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
文/農夫也瘋狂
馬上就要進入大暑節氣了,「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大暑就是 指大熱,也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就要到來了。今年大暑節氣是在7月23日,農曆六月二十一日。大暑節氣以後,就是24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那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是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
在解釋這句俗語意思之前,很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何謂「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農諺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說的就是這個三伏。而三伏具體是指頭伏(一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古人對於何時入伏也是有說法的,俗語「夏至三庚數頭伏」就是依據,其說的是在夏季節氣後第三個庚日就是頭伏了。而立秋以後第一個庚日就是末伏,其中頭伏和末伏都是10天,因為每個庚日相差是十天。中伏的長短則不一樣了,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因此今年的三伏天一共有40天,其從7月12日入伏,一直要到8月20日才出伏。
了解這些以後,就很好理解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其意思是說,在立秋以後還有一伏——末伏,而這十來天是比較炎熱的。這句老話也是有道理的,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是在七月下旬到八月中旬,也就是中伏和末伏這個期間是最熱的。而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正好是處於中伏和末伏期間。其實在立秋以後,有的年份還會繼續出現高溫的酷熱天氣,民間把它也稱之為「秋老虎」,所以並不是說立秋了,天氣就涼爽了,依然還會熱上一陣子。古人所總結的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人」,當然是有點誇張了,其主要是為了突出立秋以後依然天氣很熱這種現象。那麼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
很多人比較關注立秋是早晚,因為在農村有「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的說法,如果是在早上立秋,那後面的天氣就比較涼爽了,立秋到了,酷熱天氣即將結束。相反如果是在晚上立秋,那酷熱天氣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甚至在秋後可能還會出現秋老虎。而今年是在年8月8日03:12:57立秋,根據這句俗語來看,今年就是早立秋了。
不過,對於早立秋和晚立秋,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俗語中的「早」和「晚」指的是陰曆的日期,而不是到達黃經角度時在一天的早晚。其具體是以農曆七月份為參照,如果立秋時還沒有進入到農曆七月份,那就是早立秋。相反,進入七月份了才立秋,這個就是晚立秋了。根據這種說法,今年是8月8日,農曆七月初八了,那就是晚立秋了。這種說法是比較背大眾所接受的,農夫也認為是有點道理的。今年應該是屬於晚立秋了,畢竟農曆七月初八了才立秋。
其實,根據往年的數據來看,立秋以後都會持續熱上一段時間的。至於立秋節氣後會不會出現「秋老虎」,這個就不好確定了,畢竟天氣是變化莫測的。如果立秋節氣以後副熱帶高壓在南落過程中依然長時間控制南方地區,那就極大可能會出現「秋老虎」天氣。各位朋友,你認為關於立秋哪種說法靠譜呢?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本文由農夫也瘋狂創作,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