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是一種聳人聽聞的疾病,在嬰兒身上發病率最高。腦癱對人類社會的危害是很大的。基於此,我們有必要了解腦癱的一些症狀表現,以儘快的發現和治療。
寶寶輕度腦癱有哪些表現?
1、先天性雙側痙攣性癱瘓。這類腦癱兒最典型而多見。如病兒的雙下肢用力伸直而內收,經常左右交叉;多數病兒幾歲後逐漸學會走路,雙足尖伸直,走路時雙足尖著地,因雙下肢內收,所以行走時呈剪刀步態。有些病情較輕的患兒,以後可能自己學會行走,但左右搖擺,以髖部帶動下肢邁步;病情嚴重的病兒,可能始終不能學會走路。病兒上肢多沒有異常,個別病兒只在做精細動作時不夠靈活,這些病兒的智力也基本正常。
2、偏癱。病兒表現為四肢痙攣性癱瘓,上肢比下肢嚴重,還常會伴有一些舌、咽喉部輕度麻痺症狀,非常特殊的是上肢比下肢重;病兒常有一些不自主的動作,如扭動肢體,上肢最為明顯;病兒多顯得智力低下,個別還伴有癲癇發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腦癱是先天性鬆弛性雙側癱瘓,和以上兩種情況又不一樣,主要表現為關節活動範圍較大,肢體鬆弛無力。這種病例在臨床上比較的少見,預後最不樂觀。
那麼,輕度腦癱有哪些康復訓練方法?
發病初期一般都是腦癱,這個時期患兒的症狀都還不明顯,若是及時進行治療的情況下,基本都可以恢復正常,但若是治療不及時,那麼很可能將會陪伴患者的一生,對心理以及精神的傷害非常大。下面就輕度腦癱的康復訓練方式進行介紹:
1、健康教育:輕度腦癱的保健措施包括應指導家屬防止小兒腦癱患兒的異常姿勢,並教患兒練習應該完成而沒有完成的動作。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單膝跪立等,定期接種各種疫苗。
2、輕度腦癱的保健措施包括飲食方面:食物要容易消化吸收,營養豐富,要選高蛋白質的食物,蛋白質是智力活動的基礎與腦的記憶、思維有密切的關係,牛奶、豆漿、雞蛋、酸奶、肉類等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還多選維生素高的食物,因維生素A能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促進大腦的發育。
3、日常生活活動是人們維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動,如進食、更衣、洗漱、入廁等。腦癱患兒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對其進行日常生活護理及訓練。腦癱的護理在更衣時應注意患兒的體位,通常坐著脫衣較為方便。為患兒選擇穿脫方便的衣服,更衣時一般病重側肢體先穿、後脫,這也是輕度腦癱的保健措施。
4、輕度腦癱的保健措施的用藥指導:嬰幼兒服藥多選用衝劑。片劑可搗碎後加糖水吞服,餵藥時將小兒抱起或頭略抬高,防止嗆咳。能自行服藥的患兒,給其講解服藥的作用和目的,並鼓勵患兒自行服藥。靜脈輸液根據年齡、病情、藥物調整輸液速度。
可以明確的說,針對腦癱的治療越是及時,那麼,最終治癒的機率也就越大,發展到腦癱的後期,以及隨著嬰兒的成長,這種治癒的可能性也就逐漸降低,如果必要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手術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