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出國留學趨勢報告的分析,目前主要的出國留學目的國仍是以英美澳加四大國家為主,其中英國和美國也是大家關注度最高和出國留學群體最大的兩個國家,各位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國際學校的時候,基本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確認將來出國的大方向(大英國協或者北美),然後再去明確具體國家和確定課程體系和國際學校,為了讓各位家長在擇校過程中少走彎路,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專門來講一下英美教育體系的差異,為了讓大家在擇校前對英美教育體制有一個更直觀,更全面的的認識。
英國對所有五至十六歲的兒童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就課程和學歷資格而言,英國存在兩種不同的體制,一種是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教育體制,另一種是蘇格蘭教育體制。
在私立學校體系,家長一般都要付學費;在公立學校體系,教育是免費的。公立學校通常不接收年齡十六歲以下的外國學生。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都提供學齡前教育。很多兒童在三歲或四歲時開始在幼兒園或小學的幼兒班接受教育。
私立學校為五歲至十三歲兒童提供預備教育(或小學教育)。很多外國學生通常在七歲時以寄宿學生的形式入學。在十一歲或十三歲的時候升入私立中學學習。
這是公立教育體系的一部分,為絕大多數英國兒童提供教育。兒童五歲時上小學,一般在十一歲時升入中學或學院。
英國所有中學為學生提供教育直至他們年滿十六歲,學校幫助學生準備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或者同等水平課程考試。相當數量的外國學生在十一歲或十三歲時來英國上中學,其中很多人上私立寄宿中學。
中學生在十六歲完成強制性義務教育以後,就可以合法地離開學校,開始工作。不過,大多數學生會以預科學生的身份進入預科學院或者延續教育學院,在那裡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或者同等水平課程。外國學生一般在這個階段來英國接受教育,如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為在英國學習延續課程或上大學做準備。
預科生一般在十八歲時完成中學教育。然後,大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延續教育課程或攻讀高等教育課程。
(包括職業課程和部分本科課程)延續教育是英國教育體系中最有特色也最精彩的部分,它是繼小學(Primary)中學(Secondary)教育之後的「第三級教育」(Tertiary)。為進入高等教育或者就業打下基礎。也是中國的高中學生留學英國的關鍵階段。一般來說接受延續教育的學生介於16和18歲之間。它分為兩種體系:學業路線和職業路線。學業路線著重於培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職業路線則結合社會各層面的職業需要,培養在各種行業中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這兩種體系在英國受到同等的重視。
延續教育是指為年齡十六歲的中學畢業生繼續提供的教育和培訓。英國有六百多所公立和私立學院開設延續教育課程。這些學院開設的課程種類廣泛,包括英語語言課程、某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課程、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及其同等水平課程、職業課程、銜接課程以及部分本科生課程。
(包括本科課程、研究生課程和MBA)高等教育是指大學、學院及其他院校提供的本科以上課程教育和培訓。英國有九十多所大學和五十多所高等教育學院。它們開設了多種多樣的課程,大多數課程學習結束時可以獲得學位或同等學歷,研究生學歷或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英國的一些學院和大學建立了一種稱為「聯校」(Associated College/University)的關係,類似於中國許多大學設有附屬中學的情況。聯校一般在地理位置上比較接近,通常位於同一個城市。建立聯校的目的是在教學設施和課程安排上互相補充,各施所長。比如位於英格蘭中部的University of Bradford和Bradford College就是一種非常密切的聯校關係。學生可以在Bradford College裡修讀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課程,而畢業後的文憑由University of Bradford頒發。這樣避免了在教學設備方面的重複投資和充分利用了師資力量。又例,如果學生被University of Wales的工商管理碩士專業(MBA)錄取,可以先在它的聯校Lewes College特設的Pre-master課程中修讀一年,以在語言、專業知識、學習技能上達到進入研究生課程的水平。這是想到英國攻讀MBA學位的中國學生的一種不錯的選擇。
美國的教育是先有教會和私立學校後有公立學校,故傳統的教育體制是地方分權制和公私並舉制
美國立國時的憲法規定,聯邦政府無權幹涉各州的教育.1865年南北內戰結束後美國開始感到設立中央教育領導機構的必要性。
1868年才在內政部中設教育總署,也只是管理很少的聯邦教育經費,為各州的學校提供幫助和諮詢,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了聯邦教育部.各州的教育委員會和下屬的地方學區委員會,與基層學區委員會仍然分別掌握各地的教育大政,發展計劃,經費分撥等實權.但聯邦政府由於教育經費的不斷增加和1958年以來幾部教育大法(如<國防教育法中小學教育法天才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等)的頒布實施,使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逐步滲透到州和地方,對全國施加有力的影響.
教育既以全民為對象,並涉及到每個家庭和個人的未來,故教育既是國家的大事,又是各州和地方政府及社會團體的大事,大家都把人力,物力,財力,精力投到教育上,使形成教育多軌制,調動起多方面辦教育的積極性,運用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三全"(全民,全面,全程)教育,這是美國教育體制的最大特色.這比單純靠政府出資(單軌制)辦學,按計劃經濟規律去辦教育有更高的效率和良好的效果.美國眾多的社會團體(宗教,工會,企業)和教育團體(教育基金會,協會,研究會)對推動美國的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天主教,卡內基,福特,洛克菲勒等基金會,以其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輿論來推動教育的各項實驗,教改,科研及設立新專業,傳播先進經驗,提出教育宗旨與政策建議等,其影響力和潛能往往超過政府部門.
美國教育的多元文化主義是美國教育的國策,多元文化教育是使多民族移民融入美國主體文化的最大途徑."歸化主義"是用佔統治地位的文化去壓迫,消滅或混合別的文化.而"多元文化主義"則是把一國中的多種民族文化接受為特色的,獨立的成份,在平等的基礎上認同與互補.
美國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決定了美國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在美國人看來,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美國的法律規定兒童6-16歲必須入學。美國的公立學校由政府稅收支持,學生免費入學;私立學校多由教會支持。美國的學校按年齡階段分為以下四類:
1.初級學校:1-6年級(6-12歲)
2.初級中學:7-8年級(13-14歲)
3.中學:9-12年級(15-18歲)
4.大學(學院):一般為4年制(18歲以上),另有「研究院」或「專業學院」,為大學畢業學生從事研究而設立。
美國大學目前實行準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制,分別代表本科和研究生兩大類教育4級不同的學術水平。由於準學士學位只是讀完2年初級或社區學院的資格證明,不是攻讀學士學位的必經階段,因此美國的學位制基本上還是3級水平結構。按學位性質,一般分為學術(研究)學位和專業(專科)學位兩種。此外美國大學還頒授榮譽學位,此種學位並不反映學術成就,而是對予社會有傑出貢獻者的承認。
美國的大學習慣上分為以下三類:
兩年制學院,又稱初級或技術學院,大部分為公立,多半為地方社區所舉辦,故一般稱為社區學院。社區學院提供的課程有兩類:一類為過渡性文理課程,相當於4年制大學的頭兩年,學生習畢可轉入4年制大學繼續深造;另一類為終止性職業技術課程,畢業生直接就業。社區學院頒授的學位是準學士學位。社區學院入學條件簡單,不限年齡,亦無須通過入學考試;學習時間靈活,有全日、半日、周末、夜間課程的多種選擇,還有寒暑假開設的假期班;修業年限較短,收費低廉,而且針對本地區需要開設課程,便於就業,因此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
四年制學院,大體有兩類:一類是文理學院或文科學院。基本課程包括人文學(語言、文學、哲學、藝術、音樂、文化史等)、社會及行為科學(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和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三大領域。另一類是獨立的專科學院,如機械學院、建築學院、工程學院、音樂學院、師範學院等,主要提供專科職業教育。上述兩類學院學制一般為4年。文理學院和文科學院向畢業生頒授的最普遍的學位是文學士和理學士,專科學院則授予專業學位。
綜合性大學,綜合性大學規模龐大、組織複雜、師資充實、設施完備,一般設有以文理學院為核心的若干學院,可修學位的課程除通常的文理課程外,還有工程與技術、商科、國際問題、衛生、教育、農業、家政、建築、傳播、新聞、圖書館學、旅館管理等。大部分綜合性大學注重研究工作,不僅擁有設備先進、實力雄厚的研究機構,也設有以向高校和社會輸送教學和研究人才為雙重使命的研究生院,因此這些大學又被稱為研究性大學。此外,許多綜合性大學還設有若干高級專業學院,如法學院、醫學院、牙醫學院、管理學院等。進入這些專業學院學習,往往需要有4年制大學的本科學歷,學制通常為3-4年,時間長費用高。綜合性大學頒授學士、碩士和博士3種學位。
相信各位家長看完文章後對英美的教育體制,以及跟中國教育的差異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家長還有關於英美教育體制以及擇校方面的問題,歡迎掃碼關注文章結尾的公眾號和老師微信號詳細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