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意料之外的催化活性:硼自由基讓氮化硼活潑起來

2021-02-15 X-MOL資訊

註:文末有本文科研思路分析

氮化硼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化學惰性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然而就在最近,這種材料卻在催化領域展現出出乎意料的活性,引起廣泛的關注。不同形貌的氮化硼(如納米片、納米管)已經成功地應用於催化一些重要的工業過程,如乙炔氫氯化和丙烷脫氫反應等。根據這些研究結果,氮化硼的催化活性源自其結構中的各種缺陷和邊緣效應。然而,精準的活性位點及催化機理尚不明確。

近日,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楊文榮研究組與陳英研究組合作,首次檢測到在氮化硼納米結構中的硼自由基及其催化反應的工作機理。文章通過化學實驗和理論計算,證實了硼自由基是其催化反應的活性位點。在實驗方面,該研究組利用硼自由基對一種穩定的活性自由基(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DPPH)的淬滅作用,通過電子自旋共振(ESR)光譜定量氮化硼(納米片或納米顆粒)表面上硼自由基的密度。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結果顯示,硼自由基產生於氮化硼納米片的缺陷和邊緣處。作者通過強超聲剝離的方法,增加硼-氮鍵的斷裂數量,產生更多的缺陷和不飽和的硼原子(硼自由基),使其對DPPH的淬滅作用更強。有趣的是,通過對比實驗,當以不同的末端基團(氨基或羥基)修飾氮化硼時,並不會影響檢測到的自由基強度和催化活性,更進一步證實其活性位點是以硼原子為中心的硼自由基,而不是以氮原子或氧原子為中心的其他基團。

隨後,該研究組成功地將氮化硼納米片用於過氧化氫對3,5,3',5'-tetramethylbenzidine (TMB)的催化氧化反應。他們發現,硼自由基能促進過氧化氫的催化分解,形成的羥基自由基進一步與無色的TMB發生反應,通過自身電子的轉移,氧化成一種藍色的、二亞胺型的產物。過氧化氫分解產生的羥基自由基可以被自由基捕捉劑(5,5-dimethyl-1-pyrroline N-oxide, DMPO)捕獲,並通過ESR光譜進行確定。通過實驗發現,氮化硼納米片的存在促進羥基自由基的產生。該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種基於硼自由基的催化反應機理,為氮化硼在催化領域的發展另闢蹊徑。

這一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ACS Nano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青島大學的劉震博士。近期,Science(Science, 2019, 363, 832)和Nature Catalysis(Nat. Catal., 2019, 2, 105)都對此文進行了評述。

原文(掃描或長按二維碼,識別後直達原文頁面):

Boron Radicals Identified as the Source of the Unexpected Catalysis by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Zhen Liu, Jingquan Liu, Srikanth Mateti, Chunmei Zhang, Yingxin Zhang, Lifen Chen, Jianmei Wang, Hongbin Wang, Egan H. Doeven, Paul S. Francis, Colin J. Barrow, Aijun Du, Ying Chen and Wenrong Yang

ACS Nano, 2019, DOI: 10.1021/acsnano.8b06978

科研思路分析

Q:這項研究最初是什麼目的?或者說想法是怎麼產生的?

A:該課題組的研究方向之一是探索研究二維材料的表面化學特性及應用。眾所周知,二維氮化硼納米片雖然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高導熱性,但因其化學惰性和非水溶性等缺點,可操作性和實際應用十分有限。我們最初的目的是想通過材料的邊緣官能團化活化氮化硼,研究其生物相容性。我們發現氮化硼納米顆粒具有一定的細胞毒性,推測很有可能是由於氮化硼刺激細胞,產生活性自由基的緣故,因此激發了我們研究探索氮化硼材料本身的自由基化學。

Q:研究過程中遇到哪些挑戰?

A:該研究中最大的挑戰是檢測氮化硼缺陷處的自由基,達到可觀測到的信號。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優化氮化硼分散液和DPPH活性自由基的濃度,淬滅反應時間等因素,在保證自由基濃度可測的範圍內,優化最大的反應效率。

此外,這項研究包含大量的理論計算和機理探討,對我們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我們對於氮化硼作為催化劑的機理討論,與之前報導的工作有所分歧,是我們繼續深挖的研究重點。氮化硼作為電致化學發光共反應劑的機制研究同樣值得進一步的研究。

Q:該研究成果可能有哪些重要的應用?哪些領域的企業或研究機構可能從該成果中獲得幫助?

A:如題目所述,該研究是氮化硼材料在催化領域的應用,有可能涉及之後的光熱催化、電化學催化、化學催化等方向。二維材料的研究工作者可以嘗試對氮化硼材料進行表面改性,使其活性位點廣泛地分布在氮化硼單原子厚的片狀材料表面,實現高活性、高特異性的催化反應。我們相信這項研究成果為該領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將對氮化硼的實際應用起到推動作用。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新型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汪義豐課題組和北京大學餘志祥課題組合作,利用氮雜卡賓-硼自由基的獨特反應性能,實現了一類新型的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為喹啉酮類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策略。通過機理研究,證實了該轉化歷經了一個罕見的碳-碳三鍵重組的過程。
  • 吉大鄒曉新課題組AEM:含「硼烯」水裂解催化材料活性規律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了含「硼烯」催化材料在水裂解反應中的活性規律。本文主要由第一作者李秋菊傾情打造,內容非常翔實,推薦大家細細品味!在此,感謝鄒曉新教授和李秋菊博士的大力支持和無私分享。
  • 負載Pd原子的碳摻雜氮化硼納米管單原子催化劑對Heck反應的計算研究
    Ning Cao等人為了設計和篩選高活性和穩定的氮化硼納米管(BNTs)作為載體,負載用於Heck反應的Pd單原子催化劑,設計了兩種不同的C摻雜BNTs,分別為BNT-CxB(以碳取代硼)和BNT-CxN(以碳取代氮),具有不同碳含量(x=1−3)(圖2)。
  • ...正/郭寅龍團隊三劍合璧,實現Co催化聯烯的區域及立體選擇性硼氫化
    從理論上講,聯烯發生單硼氫化可能產生6種區域異構體,進一步考慮立體異構問題則更加複雜。對於傳統無催化劑參與的硼氫化過程,反應的選擇性一般依靠底物及硼氫化試劑本身的電子特性及空間位阻差異進行控制,反應條件相對苛刻,轉化效果也不夠理想。過渡金屬催化的硼氫化過程則主要通過底物修飾特定的導向基團及選擇合適的配體來調控,相比於前者,反應效率得到明顯的改善。
  • Chem:硼催化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還原2-烯基吡啶
    不對稱催化還原吡啶是獲得手性哌啶最為直接的方法,然而,該方法面臨兩個主要難題:1.吡啶去芳構化較困難;2.氮原子對催化劑的配位毒化作用強。為了解決這兩個難題,化學家們通常將吡啶預先製備成吡啶鹽,並以吡啶鹽為底物研究金屬催化的不對稱氫化反應(圖a);其原理是吡啶鹽的去芳構化能壘較低,且氮原子的配位能力大幅減弱。
  • 催化選擇性的碳硼籠烷 B-H的活化及官能化
    他主要從事金屬有機化學的研究,核心工作包括碳硼烷、超級碳硼烷、金屬碳硼烷和硼化學,在國際主流期刊已發表280餘篇論文,其工作多次在美國化學會周刊C&EN News上作為亮點介紹。謝作偉教授曾獲得2003年香港裘槎基金會傑出研究獎、2008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2010年中國化學會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獎。
  • 陸安慧教授團隊:低碳烷烴氧化脫氫制烯烴非金屬催化體系研究進展
    傳統的金屬氧化物具有較好的催化劑活性, 但容易造成烯烴的過度氧化而導致烯烴選擇性低. 硼基催化劑作為一種新型非金屬催化劑, 表現出顯著不同於金屬氧化物催化劑的反應特性. 六方氮化硼(h-BN)被首次報導在丙烷氧化脫氫反應展現高活性, 隨後系列硼化物(SiB6、CB4等)以及負載型硼基催化劑相續被報導.
  • 【有機】氯化亞鐵催化三氟甲基烯烴硼化-脫氟反應合成偕二氟烯丙基硼酸酯
    近日,大連理工大學的周宇涵副教授報導了一例以氯化亞鐵為催化劑,無額外添加有機配體催化三氟甲基烯烴硼化-脫氟反應合成偕二氟烯丙基硼酸酯的方法。他們通過對反應條件優化,使用叔丁醇鋰作為鹼,催化劑用量為5 mol%,以THF為溶劑,65 ℃下反應12 h。
  • JACS:一種不常用的配體,改變硼化反應的命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過渡金屬催化芳香烴的C(sp2)-H鍵硼化反應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其中Ir催化體系發展得較為成熟。該類反應通常將聯吡啶類配體與Ir預催化劑結合,在相對溫和的反應條件下可實現一系列芳香烴及雜芳香烴的區域選擇性C(sp2)-H鍵硼化。
  • 銥催化的直鏈醯胺上無差別亞甲基Sp3碳氫鍵的不對稱硼化反應
    銥催化的直鏈醯胺上無差別亞甲基Sp3碳氫鍵的不對稱硼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7:51:21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徐森苗團隊
  • 研究開發出無金屬、光誘導的C(sp3)-H鍵硼化反應
    研究開發出無金屬、光誘導的C(sp3)-H鍵硼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2:45:30 近日,英國布裡斯託大學教授Varinder K.
  • Rev.主編綜述:受阻路易斯酸鹼對催化反應
    FLP主族催化反應種類 要點1. 2000年前後Lewis酸鹼催化劑的發展在2000年以後,新型催化反應過程得以不斷發展,在2000年前後,非金屬催化的概念得到了廣泛關注,因為這種非金屬催化過程是更加綠色的過程,價格低廉,並且毒性較低。此外,非金屬催化可能產生意料之外的催化活性。
  • 金屬催化反應小結
    但是,這些離去基團對於Pd(0)的反應活性是各不相同的,它們中的某些化合物往往只能和某些特定的底物在非常特殊條件下發生反應。最有用的類滷化物是酚的三氟甲磺酸芳基酯和從羰基化合物派生出來的三氟甲磺酸烯醇酯。芳醯基滷化物和磺醯基滷化物通過先與Pd(0)發生氧化加成反應,緊接著脫去CO和SO2就形成了芳基鈀配合物。另外,苯的重氮鹽是形成芳基鈀配合物的最活潑反應源。
  • ...林松研究員JACS:電光催化還原——結合電和光達到超高還原電勢
    原則上,僅通過電化學方法是可以達到極端還原電勢的,但如果在反應過程中一直使用極高的還原電勢會導致電極表面附近沉積活性中間體,也會在複雜的反應機制下減弱反應的化學選擇性。因此,開發一個具有高還原電勢並且高化學選擇性的催化反應策略仍是一個重大挑戰。
  • 前沿講座 | JACS |銅催化對映會聚自由基 Suzuki−Miyaura C(sp3)−C(sp2) 交叉偶聯
    該工作探索了一種高對映選擇性的各種消旋滷代烷與有機硼酸酯發生銅催化對映會聚Suzuki−MiyauraC(sp3)−C(sp2) 交叉偶聯的方法。成功的關鍵在於使用了一種源於手性金雞納生物鹼的含N、N、P配體。該配體不僅增強了銅催化劑通過立體專一SN2反應到優勢構象的能力,而且提供了理想的手性環境以在高反應活性底物中達到具有挑戰性的對映異構控制。
  • 新型數字開關由石墨烯和氮化硼納米管制成 能更好控制電流
    【每日科技網】  科技日報北京8月16日電 (記者聶翠蓉)科學家將石墨烯和氮化硼納米管結合,製成全新的混合數字開關,可作為電子產品中控制電流的基本元件。未來有望藉此製成不含矽半導體的電晶體,讓計算機、手機、醫學設備和其他電子產品的速度更快、體積更小。
  • 硼酸作為一種高效催化轉醯氨基反應中的應用
    在有機合成化學中,轉醯氨基作用是比較引人注意的工具,然而醯胺基團的極不活潑性阻礙了轉醯氨基作用在加熱並且沒有催化劑催化條件下的進行。人們想通過運用比較活潑的試劑或催化劑,能讓轉醯氨基作用在比較低的溫度下反應,為了找到這種比較實用的方法,人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最近,新的由銅和鈰催化的關於醯胺和脲的轉醯氨基作用被披露了。
  • 韓英聯合開發超低介電新星——非晶氮化硼
    韓英聯合開發超低介電新星——非晶氮化硼 新材料在線 發表於 2021-01-14 13:45:34 韓英聯合開發超低介電新星——非晶氮化硼 2020年7月,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Hyeon Suk
  • 王心晨教授成果精選丨如何玩轉光催化?看看大牛傳授怎麼做
    ., B:無模板法製備碳摻雜氮化硼納米片及其增強的光催化產氫性能光催化分解水產氫是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化學能的有效策略,也是解決世界能源和環境危機的一種長久和可持續的方法。本文中作者利用固-氣反應和硼源的分子設計合成了無金屬的碳摻雜氮化硼(BCN)催化劑。
  • 上海有機所過渡金屬催化的芳烴二氟烷基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這是迄今為止報導的第一例銅催化下芳基溴代物的二氟烷基化反應。   進一步,該課題組又提出以廉價易得的氟滷烷烴(親電試劑)為原料在過渡金屬催化下實現對芳基硼化合物(親核試劑)的二氟烷基化。,實現了對生物活性分子的後期氟修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