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為什麼會與美國完善的政治體制發生衝突?

2020-12-15 華夏時報

商灝

國觀智庫6月13日舉行了一場超獨特視角的小型討論會,以「超強個性總統與美國完善政治體制的衝突」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川普總統的鮮明個性與美國完善的政治體制間的互動關係、川普的執政風格、中美經貿角逐、「印太戰略」、中美關係未來走向等各界關切的話題。

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公共知識分子項目」成員、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副教授馬釗博士,應邀到場結合其多年參與美國公共政策制定的經驗和長期對美國政治體制的觀察,以「個人」和「症候」兩個角度著重分析了美國國內政治出現的新動態和川普鮮明的執政風格之間的互動關係。

馬釗博士指出,川普的成功當選與美國國內政治生態的變化是緊密相連的,特色鮮明的川普的出現有其深厚的歷史背景。

他認為,從政治層面上講,川普是共和黨過去20年間話語和政策的集合與頂點。自上世紀80年代起,共和黨集體右轉,在國內和國際諸多問題上採取了與以往不同的政策導向,其中包括強調對移民的嚴控、拆解政府內的監管部門、弱化對國際社會的承諾等。這股右轉風向得到了媒體和黨內派系的助力。右翼媒體,如福克斯新聞臺(Fox News),在共和黨內部信息流轉當中起到了「回音壁」 作用,對共和黨的轉向起到了推動和固化作用。

馬釗從經濟層面上分析說,在過去的30年間,美國經濟完成了從製造資本主義到金融資本主義的轉型。儘管美國仍總體上保持著發展的勢頭,但製造業的衰落和華爾街的繁榮帶來的結構性變化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製造業出現外流、中產階級飽受打擊,美國國內出現「中產階級憂鬱」和「藍領階級憂慮 」,加之民主黨遲遲未能就這一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以傳統製造業為支柱的州開始轉向共和黨。

馬釗還說,除此之外,美國兩黨政治生態出現惡化,雙方在稅務等諸多議題方面針鋒相對,無法達成共識。加之新媒體時代的推動作用,兩黨的言論愈加極端化,而舊有的夾在兩黨之間的緩衝地帶也日漸式微。與此同時,茶黨地方官員也以「草根」形象在政治舞臺嶄露頭角,對美國的體制發起挑戰。

馬釗認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抓住了社會痛點、更關注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需求的川普成功當選。他鮮明的「個人」特色在政策領域表現為強烈的單邊主義。在經貿領域,相較國際體系,川普更傾向於通過單邊合作來解決經貿問題。川普在會見安倍晉三時就表示他不相信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可以解決美日之間的問題。而美朝領導人歷史性會晤既沒有通過六方會談,也沒有調動美國亞太盟國體系。在盟國方面,美國正在拆解其盟國體系。競選期間,川普發表北約已經過時和美國不應該為盟國「買單」等言論。而在本次中美經貿較量中,美國也沒有選擇與盟友聯合對中國施壓。

國觀智庫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龐中英用「插花」(Arrangement)」一詞,形象地闡述了世界秩序(Order)。他表示,「秩序」可以理解為一整套「安排」。中國依賴於現有的世界秩序,而川普政府注重成本的交易型行事風格對這套世界秩序造成了衝擊。在逐漸解構的世界秩序裡,中國尚未找到與這個「非常規」政府打交道的有效方式。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陳琪教授,著重通過制度和領導人之間關係的框架作了分析。他說,政治制度在產生後是具有慣性的,內在的變革性動力基本為零,而川普的個人動能衝撞了美國的政治體制,為美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注入了活力。陳琪教授進一步分析說,川普政府反覆多變的政策已經嚴重削弱了美國的國家信用,因而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和行動號召力迅速下降。相較之下,進行了政治體制調整後的中國更有信心對抗美國。

陳琪教授就川普對金正恩態度變化問題提出判斷:川普不受意識形態的束縛,而「金特會」也因此才得以成功舉行。龐中英教授就「印太戰略」提出分析意見:美方正在推動「印太戰略」軍事化,而印度將成為該戰略的重要因素。馬釗博士在探討美國對中國遏制的議題時提出:當下中美關係合作面沒有增長點,衝突面佔據主導地位。

此次對話由國觀智庫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龐中英教授主持,是國觀智庫系列對話會的首次討論會。該系列對話由國觀智庫聯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中美關係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以此探究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下的中美關係,為中美關係的未來發展建言獻策。主辦者認為,中美關係是美國外交和全球秩序中最重要的雙邊關係,面對超強個性的川普,面臨著傳統合作面減少、摩擦和衝突因素擴大的新挑戰,因此系列對話會選定如下題目:川普時代中美關係走向如何?中美兩國之間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能否重建合作與互信的雙邊關係?中國應該如何化解美國的不安與挑戰?主辦方表示,他們將分批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到會逐一解讀,歡迎各界人士關注。

相關焦點

  • 美國政治體制下的美國大選
    「要了解大選前,我們必須先要了解美國政治體制」;川普和拜登分別來自共和黨和民主黨,這兩個黨究竟什麼關係?兩個黨分別把持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就「美國第二輪的疫情救助法案」究竟該怎麼推出?規模放多大?在哪些方面投入?一直在爭吵不休(大選前出臺已經無望);這些對金融市場來講是非常大困擾,大家不太明白究竟他們在吵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兩黨爭吵?黨派鬥爭、兩院鬥爭、總統鬥爭究竟會對美國、會對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 一件小事,看美國「政治正確」的自我衝突
    尤其是川普支持者,他們已在社交媒體上抨擊拜登是 「中國喬」和「北京拜登」。這事,怎麼看怎麼魔幻。「政治正確」大行其道的美國,「女性平權」是「完美無瑕」的「政治正確」,而偉人這句名言本身也毫無瑕疵。要知道,當年希拉蕊和川普競爭總統寶座的時候,希拉蕊可是利用自己的「女性」標籤拉了不少選票。
  • 川普執政條件下美國國內階級政治與國際局勢
    [摘要]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從參加選舉、當選,乃至上任後的內政外交舉措,均引起國際國內激烈爭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既是美國新自由主義積累體制的危機也預示著美國霸權積累周期的進一步衰落,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面臨著大調整大變革。
  • 波特蘭反歧視抗議衝突升級!加劇美國政治分裂
    中新網9月1日電 綜合報導,自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非裔男子遭警察壓頸致死後,俄勒岡州波特蘭的示威抗議已持續3個月。而日前在威州基諾沙發生的非裔男子遭警察擊傷事件,促使波特蘭示威衝突升級,在上周末更是發生了致命槍擊事件。
  • 川普時代的強人政治
    「美國的兩黨政治始終維持著兩個不同政黨、兩個不同政治派別互相討論、互相鬥爭、互相平衡的態勢,在這樣的政治格局下,鮮有超越性的力量存在。」段德敏認為,川普明確標榜反體制、反精英,對兩黨政治的遊戲表現出了某種超越性,即以對抗體制的形象出現,不用在乎那些腐朽政客們的喋喋不休,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挑戰美國政治體制中根深蒂固的權力分立和制衡機制。
  • 為什麼美國從沒有發生過軍事政變?
    因為在美國國內,不具備軍事政變的條件。不過,老美在國外暗中支持過好多次的軍事政變。另外,在美國國內歷史上,也發生過激烈的軍事對抗,雙方死傷慘重的南北戰爭就是一例。美國是新興的大國。其實在早期,美國也經歷過激烈的內部爭鬥,也是黨派林立,各有各的訴求,其內部也經歷過激烈的軍事鬥爭。發生於1861至1865年期間的美國南北戰爭,參戰雙方為北方的所謂聯邦與南方的所謂邦聯。
  • 英媒:美國政治體制將如何馴服川普
    【觀察者網綜合】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國當選總統川普接受了《紐約時報》採訪。在採訪中,川普其最激進的一些觀點已有所軟化,他已不再堅持將希拉蕊送進監獄,不再主張對恐怖分子實施刑訊,對氣候變化問題也開始持開放態度…… 美國現總統歐巴馬自川普當選以來,一直要求人們保持耐心,「給川普一點時間」。
  • 【活動報名】「2020 美國大選:美國政治體制的抗壓測試」圓桌會議
    【活動報名】「2020 美國大選:美國政治體制的抗壓測試」圓桌會議 2021-01-08 1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疫情風暴背後的政治博弈——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外交研究...
    美國緣何錯失疫情防控時間窗口,聯邦政府和和州政府為何持續衝突,疫情風暴背後有怎樣的政治體制運轉邏輯和政治力量博弈?為此,本網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美國外交研究室主任袁徵。問:《紐約時報》近日刊髮長篇報導《川普為何忽視警告、一錯再錯》,復盤美國新冠疫情暴發過程中美國政府的表現。
  • 【活動報名】「2020 美國大選:美國政治體制的抗壓測試」圓桌討論
    【活動報名】「2020 美國大選:美國政治體制的抗壓測試」圓桌討論 2021-01-09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美觀察丨美國分化:華盛頓再現暴力衝突 政治撕裂凸顯民眾分裂
    當地時間12月12日,為抗議大選結果,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在首都華盛頓進行了第二次大規模遊行,其間發生暴力衝突,造成至少4人受傷,33人被捕,至此,大選後的僵局已持續近40天,即便選舉人團投票14日結束,對立態勢仍未得到緩解。
  • 主編點評 | 黃靖:川普之亂與美國國家認同的分裂(2020年8月)
    ,發表公開聲明,措辭強烈地批評川普是「在我有生之年見到的第一位」分裂美國的總統,並號召美國人民「撇開他(川普),團結起來」,終止川普帶來的混亂與衰退。雙方在美國各地爆發激烈的對抗與衝突,在衝突激烈的波特蘭大城市,甚至發生了互相擊殺對方遊行群眾的事件。如此大規模群體政治對抗,是美國自70年代反戰和人權運動以來前所未見的。這場對抗的實質,是美國國民的「國家認同」發生了巨大分裂。國家認同,是一個國家和平和穩定的基石。
  • 侃爺與川普:流行音樂如何影響美國政治?
    而活動所在地塔爾薩也比較特殊,這個地方曾於1921年發生白人攻擊黑人事件並引發騷亂,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種族暴力事件之一。再加上川普無視疫情社交距離的限制,堅持舉辦競選集會,也引起部分民眾的反感。種種因素綜合作用下,也讓這場競選集會變得無異於火上澆油。
  • 美媒文章:川普可能損害美國政治制度「根基」
    文章還稱,在搖搖欲墜的推特王國裡,川普被最後一批死忠分子擁護著,拋出謊言和釋放政治惡意,令一些工作人員對他接下來要做什麼深感擔憂。文章稱,周一,他與一群共和黨議員進行了密談,這些議員計劃在1月6日舉行的批准選舉結果的國會特別會議上,以毫無根據的舞弊指控挑戰選舉結果。
  • 衝突升級!示威者攻佔川普大廈,美國歌手泰勒斯威夫特也開懟
    此次事件引起了美國國內巨大的關注,並且瞬間鬧得沸沸揚揚。目前美國已經有70多個城市爆發了抗議活動,警察與民眾不斷發生衝突,形勢十分緊張。大家都只想討回一個公道,政府遲遲不表態的行為,讓他們心寒。示威者攻佔川普大廈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發生黑人被過度執法致死的事件了,此前也有過。
  • 中國關閉美國駐成都領事館,市民放鞭炮!川普打算做政治狂人?
    領事館前的鞭炮美國在中國的總領事館有這麼多,為什麼國家會選中成都總領事館呢?就實際來說,我國還是保持了克制,希望在表達對等反制的同時,控制事態。因為,相對而言,關閉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是影響最小的一個選擇。
  • 對話弗朗西斯·福山:美國中期選舉、身份政治及中美關係
    現在民主黨贏回了眾議院,接下來的兩年你認為會發生什麼變化?  答:我想會發生很大的影響,有幾個原因。首先,民主黨人贏得了眾議院,這意味著他們將能夠行使憲法所賦予國會的職能——擔綱對於總統權力的制衡。只要共和黨依然把持眾議院各個委員會,他們便會通過川普想要做的任何事。
  • 福克斯新聞總結美國2020「最大政治醜聞」,第一個就與川普有關
    福克斯新聞報導截圖【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建東】曾經很甜蜜,如今卻要跟川普鬧掰了?美國福克斯新聞22日盤點2020年美國國內發生的幾起最大政治醜聞事件,第一個就與川普有關。「從川普彈劾案到亨特·拜登:2020年最大政治醜聞」,福克斯新聞以此為題報導稱,隨著2020年接近尾聲,「全球流行病」、「全州封鎖」以及「總統選舉」佔據美國新聞頭條,但在這些事中,人們很容易忘記包括醜聞和爭議在內的政治事件,否則這些醜聞將會更易受到人們的關注。
  • 官司不斷,伊萬卡被捲入利益衝突案件,為何川普家族是非多?
    這兩天美國總統第一千金伊萬卡·川普被捲入了一場官司之中。華盛頓地方檢察官重啟調查有關川普就職委員會涉嫌濫用該非營利性組織籌集的100多萬美元,為2017年就職典禮使用華盛頓川普酒店的活動場地支付了「嚴重過高的費用」。
  • 按照美國總統的遇刺史,川普下臺會不會被刺殺?
    隨著美國大選臨近,結果將在未來兩個月左右宣布。許多人已經推測川普是否可以連任,特別是一些國際人士,他們根本不希望連任,但根據美國的實際情況判斷,川普實際上很有可能繼續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