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怎麼做康復治療

2020-12-13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肌張力低下型腦癱是腦癱的類型之一,肌張力型腦癱比較少見,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具體表現症狀。那麼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就有請北京腦癱醫院的專家為大家介紹一下。

  肌張力低下型腦癱是腦癱的類型之一,肌張力型腦癱比較少見,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具體表現症狀。那麼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康復治療方法有哪些?下面我們就有請北京腦癱醫院的專家為大家介紹一下。

  頭部控制的康復訓練

  嬰幼兒發育期學會抬頭是學會其它活動的主要前提。小兒腦癱康復訓練時可扶住患兒頭部兩側,使頭部能穩定地保持在直立的正中位。在坐位的大部分時 間,頭部習慣於保持正確的姿勢時,可使患兒軀幹前傾,兩側傾斜,讓他學會頭部的控制,保持頭部穩定起到良好的小兒腦癱康復訓練效果。

  軀幹和下肢功能的康復訓練

  訓練翻身,先全身放鬆,以臀部為支點,協助 一側肢體抬離床面,從一邊翻到另一邊;坐位訓練,需先用手撐著坐,然後無支撐坐,逐步過渡到坐下可拿身邊的玩具,仍能保持坐位 平衡;爬行訓練,可在患兒的肩,肘,髖,膝部給予支持,鼓勵其向前爬行。中跪位訓練,先讓患兒坐在自己的腳根上,在他人支持下,將髖部伸直,並訓練跪位平衡。

  上肢和手的功能康復訓練

  需要在一個穩定的姿勢下進行,著重是糾正腦癱患兒上肢的痙攣模式。可一手抓住患兒肘的外側,一手握住患兒的手,將他的手臂上舉和外展。使肩外旋和肘伸直,掌心向上。鼓勵患兒將他的雙手拿到胸前,玩耍手指,抓握各種不同形狀,不同顏色的玩具。

  以上就是北京腦癱醫院的專家為大家講解肌張力低下型腦癱的康復治療方法的知識,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溫馨提示:腦癱的治療宜早不宜晚,家長朋友應多關注孩子的成長,一旦發現孩子有異常症狀的表現,應及早的到正規醫院接受診治,以免耽誤了孩子的病情,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

相關焦點

  • 寶寶肌張力低是腦癱嗎
    肌張力低不能確診是腦癱,有可能是肌無力、肌肉萎縮、肌肉功能差。雖然腦癱的診斷不是以肌張力為標準的,但是肌張力低是要考慮腦癱的可能性的。 很多神經系統疾病,都會出現肌張力低的情況。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腦梗、糖尿病所致的代謝性障礙、服用過量的安眠藥物、飲酒過量導致酒精中毒、先天性肌炎、多發性肌炎、周期性麻痺、重症肌無力、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小兒麻痺、運動神經元病等等都會有肌張力減低。肌張力低只是腦癱的一個症狀而已,腦癱還有反應遲鈍,固定姿勢,斜視,嬰兒頭頸鬆軟抬不起頭等症狀。
  • 寶寶雙手肌張力高,會不會是腦癱?
    關於肌張力的問題也有話說。不管是痙攣型腦癱還是徐動型腦癱,最後的肌張力都會增高。但不是肌張力增高就是腦癱,因為一般嬰兒出生後肌張力就會逐漸增加,6個月左右下降,這是生理現象,門診也見到過1歲內肌張力一直高,但不是腦癱的正常孩子。還是上文提到的,只要4-6個月齡的寶寶伸手抓到眼前的玩具,把玩具放到嘴巴,那怕他的雙上肢肌張力再高,他也不會是腦癱!肌張力低呢?
  • 孩子肌張力增高真的是腦癱嗎?
    但是肌張力異常不一定就是腦癱,但是腦癱肯定會伴隨肌張力異常。、共濟失調型、震顫型、肌張力低下型、混合型。的,四肢活動少,肌張力低下,這一類型後期會轉換為痙攣型或者手足徐動型。6.混合型:具有以上兩種類型的特點稱為混合型,多為痙攣型與手足徐動型並存。除了合併運動障礙外,常常還合併智力低下,癲癇、眼部疾患、聽力障礙、語言障礙、吸入性肺炎等等。智力低下是50%以上的腦癱患兒常見的併發症,以痙攣型四肢癱、肌張力低下型、強直型多見,特別是強直型智力低下最明顯,手足徐動型智力低下少見。
  • 嬰兒頸部肌張力高 嬰兒頸部肌張力高表現
    嬰兒頸部肌張力高小兒時期容易出現肌張力高的情況,而肌張力高會影響到小兒的正常生活,例如,小兒換尿布時兩腿不易分開,下肢呈剪刀狀等,對肌張力高的情況要及時的治療,那如何判斷寶寶肌張力高?
  • 輕微腦癱肌張力高怎樣治療
    核心提示:輕微腦癱肌張力高怎樣治療,一般導致寶寶患小兒腦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就有和胎兒的發育和早產有關,如果胎兒受到感染,會生長緩慢,先天畸形,還有就是某些遺傳病和新生兒黃疸病,使腦癱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成為腦癱的病因。當然如果嬰幼兒母體在懷孕期間受到一定輻射的侵害,或者服用具有副作用,致小兒大腦發育異常的藥物。
  • 小兒腦癱康復訓練注意事項及治療方法!
    小兒腦癱是指由於出生前、出生時、孩子早期的某些原因造成腦損傷所致的症候群,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可伴有智能落後及驚厥發作、行為異常、感覺障礙及其他異常。 小兒腦癱康復訓練注意事項; 1、疲勞度適中,訓練強度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
  • 痙攣型腦癱的症狀與較佳治療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可是有時並不是什麼都是一帆風順的,或許被某種疾病困擾,比如「腦癱」。家長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得上腦癱後,不應該灰心失望,更應該樹立信心,堅持積極治療。然而腦癱患者也不要自卑,要對生活充滿希望,積極樂觀,勇敢地面對生活。
  • 腦癱孩子肌張力高腳後跟不著地怎麼辦?
    但是,如果孩子在學走路時經常用腳尖走路,對這種情況就要注意是不是腦癱,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痙攣型腦癱可導致患兒腳尖走路  用腳尖走路就是我們俗稱的"尖足",尖足、足跟不著地的主要原因是腦癱患兒小腿三頭肌張力增高、跟腱攣縮和異常模式。
  • 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2、寶寶情緒不佳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肌張力高,往往是因為醫生檢查或其他原因導致寶寶情緒緊張、不能放鬆所導致的,需要醫生結合孩子的日常情況來綜合判斷。 3、病理性原因 導致寶寶肌張力的病理因素有很多,腦癱、脊髓損傷等是常見的幕後真兇。
  • 小孩肌張力高的治療方法?
    核心提示:小孩肌張力高的治療方法?肌張力(Muscle tone)這個詞,我們經常在兒保醫生嘴裡聽到,但具體的意思,有些媽媽可能還不太明白。「肌張力」,並不是指寶寶有沒有「力量」。肌張力是指當寶寶的身體肌肉在完全放鬆、無意識狀態時,肌肉的緊張程度。可以簡單的說,就是在身體放鬆休息而「不用勁」的時候,這時假設有人來拉伸寶寶的肌肉試圖改變寶寶原有身體狀態,所遇到的「阻力」。
  • 寶寶肌張力異常是病嗎?如何判斷寶寶是否肌張力異常?
    相信應該很多的家長對肌張力這個詞並不陌生吧,在兒寶體檢中會有這麼一項。如果醫生查出寶寶肌張力異常,很多寶媽寶爸就會開始焦慮擔心,寶寶會不會有什麼問題。寶寶會不會是腦癱?會不會是唐氏兒?會不會得哪些疾病?等等。那麼,今天兒科醫生就來帶各位寶爸寶媽詳細了解一下肌張力。
  • 北京天使兒童醫院:腦癱治療康復醫院哪家好
    核心提示:康復治療作為小兒腦癱的治療的常見方法,包括物理性康復治療和手術性康復治療兩類,其中二者又以物理性的康復治療較為普遍和常見。其主要是通過增加關節活動度,調整肌張力,提高運動控制能力、協調能力、力量和耐力等來改善運動功能,改善緩解身體功能及各種不適感,進而增強生活自理能力。
  • 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
    但是有一個問題可能是在嬰兒出生後才能觀察到,那就是孩子的肌張力問題,那麼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一、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簡單來說就是在一個人人完全放鬆的狀態下,肌肉表現的緊張和僵硬程度。
  • 關於寶寶肌張力的問題
    肌張力高對寶寶的危害很大 主要影響有:寶寶常出現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穿衣不方便、雙腿不易分開、雙手一直處於緊握狀態且不易分開等 一般肌張力高常合併尖足、頭後仰、雙上肢後伸等異常姿勢持續性的肌張力增高很可能影響寶寶的大運動發育和精細動作的發育 甚至有腦癱
  • 腦癱患者做康復訓練
    核心提示:腦癱患者做康復訓練,針對主要症狀,突出重點,訓練先後順序應掌握一抬頭,二挺腰,三練四肢,四體操的原則。根據不同的體徵,參照痙攣型或手足徐動型的方法進行訓練。   腦癱患者做康復訓練,針對主要症狀,突出重點,訓練先後順序應掌握一抬頭,二挺腰,三練四肢,四體操的原則。根據不同的體徵,參照痙攣型或手足徐動型的方法進行訓練。
  • 寶寶肌張力高未必患腦癱 最好及早到醫院做GMs評估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楚燕通訊員吳芙蓉)「當時我們都急壞了,以為孩子得了腦癱,醫生的專業評估幫我們消除了顧慮。」日前,一對年輕夫婦抱著出生14個月的小米來到醫院,檢查顯示,孩子發育正常,確定排除腦癱。
  • 孩子腦癱做康復治療多久能...
    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出生前到出生後一個月內各種原因所致的非進行性的腦損傷,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癲癇、行為異常和感知障礙。強調兩點:1)症狀在嬰兒期出現;2)症狀非進行性加重。
  • 寶寶肌張力高是不是腦癱?家長很擔心!
    肌張力,顧名思義指的是「肌肉的張力」。臨床上60%-70%腦癱患兒表現為肌張力,但肌張力高不一定都是腦癱造成的,遺傳性的痙攣性截癱也可表現為肌張力高。應在患兒安靜不哭鬧的情況下檢查肌張力高,此時家長要注意了!
  • 肌痙攣的康復治療
    一定的肌張力是維持體位和肢體動作所必需的,但過高的肌張力則限制肢體的運動,影響日常生活活動,不利於對患者的護理與康復訓練。 3.兩側內收肌肌張力分級(bilateral adductortone rating)該分級是評定髖內收肌群的特異性量表,主要用於內收肌痙攣的患者治療前後肌張力改變的評定。包括0 4個等級。
  • 痙攣型腦癱為何一定要選擇動「刀」?
    痙攣型腦癱發病率高達80%,一般以出生時有過缺氧窒息與體重過低的孩子易發本型,患兒多呈現兩足下垂、內翻、足尖著地、足底不能踩平、走路時呈剪刀樣步態等症狀。另外,痙攣型腦癱患兒走路時步幅小,只能用足尖行走,無法奔跑。換言之,痙攣型腦癱患兒會存在各種形式的肢體障礙,這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如何切實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