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搞懂中英/中美教育體制

2021-02-19 國際學校直通車

根據最新的出國留學趨勢報告的分析,目前主要的出國留學目的國仍是以英美澳加四大國家為主,其中英國和美國也是大家關注度最高和出國留學群體最大的兩個國家,各位學生和家長在選擇國際學校的時候,基本上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確認將來出國的大方向(大英國協或者北美),然後再去明確具體國家和確定課程體系和國際學校,為了讓各位家長在擇校過程中少走彎路,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專門來講一下英美教育體系的差異,為了讓大家在擇校前對英美教育體制有一個更直觀,更全面的的認識。

英國對所有五至十六歲的兒童實行強制性義務教育。就課程和學歷資格而言,英國存在兩種不同的體制,一種是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教育體制,另一種是蘇格蘭教育體制。

在私立學校體系,家長一般都要付學費;在公立學校體系,教育是免費的。公立學校通常不接收年齡十六歲以下的外國學生。

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都提供學齡前教育。很多兒童在三歲或四歲時開始在幼兒園或小學的幼兒班接受教育。

私立學校為五歲至十三歲兒童提供預備教育(或小學教育)。很多外國學生通常在七歲時以寄宿學生的形式入學。在十一歲或十三歲的時候升入私立中學學習。

這是公立教育體系的一部分,為絕大多數英國兒童提供教育。兒童五歲時上小學,一般在十一歲時升入中學或學院。

英國所有中學為學生提供教育直至他們年滿十六歲,學校幫助學生準備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或者同等水平課程考試。相當數量的外國學生在十一歲或十三歲時來英國上中學,其中很多人上私立寄宿中學。

中學生在十六歲完成強制性義務教育以後,就可以合法地離開學校,開始工作。不過,大多數學生會以預科學生的身份進入預科學院或者延續教育學院,在那裡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或者同等水平課程。外國學生一般在這個階段來英國接受教育,如學習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為在英國學習延續課程或上大學做準備。

預科生一般在十八歲時完成中學教育。然後,大部分學生繼續攻讀延續教育課程或攻讀高等教育課程。

(包括職業課程和部分本科課程)延續教育是英國教育體系中最有特色也最精彩的部分,它是繼小學(Primary)中學(Secondary)教育之後的「第三級教育」(Tertiary)。為進入高等教育或者就業打下基礎。也是中國的高中學生留學英國的關鍵階段。一般來說接受延續教育的學生介於16和18歲之間。它分為兩種體系:學業路線和職業路線。學業路線著重於培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職業路線則結合社會各層面的職業需要,培養在各種行業中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這兩種體系在英國受到同等的重視。

延續教育是指為年齡十六歲的中學畢業生繼續提供的教育和培訓。英國有六百多所公立和私立學院開設延續教育課程。這些學院開設的課程種類廣泛,包括英語語言課程、某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課程、中學高級水平考試課程及其同等水平課程、職業課程、銜接課程以及部分本科生課程。

(包括本科課程、研究生課程和MBA)高等教育是指大學、學院及其他院校提供的本科以上課程教育和培訓。英國有九十多所大學和五十多所高等教育學院。它們開設了多種多樣的課程,大多數課程學習結束時可以獲得學位或同等學歷,研究生學歷或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英國的一些學院和大學建立了一種稱為「聯校」(Associated College/University)的關係,類似於中國許多大學設有附屬中學的情況。聯校一般在地理位置上比較接近,通常位於同一個城市。建立聯校的目的是在教學設施和課程安排上互相補充,各施所長。比如位於英格蘭中部的University of Bradford和Bradford College就是一種非常密切的聯校關係。學生可以在Bradford College裡修讀本科甚至研究生的課程,而畢業後的文憑由University of Bradford頒發。這樣避免了在教學設備方面的重複投資和充分利用了師資力量。又例,如果學生被University of Wales的工商管理碩士專業(MBA)錄取,可以先在它的聯校Lewes College特設的Pre-master課程中修讀一年,以在語言、專業知識、學習技能上達到進入研究生課程的水平。這是想到英國攻讀MBA學位的中國學生的一種不錯的選擇。

美國的教育是先有教會和私立學校後有公立學校,故傳統的教育體制是地方分權制和公私並舉制

美國立國時的憲法規定,聯邦政府無權幹涉各州的教育.1865年南北內戰結束後美國開始感到設立中央教育領導機構的必要性。

1868年才在內政部中設教育總署,也只是管理很少的聯邦教育經費,為各州的學校提供幫助和諮詢,直到1979年才正式建立了聯邦教育部.各州的教育委員會和下屬的地方學區委員會,與基層學區委員會仍然分別掌握各地的教育大政,發展計劃,經費分撥等實權.但聯邦政府由於教育經費的不斷增加和1958年以來幾部教育大法(如<國防教育法中小學教育法天才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等)的頒布實施,使中央政府的教育政策逐步滲透到州和地方,對全國施加有力的影響.

教育既以全民為對象,並涉及到每個家庭和個人的未來,故教育既是國家的大事,又是各州和地方政府及社會團體的大事,大家都把人力,物力,財力,精力投到教育上,使形成教育多軌制,調動起多方面辦教育的積極性,運用市場經濟的規律辦"三全"(全民,全面,全程)教育,這是美國教育體制的最大特色.這比單純靠政府出資(單軌制)辦學,按計劃經濟規律去辦教育有更高的效率和良好的效果.美國眾多的社會團體(宗教,工會,企業)和教育團體(教育基金會,協會,研究會)對推動美國的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如天主教,卡內基,福特,洛克菲勒等基金會,以其雄厚的資金和強大的輿論來推動教育的各項實驗,教改,科研及設立新專業,傳播先進經驗,提出教育宗旨與政策建議等,其影響力和潛能往往超過政府部門.

美國教育的多元文化主義是美國教育的國策,多元文化教育是使多民族移民融入美國主體文化的最大途徑."歸化主義"是用佔統治地位的文化去壓迫,消滅或混合別的文化.而"多元文化主義"則是把一國中的多種民族文化接受為特色的,獨立的成份,在平等的基礎上認同與互補.

美國文化教育的高水平也決定了美國在世界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在美國人看來,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美國的法律規定兒童6-16歲必須入學。美國的公立學校由政府稅收支持,學生免費入學;私立學校多由教會支持。美國的學校按年齡階段分為以下四類:

1.初級學校:1-6年級(6-12歲)

2.初級中學:7-8年級(13-14歲)

3.中學:9-12年級(15-18歲)

4.大學(學院):一般為4年制(18歲以上),另有「研究院」或「專業學院」,為大學畢業學生從事研究而設立。

美國大學目前實行準學士、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制,分別代表本科和研究生兩大類教育4級不同的學術水平。由於準學士學位只是讀完2年初級或社區學院的資格證明,不是攻讀學士學位的必經階段,因此美國的學位制基本上還是3級水平結構。按學位性質,一般分為學術(研究)學位和專業(專科)學位兩種。此外美國大學還頒授榮譽學位,此種學位並不反映學術成就,而是對予社會有傑出貢獻者的承認。

美國的大學習慣上分為以下三類:

兩年制學院,又稱初級或技術學院,大部分為公立,多半為地方社區所舉辦,故一般稱為社區學院。社區學院提供的課程有兩類:一類為過渡性文理課程,相當於4年制大學的頭兩年,學生習畢可轉入4年制大學繼續深造;另一類為終止性職業技術課程,畢業生直接就業。社區學院頒授的學位是準學士學位。社區學院入學條件簡單,不限年齡,亦無須通過入學考試;學習時間靈活,有全日、半日、周末、夜間課程的多種選擇,還有寒暑假開設的假期班;修業年限較短,收費低廉,而且針對本地區需要開設課程,便於就業,因此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青睞。

四年制學院,大體有兩類:一類是文理學院或文科學院。基本課程包括人文學(語言、文學、哲學、藝術、音樂、文化史等)、社會及行為科學(歷史、地理、經濟、政治、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和自然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三大領域。另一類是獨立的專科學院,如機械學院、建築學院、工程學院、音樂學院、師範學院等,主要提供專科職業教育。上述兩類學院學制一般為4年。文理學院和文科學院向畢業生頒授的最普遍的學位是文學士和理學士,專科學院則授予專業學位。

綜合性大學,綜合性大學規模龐大、組織複雜、師資充實、設施完備,一般設有以文理學院為核心的若干學院,可修學位的課程除通常的文理課程外,還有工程與技術、商科、國際問題、衛生、教育、農業、家政、建築、傳播、新聞、圖書館學、旅館管理等。大部分綜合性大學注重研究工作,不僅擁有設備先進、實力雄厚的研究機構,也設有以向高校和社會輸送教學和研究人才為雙重使命的研究生院,因此這些大學又被稱為研究性大學。此外,許多綜合性大學還設有若干高級專業學院,如法學院、醫學院、牙醫學院、管理學院等。進入這些專業學院學習,往往需要有4年制大學的本科學歷,學制通常為3-4年,時間長費用高。綜合性大學頒授學士、碩士和博士3種學位。

相信各位家長看完文章後對英美的教育體制,以及跟中國教育的差異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家長還有關於英美教育體制以及擇校方面的問題,歡迎掃碼關注文章結尾的公眾號和老師微信號詳細諮詢。

相關焦點

  • 中美科技實力對比:體制視角
    大批創新創業者匯聚到深圳,昔日的小漁村迅速崛起成為中國的創新之都,中美貿易戰甚至被戲稱為美國和深圳南山區粵海街道辦的戰爭。市場化的商業土壤、自由包容的文化氛圍、簡單開放的創業環境、集聚的優秀人才,正是矽谷和深圳崛起的秘密。  中美貿易戰已經升級成為科技戰,背後則是以教育體制、產學研模式、創新體制為核心的科技軟實力競爭。
  • 中美兩國的教育有什麼區別?沒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適合的教育
    中美兩國的教育,有什麼區別?中美兩國由於社會體制不同,美國是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中國則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因為兩國在各方面發展得都比較好,所以經常性地被放在一起比較。在本文中我們來對比一下中美兩國的教育,看看它們有什麼區別。
  • 中英教育體制比較
    4、英國人的保守觀念讓寄宿制的管理非常嚴格,著重培養孩子的自理獨立能力。因對毒品以及槍枝不能自由購買,確保了其超高的安全性。
  • 中美混血兒怎樣從小進行雙語教育?
  • 一篇搞懂!你想知道的房產證更名問題都在這裡了!
    一篇搞懂!你想知道的房產證更名問題都在這裡了!澎湃號·政務 ▼原標題:《一篇搞懂
  • 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發表署名文章:《貿易戰反映出中美「三觀之爭」》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年7月8日,英國主流大報《星期日電訊報》紙質版和網絡版刊登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題為《貿易戰反映出中美「三觀之爭」》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今年4月以來,我曾就中美貿易爭端發表4篇文章,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中方立場,呼籲各方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最近,美國不顧中美多輪艱苦談判達成的原則共識,執意再次挑起「貿易戰」。「貿易戰」陰雲還籠罩著美洲、歐洲、亞洲和非洲,給世界經濟秩序和多邊貿易體系帶來嚴峻挑戰。
  • 川普為什麼會與美國完善的政治體制發生衝突?
    商灝國觀智庫6月13日舉行了一場超獨特視角的小型討論會,以「超強個性總統與美國完善政治體制的衝突」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川普總統的鮮明個性與美國完善的政治體制間的互動關係、川普的執政風格、中美經貿角逐、「印太戰略」、
  • 一篇文章,讓你讀懂韓國教育體制和學校概況
    、「韓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質量如何呢?」這些疑慮。今天,歐小亞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韓國教育體制和學校概況。01韓國本科教育體制與大學類型韓國的高等學校包括專科大學、教育大學、師範大學、綜合大學、醫科大學等,以全日制教育為主。
  • 英國教育體制詳細介紹|中英教育體制對照參考
    英國是一個有著悠長教育傳統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陳舊的高級教育學府,是近現代高級教育體制的發源地。英國教育體系與我國不同,我國的學生在考慮到英國留學時,要充分了解這兩種制度的差異。據上海莘翼教育介紹:英國教育一般分為責任教育階段,繼續教育階段以及高級教育階段。
  • 一篇文章搞懂原子設計
    原子設計這門學問覆蓋面極為龐大,我不想用一篇沒營養的文章草草了事,那樣對自己、對大家都沒什麼實際意義上的幫助。目前的計劃是將它分為幾類。今天先主要搬出理論,後續的實踐我會結合實際案例來進行分享!01 從原子到萬物當存在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時,它們通過共價鍵便構成了一個水分子H2O。
  • 劉曉明大使就當前中英關係舉行網上中外記者會實錄
    中英經濟互補性強,利益深度融合,雙方從彼此合作中都獲得了巨大收益,不存在誰更依賴誰、誰多佔誰便宜的問題。希望英方不要受個別國家的壓力和脅迫,為中國企業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投資環境,重塑中國企業對英國的信心。在「後脫歐時代」和「後疫情時代」,中英在貿易、金融、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領域有廣闊合作空間,在維護多邊主義、促進自由貿易、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等方面擁有廣泛共識。
  • 中美教育差異背後的制度焦慮
    撰文 | 賈鶴鵬(康奈爾大學博士候選人)  ● ● ●  旅美作家張立珩女士有關中美教育差距的文章(見《旅美作家張立珩:中美教育的四點差異》)讀來讓人深思。  中美教育異與同  關注美國教育的中國家長,大都會注意到其教育環境的寬鬆、友善的教師以及對個性化教育的鼓勵。除此之外,張立珩女士也提到,中式教育的設計基本上是以培養精英為目的,但往往並不適合大多數學生。  這些生動的觀察都很準確,但造成中美兩國在這些方面不同的原因卻並不僅僅是由於教育目的的不同。
  • 書先生講寫作 (2) | 一篇文章讓你徹底搞懂英文的「此致敬禮」怎麼寫
    (這是書先生的第175篇原創文章。本文約2800字,請花7分鐘來閱讀。)引子我們很早就學過寫中文信函。按照信函格式要求,在署名之前,我們還要分別用上兩行寫上「此致」和「敬禮」,以表示對收信人的尊敬。顯然,這種對收信人的敬意並不是中國人獨有的,所以,英文信函裡也會有這麼一個部分,它的位置也是在署名之前單獨一行。那麼,在這個位置上,英文信函裡應該寫些什麼呢?
  • 中英關係怎麼了?駐英大使劉曉明:英國變了
    中英經濟互補性強,利益深度融合,雙方從彼此合作中都獲得了巨大收益,不存在誰更依賴誰、誰多佔誰便宜的問題。希望英方不要受個別國家的壓力和脅迫,為中國企業提供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投資環境,重塑中國企業對英國的信心。在「後脫歐時代」和「後疫情時代」,中英在貿易、金融、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領域有廣闊合作空間,在維護多邊主義、促進自由貿易、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等方面擁有廣泛共識。
  • 現代教育體制下的困惑
    之所以要寫一篇有關現代教育體制的文章,還要先從筆者自身的背景說起。筆者是非985&211、非雙一流的小碩一枚。為什麼要強調三非?因為教育資源傾斜的標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裡的強與弱指的是國家撥款的多與少)讀書已有十九載,困惑著實很多,還請各位讀者予以解惑。 中考,初中升高中,不僅僅是一次升學考試,還是考入好大學前的第一次洗禮。
  • 中英教育合作前景廣闊
    2011-05-20 08:32:43田虎: 每年兩國政府間都會舉辦中英教育峰會。在去年11月份,英國首相卡梅倫帶領代表團訪華,其中包括我們的教育大臣麥可·戈夫。隨團訪問的教育大臣麥可·戈夫參加了2010年第五屆中英教育部長峰會。此次峰會也將推動兩國在教育領域建立新的合作夥伴關係。
  • 楊振寧:中美教育優劣比較
    中美兩國在教育理念上有什麼不同?「中國的教育態度與美國的教育態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紮實,這是優點,但也有缺點,中國的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美國學生比起來,創新意識較差。」
  • 中英教育制度對比一覽
    很多家長現在還不知道英國學制是幾年,也不知道什麼是GCSE, A-Level以及IB~~ 這些都是留學英國中學需要了解的基礎知識,如果沒有搞清楚這些,千萬不要匆忙送孩子出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英國的中小學教育體系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年齡段僅供參考)。  該階段的學前教育並沒有強制性,在這個階段家長可以根據居住地址為孩子選擇離家近的託兒所或幼兒園。
  • 中美的科研體制– 中國篇(西西河)
  • 教什麼育什麼,關於中美育兒教育的一些思考
    文/小魚芭芘根據小魚芭芘的了解,關於中美育兒教育的不同,總是熱議的話題。其實個人覺得教育作為一種人類社會發展的意識形態與實際功用結合的產物,很難單一論好壞。能想到最好的教育方法便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小魚芭芘對於中美教育問題的一些思考。前幾天看到有人在網絡上轉了一篇文判批教育部給小學生減負的文章,用的論據是美國的K-12(幼兒園到高中)基礎教育如何失敗,不可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