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2020-12-20 鄉村波比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現在已經是七月下旬時間段,我國正式進入高溫持續天氣。在這個時間段裡,也是我國一年中最高溫的時刻: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是從立夏節日以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計算。因此通過查詢日曆可知,今年三伏天開始的時間為2019年的7月12日,一直持續到2019年的8月20日。整個時間段裡有40天的時間,而且三伏天也分為初伏、中伏、末伏。農村俗語常說「秋後一秋,熱死老牛」,什麼意思呢?

秋後一伏,熱死老牛

這句話所說的就是在今年立秋以後的末伏階段,這個時間段時三伏天最熱的一個階段。可以說是熱上加熱,這時候人們平時一定要做好防暑和防火工作,確保生命財產安全。其實這樣的俗語是比較有道理的,我們都知道三伏天這段時間是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而且日平均氣溫也非常高。就在現在的這個時期,我國華南地區白天氣溫就高達37℃左右,廣東地區一些地方甚至白天溫度甚至高達39℃。

由於在三伏天中的末伏階段,太陽照射下,地表積累的熱量持續增長。而且在高溫時間段雨水也比較多,空氣比較潮溼,可以用悶熱來形容。而且在這種空氣溼度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由於水的熱容量比空氣的大很多。所以人們就會感覺比平時更熱。如果到了秋天,空氣乾爽,即使白天高溫,但是人們還是感覺空氣是涼的,並沒有悶熱的現象出現,其實就是這個原因。

今年的立秋是2019年的08月08日。現在距離立秋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其實雖然立秋的到來,但是往往就在立秋前後的一周多時間裡,天氣並沒有馬上出現轉涼的現象發生。而立秋即使到來,但是它還是出於三伏天中的末伏階段。可以說反而是最熱的時刻,所以說「秋老虎」就是這樣被人們形容而來。

對此大家有什麼想說的?歡迎下方留言,喜歡就點讚、轉發、關注,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
    摘要: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大暑節氣了,「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大暑就是 指大熱,也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就要到來了。今年大暑節氣是在7月23日,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大暑節氣以後,就是24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那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是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在解釋這句俗語意思之前,很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何謂「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農諺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說的就是這個三伏。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這個時間點立秋,有什麼說法?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後的天氣應該是很涼快的,今年立秋之後即使是下過好幾場雨依然是很熱,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今年立秋立得有些晚,準確的時間是在8月7號21點30分34秒,農曆的六月二十六,立秋立的晚也就提醒人們今年的秋天還很熱,並且農村有句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
  • 農村俗語:「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啥意思?在農村流行著很多俗語,這往往是前人通過總結日常生活的經驗,帶給後人的一些具有指導性的話語,因為過去都是用農曆計時,因此在這個方面大多數情況都是和農曆有關,同時在農耕和節氣方面的俗語要展整體很大一部分,這也是因為農民的生活多數情況下是圍繞著這兩個方面展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著很多這方面的俗語,在老農口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具體啥意思?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具體啥意思?
  •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今年啥時候立秋?收成怎樣?
    農村俗語:「七月立秋,種啥啥收」,今年啥時候立秋?收成怎樣?現在正值夏天,相信大家都盼望著秋天能夠快點兒到來,這樣天氣就可以漸漸轉涼了。今年的氣溫又比以往高了不少,反正筆者是覺得高溫天氣讓人相當煩躁。因此每年夏天都希望這段時間快點過去,可是偏偏天不遂人願,這一年中最熱的天氣還沒到來。其實相比於我們,務農的人更加喜歡秋天,因為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在以往那個以農業為主的年代更是如此。因此也流傳下來了很多和收成有關的俗語,其中有很多都和我們的24節氣有關,就比如這句「七月立秋,種啥收啥」。
  • 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經過幾千年的沉澱留下了很多有意思,也很有種哲理的俗語,這些俗語也沒那麼複雜,朗朗上口也簡單易懂。關於這些常聽到的俗語,農民甚至把他們當做幾千年經驗的總結,他們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這些俗語都給他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當然也有些人會認為,俗語只不是是農民們的口頭禪而已,哪有什麼科學依據。
  • 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早是晚?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者悠久的歷史文明,在上下五千的歷史發展中,誕生了無數精妙而深奧的思想,其中有歷代聖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名言,也有出自農村老人之口的生活智慧。這些生活智慧匯集濃縮成的一句話便成了世代相傳的俗語。俗語往往取自於生活最後又用之於生活,是祖先留下的智慧結晶。
  • 「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
    導讀:「夏至三庚數頭伏」,16日入伏,今年啥時候最熱,哪天出伏?這幾天南方的降雨也陸續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炎炎烈日了。降雨一停,太陽出來了,酷熱天也就開始了。為何說今年有兩個「中伏」呢?啥時候最熱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很多人都知道三伏天,但是卻不明白「伏」到底是啥意思。關於伏天的說法,在秦漢時期就已經盛行了,其中伏就是「藏伏」的意思,表示的是陰氣受到陽氣而被迫藏伏了。一年中有三個伏,分別是頭伏、中伏和末伏,這也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 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
    導讀: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如今中伏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馬上就要進入8月份了。
  • 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
    點擊右上紅方色字體,關注【生活帝】,獲取農村最新熱點資訊! 對於立秋,農村有句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說的是立秋早晚對之後天氣的影響,如果是立秋早的話,說明這年秋天的天氣是比較涼爽的;如果是立秋晚的話,那沒立秋之前就是酷熱的夏天,肯定會熱上好長一段時間的。
  • 農村俗語:「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什麼秋?
    立秋什麼時候到來?人們都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什麼意思?立秋就是秋天的開始,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到來,但是為何人們有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立秋還分和母秋嗎?越是炎熱天氣,我們就越希望那種秋高氣爽的天氣到來。而立秋其實也是分公和母的,所謂公立秋就是立秋到來的時候是處於一天中的上午階段;而母立秋就是立秋當天的下午階段。
  • 今年立秋為8月7日,但三伏天8月24才結束,是否有秋後一伏之說?
    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也是農曆六月十八。而目前來看,現在整個時間段還是處於炎熱的三伏天氣,人們常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也是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一個時段。而這個時段裡天氣的空氣溼度也是很高。三伏天又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
  • 2019年立秋是哪天?立秋節氣後還熱嗎?農村俗語給出參考答案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現在正處於三伏天。對於農村人而言,即便是在這樣酷熱的天氣之中;依舊會選擇外出勞作,做好除草澆水的工作,因為現在正是莊稼生長的關鍵時期。從朋友圈中,看到不少朋友都去農村大山裡面避暑;那麼2019年立秋是哪天?立秋節氣後還熱嗎?農村俗語給出參考答案!
  • 伏天到來,農村俗語:「秋包伏涼嗖嗖,伏包秋熱死狗」,啥意思?
    在以前農村人們經常通過農村諺語來表達對於氣候的預測,這些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那麼農村俗語「伏包秋涼嗖嗖,秋包伏熱得哭」,什麼意思?秋包伏,這裡的秋指的是立秋,而如果立秋出現在末伏到來之前。那麼就是屬於「秋包伏」的年份,反之如果是立秋處在三伏天期間,那麼就是「伏包秋」。
  • 8月7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立秋後還會熱嗎?
    自古以來,立秋節氣對於農民說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節氣,在古代的時候還有「四時八節」之說,而立秋就是其中之一,民間有立秋節氣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另外古人還把立秋當作是秋季的開始,認為立秋到了酷夏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涼爽的秋季了,這個時候莊稼也要開始成熟了。那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立秋以後還會熱嗎?
  • 立秋將至,農諺:「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今年是啥秋?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今年是啥秋立秋越來越近了,距離現在還不到十天的時間,我們就能夠迎來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立秋到來之後,天氣畫風突變,雖然白天還會依然的炎熱,但在早晨和晚上,已經能夠感受到了習習涼風。
  • 8月7日立秋,農村俗語「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今年是母秋?
    「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一年之中最熱階段,今年的中伏時間還特別長,足足有20天的時間。雖然剛剛進入中伏,但是人們已經開始期盼立秋的到來。雖然立秋代表著秋天的開始,但是並不是立秋後天氣就會變得涼爽起來,在農村有「公秋把扇丟,母秋熱死牛」的說法,那麼公秋和母秋是如何判斷的呢?今年是公秋還是母秋呢?
  •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啥意思?立秋後下雨就不熱嗎
    晚上風停了,把我熱醒了,立馬開了空調,後來電閃雷鳴把我吵醒,趕緊把家裡的屋外的窗戶關上。今天白天是陰天,溫度下降不少了,但是窗外的知了還是在賣力的鳴叫著,溫度還是在30℃以上。「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這句話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結合昨天到今天的下雨,我來說說感受。
  • 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冬至在頭,凍死老牛;冬至在中,單衣過冬是啥意思?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農村這裡有著非常多的俗語吧,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子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一些對未來的小願望而總結下來的,所以對於很多農民來說,這些俗語還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它也是農村的一種文化,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句關於天氣的俗語。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人」是什麼意思?
    接下來的颱風羅莎也是相繼出現,颱風的時間在內陸地區也會加長時間,這樣看來今年的早立秋和第九號颱風一起進入我國的大部分城市,立秋後的天氣是不會再炎熱了。但是農村有句俗語說「秋後一伏熱死人」,這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