣的機械記憶僅僅可以對付孩子一二年級的學習內容,等到三年級之後,數學會慢慢的變難,孩子當然很難適應了。
2、限制孩子抽象邏輯能力的發揮
學習數學最大的好處是鍛鍊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機械式的記憶力方法只會讓孩子把數學當作是語文學習,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他們正式將形象思維轉為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孩子只有理解了數學的含義、認識數學所代表的意義,這樣孩子才能將生活中具體的事物跟「數學」聯繫起來。
當孩子對數學有了最初步的概念之後,才會通過對比長短、高低、排序等等理解數學原理,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在具體操作上變成自己的知識,逐漸形成了最初的邏輯思維能力。
機械式的背誦加減乘除,就是簡單粗暴地越過了這個階段,從而會限制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將孩子的學習立體幾何或者高難度的數學時,孩子會顯然的力不從心。
對學齡前兒童進行數學啟蒙,正確的思路應該是什麼?
家長想要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就要藉助生活中的物體,讓孩子在大腦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概念,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表示,學齡前兒童數學啟蒙的特點是,讓孩子發展形象思維的同時,還要教會孩子排序、判斷、推理、思考等等,由此可以發展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所以,幼小銜接中的數學對孩子很重要,不僅僅是只會加減法而已。
家長該如何在家庭中引導孩子進行數學思維訓練?
通過相關數學啟蒙繪本理解數學概念。繪本會將難懂的數學概念穿插在有趣的故事裡,從而增加幼兒的理解度和接受度,我家孩子小時候,我就給他做過數學啟蒙,我覺得特別的慣用,我家孩子並沒有上過什麼早教班,但看了很多數學繪本,
我家孩子在觀看這些繪本的時候,孩子並沒有覺得自己正在學數學,而是享受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同時他還會時不時問我問題。
開始對數字敏感,遇到數字後會大聲地說出來;
喜歡玩排排隊遊戲(自己有意識地排列);
……
我通過帶孩子讀數學繪本,也學習到了很多數學語言,並將其運用到生活中,根據研究表明:將數學語言運動到生活之中,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
更加重要的是,孩子閱讀數學繪本還可以提高閱讀理解水平,孩子的各種數學能力:數感、邏輯思維、空間感等等,都可以通過繪本來實現。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年紀比較小,用繪本激發學習興趣,可以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