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生高薪高職稱時代,來了

2020-12-13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來源:福建省衛健委

整理:基層醫師公社

11月12日,福建省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主題是介紹福建省全科醫生隊伍建設的相關情況。

自從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各地對全科醫生的扶持可謂力度空前,更多的人認識到全科醫生對於基層醫療乃至整個分級診療體系的重要意義。

如今我國全科人才緊俏,基層醫療工作不少都需要以全科醫生為核心,但在一些基層地區,往往整個鄉鎮也就一兩名全科醫生,因此全科醫生隊伍的培養工作迫在眉睫,同時這也表明了全科人才擁有著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前景。

福建省此次發布會重點介紹了福建在薪資、職稱、培訓、培養等方面給予全科醫生人才的優惠舉措,這些舉措將極大提升全科醫生的執業吸引力。

基層醫療機構實行編制動態管理

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編制動態管理,縣醫管委在縣域範圍和核定的人員編制總量內,可根據需要調配,進一步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的合理分布。

對列入基層年度緊缺急需醫學人才引進指導目錄的全科醫生,可採取直接考核或面試等方式進行公開招聘;鼓勵在具備條件的醫共體內派遣臨床醫師到基層工作,實行「縣管鄉用」、「鄉管村用」。

定向評價、定向使用

在職稱上,福建省探索建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的基層衛技人員高級職稱評聘制度。

此外,對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規培合格的全科醫生,可直接參加中級職稱考試,考試通過的直接聘任中級職稱。

對長期紮根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基層工作的註冊全科醫生,加大在職稱晉升政策上的傾斜力度,穩定貧困地區全科醫生隊伍。

鄉村醫生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一級及其以下醫療衛生機構繼續醫學教育對象在每年繼續醫學教育總學分要求不變的情況下,將其遠程繼續醫學教育學分認定上限放寬至15學分/年。

同時,鼓勵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專科醫師和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鄉村醫生參加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取消對基層醫療機構醫保限額封頂政策

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行門診統籌按人頭付費,取消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保限額封頂政策。

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病種收付費改革已實現全省覆蓋,病種數已達700多個;作為全國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收付費試點,三明市、南平市和其他3家省市屬醫院工作穩步推進。

全省41個縣域醫共體探索建立醫保打包支付機制,促進醫共體內部形成統一的利益導向,引導醫生、病人、資金「三下沉」,推動基層醫療服務模式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收入結餘最高提取70%作為績效增量,人均績效工資總額約10.3萬元

完善績效工資分配,調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內部績效工資分配可通過設立全科醫生津貼等方式,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幹和做出突出業績的全科醫務人員傾斜。

目前,福建省55個縣(市、區)制訂和完善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評和分配辦法,如:福州市出臺基層醫療機構收入分配與績效激勵政策,完善建立人員績效工資增量動態調整機制,從基本醫療業務淨收入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收入結餘提取20%~70%作為績效工資總額增量。

2018年福州市基層衛技人員人均績效工資總額約10.3萬元,比2016年增加32.7%,比2017年增加18.6%。

籤約服務費主要用於激勵籤約醫生及服務團隊

鼓勵有全科醫生資質的社會醫生和設有全科醫療診療科目的社會辦醫療機構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參與家庭醫生籤約服務;

允許籤約服務費收入作為績效工資總量的增量部分單獨核算追加,主要用於激勵籤約醫生及服務團隊。

職稱評聘向全科醫生傾斜

增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高級專業技術崗位比例,重點向經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全科專業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註冊全科醫生傾斜。

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參加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併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可放寬到縣級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註冊全科醫生,可直接參加中級專業技術職稱考試,考試通過的直接聘任中級專業技術職稱。

基層全科醫生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稱時,外語、論文、科研均不作要求,側重評價臨床業務工作能力,將籤約居民數量、接診量、服務質量、群眾滿意度,以及任期內完成常見病、多發病相關專題報告等作為評審的重要依據;申報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

已取得其他專科中級、副高級衛生專業技術職務人員,經全科培訓合格並註冊或增加註冊全科醫學專業執業範圍,且滿足職稱晉升最低服務年限的,可不經過同級轉考直接申報上一級別全科醫學專業衛生專業技術職務。

提高生活補助,優先享受購買限價商品住房的待遇

對在貧困地區鄉鎮衛生院工作並籤定5年以上聘用合同、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本科畢業生實施學費代償制度,由省財政逐年給予5000元/年·人的學費補助。

對在鄉鎮衛生院工作5年以上且在縣鄉沒有住房的人員,可優先享受購買限價商品住房的待遇,符合條件的可享受廉租房待遇。

對在原中央蘇區縣和財政困難的50個縣(市)工作的特崗醫師逐步提高生活補助,目前提至3萬元/人·年。

對長期紮根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村基層工作的註冊全科醫生,可突破學歷等限制,破格晉升職稱。

註冊全科醫生取得中級職稱後,在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二級及以下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連續工作滿10年的,可經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委員會考核認定,直接取得基層副高級職稱,取得的副高級職稱原則上應限定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聘任,向上級醫療衛生機構流動時,應取得全省統一的高級職稱。

可見,成為全科醫生後,無論是待遇還是職稱上,都會獲得很多的政策傾斜。

前不久國家衛健委下發新的診所改革試點地區診所基本標準,明確要求診所醫師必須是主治及以上職稱,隨著新的診所基本標準逐步推廣全國,基層醫生的平均資質門檻也會隨之提高,成為一名全科醫生是基層醫生晉升職稱的一條捷徑,同時也會成為基層醫療團隊的核心力量之一,福利待遇自然水漲船高。

相關焦點

  • 全科醫生時代來了!怎麼幹?怎麼獎?一地明確了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科醫生參與基層疫情防控,發揮基層首診和「哨點」作用,我國高度重視築牢基層公共衛生應急網底,可以說,全科醫生時代要來了!全科醫生怎麼幹?怎麼獎?一地明確了!全國首部全科醫師管理辦法出爐,值得基層醫生和各地借鑑。
  • 基層全科醫生可提前一年晉升職稱
    為逐步建立統一規範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指導意見》將全科醫生培養逐步規範為「5+3」模式,即先接受5年的臨床醫學(含中醫學)本科教育,再接受3年的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在過渡期內,3年的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可以實行「畢業後規範化培訓」和「臨床醫學研究生教育」兩種方式。
  • 國務院發文推動培養全科醫生:工資要漲 職稱要提
    央視財經2月5日消息,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一起來看看工資、職稱、榮譽評選等方面都有哪些新政策—— 改革完善全科醫生薪酬制度 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體現包括全科醫生在內的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 衛健委發文:衛生院全科醫生,轉正工資高定2級!
    基層全科醫生提升待遇,又迎利好消息! 8月31日,據安徽省衛生健康委消息,蕭縣為提高「基層首診」醫療服務能力,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在全科醫生培養方面提出了新舉措。
  • 衛計委:基層全科醫生職稱不再唯英文和論文為評審標準
    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政策 曾益新表示,按照「兩個允許」的要求來核定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工資總量,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的工資水平,使全科醫生的工資水平和當地縣區級綜合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生工資水平相銜接。
  • 全科醫生人人叫好 為何還有醫生想「改行」?
    也就是說,今後幾乎每個市民都需要全科醫生,並接受全科醫生服務。但晚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全科醫生人人叫好,而一些全科醫生卻反映存在專業水平進步慢、職稱晉升難、收入低等職業困惑,他們甚至想改行。溫州醫科大學校長瞿佳呼籲,進一步加快全科醫生制度建設,讓全科醫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回得來」。
  • 湖北全科醫生工資參照縣級醫師
    近日,湖北省政府印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實施意見》,明確從提高薪酬待遇、創新聘用管理方式等5個方面來提高全科醫生職業吸引力。《意見》要求,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全科醫生,工資收入參照所在縣級公立醫療機構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收入水平確定標準。完善全科醫生績效工資分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支結餘部分可按規定提取獎勵基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內部績效工資分配可採取設立全科醫生津貼等方式,向臨床一線的全科醫生傾斜。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單獨評價
    小邱是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大浪社康中心的一名全科醫生,除了看病,解決居民的「頭痛腦熱」、發現危急重症及時轉診之外,她還要承擔婦女保健、兒童保健、老年健康體檢、慢病管理等基本公衛工作和提供家庭醫生服務。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換句話說,只要是跟居民健康有關的事,他們都要關。
  • 專科醫生轉全科 給2萬
    在全科醫生激勵機制方面,深圳更是不停地施展「大手筆」,多次加強全科醫生待遇保障,以吸引更多人才進入全科領域。深圳對於全科醫生數量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3.2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25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30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6名以上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深圳建設需求。
  • 北京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全科診所 現狀:全科醫生缺口約1500人
    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017年年底,本市16區33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全科醫生5927人,每萬名城鄉居民擁有2.7名社區全科醫生。其中,研究生學歷佔8%、本科學歷佔56.5%;正高職稱佔1.9%,副高職稱佔17.4%,中級職稱佔50.4%。雖然本市全科醫生隊伍總體水平居全國前列。
  • 深圳市全力培養全科醫生
    專科醫生轉全科可補2萬元到2020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3.2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25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5名以上全科醫生;到2030年,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6名以上全科醫生,全科醫生隊伍基本滿足健康深圳建設需求……對於全科醫生的發展,深圳定下了「三步走」的目標。
  • 2020年全科醫學中級職稱考試題庫
    2020年全科醫學中級職稱考試題庫【章節題庫+模擬試題】導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改革完善全科醫生培養與使用激勵機制的意見指出: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和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守門人」,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 2030年北京每萬人擁有5名全科醫生
    實施基層全科崗位能力鞏固提升計劃,研究制定基層全科醫生診療規範,建設4至5家市級全科醫生繼續教育基地,開展全科醫生專業技能培訓。獨立設置全科醫學科的其他醫療機構要完善內部分配機制,確保全科醫學科的醫務人員收入水平不低於本單位同等條件人員人均收入水平,並適當加大傾斜力度。  各區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傾斜,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核定的編制內要保證全科醫生的配備;對經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的本科學歷全科醫生,在人員招聘、職稱晉升、崗位聘用等方面,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同等對待。
  • 全科醫生:當好基層健康「守門人」
    近年來,各地全面加強全科醫生隊伍建設,採取多種措施確保全科醫生能夠培養好、留得住、下得去。全科醫生骨幹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全面提升了基層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全科醫生基層健康「守門人」的角色愈發凸顯。
  • 滿足兩個條件,專科醫生可轉崗全科
    在此背景下健全全科醫生體系,培養全科醫生、發揮好全科醫生的作用,有利於充分落實預防為主方針,使醫療衛生更好地服務人民健康。 按照國際上每萬名居民擁有5到6名全科醫生的標準計算,我國至少需要70萬名全科醫生,然而現在全國只有20.9萬名註冊全科醫生,缺口很大但也意味著發展空間巨大。
  • 首次被列入深圳「緊缺崗位」 全科醫生更有「含金量」
    與此同時,全科醫學人才也將被納入「鵬城英才計劃」的衛生健康人才培養項目,這也意味著政府發放「獎學金」,每個全科醫生最高能有20萬元的資助用於學習培訓,提升自己的職業發展。本科學歷可提前考中級職稱一方面全科醫生更有「含金量」,另一方面,在職稱評定上,全科醫生又有更廣闊的空間。
  • 全科醫生不是低端醫生
    後來,老人去了專科醫院,醫生檢查後發現老人有嚴重心臟病,並及時放了支架。老人感慨地說,沒想到全科醫生真有「全活」!這個故事生動地詮釋了全科醫生的價值。在我國,全科醫生常常被認為是「低端醫生」,什麼病也治不了,只會聊天開藥。其實,真正的全科醫生是「通才」,他們把人視為一個整體,而不是一堆分割的「零件」。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 建立全科醫生獨立評價體系
    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全科醫生的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除了要治病,還要管好居民健康,做好公共衛生服務。但全科醫生的考核一直沿用專科醫生的老辦法,這讓全科醫生感覺很"受傷"。這樣的困境,即將在深圳率先破局。
  • 廣東省醫生收入平均年入8萬 全科醫生工資最低
    廣東醫生平均年入8萬元 三種醫生收入最高  廣東省醫生平均年收入8萬出頭,排大陸第三,第一名北京的醫生平均年收入也僅有10萬出頭。近日,醫學專業網站丁香網公布2012-2013年度中國(僅涉及大陸地區)醫生薪酬情況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心胸外科、神經科和老年病科醫生收入最高,而外科、中醫科和全科醫生的收入墊底。  根據調查結果,2012-2013年度,中國醫生平均年收入為6.7萬餘元,其中心胸外科醫生以73851元的年收入高居收入榜首,墊底的是全科醫生,僅有49284元。
  • 2019寧夏彭陽縣特設崗位全科醫生招聘公告
    醫療衛生機構在編正式工作人員不列入特崗全科醫生招聘範圍。按照《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發改社會〔2010〕561號),鼓勵業務水平較高、身體狀況較好的退休執業醫師應聘特崗全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