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教授:數學不只有數數和加減法,還要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2020-12-13 小婷老師育兒觀

孩子在一定的年齡之後,家長就會聽到這樣的話

「我家孩子能從1數到100」「我家孩子可以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我家孩子可以從100倒數」......

是不是這些話仿佛昨日之事猶在耳邊,確實我們的孩子在一定年齡之就要接觸數學,但是我們最常教給孩子的就是數數了吧。

但是孩子越長越大們就會發現,原來感覺很厲害的孩子,越來越吃力,越來越跟不上了。其實就是數學啟蒙上出現了問題。很多人認為的數學啟蒙就是數數數字,或者就是簡單加減法。

但是說起來數學啟蒙這件事,可不止有數數這麼簡單的。

史丹福大學教授曾經明確的指出:數學不是簡單教會孩子們數數和加減法,而是要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數學思維。

那麼怎麼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呢?

斯坦福學前教育學院的Deborah J. Stipek教授說:家長應該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多用空間語言 (the language of space) 和孩子交流,比如表示方位的詞彙。此外,表示形狀的詞彙: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等也建議經常和孩子提及。

1. 感受空間感

空間感」是一種比較抽象的概念,如果想讓一個孩子去真實的感受空間感的存在,那麼親身體驗就是最好的辦法。比如家裡最常見的快遞箱收納箱還有一些小盒子,在孩子所能觸碰到的地方的所有的立體的物體都可以讓孩子去感受,去觸摸。比如一個快遞箱,「快遞在裡面」;還有平時說的上下左右、前後中間等詞都可以幫助孩子去理解。

我們可以讓孩子幫助拿東西,比如拿餐桌上的碗筷手機下面的紙張,都是可以的,用最簡單的方式,講給孩子什麼是左面、右面,什麼是前面、後面。

2. 結合日常生活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關於數學的問題,比如我們下樓需要走多少臺階,去超市買零食我們付了多少錢,花了多少錢,還剩下多少錢。

我們可以用孩子喜歡的東西孩子被數學吸引,比如冰箱裡有幾根雪糕?吃掉一個還剩幾個?等等將數字和實際生活結合到一起,這樣讓孩子去數,去算。孩子也能對數字這個抽象的事物有一個具體的了解。

3. 讓孩子體會到成功解開數學題的快樂

孩子對數學開始有了興趣,那麼我們接下來做的就是要保持住孩子的興趣。那麼讓孩子感受到解決掉題目的快樂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數學啟蒙時期的孩子都還小,任何的數學題目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挑戰,那麼一旦孩子突破了這個挑戰,快樂也會伴著成功那一刻的成就感隨之而來。孩子感受到了快樂,也就會對這件事情越來越感興趣,不停的尋找這樣的快樂。我在家孩子在鍛鍊數學啟蒙的時候,我一般都是用生活中的事物平常發生的事來尋找和數學有關的來培養他,總算是沒白費心思。

我平時除了自己親自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還藉助了圖書力量,書裡的知識即科學又可以讓我省時省力。而且孩子也喜歡,這樣的一舉兩得的事情,自然是皆大歡喜。我當時給孩子選購的就是這本《數學啟蒙遊戲》在我的使用感受中,這本書貼合了我大部分想像,挺不錯的一本書。

4.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

能力和思維是抽象的,具體的表現就只在平時的練習中來體會,多多的練習,讓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跟得上出題人,在無意識中提升自己。培養孩子利用數學思維解決一些問題,讓數學思維成為孩子的思考習慣,平時要邊學邊用鍛鍊中提升數學的思維能力。比如:平常看日期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去找出每年的2月都有什麼差別找出其中的規律。

所以,各位家長不要覺得數學培養單單教幾個數字,就可以草草了事的,孩子的未來可是最重要的!#育兒有方法#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數學不只有數數和加減法,還要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史丹福大學教授曾經明確的指出:數學不是簡單教會孩子們數數和加減法,而是要注重培養孩子們的數學思維。斯坦福學前教育學院的Deborah J. Stipek教授說:家長應該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多用空間語言 (the language of space) 和孩子交流,比如表示方位的詞彙。此外,表示形狀的詞彙: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等等也建議經常和孩子提及。
  • 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不是只有加減法!
    答案:解析:幼兒教育王道:培養數學思維能力,不是只有加減法!孩子的智力投資是一筆永恆財富,尤其是3-6歲這個重要時期,家長都非常重視。在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家長也是竭盡全力,想盡方法。但是,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理解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範圍,僅僅把數學思維培養局限在數數和加減法上。顯然,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誤區二:認為數學啟蒙就是數數、背乘法口訣表 無論是數數還是背乘法口訣表,家長的這一行為都是在把數學從生活中剝離出來。 孩子只是在死記硬背,孩子愛你不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著讓他背乘法表!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誤區二:認為數學啟蒙就是數數、背乘法口訣表無論是數數還是背乘法口訣表,家長的這一行為都是在把數學從生活中剝離出來。孩子只是在死記硬背,孩子並不理解這些數字背後的意義。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 Boaler說「越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去思考數字和數字間的關係,因而難以發展出數感。」
  • 如何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做好這兩點,為孩子的數學打基礎
    家長都深知數學的重要性,孩子如果有數學思維,將來做任何事成功的機率都大。很多家長都有了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想法,但是如何具體操作,卻毫無頭緒。給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培養數學邏輯思維,斯坦福教授Jo Boaler有獨到的見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關鍵在「數感」,別總逼孩子背口訣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關鍵在「數感」斯坦福的數學教育學教授JoBoaler坦言:數感是學數學的基礎,死記硬背只會讓孩子不願意思考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關係。Jo Boaler教授是英國人,在她長大的那個年代,學校從未要求背加減法的得數,甚至連乘法口訣表都沒背過,但這並沒有妨礙她成為數學教育學教授。
  • 德國幼兒園不教加減法,卻培養出大量數學家,憑什麼?
    上周我們在視頻通話中我問她:「你覺得在孩子教育上德國和中國有什麼不同麼?」她說:「很神奇,她家的寶寶上的德國幼兒園不教加減法。」我滿臉疑問孩子在小時候數學的學習不是應該注重「加減法」麼?她解釋道:「德國在孩子幼兒時期更注重數學的啟蒙。」
  • 數學啟蒙就是教孩子加減法嗎?打好數學基礎,要靠這4個方法
    說到數學啟蒙,大部分家長都覺得是要讓孩子學數數、學加減法,但實際上認識數字和加減法只是數學啟蒙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孩子不理解數學本身的邏輯,沒有形成數學思維,那麼僅僅會數數、會加減法是遠遠不夠的。
  • 小學前會加減法就夠?忽略這3大思維培養,孩子數學入門難上加難
    有的家長對數學理解過於片面,認為孩子只要學會100以內的加減法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讓孩子數學能力更出眾,提前學會多少以內的加減法幫助有限。孩子上小學之前更應該建立的是數學思維,而不是會做多少道題。掌握了數學思維,加減法自然就會了,多少以內的加減法都不成問題。
  • 都都數學怎麼樣?遊戲化數學啟蒙課,能否幫孩子建立數學思維?
    但孩子的學習依然不能完全放手交給學校和老師,了解孩子的入學情緒,幫助他們適應和跟上新的學習內容,也是家長必做的功課之一。關於數學,很多家長只能輔導孩子學習數數、計算等,但對幾何、推理、統計等深度的數學理論無從下手。這時候借用一些數學學習工具,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要培養「數感」,不要總逼孩子背數學口訣
    斯坦福教授:數學啟蒙關鍵在「數感」史丹福大學數學教育教授喬·博勒(Jo boaler)說:「數感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死記硬背只會讓孩子不願意思考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關係。雖然博勒教授從不刻意背誦這些數學結論,但這並不意味著她根本不熟悉這些結論。相反,她可以成為數學的教授。一個關鍵的武器就是「數感」。1994年發表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越是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就越不願意思考數字和數字之間的關係,因此很難培養出數感。」
  • 史丹福大學教授:數學啟蒙不是「死」背口訣,真正的數學是這樣的
    史丹福大學教授:數學啟蒙不是「死」背口訣,真正的數學是啟蒙斯坦福教授博勒在《這才是數學》一書中說:數學是研究規律的學科,是一門充滿藝術美感與創造性的學科。因為這些消極思想一旦在父母和孩子的思維中形成,每當孩子遇見數學難題時,都會下意識地暗示自己:我不行、我做不出來、我很笨等。
  • 怎麼教孩子學數學加減法
    其一,學前兒童學計算,在於啟蒙,主要是讓孩子對計算有興趣,活化頭腦,發展思維,不在於要學得多,學得深,所以,不要追求運算的難度其二,要根據孩子的可能與需要施教,孩子們學數學是存在差異的,如果孩子有可能、有需要學,就應該施教,若孩子有困難、有反感,就不要強加於孩子。
  • 3歲寶寶搞定10以內加減法,註冊會計師媽媽這樣做數學啟蒙
    玩遊戲時以這種直接問答的方式,讓他有興趣去數數,數實物,指著數。這種方式能夠讓數和物對應上,形成孩子對數的概念,而不是抽象的數量。玩積木的時候,我會說「我需要五個正方形的,但是我只有一個,誰能幫我湊齊五個呢?」儘管沒有刻意的教,但是卻無形中讓他一直在運用加減法,用數數的方式靈活的應用算數的原理。他不知道,但是他卻會用了。
  • 怎麼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現在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啟蒙教育,同時家長們也會相互攀比。會數數=數學好?我有一個好朋友,也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我們兩個也是從小比到大。數學啟蒙並不是教孩子數數學齡前兒童數學啟蒙啟蒙什麼學齡前孩子數學啟蒙並不僅僅教他數數,而是培養他的數感。數感是指對書的理解或者數概念的形成。數感的建立起數量與技術之間的練習。
  • 「數學啟蒙」是教孩子數123,大錯特錯!關鍵在培養孩子數學思維
    二、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培養數學思維的內容的不一樣的針對孩子的不同年齡段,培養數學思維的內容不太一樣,也許很多的家長並不太清楚應該對自己的孩子在哪個年齡段教會他什麼?那麼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幾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學會什麼吧。
  • 孩子數學不開竅,影響不容忽視,培養數學思維有利提升
    從以上可見,造成孩子數學差的最大因素在於「數學思維」較差,唯有釐清數學思維能力,才能端正孩子的學習態度,才能真正讓孩子理解數學。要知道,孩子數學能力不佳,影響非常大。數學不好對孩子有何影響?有些人還會因為思維能力差,沒辦法和身邊的人相處,總是充滿焦慮。從而可知,孩子數學思維差,身心都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 史丹福大學教授:真正的數學啟蒙不是背乘法口訣,而是這樣做
    對於數學,很多家長表示很頭疼,因為怎麼逼孩子,成績都是上不去,其實導致孩子成績上不去的原因,正是因為父母陷入了數學啟蒙的誤區。,80%以上的家長在進行數學啟蒙時,最常教的就是數數、計算或者讓孩子背乘法口訣,其實這些只能算是數學中的一小部分,尤其是計算器出現之後,這些則顯得更加不重要了。
  • 史丹福大學教授:真正的數學啟蒙不是背乘法口訣,而是這樣做
    >據調查顯示,80%以上的家長在進行數學啟蒙時,最常教的就是數數、計算或者讓孩子背乘法口訣,其實這些只能算是數學中的一小部分,尤其是計算器出現之後,這些則顯得更加不重要了。數學其實是一門包羅萬象的科目,可以說生活中的一切都和數學有著一定的聯繫,汽車的工作原理、房屋的建造、金錢的消費等等都離不開數學。斯坦福教授博勒曾在《這才是數學》一書中提到過,數學是研究規律的學科,是一門充滿藝術美感與創造性的學科。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父母教會數學思維很重要
    其實,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在數學方面準備,如果只是簡單地教會孩子學習加減乘除,是遠遠不夠的,這會讓孩子對數學更加的厭惡,從而會影響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數學的本質是通過邏輯和推理得來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說數學不只是有數學知識,還包括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思維,才是決定孩子未來學習能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