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教孩子數數和加減法了,數學啟蒙的打開方式,是開啟數學思維

2020-12-13 尼莫的媽媽

這幾年,關於「幼兒數學啟蒙」的話題被越來越多的家長所提及,因為家長們都意識到,要想孩子將來學好數學,得從小抓起。

特別是在孩子幼小銜接的前一年,父母都會慌了神地給孩子提前補一補。其中的惡補重點,除了漢字拼音這些「語文」知識,還會有補算數加減法這些「數學」知識。

被簡單化的數學啟蒙

對於「數學啟蒙」,只要提前教會孩子從1數到100或是五十以內的加減法這麼簡單嗎?

說起數學,讓我回憶起自己的經歷。我從小就是爸爸媽媽向外人炫耀的談資,因為我還沒讀幼兒園之前就已經會數數和算一百以內的加減法了。甚至在初中時還得到過市裡的數學競賽獎,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但好景不長,從初三起,我的學霸地位就不保,到了高中時更是因為偏科嚴重,只能選讀文科,但也因為數學成績徹底成為中等生。

我至今也沒弄明白,一個在小學時數學成績比語文還好的孩子,為什麼到了初中後期數學就慢慢變差,甚至到了高中以後連課都聽不懂了?現在我才知道,不是因為我不努力,而是因為我缺乏數學思維能力。

提前積累數數和加減法的確可以讓孩子在進入小學時不那麼猝不及防。但若止步於此,就會像我一樣到初中跟不上節奏把數學給落下了。提前做好數學啟蒙,培養好數學思維能力才是關鍵。

五歲左右的孩子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轉型的關鍵期,如果這時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打下了初步的基礎,上學後他才會對枯燥的學習感興趣。

所以,家長要想孩子真正贏在起跑線,就要從小做好全面的數學啟蒙,來代替簡單的數數和加減法計算。

每天十分鐘幼兒數學啟蒙

那麼,學齡前幼兒,該如何著手進行數學啟蒙?

其實,數學啟蒙的要點,是讓孩子對抽象數學有一定的認識,主要包括五個方面:數量和形狀認知、比較和測量、空間方位、識別規律和對稱、分類。聽上去很複雜,但其實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的事情。

01 數量和形狀認知

數量不是簡單的數數,而是對數量多和少的認知。在家可以跟孩子玩兩堆小熊哪個更多的遊戲,讓孩子在其他因素的幹擾下,去進行數量的判斷。通過這樣的對比,不斷強化孩子對數量的概念認識。

對形狀的認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家裡的積木或七巧板。讓孩子在堆砌、把玩的過程中感知物體的形狀,這比起讓孩子牢記形狀有幾條邊幾個角來得更有效。

02 比較和測量

比較和測量能測驗出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程度。家長需要先給孩子灌輸:高低、大小、長短、多少等概念。從把物體排成一排比較開始,再到不接觸物體讓孩子目測遠距離物體的差異,可以與數量認知的遊戲一同玩。

03 空間方位

空間方位能力對孩子以後學習立體幾何非常重要。想培養孩子的空間認知能力,家裡的堆砌類玩具:積木、樂高等玩具都有助於孩子理解空間方位。在生活中,教會孩子識別「東南西北」和「上下左右前後」也是個很好的空間方位啟蒙。

04 識別規律和對稱

生活處處有規律,只要家長有心去發現,超市擺放的物品、地板上的瓷磚、手環上珠子的排列都會有一定的規律。家長引導孩子一起找出這些規律,就是最好的數學啟蒙。

05 分類

分類歸納是個很好的技能,孩子掌握好了可以幫爸爸媽媽收拾房間。家裡任何雜亂的東西都可以被當成分類歸納的對象,如不同形狀的積木、不同顏色的小熊等。家長要鼓勵孩子自己去挖掘事物的特徵,然後進行歸納。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最好的數學啟蒙教育是用好玩的玩具、遊戲以及家中的日常用品來感知數學。當孩子上小學後,就可以輕鬆掌握和理解老師課上教的數學知識了。

除了以上這些方法外,還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數學啟蒙的書籍。很多小學老師推薦的這套《魔力數學》就是一套針對升入小學的孩子準備的,覆蓋了學前到小學初級的所有數學知識,特別適合即將幼升小或小學一兩年級的孩子。

很多朋友反映,孩子的幼小銜接過渡不好,進入一年級後,孩子學習很吃力。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學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而這套《魔力數學》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本書從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空間判斷力、圖形感應力、邏輯推理能力等8大能力入手,用生活故事、遊戲、活動等孩子最喜愛的方式講解孩子學前到小學初級的所有數學知識,讓數學變得「好玩」。

這套書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數學練習和故事閱讀緊密結合,讓孩子在感受數、量、形、空間等概念的同時,建立起孩子的數感和空間感,讓孩子和知識互動更強。

如果有條件,家長可以給自己的孩子買上這樣一套《魔力數學》,適合6-12歲的小朋友。有需要的家長,點擊下方的橫條連結即可買到。

當然,好書只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和提升親子關係的工具。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多陪陪孩子,一起參與探索,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教會數學思維更重要
    文|秘籍君朋友家孩子如今在上幼兒園大班,明年就要上小學。幼兒園裡老師已經開始教起十以內的分解,聽說大班這一年要教會孩子二十以內加減法,以便適應小學。家長們聊起來,總要問你家孩子學得怎麼樣,十以內的加減法都學會了沒,這讓朋友倍感焦慮。
  • 不要再只教孩子數數了,數學啟蒙重要的是做好這幾點
    1、數學啟蒙不是加減運算很多孩子還沒上學就已經開始學習加減法速算、背乘法口訣表,甚至每天1、200道加減運算題目,這樣會導致孩子多數是靠記憶記住的,至於「3+3為什麼等於6」,「2+5為什麼等於7」是怎麼回事,他們並不清楚。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說到數學啟蒙,大多數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這其實並不是數學啟蒙,比起數數,真正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34;。數感是讀出來的從入學時的個位數的認識和數到第二學段的大數的認識,對於數的大小多少的了解就是數出來的。
  • 生活中的數學——加減法啟蒙
    在孩子能夠熟練的進行數數之後,爸爸媽媽可以開始著手進行加減法的啟蒙了!數數能力和數感發展是孩子學習數運算的基礎,孩子的數感培養的好,學會加減運算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家長們可不要簡單粗暴的讓孩子去背1+1=2這樣的算式哦!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父母教會數學思維很重要
    曉峰的孩子如今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明年都能夠上小學了,這段時間幼兒園的老師都已經開始教孩子20以內的加減法了,聽很多人說,這一年要教會孩子一些數學啟蒙,以便適應上小學之後學習更方便,但是曉峰卻很煩惱,因為自己家的孩子數學真的不好。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說到數學啟蒙,大多說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特別是在他小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會向別人炫耀自己孩子會數數。前兩天看到鄰居家的姥姥帶著小孩子在樓下玩,我上去打了個招呼之後,她就要讓孩子給我數數,還很驕傲的說,她的小外孫才兩歲,就會從1數到10了。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期間她還讓3歲的寶寶表演數數:1、2、3、4、5……聽著孩子雖然還吐字不清但總算能流利地念出來。 二姨為此很高興,卻沒發現孩子對著面前的小物品數1-10,而小手指卻指在了3上。 而且數字和數量不是一個概念,在早期,孩子學會了數數,但是數量的概念並沒有理解,所以點數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
  • 「數學啟蒙」就是學數數?真正的數學思維,可不止如此
    1、培養孩子的數感真正的科學啟蒙並不是簡單的數數,而是要培養孩子的數感。數感簡單來說就是對數與數量、數量關係、運算結果估計等方面的感悟。孩子的數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生活中的運用和積累中出來的,不斷地運用中孩子能積累很多數學經驗,能夠提升孩子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能力。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數字和數量不是一個概念,在早期,孩子學會了數數,但是數量的概念並沒有理解,所以點數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 不少家長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練習數數,3歲學寫,4歲開始學算數,小學後又開始上各種奧數班,家長們似乎對數學的興趣總是不斷的。 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數字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什麼才是數感?
  • 數學啟蒙從幫助孩子建立數感開始
    記者採訪數位參加海珠區、天河區、越秀區公辦小學面試的家長和學生,了解到數與量題目涉及10以內加減法,10以內數數,排列數字,分糖塊;圖形與空間題目為區分不同圖形與其數量,排隊問題,迷宮等。民辦小學則增添了一些難度,比如看數字找規律,看天平比重量,從20倒數,七巧板拼圖等。 一些家長認為幼兒園教學過於簡單,擔心孩子上小學後學習吃力。學齡前數學啟蒙該注意什麼?
  • 數學的啟蒙不是數123,正確的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其實,正確的數字啟蒙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字感覺」| " vs "到東向西走對韓國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在數學教育上更加側重解題和計算,更加注重練習英美國家的數學教育更側重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即數感,所以英美國家的孩子在解題的戰場上總是落後去年,英國引進了中國小學的數學教材,但通過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重新進行了研究
  • 3—6歲是孩子數感思維萌芽期,正確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很重要
    前幾天遇到一點事情去找了一個朋友,到他家之後我看到他正在教他的孩子算數,其實朋友的孩子已經4歲多了,按道理來講,123這幾個數再怎麼掰扯也掰扯得清楚了,可是朋友的孩子總是給他錯誤的答案,這讓朋友非常的火大。因為數學還是比較抽象的東西,他不像是識字,要教會孩子數字代表了什麼,數字的加減代表著什麼,其實是有一些困難的。
  • 別只會教娃念「123」,這樣教孩子數數,才是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
    很多父母在教孩子數數時都會踏入這個誤區,單純的讓孩子從1數到100,覺得這樣就算是數學啟蒙了,反而忽略了孩子「數學思維」的培養。 所謂的數學思維,就是用數學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家長為孩子數學啟蒙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孩子學會數數,而是為了讓孩子具備這種思維方式。尤其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建立起數學思維方式,是最為重要的一點。
  • 除了教娃數數,數學啟蒙還可以這樣做~
    很多爸媽讀書的時候可能都被數學「折磨」過,但是到了自己娃的時候,又會下決心「數學一定要從娃娃抓起」,畢竟絕對不能讓娃輸在數學的起跑線上……每個小朋友的數學啟蒙可能都是從數數開始的,剛開始是從1數到10,後面就可以慢慢增加難度,讓娃從1數到100,再來就是學習加減法。
  • 數學啟蒙從來就不是數123,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小孩的「數感」
    而且數字和數量不是一個概念,在早期,孩子學會了數數,但是數量的概念並沒有理解,所以點數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不少家長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練習數數,3歲學寫,4歲開始學算數,小學後又開始上各種奧數班,家長們似乎對數學的興趣總是不斷的。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
  • 如何給孩子做數學思維啟蒙?
    看起來同樣是5歲的倆孩子沒有什麼差別,但裡歐在面對他媽媽拋出的數學問題都能很快接住,而我家蘋果還處於懵懵的狀態,於是,我問了問表姐,她說她很注重培養孩子數學思維能力,在美國小學是非常注重「數感」的培養。
  • 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要培養「數感」
    在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時候,家長通常是從數數開始教的,有些家長還會聚在一起比一比孩子能數到多少數,覺得孩子在同樣的年紀能數到100的就比數到50的厲害。但實際上孩子可能根本就不理解數字的含義,只是在背誦數字而已,真正的數學思維啟蒙要培養「數感」。什麼是「數感」?
  • 數學啟蒙不僅是讓孩子從1數到100,而是培養這種數學思維
    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數學啟蒙的時候都會教孩子從1數到100,孩子要是會了,家長就會認為孩子很聰明,又有很多家長認為培養孩子數學啟蒙是教會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只要背會了就認為孩子的數學一定好,可是事實是這樣嗎?
  • 5歲左右的孩子這樣數學啟蒙,不僅運算速度快,還能激發數學思維
    由此可見,孩子未來數學是否學得好,與5歲左右的數學啟蒙有關。在小學階段,對於孩子數學能力的兩大考驗,一個是來自算術題,另一個是來自於應用題。算術題考驗的是孩子的運算能力,應用題考驗的是數學思維。所以說孩子5歲左右的數學啟蒙,已經不再是簡單地教孩子數數,應該從提升運算能力和激發數學思維這兩方面下手
  • 適合5歲孩子數學思維啟蒙有幾種方式?
    阿雅馬上就4周歲了,於是數學語文英語等各種啟蒙都開始慢慢開啟。我帶著阿雅做貼圖課,但好多知識是我告訴她,不是孩子自己思考出來的,所以當我問孩子具體到為什麼的時候,她說不出個所以然,我就發現了是我數學思維啟蒙的方式有誤,培養孩子數學思維啟蒙應該從現實生活的具象思維開始,讓孩子學於生活用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