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俗話說: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什麼意思

2021-01-08 鄉土鄉人

今年的冬季,天氣也是格外的寒冷,在一九的時候,很多地方都下起了雪。如今三九還沒有到來,也就是說真正寒冷的天氣還沒有到來,就已經非常冷了。有句農村俗語叫做:「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不正是對今年天氣的最佳描述嗎?

一年兩個春

對於農村人來說,一年指的就是農曆的一年,「一年兩個春」意思就是在農曆的一年中有兩個「立春」,其實這只是陽曆和陰曆兩種紀年法的時間差而導致的,在陽曆中,一年也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也就是365.2天,所以陽曆每個月時間一般是固定的。

而陰曆則是根據月亮的圓缺變化來制定的。大家都知道,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27.3天,但是地球本身也在繞著太陽運行,因此月亮繞到地球和太陽在一個角度的時間為29.5天,所以陰曆平均每個月就是29.5天,十二個月就是354天。

由於陰曆和陽曆之間就有了11天的偏差,為了不讓這種偏差越來越大,於是人們就用「閏月」來補平這種偏差。一般情況下,19年中會有七個閏月。在有閏月的年份中,一年就會有384天。而24節氣又是按太陽運行的時間來劃分的,在更替一輪後,又會進入下一輪的節氣更替。

所以在正常的陽曆月份中,一年就是是24個節氣,但是陰曆有閏月出現的年份,就會出現25個節氣,這樣下一年的立春就出現在這一年的尾巴上。也就是佔了上一年和下一年的立春,這樣一年中就出現了兩個立春,也就是「雙春年」。

當然有「雙春年」,也就會有「無春年」,有閏月的年份佔了兩個立春,而沒有閏月的年份就只有354天了,也就沒有立春了,所以沒有立春的年份就被稱為「寡年」。其實這只是陰曆和陽曆在時間上的偏差而導致的。

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

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年中出現兩個春天的話,這一年的冬季是比較寒冷的,連老牛都冷斷了筋。其實這只是在農曆有閏月的年份中,整個冬季提前了,寒冷的天氣全部集中在農曆的過年之前,所以才讓人們感覺到比較寒冷而已。

就拿2020年來說,這一年正好就是兩個立春,頭一個立春在農曆的正月十一,第二個立春在臘月二十二,到農曆過年的時候已經是六九的最後一天了,正月初二就是七九了,俗話說:「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也就是說過年後天氣已經變暖了。

所以農曆的2020年佔了整個冬季的寒冷,一過年就會天氣變暖,這就讓人感覺有兩個立春的年份,天氣是比較寒冷的。如果立春在過年之後,那就意味著過年後還有一段時間寒冷,這樣就會導致前一年的寒冷時間變短,所以並不是雙春年寒冷,而是因為雙春年不僅佔了兩個立春,同樣佔了整個冬季寒冷的日子,所有就有了「一年兩個春,老牛冷斷筋」的說法。

相關焦點

  • 「一九二九」不出手:冬至在頭,凍死老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
    每年從冬至開始,一年中最寒冷的天氣就要開始,冬至這天是本年度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從冬至之後,白天的時間開始慢慢延長,所以有「吃了冬至面,一天漲一線」的說法。同樣在農俗諺語中也有很多關於冬至的,尤其是對於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的最多。
  • 今日立冬,「立冬一日晴,脫襖過寒冬」啥意思。立冬晴天是暖冬嗎
    導讀:今日立冬,「立冬一日晴,脫襖過寒冬」啥意思。立冬晴天是暖冬嗎?2、立冬之後氣溫下降更快了,我們知道霜降節氣的時候地表溫度達到冰點就可以結霜了,而到了立冬之後,俗話說「立冬一日,水冷三分」,也就是說比霜降節氣的冰點溫度還要冷三分,所以立冬之後可以看到局部地面結冰了。
  •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什麼意思?兩個春指的是什麼?
    「一年之計在於春」是一句廣為人知的俗語,意思是一整年的計劃應該安排在春天這個最早的季節。對於廣大農民來說,春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季節,也是給農業和種植業打基礎的季節。關於春天的俗語還有一句:「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句又是什麼意思呢?「帶毛的」指什麼,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 俗話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話有道理嗎?
    歷史上,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老百姓根據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了不少諺語,關於一年兩個春的俗語有很多,比如「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兩春夾一冬,必定暖烘烘」、「兩春夾一冬,薄被也過冬」等。還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為什麼要這樣說?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整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這一年的牲畜家禽就會像金子、銀子那麼貴。
  • 「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
    導讀:「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今年是暖冬還是冷冬?農村俗語「冬在頭,暖烘烘;冬在尾,凍死牛」,這句話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從表面意思上說的話,很好理解,說的是,冬至在月頭的時候,那麼會是暖烘烘的冬天;如果冬至在月尾的話,那麼這個冬天很冷,家裡的老牛都會被凍死。
  • 75%可能發生拉尼娜,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今年小麥何時種?
    每年的農民,都要提早了解今年的冬季是寒冬還是暖冬,以準備越冬作物的種植時間,以及冬季的取暖問題。像是北方的冬小麥的種植,如果種的早了,會因為前期溫度高造成小麥的瘋長,這就無形中降低了小麥的抗寒能力,一旦遇到嚴寒,冬小麥就會受凍傷。如果種的晚了,入冬時候小麥還沒發育完全,後續嚴寒來了,發育會近乎停止,很容易出現小麥苗小和苗弱的情況。那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呢?
  • 農村俗語「難逢一年兩個春」,今年剛好是雙春,有啥寓意呢?
    實際上他們是不懂這句話其中的春指的不是春天,而是農曆上24節氣當中的立春節氣,也就是說今年2020年難逢遇到有兩個立春的,其中一個是2月4號的第一個立春,另一個是冬季2021年的2月3號的立春節氣,這個立春都是在2020年這一整年的範圍之內,所以被稱為是一年兩個春。那麼這樣特殊的一年有兩個立春到底有啥寓意呢?
  • 農村俗語「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60年一遇寒冬來臨?
    一年冷氣多」,它是什麼意思?我們先說說關於「立冬天氣冷,一年冷氣多」,這裡的意思說,如果立冬節氣的時候天氣比較冷,那麼一年中整個冬天冷氣將會比較多,也就意味著天氣也將更加寒冷。立冬是代表著一個冬季的開始,然而即便到了冬季,我國長江流域以南的南方地區氣溫依然不算低。這個時候正是處於霜降期間,人們開始現在菠菜、芹菜、香菜等等。
  • 今年山東是暖冬還是寒冬? 氣候中心專家:先冷後熱
    今年山東是暖冬還是寒冬?氣候中心專家:先冷後熱 2021年01月12日21:03  來源:大眾網  作者:梁雯 潘雯 1月12日,山東省氣候中心發布2020年山東十大天氣氣候事件。
  • 立冬將至,農村俗語「立冬不見霜,春來凍死秧」,今年是暖冬嗎?
    很多地方的氣溫開始逐漸下降,而在我們農村當中關於立冬節氣卻有很多諺語,比如「立冬不見霜,春來凍死秧」,這是什麼意思?今年的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立冬到來,萬物收藏,很多冬眠的小動物也早早進入洞穴,準備著度過冬季。立冬到來,太陽已經到達了225°,今年立冬節氣到來是2020年11月7日,也就是農曆的九月廿二,甲寅日。
  • 立冬來臨,「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啥意思?暖冬咋就不好呢?
    除了反應冬天冷的外,也有表示冬天比較暖和出現暖冬的,比如,「立冬沒有霜,春來地光光」,說得就是如此。「霜」是地面水汽由於溫差變化遇冷空氣凝結而成的白色晶體,它的形成不但需要溫差帶來溼氣,而且也要有足夠的低溫,在霜降節氣本應該出現的霜,立冬了仍然不見,不得不說天氣很暖和,該年會是一個暖冬。
  • 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專家給出答案,早做準備不吃虧
    不少人紛紛表示,今年的冬天來得尤其早,甚至是一個寒冬年。實際上,每年的這個時候,農民都非常的關心今年到底是暖冬還是寒冬,因為這關係到農作物的生長。 經過相關的專家預測,2020年有很大的可能是寒冬,主要的原因在於拉尼娜現象造成,預計會有75%的概率引起寒冷天氣,除非是這個現象消失,才有可能改變現狀。
  • 最強冷空氣來了,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專家提醒農民早做準備
    天氣越來越冷了,大範圍的農業生產基本已經停止了。今年冬季會不會隨著這股冷空氣的到來,進入一個寒冬呢?很多農民都很關心。和農民的關心相比,還有一些人顯然對農村更加的「關心」。最近國家氣候中心的專家對今年冬季是寒冬還是冷冬做了一次預測發布。結果是根據預測,今年的冬季為冷冬的概率幾乎為0。換句話講,今年會是一個暖冬。原因是今年的冬季中高緯度的大氣環流以東西向的緯向環流為主,東亞槽偏弱,並且偏東,造成對我國的冷空氣勢力偏弱。北方靜穩天氣發生概率較高。這種暖冬的結果,讓不少農民有點堵心。
  • 2020年什麼時候立冬?今年冬天冷不冷? 預測來了!冷暖成定局?
    對於農民朋友的來說經歷過一年的辛苦忙碌,進入立冬就意味著農民開始進入休息期,也是一年之中比較空閒的時期。立冬的到來是農民朋友心底期盼的。一年的勞作已經接近尾聲了,這一時期只需要把地裡的農作物分批處理並儲藏好,以備冬日生活所需。 2020年立冬在什麼時候?今年的立冬時間是在11月7日07:13:46,農曆九月(小)廿二。
  • 後天霜降,「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
    導讀:後天是霜降節氣,「霜重見晴天,霜打紅日曬」啥意思?今年是寒冬嗎?今年霜降節氣來臨冷不冷呢?今年的霜降節氣具體來臨時間是在10月23號06:59分來臨,農曆的九月初七,今年之所以在農曆九月初就來臨,是因為今年閏了一個四月,這樣四月之後的月份都推遲了一個月,也因此今年的農曆有13個月,農曆一年有384天。
  • 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平常心度之,心態最重要
    前些天看到今年的冬天會很冷,因為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甚至有人說會出現60年一遇的寒冬,當然這些已經闢謠了,畢竟現在的氣候條件已經很難回到從前那樣的寒冷,但畢竟有拉尼娜現象的因素,大家還是有些擔心今年的冬天會很冷,於是就有人提前購買了取暖設施。
  • 「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冬季偏暖嗎?是不是暖冬?最近幾天大家都在討論天氣寒冷的問題,又在開始討論暖冬還是冷冬的問題,這也說明人們的確想早點知道冬天天氣的冷暖,好做好準備。這不,馬上到冬至節氣了,古人對於冬至節氣還是有很多俗語說法的,其中有些對於冬季天氣預測還是有很好的借鑑作用的。其中有句是「冬至在月頭,脫襖過寒冬」。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 農諺「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今年啥時候最冷?
    如今才12月份就那麼冷了,接下來是不是會更冷?今年啥時候最冷?老農的2個諺語告訴你答案。「冬在頭,凍死牛;冬在中,單衣過冬;冬在尾,倒春寒」這裡的「冬」其實是冬至的意思,所謂的「頭」、「中」、「尾」指的是一個月的上中下旬。
  • 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面對寒冬農民要注意啥?農民要早做準備了
    近日我國發布了下半年首個暴雪預警,此次暴雪涉及的區域有內蒙古中部偏北地區和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雪,局地暴雪或大暴雪,積雪深度最高將達到20釐米以上,伴隨著降雪還有部分地區將會出現降溫,現在已經接近10月的尾聲了,整體氣溫整體還是比較高的,那現在的高溫是不是就預示著今年是暖冬呢?對於今年是寒冬還是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