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季,天氣也是格外的寒冷,在一九的時候,很多地方都下起了雪。如今三九還沒有到來,也就是說真正寒冷的天氣還沒有到來,就已經非常冷了。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不正是對今年天氣的最佳描述嗎?
一年兩個春
對於農村人來說,一年指的就是農曆的一年,「一年兩個春」意思就是在農曆的一年中有兩個「立春」,其實這只是陽曆和陰曆兩種紀年法的時間差而導致的,在陽曆中,一年也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365.2天,所以陽曆每個月時間一般是固定的。
而陰曆則是根據月亮的圓缺變化來制定的。大家都知道,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27.3天,但是地球本身也在繞著太陽運行,因此月亮繞到地球和太陽在一個角度的時間為29.5天,所以陰曆平均每個月就是29.5天,十二個月就是354天。
由於陰曆和陽曆之間就有了11天的偏差,為了不讓這種偏差越來越大,於是人們就用「閏月」來補平這種偏差。一般情況下,19年中會有七個閏月。在有閏月的年份中,一年就會有384天。而24節氣又是按太陽運行的時間來劃分的,在更替一輪後,又會進入下一輪的節氣更替。
所以在正常的陽曆月份中,一年就是是24個節氣,但是陰曆有閏月出現的年份,就會出現25個節氣,這樣下一年的立春就出現在這一年的尾巴上。也就是佔了上一年和下一年的立春,這樣一年中就出現了兩個立春,也就是「雙春年」。
當然有「雙春年」,也就會有「無春年」,有閏月的年份佔了兩個立春,而沒有閏月的年份就只有354天了,也就沒有立春了,所以沒有立春的年份就被稱為「寡年」。其實這只是陰曆和陽曆在時間上的偏差而導致的。
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年中出現兩個春天的話,這一年的冬季是比較寒冷的,連老牛都冷斷了筋。其實這只是在農曆有閏月的年份中,整個冬季提前了,寒冷的天氣全部集中在農曆的過年之前,所以才讓人們感覺到比較寒冷而已。
就拿2020年來說,這一年正好就是兩個立春,頭一個立春在農曆的正月十一,第二個立春在臘月二十二,到農曆過年的時候已經是六九的最後一天了,正月初二就是七九了,俗話說:「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也就是說過年後天氣已經變暖了。
所以農曆的2020年佔了整個冬季的寒冷,一過年就會天氣變暖,這就讓人感覺有兩個立春的年份,天氣是比較寒冷的。如果立春在過年之後,那就意味著過年後還有一段時間寒冷,這樣就會導致前一年的寒冷時間變短,所以並不是雙春年寒冷,而是因為雙春年不僅佔了兩個立春,同樣佔了整個冬季寒冷的日子,所有就有了「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