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08 小捌愛花草

剛剛打開日曆才發現明天就立秋了,今年的立秋時間明顯早於往年,而立秋也是二十四節中的第13個節氣,代表著秋季的到來,不過不要高興得太早,立秋以後並不意味著天氣立馬轉涼,依然會悶熱一段時間,但是立秋的時間點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十分重要,像農村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就是對農收、氣候所做出的總結,而這句俗語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1 早立秋緊溜溜

正常來說,立秋時間一般會出現在農曆六月和農曆七月這兩個時間段,雖然只有一月只差,但是卻對農作物的收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立秋過後天氣雖然炎熱,但是早、晚的溫度已經開始降低,只有中午時分溫度才能達到最高值,當立秋節點在六月時,意味著天氣轉涼的時間大大提前,這對於夏季農作物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夏季農作物對熱量和光照的需求比較高,就拿夏玉米來說,天氣越炎熱,莖杆長得越粗壯,結出的果實越大越飽滿。而由於涼爽天氣的提前到來,使得夏玉米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進行生長,就會出現莖杆細弱、果實幹癟等一系列情況,甚至還會降低整體的產量。

而由於立秋過早,人們在農作上也會較為忙碌,會出現搶種搶收的現象,給人一種趕時間的感覺,這其實也是「緊溜溜」的本意。

2 晚立秋秋後油

前面說了早立秋是在農曆6月,那麼毋庸置疑晚立秋就是在農曆7月,這個時間點對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因為立秋較晚,夏季時間較長,每天的熱量都比較充足,農作物在生長時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吸收到充足的熱量,這無形之中就促進了農作物的生長,對於果實的發育更是非常有好處,果實會發育得比較飽滿,最後會提高整體的產量和質量。

而俗語中的「油」其實是指的汗水,因為立秋時間比較晚,所以天氣依然比較悶熱,所謂的秋老虎就是源於此,當人們頭頂一顆大太陽在田地勞作時,汗水就會不斷的往下流好似流油一般,不過雖然體感上不暢快,但是看到豐收的希望,想想以後美好的生活,心裡依然比較開心。

今年的立秋怎麼樣呢?

今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年初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工作節奏,接著南方暴雨成災更是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而由於閏四月的影響,使得立秋時間在農曆六月十八,這個時間點無疑屬於早立秋,也就是三伏未盡秋已到的節奏。

早立秋雖然對於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絲便利,可以早點結束悶熱之苦,但是對於莊稼而言卻不是一件好事情,希望大家在做好搶手搶種的同時,還是要儘量確保糧食的產量和質量。

農村裡面的俗語看似沒有科學性,但其實都是對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就拿關於立秋的這句俗語來說,就很好地向人們詮釋了立秋時間點對於農收、氣候的影響,所以大家可以根據這句俗語提前做好立秋之前以及立秋之後的準備工作,確保糧食產量的同時,也要注意天氣變化給人體帶來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啥意思?立秋分早晚?
    不久就要到一年一度的立秋節氣了,立秋的到來是代表著秋天的開始。同時立秋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我國一年分四季,而秋季中一共有6個節氣,分別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然而人們經常會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總結,描述著立秋到來之後的天氣狀況。
  • 立秋將至,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是什麼意思?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間距立秋也有五天的時間。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令,是秋天的第一個節令。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十分關鍵的一個節令,對農活有非常大的危害,因此在農村中有關立秋的俗話有很多,例如今日說起到的俗話「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立秋後油」的叫法,那麼這句話俗話代表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
    點擊右上紅方色字體,關注【生活帝】,獲取農村最新熱點資訊! 對於立秋,農村有句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說的是立秋早晚對之後天氣的影響,如果是立秋早的話,說明這年秋天的天氣是比較涼爽的;如果是立秋晚的話,那沒立秋之前就是酷熱的夏天,肯定會熱上好長一段時間的。
  • 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具體啥意思?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具體啥意思?
  • 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
    摘要: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嗎?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進入大暑節氣了,「暑」就是熱的意思,而大暑就是 指大熱,也就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就要到來了。大暑節氣以後,就是24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那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是啥意思?今年哪天立秋,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在解釋這句俗語意思之前,很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何謂「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農諺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說的就是這個三伏。而三伏具體是指頭伏(一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
  • 農村俗語:「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啥意思?在農村流行著很多俗語,這往往是前人通過總結日常生活的經驗,帶給後人的一些具有指導性的話語,因為過去都是用農曆計時,因此在這個方面大多數情況都是和農曆有關,同時在農耕和節氣方面的俗語要展整體很大一部分,這也是因為農民的生活多數情況下是圍繞著這兩個方面展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有著很多這方面的俗語,在老農口中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晚立秋熱死牛,早立秋冷颼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早是晚?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者悠久的歷史文明,在上下五千的歷史發展中,誕生了無數精妙而深奧的思想,其中有歷代聖賢傳承下來的智慧名言,也有出自農村老人之口的生活智慧。這些生活智慧匯集濃縮成的一句話便成了世代相傳的俗語。俗語往往取自於生活最後又用之於生活,是祖先留下的智慧結晶。
  • 農村俗語:「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經過幾千年的沉澱留下了很多有意思,也很有種哲理的俗語,這些俗語也沒那麼複雜,朗朗上口也簡單易懂。關於這些常聽到的俗語,農民甚至把他們當做幾千年經驗的總結,他們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這些俗語都給他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當然也有些人會認為,俗語只不是是農民們的口頭禪而已,哪有什麼科學依據。
  • 2018年立秋具體時間,立秋吃什麼有哪些習俗,立秋天氣還熱嗎?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都說「夏練三伏,冬練三九」,但是這一波悶熱的天氣,小編我是不敢出門,整日窩在空調下。好在立秋馬上就到了,這或許能讓焦熱的心多少有些「涼意」!對於立秋,有很多人不解,這是什麼節氣,幾號幾點幾時來臨,在各地有哪些習俗,人們是如何度過這一天的呢?對於這些問題,咱今天就聊以下「立秋」的那些事!
  • 農曆6月立秋,有什麼說法?有哪些關於立秋的俗語?
    農曆6月立秋,有什麼說法?我國古代實施陰曆,然而為了指導農業生產而發明了二十四節氣,然而十分奇妙的是,二十四節氣跟今天通行的公曆居然是一致的,這一點十分了不起。所以每年二十四節氣的公曆時間基本是固定的。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大家好,這裡是「鄉村波比」,每日點評農村大小事,更有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三農趣事,農村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啥意思,今年立秋什麼時候?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人」是什麼意思?
    接下來的颱風羅莎也是相繼出現,颱風的時間在內陸地區也會加長時間,這樣看來今年的早立秋和第九號颱風一起進入我國的大部分城市,立秋後的天氣是不會再炎熱了。但是農村有句俗語說「秋後一伏熱死人」,這是什麼意思呢?
  • 2019年立秋是哪天?立秋節氣後還熱嗎?農村俗語給出參考答案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畢竟現在正處於三伏天。對於農村人而言,即便是在這樣酷熱的天氣之中;依舊會選擇外出勞作,做好除草澆水的工作,因為現在正是莊稼生長的關鍵時期。從朋友圈中,看到不少朋友都去農村大山裡面避暑;那麼2019年立秋是哪天?立秋節氣後還熱嗎?農村俗語給出參考答案!
  • 俗語「六月立秋,顆粒無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有道理嗎?
    有時候在農曆六月就立秋了,有時也在七月,因此民間也就有了早立秋,晚立秋的說法。就拿去年來說,去年立秋陽曆是8月8號,農曆是7月8號,而今年,我陽曆在8月7號,而農曆則是6月18號。拋開陽曆不說,只看農曆,今年和去年立秋就相差了20天左右,也就是說去年是7月才立秋,屬於晚立秋,而今年是6月立秋,屬於早立秋。
  • 都說「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早晚立秋真影響氣溫嗎?
    今天「立秋」了,民諺有云:「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這是真的嗎?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早立秋說」認為,立秋當天的農曆日期是確定早晚的依據。如果在農曆六月,就是早立秋;如果在農曆七月,就是晚立秋。
  • 農村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這個時間點立秋,有什麼說法?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立秋後的天氣應該是很涼快的,今年立秋之後即使是下過好幾場雨依然是很熱,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今年立秋立得有些晚,準確的時間是在8月7號21點30分34秒,農曆的六月二十六,立秋立的晚也就提醒人們今年的秋天還很熱,並且農村有句俗語:「秋後一伏,熱死老牛」。
  • 8月7日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立秋後還會熱嗎?
    自古以來,立秋節氣對於農民說都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節氣,在古代的時候還有「四時八節」之說,而立秋就是其中之一,民間有立秋節氣祭祀土地神、慶祝豐收的習俗。另外古人還把立秋當作是秋季的開始,認為立秋到了酷夏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涼爽的秋季了,這個時候莊稼也要開始成熟了。那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呢?立秋以後還會熱嗎?
  • 三伏天裡望立秋,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你知道嗎
    高溫高溼的天氣讓人們有一種在蒸籠裡面的感覺。悶熱的天氣讓人們非常盼望立秋。立秋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第13節氣,是秋天裡的第一個節氣。但是立秋並不代表著涼爽的天氣到來。在農村,有一種說法就是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那麼今年是早立秋還是晚立秋?有一種簡單區分早晚立秋的方法,就是根據立秋的月份來決定。如果立秋在農曆6月就是早立秋。
  • 2018年立秋具體時間, 立秋下雨後天涼快嗎, 立秋習俗有哪些?
    其中,有不少老人在談論著立秋的節氣,小編不禁要問,今年立秋的具體時間是多少?如果立秋後降雨了,天是不是就涼快了?每年立秋,在各地都有些什麼習俗呢?在農村有俗語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今年恰逢晚上21點30分,應該是屬於「晚立秋」!二、立秋下雨後天涼快嗎
  •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俗語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有關立秋的俗話有很多,例如今日說起到的俗話「六月立秋兩邊免收,七月立秋早中晚都收」,這句話俗話代表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六月立秋還是七月立秋呢?六月立秋兩邊免收,七月立秋早中晚都收:六月和七月指的是農曆的六月和七月,兩邊指的是夏收和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