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2020-12-17 古今三千事

花草樹木從古至今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黎民百姓,都喜歡在自家院子種上些綠色以增添生機。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可以種植的植物種類更是數不勝數,各種樣式都是美不勝收,只要想得到的幾乎都可以搬到院子裡甚至陽臺上。然而在古代,古人卻不會這樣,我們都知道古人的繁文縟節多如牛毛,加上封建迷信的思想,使得本該簡單的生活總是變得有些複雜。就連種樹也不例外,什麼樹不能種,什麼樹種了能交好運等等在如今看來可笑至極的情形在古代可是久經不衰的。民間有句俗語說的「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光從字面意思看就是一股濃濃的封建氣息,雖然如今已被淘汰,但其含義所折射的古代人文風貌卻是頗有一番韻味。

古人講究多自然也有其存在的歷史必然性,建房子要東高西矮,通過動物的反映來判斷天氣,就連施肥料也有千丘與一丘的說法,可以說這些俗語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題中的俗語更是涵蓋了五種最為常見的樹木,而「陽宅」指的是人們居住的宅院,古人認為這五種樹木不適合種在院子裡,是不吉利的。

先說桑樹,古人嫌棄它的理由想必都有所耳聞,不知是誰給它取了個讓人頗為避諱的一個名字,院子栽桑樹古人謂之開門見「喪」,不是好兆頭,容易讓人感到晦氣,所以將其排斥在了大門之外。至於棗樹,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棗」生桂子的說法,以此論之應當很受歡迎才對,為何也被百姓拒之門外呢?這是因為關於棗樹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的是院子裡如果棗樹高大茂盛,是風水中的形煞。加上棗樹多刺,種在家中往往會出現忤逆的子女。門左出逆子,門右出逆女,古人認為棗樹可以種在屋後十米外。

杜樹大多都感到陌生,它的學名叫杜梨樹,也是因為「杜」與「獨」諧音,容易使人想到鰥寡孤獨,所以也遭遇了桑樹一樣的命運。梨樹相比不用多說啦,無論是城裡還是鄉下,都或多或少的聽過長輩調侃「分梨」等於「分離」說法,所以也因為名字所以被古人拒之門外了。

槐樹也是較為有名的樹木,還因為周朝時三槐朝聖的典故而被賦予了吉祥的寓意,認為家中種上槐樹便能富貴迎門。其實這只是其一,在風水中,萬物都有陰陽之分,樹木也不例外。壽命長達三百年的槐樹則屬陰,種在院中,生長茂盛,不僅遮光避開陽,秋風蕭瑟還會古風陣陣,讓人心煩意亂。而且因為槐樹天生長命而被認為是風水樹,古人認為百年槐樹不宜刀斧,但是如果枯萎了便要砍掉,古人認為門前有枯樹是大兇之兆需要立即砍掉,可見槐樹因其獨特的個性而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以上便是古人對於這五種樹的認識,如今看來自然是無稽之談,但它卻生動地折射出了古人對封建迷信的深信不疑,也可以看到封建思想對古人生活的影響更是無孔不入。當然,在那個社會環境極度落後的時代,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寄託於這些毫不相干的樹木上也總比對生活絕望更讓人欽佩。古人即便是在天災人禍不斷,苛捐雜稅不減,生產生存朝不保夕的時代依舊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希望,而我們身處衣食無憂的年代又有什麼理由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呢?

相關焦點

  • 俗語「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啥意思?有什麼道理嗎?
    古人的居住條件雖然比不上現代,但是他們可以使用的空間很大,基本上家家都有獨立的小院。籬笆牆內,孩子們追逐打鬧、招貓逗狗,老人們養花種菜、栽樹養雞,讓人好生羨慕。 雖然古人的生活空間大,但是他們在思想上可沒我們自由。他們每天都被繁瑣的講究所束縛,一會兒說這個不吉利,一會說那個是忌諱,反正幹啥都有一套煩人的說法。
  • 農村俗話說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是啥意思?這句話其實沒有道理
    比如這句「桑棗杜梨槐,不宜進陽宅」說的就是有四種樹不宜栽在家裡院中。但俗話有一個特點就是太短,它就是一句話,而不是一段解釋,所以有些意思需要聽到者或者看到者去自己理解。於是,這些理解就會各種各樣,這也難怪,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不同,於是就有了不同的解釋,關於這句話,黑嫂也是有自己的理解的,下面咱們就說一下。
  • 家裡有槐到底好不好?為什麼老人會說「門中有槐,富跚三世」?
    在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俗語,這些俗語的流傳都是經過了千錘百鍊才能夠流傳於世的。這些俗語中有老祖宗的識人術「龜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還有「富不住大屋,窮不行遠路」這種生活經驗;還有「房前不栽樹,屋後不種花」這種關於生活環境的俗語。
  • 農村俗語:「院內不栽松與柏,院外不栽桑與槐」是啥意思?
    因為咱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院內不栽松與柏,院外不栽桑與槐」,而你卻要在庭院中栽植松樹和柏樹,你這分明不是想犯忌諱嗎?所以,你父親的做法是正確的呢!「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咱農村為啥會有這麼一句俗語呢?」李大哥不解地問。王大爺說:咱農村的這句俗語已經有很悠久的歷史了。
  • 俗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啥意思?還有道理嗎?
    今天為你帶來的是:俗語「門前一棵槐,不是招寶就是進財」,啥意思?還有道理嗎?農村離不開樹,每一個村子都有樹,房前屋後,田間地頭都少不了樹。農民種樹有很多好處,房前屋後種樹可以乘涼,村外道路、莊稼地頭種樹可以防風減災。農民種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尤其是桐樹、楊樹,生長速度很快,過幾年就能砍掉賣錢,也是一筆收入。
  • 民間常說:「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啥意思?
    他們將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情,總結成了一句句帶有哲理性的俗語,時至今日人們也一直沒有忘記俗語的魅力。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其實說的是農村蓋房子的事情。在農村地區蓋房子,是一件非常有講究的事情,房屋作為永久居住的地方,一旦出現某些問題,不僅會讓人心裡不舒服,嚴重的甚至會對家庭中造成一定危害。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
  • 俗語:「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勢不使盡,福不可享盡」什麼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從古至今,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古人們也用自己的智慧總結出了許多生活上的至理名言。雖然這些話有時候看起來會有那麼點彆扭,但每一句俗語卻都是祖先們通過多年來生活上的經驗積累,最終才總結出來的人生警言。
  • 22日冬至,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到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12月22日(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這周的星期日就要迎來24節氣的冬至了。冬至節氣到了,就要開始數九了。俗語「冬至暖,冷到三月中」是啥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冬至又稱之為「冬節」、「亞歲」、「小年」,在古代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民間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作為24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古人也發現了這天的天氣情況,還可以預測後面的天氣好壞。
  • 俗語:「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是什麼意思?這樣的說法對嗎?
    俗語:「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是什麼意思?這樣的說法對嗎?本文由【小江的歷史客棧】獨家原創,作品未經作者本人允許,禁止抄襲轉發,侵權必究。本文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這些老人說的話,在過去那可是大有講究的,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有一定的說話,在古時候桑樹和槐樹是很常見的,但是古人卻認為做人應該「頭不頂桑,腳不踩槐」,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
    摘要:冬至將至,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啥意思?古人的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在小時候就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了,現在的很多小朋友也應該會背誦。「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24節氣中第一個被確定的節氣,在以前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節氣到了,新年也就在眼前了,所以過去對冬至日的重視程度不亞於新年,很多在外漂泊的遊子都會趕在冬至前回家。在每一個節氣都有不少和天氣相關的農諺,而因為冬至臨近春節了,因此就有好多和春節期間天氣的俗語流傳下來,俗語「陰過冬至晴過年」是什麼意思呢?古人的經驗之談!
  • 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
    當然這只是文人墨客等人心中的田園生活,其實在民間百姓心裡,倒沒有這些詩情畫意,因為那個時候讀書極為奢侈,民間百姓大多目不識丁,但就是這些看似不懂風雅的老百姓卻能創造出流傳百年的經典俗語,甚至上流社會也時常掛在嘴邊。作為民間百姓的智慧結晶,這些俗語經受住了時間的洗禮流傳至今,有的依舊被人們傳承,也有的淪為時代的糟粕。雖然如此,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它生動形象的體現了那個時代老百姓的人文風貌。
  • 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啥意思?古人說得有理嗎
    中秋節這一天,民間都是講究一個團圓美滿,如果人們回不了家,基本都會借著月亮寄託思鄉之情。再者,對於一些青年男女來說,他們賞月主要是為了祈求愛情圓滿,毫不誇張地說,青年男女過這個節日就像是過情人節一樣。了解完節日後,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咱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中秋這一天如果烏雲遮住了月亮,來年元宵節這一天就會下雪。為什麼這麼說呢?通過天氣總結出的俗語有很多,像「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所以說,總結出上述的俗語並不稀奇。在古代,人們沒有儀器,更不懂得什麼高科技,只能靠著生活來總結經驗。因為長期觀察天象,所以會根據天象做出一些判斷。天氣存在韻律關係,什麼叫韻律呢?
  • 俗語:「窮看碗,富看穿,槐樹不栽庭院間」,究竟啥意思?
    俗語、古訓作為先人留下的遺產,便是想讓後人少走些彎路,少犯一些錯誤。不同於詩詞、文賦,俗語編寫多是些普通人,詞法間不嚴謹,但道理卻很樸素。農村有俗語稱:「窮看碗,富看穿,槐樹不栽庭院間」,前兩句描寫現實,後兩句告誡後人。兩句雖不搭邊,卻非常實用。尤其關於槐樹的種植問題,實為老祖宗經驗之談,值得深究。
  • 俗語:五樹進陽宅,人窮家也敗,窮講究還是另有深意?
    導語:俗語:五樹進陽宅,人窮家也敗,窮講究還是另有深意?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人的追求也發生了一些改變,從追求鱗櫛次比的大都市,變成了追求鄉村田園生活,每天一壺酒,吃著自己種的菜,怡然自得!不過想要在農村建造一個小院,除了家境殷實之外,還有選注意一點,需要了解一下當地風俗習慣,在很多農村收拾自己宅子的時候,經常會按照一句俗語來收拾:五樹進陽宅,人窮家也敗。這是農村的窮講究,還是另有深意,這5種樹又是什麼?這五種樹分別是:松樹、柏樹、桑樹、梨樹、槐樹。
  • 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啥意思?古人智慧之談
    足見以往的農村定然也是如此圍爐夜話,聽長輩談玄講經。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民間俗語同樣意味深長,這些俗語的背後都是古代傳統文化縮影,細嚼之下常豁然開朗之感。比如這句與香火相關的俗語「人怕三長兩短,香忌兩短一長」,兩句話乍看之下讓人既熟悉又陌生。求神拜佛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即便是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依舊十分盛行。
  • 古人說:「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啥意思?老俗語中深藏大智慧
    《智囊全集》這本書是古代俗語的突出代表,其中收錄了很多古代的智慧故事,更是很多名人的必讀之書。古人說:「男無性如鐵,女無性如麻」啥意思?老俗語中深藏大智慧。女無性如麻我們再來看俗語的下半句「女無性如麻」,意思是,女人如果沒有好的性格,那麼,就會像麻糖一樣。麻糖的口感,一開始吃起來感覺香甜,但是這種甜味過了以後,就會讓人感到甩不掉,產生厭棄心理。
  • 俗語: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農村老話叫「頭不頂桑,腳不踩槐」是什麼意思?在中國農村,有兩件事最為重要,一是建房,二是結婚。特別是建房,簡直就是所有農村人的夢魘。因為整個建房的過程就是一個受苦受難的過程,不僅要經歷從設計到建造的艱難過程,更要把握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還要注意不要觸碰一些忌諱。
  • 俗語「有福之人一嘴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語說得對嗎?
    (本篇為俗語之第038期) 俗語「有福之人一嘴毛,無福之人毛兩腿」啥意思?古人的話對嗎? 初看這句俗語大家不免有些納悶,這「有福之人」怎麼就和「一嘴毛」扯上關係了呢?您別急,咱慢慢來講。
  • 俗語「老洩殘精,人窮壽盡」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古人經驗之談
    其實,男性的最佳年齡在四十歲之前,到了之後的時間就要注意夫妻生活的節制,不適合沉迷美色,過度的房事智慧讓自己的腎精虧虛,此時需要注意補腎養陽,才能夠養好自己的身體,從而延緩自己的壽命。俗語「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有何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