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美國政治體制將如何馴服川普

2020-12-15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當地時間11月22日,美國當選總統川普接受了《紐約時報》採訪。在採訪中,川普其最激進的一些觀點已有所軟化,他已不再堅持將希拉蕊送進監獄,不再主張對恐怖分子實施刑訊,對氣候變化問題也開始持開放態度……

美國現總統歐巴馬自川普當選以來,一直要求人們保持耐心,「給川普一點時間」。他也告誡川普,「這個職位總會讓你清醒,現實總會擺在你面前」,「有些事沒有發表慷慨激昂的演講那麼容易」。美國政治元老基辛格,也持同樣的態度。

那麼,是什麼樣的現實擺在川普面前,使這個曾經聲稱「一個人就能搞定一切」的當選總統漸漸放棄了自己的主張?路透社和《金融時報》的兩篇報導可以讓人一窺究竟。

川普接受《紐約時報》採訪,不少立場已有所軟化

國會已形成微妙平衡

路透社11月22日報導稱,雖然在選舉中共和黨控制了參眾兩院,但現在不但民主黨反對川普,共和黨內也出現了一些在特定事物上反對川普的苗頭。而參議院目前的議席分布情況(共和黨52:民主黨48),使得只要少數共和黨議員倒戈,就能使川普想要通過的人事任命或法案夭折。《金融時報》更是直言,川普的大多數競選承諾都不可能兌現。

報導稱,川普這個毫無從政經驗的紐約商人,在1月20日入主白宮後可能面對非常嚴峻的現實。民主黨人反對川普並不令人驚訝,但國會山上有部分共和黨人如今也開始在川普推行某些政策時,成為了他的障礙。

路透社報導,不少共和黨議員已流露反對傾向

在11月8日的選舉中,共和黨以微弱優勢掌控了參議院,但這同時意味著,只要有少數議員倒戈就可能改變政策走向。

美國參議院共100個席位,憲法規定,如果要通過一項法案須得到60席以上支持;如果要通過一項人事任命,須得到50席以上支持。也就是說,如果要通過一項法案,可能不但需要共和黨議員全部支持,還需要民主黨額外的8票支持;人事任命方面情況稍好,但只要有三個席位的搖擺,就足以阻止一項內閣人事任命的通過,副總統邁克·彭斯有足夠的能力做到這一點。

但反過來,破壞一些事情就相對容易,共和黨人對民主黨歐巴馬的政治遺產都同仇敵愾,因此川普如果想踐行他的另一些競選承諾,比如不批准TPP協議、不批准伊朗核協議、廢除歐巴馬醫保法案等,並不需要民主黨議員幫助就能辦到。

部分有相當影響力的參議院共和黨議員已經威脅要反對川普。比如肯塔基州的蘭德·保羅(Rand Paul)表示,如果川普不提名前紐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或前駐聯合國大使約翰·博爾頓(John Bolton)為國務卿,他將在參議院否決其他提名。

南卡羅萊納的林賽·格拉漢姆(Lindsay Graham)表示,他反對在美墨邊境建牆,也反對川普關於取消在美出生兒童公民權(主要與非法移民有關)的主張,儘管這些決定可能並不需要國會通過。

格拉漢姆還是一名傳統的共和黨鷹派,在對外政策上,他強烈反對川普與俄羅斯緩和關係的嘗試。他最近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俄羅斯問題上「我是個硬骨頭,俄羅斯對於網絡攻擊的指責不理不睬,我們對此不能坐視不管。」

不少議員之前都曾被川普得罪過,並且有不懼怕川普的理由:保羅、麥凱恩、穆爾科斯基和盧比奧在2022年之前都不會面臨改選;格拉漢姆、柯林斯和沙瑟2020年才面臨改選。

參議員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的職責是確保共和黨員的立場保持一致,目前他已感受到了將要面臨的壓力。一名共和黨資深助手表示,麥康奈爾「厭煩了」花時間修改缺乏足夠參議院票數的提案。這名助手補充說,麥康奈爾已經意識到,有些提案並不能得到某些共和黨議員的支持,因此無法在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通過。

(翻頁繼續閱讀 川普周圍已全是「局內人」)

相關焦點

  • 川普為什麼會與美國完善的政治體制發生衝突?
    商灝國觀智庫6月13日舉行了一場超獨特視角的小型討論會,以「超強個性總統與美國完善政治體制的衝突」為主題,深入探討了川普總統的鮮明個性與美國完善的政治體制間的互動關係、川普的執政風格、中美經貿角逐、「印太戰略」、
  • 英媒發布川普前妻丟棄的照片(圖集)
    2016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不僅兩黨候選人和美國人民都焦急的等待最後結果,連臺灣的蔡英文也在密切關注美國大選。如此緊張的時刻,英媒《每日郵報》今天(9日)發布了一系列川普居家好爸爸的「美照」。大家在迫切等待之餘,來欣賞一下川普少見的另一面吧。
  • 英媒:民主黨人挑戰川普「出師不利」
    參考消息網2月4日報導 英媒稱,當地時間2月3日,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在艾奧瓦州率先拉開帷幕。在首站關鍵初選結束後,民主黨的結果遲遲未能公布,而川普卻在艾奧瓦州共和黨初選中輕鬆勝出。報導認為,延誤公布選舉結果對民主黨、甚至對美國民主政治來說,都是一個尷尬時刻。美國電視評論員談起2000年小布希對陣戈爾的選舉,當時佛羅裡達州的「蝴蝶選票」設計,導致出現大量廢票和錯票,鬧得美國政壇人仰馬翻。而另一方面,現任總統、共和黨人川普3日晚輕鬆勝出艾奧瓦州的共和黨黨團大會。
  • 英媒發布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前妻丟棄的照片(圖集)
    【文/觀察者網 朱素恕】2016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不僅兩黨候選人和美國人民都焦急的等待最後結果,連臺灣的蔡英文也在密切關注美國大選。如此緊張的時刻,英媒《每日郵報》今天(9日)發布了一系列川普居家好爸爸的「美照」。
  • 美媒文章:川普可能損害美國政治制度「根基」
    參考消息網12月24日報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2月22日刊文稱,拜登將在30天後成為總統。問題是一位正在瘋狂散播陰謀論、充滿復仇心理和有妄想症傾向的即將卸任的總統能夠造成多大的損害。文章還稱,在搖搖欲墜的推特王國裡,川普被最後一批死忠分子擁護著,拋出謊言和釋放政治惡意,令一些工作人員對他接下來要做什麼深感擔憂。文章稱,周一,他與一群共和黨議員進行了密談,這些議員計劃在1月6日舉行的批准選舉結果的國會特別會議上,以毫無根據的舞弊指控挑戰選舉結果。
  • 英媒盤點美國「右翼團體」
    參考消息網8月15日報導 英媒稱,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發生的示威演變成致使暴力事件,包括新納粹主義和「3K黨」成員在內的極右示威者與反方抗議者在8月12日發生激烈衝突。據英國廣播公司8月15日報導,一輛轎車撞向正在散去的反方示威人群,造成32歲的律師和民權活動人士希瑟·D·海爾死亡。
  • 川普被彈劾調查 英媒:潘多拉的盒子已被打開
    原標題:白宮公布美烏總統通話記錄,美媒:川普數次敦促烏總統調查拜登[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張夢旭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欣 王會聰] 烏克蘭「選舉門」事件在美國政壇持續發酵,川普有可能成為歷史上第四位遭遇彈劾危機的美國總統。
  • 美國政治體制下的美國大選
    「要了解大選前,我們必須先要了解美國政治體制」;川普和拜登分別來自共和黨和民主黨,這兩個黨究竟什麼關係?兩個黨分別把持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就「美國第二輪的疫情救助法案」究竟該怎麼推出?規模放多大?在哪些方面投入?一直在爭吵不休(大選前出臺已經無望);這些對金融市場來講是非常大困擾,大家不太明白究竟他們在吵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兩黨爭吵?黨派鬥爭、兩院鬥爭、總統鬥爭究竟會對美國、會對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 川普改口保護亞裔美國人?英媒:帶有明顯政治動機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鄭琪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鹿文】口風突變?當地時間23日,美國總統川普一改之前的口徑,在白宮記者會上當眾宣稱要「保護我們的亞裔美國人群體」。而就在數日前,他還竭力捍衛自己對新冠病毒的歧視性稱呼。
  • 川普:若拜登當選,中國將統治美國!美媒:TikTok最快將於周二起訴...
    還有網友建言道:「川普重點在於保留自己的權力,而不關注如何更好執政。若政府能花時間解決問題,而不是尋找替罪羊,他們會更好,美國應該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合作,而不是孤立中國。」《中國日報》副總編王浩也發推評論道,「這像是為了實現連任而引用攻擊中國的劇本。對普通中國人來說,他們只是在看兩個老人為『兩害相權取其輕』而爭鬥。
  • 川普稱安倍夫人不會講英語 英媒:她可能只是不想理你
    川普稱安倍夫人不會講英語 英媒:她可能只是不想理你2017-07-21 15:53出處/作者:網絡綜合整合編輯:黑目責任編輯:廖俊輝 當地時間周三(19日),美國總統川普接受了《紐約時報》的專訪,期間談到了不少重要話題,包括共和黨未成功通過醫療保健法案等。
  • 英媒:「英國川普」難以恢復英美特殊關係
    原標題:英媒:「英國川普」難以恢復英美特殊關係參考消息網7月29日報導英國《衛報》7月24日發表題為《鮑裡斯·詹森入主唐寧街10號後,美英關係將如何發展? 副題:唐納·川普是新任首相的支持者,但不清楚在政策上是否會真正趨同》的文章,作者為朱利安·博格。
  • 川普時代的強人政治
    「美國的兩黨政治始終維持著兩個不同政黨、兩個不同政治派別互相討論、互相鬥爭、互相平衡的態勢,在這樣的政治格局下,鮮有超越性的力量存在。」段德敏認為,川普明確標榜反體制、反精英,對兩黨政治的遊戲表現出了某種超越性,即以對抗體制的形象出現,不用在乎那些腐朽政客們的喋喋不休,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挑戰美國政治體制中根深蒂固的權力分立和制衡機制。
  • 美媒:川普政府離任在即 為留政治遺產忙推新政
    (美聯社)海外網12月10日電 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新政府即將上任之際,川普政府加快了推出新政的速度。據美媒報導,白宮在近期落實了一系列「最後時刻」的政策和任命,很多高官為此忙碌起來,為的是給川普以及自己留下政治遺產。《華盛頓郵報》指出,川普政府希望,這些政策和任命帶來的影響能夠延續至拜登上臺以後,以鞏固政治遺產。
  • 【活動報名】「2020 美國大選:美國政治體制的抗壓測試」圓桌會議
    【活動報名】「2020 美國大選:美國政治體制的抗壓測試」圓桌會議 2021-01-08 13: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侃爺與川普:流行音樂如何影響美國政治?
    而如今,不僅是音樂人,連明星的粉絲也開始了話語權的重塑,一旦龐大的粉絲群體將政治與娛樂結合起來,就展示出了驚人的凝聚力和推進力,旗幟鮮明地表露群體的政治傾向。當說唱歌手宣布競選美國總統當地時間7月4日,也就是美國獨立日,說唱歌手Kanye West在推特宣布,自己將競選美國總統。
  • 【活動報名】「2020 美國大選:美國政治體制的抗壓測試」圓桌討論
    【活動報名】「2020 美國大選:美國政治體制的抗壓測試」圓桌討論 2021-01-09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普:本屆美國政府不會實行疫情封鎖,不確定下一屆將如何
    川普:本屆美國政府不會實行疫情封鎖,不確定下一屆將如何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11-14 08:44 來源
  • 川普執政條件下美國國內階級政治與國際局勢
    [摘要]美國新任總統川普從參加選舉、當選,乃至上任後的內政外交舉措,均引起國際國內激烈爭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既是美國新自由主義積累體制的危機也預示著美國霸權積累周期的進一步衰落,國際政治經濟格局面臨著大調整大變革。
  • 英媒如何看大使電文洩露風波?BBC:英美關係不再「特殊」
    參考消息網7月14日報導 英媒稱,美國總統川普一向習慣於不按常理出牌,我行我素,他並不在乎政治運作通常所需要的外表。而這次的電文洩露風波也讓英國領教到了川普的這種作風。  報導認為,按理說,川普可以根據維也納公約外交關係方面的規定,宣布英國大使為「不受歡迎的人」,那樣英國就必須把他從大使職位上調走。但是川普沒有那樣做。他靠發推特指責,撤銷白宮對大使的邀請,切斷官員同他的聯繫,達到了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