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患者做康復訓練

2020-12-25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腦癱患者做康復訓練,針對主要症狀,突出重點,訓練先後順序應掌握一抬頭,二挺腰,三練四肢,四體操的原則。根據不同的體徵,參照痙攣型或手足徐動型的方法進行訓練。

  腦癱患者做康復訓練,針對主要症狀,突出重點,訓練先後順序應掌握一抬頭,二挺腰,三練四肢,四體操的原則。根據不同的體徵,參照痙攣型或手足徐動型的方法進行訓練。

  鬼臉訓練法

  1.顳下頜關節訓練

  患兒被動(或主動)做下頜骨上提、下降、前進、後退及側方運動,協調面部肌肉張力,增強關節靈活性,恢復功能。

  2.面部表情肌訓練

  (1)做呲牙裂嘴,咀嚼泡泡糖等動作鍛鍊面部肌肉的協調性。

  (2)手法拿捏面部肌肉點揉相關穴位(垂根、聽會、翳風、地倉、承漿穴),調節肌肉張力。

  (3)照鏡子練習口形,發音,吹氣球等。

  醫療體操

  1.上肢操(被動、主動運動)

  預備姿勢:仰臥位,術者面對患兒雙手握患兒雙腕,術者拇指放患兒雙腕,術者拇指放患兒掌心。將其雙臂放於體側。

  ①擴胸運動

  ②伸展運動

  ③屈肘運動

  ④環轉運動

  適用範圍:上肢關節活動受限的腦癱患兒。

  2.下肢操(被動、主動運動)

  預備姿勢:仰臥位,雙下肢伸直,術者雙手握患兒雙踝。

  ①屈膝屈髖運動

  ②雙髖外展運動

  ③髖內、外旋運動

  ④屈、伸膝運動

  ⑤牽踝、搖踝運動

  ⑥屈、伸踝運動

  適用範圍:各型腦癱患兒的下肢運動障礙。

  被動爬行模式訓練

  腦癱、智力低下等患兒多因腦細胞損傷而引起的,但是人的大腦細胞有90%以上處於休眠狀態,如何動員休眠狀態的細胞(潛能細胞)發揮作用是治療腦癱、智力低下的重要手段之一。孩子爬行,手、腳、腦並用,特別需要大腦的協調,能激發大腦發育;開發腦潛能,對腦癱和智低的患兒特別有利。對一般正常兒童的開發也大有作為。

  爬行訓練有下列好處

  在嬰兒發育過程中,爬是一項能夠促進智力和體格發育的好運動,甚至有關專家指出爬是以後正確行走及肢體運動能力的基礎。發達國家的醫生和家長都極為重視。

  從人類進化過程看,運動的發展是從原始的蠕動到爬行,再進化到哺乳類四肢爬,然後才是人類的站立及行走。在人的個體發育過程中,也有這一種系列過程類似的重演。美國醫生根據這一規律,設計了一套模擬爬行被動運動,用它來促進正確爬行的出現及糾正錯誤的爬行姿勢。整個中樞神經系統,從腦幹—橋腦—中腦—大腦都能得到功能改善。

  通過一定數量的正確模式運動及主動爬行訓練,就可向腦不斷輸入正確信息,促進腦功能恢復。同時對腦損傷兒童常見的斜視、眼球會聚功能差、發育障礙、動肩困難等障礙都有效果,並可使注視能力提高。因為人類12對腦神經中有10對是起源於腦幹,腦幹功能的恢復就能使腦神經功能得到改善。如果腦損傷,腦癱兒生後不久就開始接受此訓練,其中大部分可恢復到接近正常,個別的還可超常。

  簡而言之,爬行訓練有下列好處:

  改善腦功能,協調大小腦運動功能及小腦前庭系統功能。經過爬行訓練後,小兒能較快的站立行走起來而且姿勢協調。

  改進腦神經功能:包括視聽、平衡、語言、咀嚼、吞咽、頸肩部活動等等。

  有利於小兒腦潛能開發:阻斷其病理反射,建立新的條件反射,提高運動協調能力。強制性爬行模式能使患兒視聽反應加快,注意力集中,注視能力好,視覺理解和視覺理解和視覺應急能力提高,以後有較高的閱讀速度,較強的文字理解能力,也會有較好的運動協調能力和動手能力。

  哪些兒童應該練爬

  1. 不會爬的小兒;

  2. 會走而姿勢不好的兒童;

  3. 一切有腦損傷的小兒,包括腦癱、智力低下和發育延遲等等。

  什麼時期學爬好

  因為人腦的80%發育在2歲以前,3歲時大腦發育基本定型。所以要抓緊時間對腦損傷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包括爬行在內。

  訓練的年齡為6個月內,其次是1-4歲,康復訓練越早越好。治療與練爬相結合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爬的模式運動操作方法和要求

  類似俯爬的被動運動,四肢及頭頸部經過一定量的有節律的運動及磨擦向腦部輸送信息,可有效促進正確爬行動作的出現、及糾正錯誤運動姿勢、改善感知覺。通過被動模式運動結合斜坡爬行,先訓練患兒匍匐爬,然後,進行越障礙爬,再過渡到手膝跪爬。

  被動運動模式的操作

  將患兒俯臥置於模式床上,床面撒澱粉以增加滑度,由一人擺頭,左右各一人擺上下肢,後邊一人擺踝關節。

  以頭右轉90°為例加以說明:

  上肢:內旋、背屈、手指張開、掌心朝上置於臀部。

  左側:下肢:屈曲90°上肢,上肢屈肘90°。

  右側:下肢:下肢伸展位 ,然後將頭左轉90°;上肢:由內旋背屈位伸展後變為屈肘90°。

  左側

  下肢:由屈曲90°變為伸展,注意足內側面足底摩擦床面。

  上肢:由屈肘90°伸展變為內旋背屈掌必摩擦床面掌心向上置於臀部。

  右側

  下肢:由伸展變為屈曲90°。

  被動運動模式:初做為每次150個(根據具體病情而定),每2天遞增50個至每次250個,每天做6次,每做完一次讓患兒俯臥於斜板上向下爬,爬十餘次後再做模式運動。斜坡板高逐漸向下降,經過一段時間(輕者1—2周,重者1—2個月),斜坡板降至水平位對患兒已能較順利的進行匍匐爬。這時即可練習越障礙爬,如爬過媽媽的腿,爬過小滾筒、枕頭等,使患兒自然過度到手膝跪爬。

  被動運動模式的操作要求:四人一定配合協調,形成有規律的被動運動。注意掌面,足底與床面的磨擦,不斷向腦部輸送信息,還要注意順水推舟,動作柔和,有節律,不可突然用力,以免造成關節損傷,對於肌張力較高的患兒應將節律放慢,以後再逐漸加快。

  語言訓練

  以治療小兒腦癱和智力低下患兒為主,其中許多患者存在著智力障礙和語言表達困難,根據不同患者的重點表現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訓練方法。腦癱患兒多表現為隨意運動功能障礙,往往表現在吞咽、呼吸、發聲、構音等方面不協調,這樣的患兒以矯正其呼吸,發聲等基本動作開始,從舌操、呼吸、口內鼓氣吹泡入手,逐漸過渡到單音、雙音、短句等。

  智力低下、思維、記憶、聽覺辨認的障礙導致患兒的認知、語言理解,語言表達能力下降,另外這類患兒往往還存在情緒異常,表現為易激惹,注意力分散,持續力短暫,自控能力差等時點,對這樣病人的語訓,關鍵的關鍵是要與患兒溝通關係,取得患兒對術者的信任。然後以實物教學為主,提高其認知能力逐步過渡到語音訓練,將教育禺於娛樂中。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

相關焦點

  • 漲知識:腦癱康復訓練多久才有效果?
    腦癱康復是個長期的過程,僅靠治療師每天1-2小時的訓練不可能解決全部問題,為保證患者得到切實有效的治療,必須讓家長學會並參與部分常用的康複方法,欲速則不達,對於腦癱孩子的康復,一定要注意長期堅持,腦癱康復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必須持之以恆,切忌中斷。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小孩腦癱康復訓練
    核心提示:腦癱作為嬰幼兒常見疾病,對很多朋友而言想必不再陌生,作為各種原因導致的腦損傷,腦癱通常表現為姿勢異常和運動障礙,同時伴有諸如神經發育遲滯、癲癇、視聽覺異常和攝食功能障礙等其他的症狀。由於小兒腦癱給生活和未來的工作造成影響,所以小兒腦癱治療很有必要。
  • 腦癱患兒手臂的康復訓練家長都知道嗎「康複課堂」
    腦癱患兒基本因為肌張力存在不足,患者的手臂常常存有拇指內收、飛機手、垂腕發育畸形這些不正常病狀,這對手部作用有非常大的傷害,在此最好是在嬰兒時就開展訓練控制。腦癱患兒的手臂康復治療該怎麼做呢?1、伸手訓練:因為腦癱患者肌張力不正常不單單是只存有於手臂,一般手臂也會存有肌張力障礙,這種障礙會讓患者在伸手抓取一點東西的情況下無法開展。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腦癱語言康復訓練視頻
    核心提示:康復治療作為小兒腦癱的治療的常見方法,包括物理性康復治療和手術性康復治療兩類,其中二者又以物理性的康復治療較為普遍和常見。其主要是通過增加關節活動度,調整肌張力,提高運動控制能力、協調能力、力量和耐力等來改善運動功能,改善緩解身體功能及各種不適感,進而增強生活自理能力。
  • 小兒腦癱兒童康復訓練手冊大全,家長請收藏
    我國現有腦癱患者600萬,其中0-6歲患兒近200萬,每年新增腦癱患兒3-4萬例,由於家長對疾病認知欠缺,加之延誤診療及逃避診療,招致我國腦癱患兒致殘率達42%-45%!腦癱兒的治療特別是康復訓練刻不容緩。
  • 小兒腦癱康復訓練中的運動療法「康複課堂」
    小兒腦癱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腦損傷或腦發育缺陷引起的非進行性腦損傷症候群,導致患兒後期視聽覺的障礙、動作節律協調異常,不能準確完成動作。所以病情一旦確認就要儘快進行康復訓練,在此合肥康華康復醫院總結了以下康復訓練中的運動康復治療方法,供家長參考。
  • 寶寶輕度腦癱有哪些表現?哪些康復訓練能夠幫助患兒康復
    病兒上肢多沒有異常,個別病兒只在做精細動作時不夠靈活,這些病兒的智力也基本正常。2、偏癱。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腦癱是先天性鬆弛性雙側癱瘓,和以上兩種情況又不一樣,主要表現為關節活動範圍較大,肢體鬆弛無力。這種病例在臨床上比較的少見,預後最不樂觀。那麼,輕度腦癱有哪些康復訓練方法?
  • 腦癱兒童康復訓練六步驟 | 特教經驗
    以下是主要康復訓練的基本內容和宗旨: No.1 腦癱兒童康復訓練之控制頭部 兒童腦癱的話眼睛無法對視他人,頭部也只能低落難以伸展。首先可以用矯正器幫助兒童自我控制頭部的能力,引導改善兒童的動作。
  • 【康複課堂】共濟失調型腦癱患兒運動康復訓練
    診斷:共濟失調型腦性腦癱康複評定(1)觀察:患兒精神狀態良好,認知較好,無異常行為表現。(2)肌力評定:雙上肢肌力4-級,雙下肢肌力4-級,腰腹肌肌力4-級。(3)肌張力評定:全身肌張力低,雙下肢大腿以屈髖肌群明顯。小腿三頭肌和內收肌張力偏高。
  • 實用丨關於孩子腦癱、癲癇和康復訓練的專家科普匯總
    即使出現發育遲緩問題,也是做康復訓練最有效。點評:不要給孩子使用鼠神經、神經節苷脂、腦蛋白水解物、所謂的腦神經營養中成藥等治療腦癱、癲癇等疾病!歐美均不使用這類藥物,而這些藥品只能在國內大行其道,忽悠中國家長。
  • 小兒腦癱康復訓練注意事項及治療方法!
    小兒腦癱是指由於出生前、出生時、孩子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腦損傷所致的症候群,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可伴有智能落後及驚厥發作、行為異常、感覺障礙及其他異常。 小兒腦癱康復訓練注意事項; 1、疲勞度適中,訓練強度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
  • 腦癱康復要把握方向性
    我們早已明白一點,腦癱患兒要得到有效的康復治療,早期發現與診斷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對智力發育狀況的了解,不僅可判斷腦癱是否伴有智力低下,還可早期發現以智力損傷為主的其他腦功能障礙。小兒腦癱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長發育,是造成兒童殘疾的重要因素,而零至六個月是治療新生兒腦癱的最佳時期,如果能成功做到早診早治的話,那麼很多腦癱兒生活就能自理。所以對"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很關鍵的一點。
  • 千萬不要輕視腦癱孩子的康復訓練
    小兒腦癱的治療主要是以手術和康復組成的,但藥物治療起著輔助的作用,可以對孩子有些許好處。所以可以這樣說,目前小兒腦癱的康復治療主要以理學療法,作業療法,語言療法等治療為主。對於小兒腦癱孩子的康復治療,千萬不要輕視!康復治療是針對腦癱患兒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從日常生活活動,認知活動中選擇一些作業,對患兒進行訓練,以緩解症狀和改善功能的一種方法。
  • 「築巢-慢天使成長計劃」腦癱康復營養訓練營北京站圓滿落幕
    北京2018年4月23日電 /美通社/ -- 4月22日世界兒童日這一天,由雀巢健康科學、長和大蘊兒科診所、北京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發育行為學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共同舉辦的「築巢·慢天使成長計劃」 腦癱康復營養訓練營活動於北大人民醫院暖心開啟。
  • 腦癱兒童的站立康復訓練|特教經驗
    點擊「特教觀察」關注更多內容 站立訓練是很重要的 腦癱患兒常存在站立困難也有的腦癱患兒只是一側肢體受影響,上肢肩關節內收、內旋,肘關節屈曲;手指呈握拳或半握拳位,髖關節屈曲、內旋、膝關節呈屈曲或過伸展位,足內翻、底屈。 不難看出,對這些孩子進行站立訓練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如何對腦癱患兒進行站立方面的康復訓練。
  • 腦癱家庭康復訓練指導?
    核心提示:腦癱家庭康復訓練指導,小兒腦性癱瘓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症候群,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腦癱家庭康復訓練指導,小兒腦性癱瘓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症候群,病變部位在腦,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癲癇、行為異常、精神障礙及視、聽覺、語言障礙等症狀。
  • 腦癱康復訓練手法
    目前醫院中心開設有「兒童精神發育遲滯」、「小兒腦癱」、「兒童癲癇」、「兒童多動症」、「兒童抽動障礙」、「兒童自閉症」、「性早熟」、「兒童矮小症」等特色專病門診。依照生物—心理—行為—社會」醫學模式,採用個性化、系統化的健康管理體系,為2-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精益化的中西醫結合診療與保健服務。
  • 腦癱康復訓練方法
    目前醫院中心開設有「兒童精神發育遲滯」、「小兒腦癱」、「兒童癲癇」、「兒童多動症」、「兒童抽動障礙」、「兒童自閉症」、「性早熟」、「兒童矮小症」等特色專病門診。依照生物—心理—行為—社會」醫學模式,採用個性化、系統化的健康管理體系,為2-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全方位、高品質、精益化的中西醫結合診療與保健服務。
  • 腦癱如何正確診療?專家:長期康復要有耐心信心
    確診了腦癱,在治療之前,還要做一些輔助檢查,包括:放射檢查,也就是X光片,看看患者整個脊柱、髖關節、膝關節、上肢關節的發育情況;CT或磁共振檢查,看看患者的腦部發育、脊髓發育情況;腦電圖檢查,看看孩子大腦皮層放電的情況;如果孩子腦供血不足,醫生還會給孩子做腦部的都卜勒超聲檢查,甚至於腦血管造影檢查。
  • 貧困腦癱兒童康復救助
    一、政策依據  《關於認真執行〈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七彩夢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青殘聯會發〔2012〕25號)。  二、申請條件  符合條件(1、年齡不超過7歲;2、診斷明確、有康復訓練需求、身體狀況穩定、家庭成員配合)的城鄉有康復需求的貧困腦癱兒童,其中優先資助城鄉低保家庭的腦癱兒童。  三、救助標準  每年人均13200元,其中康復訓練12000元,矯形器裝配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