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打開日曆才發現明天就立秋了,今年的立秋時間明顯早於往年,而立秋也是二十四節中的第13個節氣,代表著秋季的到來,不過不要高興得太早,立秋以後並不意味著天氣立馬轉涼,依然會悶熱一段時間,但是立秋的時間點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十分重要,像農村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就是對農收、氣候所做出的總結,而這句俗語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1 早立秋緊溜溜
正常來說,立秋時間一般會出現在農曆六月和農曆七月這兩個時間段,雖然只有一月只差,但是卻對農作物的收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立秋過後天氣雖然炎熱,但是早、晚的溫度已經開始降低,只有中午時分溫度才能達到最高值,當立秋節點在六月時,意味著天氣轉涼的時間大大提前,這對於夏季農作物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夏季農作物對熱量和光照的需求比較高,就拿夏玉米來說,天氣越炎熱,莖杆長得越粗壯,結出的果實越大越飽滿。而由於涼爽天氣的提前到來,使得夏玉米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進行生長,就會出現莖杆細弱、果實幹癟等一系列情況,甚至還會降低整體的產量。
而由於立秋過早,人們在農作上也會較為忙碌,會出現搶種搶收的現象,給人一種趕時間的感覺,這其實也是「緊溜溜」的本意。
2 晚立秋秋後油
前面說了早立秋是在農曆6月,那麼毋庸置疑晚立秋就是在農曆7月,這個時間點對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因為立秋較晚,夏季時間較長,每天的熱量都比較充足,農作物在生長時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吸收到充足的熱量,這無形之中就促進了農作物的生長,對於果實的發育更是非常有好處,果實會發育得比較飽滿,最後會提高整體的產量和質量。
而俗語中的「油」其實是指的汗水,因為立秋時間比較晚,所以天氣依然比較悶熱,所謂的秋老虎就是源於此,當人們頭頂一顆大太陽在田地勞作時,汗水就會不斷的往下流好似流油一般,不過雖然體感上不暢快,但是看到豐收的希望,想想以後美好的生活,心裡依然比較開心。
今年的立秋怎麼樣呢?
今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年初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工作節奏,接著南方暴雨成災更是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而由於閏四月的影響,使得立秋時間在農曆六月十八,這個時間點無疑屬於早立秋,也就是三伏未盡秋已到的節奏。
早立秋雖然對於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絲便利,可以早點結束悶熱之苦,但是對於莊稼而言卻不是一件好事情,希望大家在做好搶手搶種的同時,還是要儘量確保糧食的產量和質量。
農村裡面的俗語看似沒有科學性,但其實都是對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就拿關於立秋的這句俗語來說,就很好地向人們詮釋了立秋時間點對於農收、氣候的影響,所以大家可以根據這句俗語提前做好立秋之前以及立秋之後的準備工作,確保糧食產量的同時,也要注意天氣變化給人體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