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中心
在竹山小學開展統編道德與法治
教材落實情況主題調研
2020年12月1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中心對江蘇省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情況展開調研。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主編朱明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朱力宇、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教研員顧潤生、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教材處幹部宋美亞一行專家來到南京市竹山小學進行實地調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國家記憶》欄目組受教育部教材局委託同行進行紀錄片拍攝工作。
專家組一行首先調研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六年級的課堂教學情況。竹山小學鍾海燕、李如雪、韓先冬三位老師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
韓先冬老師執教了四年級上冊《正確認識廣告》一課。韓老師在課堂上從學生生活入手,讓學生了解我們生活中的廣告。以商業廣告為點,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了解廣告的作用,並圍繞廣告是否能完全消失展開討論,讓學生在體驗、探討的過程中了解廣告的價值,從而學會全面、正確地認識廣告。課堂上,孩子們的參與熱情高漲,輕鬆而活躍。
李如雪老師執教五年級上冊《我們神聖的國土》。李老師通過「童眼看中國」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發現我國國土的特點,感受國土的遼闊,並體會因為國土遼闊而帶來的多彩生活。之後,在充分感受遼闊後,補充歷史資料,感受國土的神聖,激發學生熱愛國土的感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版圖意識,自覺維護國土完整統一、立志建設美好國土。
鍾海燕老師執教六年級上冊《我們受特殊保護》。課堂上,鍾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與成人相比較,未成年人具有的特殊之處」,明確不同年齡階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法律意義,通過生動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我國法律對未成年的保護有情、有界、有度。
三節課中,三位老師都著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德性養成,彰顯了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地生根。
下午,教育部課程中心調研專家組與來自全市的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市、區教研員、教師代表圍繞學校道德與法治課程開設情況、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情況等進行了主題調研座談,江蘇省教學研究室顧潤生老師主持了會議。
首先,竹山小學王東敏校長向與會的專家、老師表達了歡迎。同時,他以「基於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校園文化『立體教科書』資源的開發與實踐」為主題匯報了學校圍繞立德樹人根本目標進行了課程資源的校本化建設與實踐探索。
接著,江寧區教學研究室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員方崢嶸老師從「研訓結合的教研機制確立」、「聚焦難點的區域課題研究引領」、「由點及面的教材培訓引領」、「區、片、校三級教研管理」以及「小學道德與法治區域骨幹隊伍培養」五個方面向與會的專家、老師匯報了江寧區在區域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中的具體做法與成效。
隨後來自全市的教研員、教師代表圍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實施及教材使用過程中的發現、困惑與思考同調研組的專家們進行了碰撞交流。大家暢所欲言,氣氛熱烈、真誠。
專家們也對老師們在座談中提出的困惑進行了細緻地解答與耐心指導。他們對大家在課程實踐過程中的有益探索給予了充分肯定,向在座的每一位悉心鑽研課程教學的老師表達了誠摯的敬意與感謝。鼓勵大家不斷開拓創新,擔負起上好道德與法治這一實現立德樹人目標關鍵課程的重任,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培育學生美好的品德。
最後,竹山小學王東敏校長陪同教育部課程中心調研專家組實地考察了「立體教科書」的校園文化建設。考察過程中,王校長分享了許多環境育人的生動案例,得到了專家組的一致肯定。
此次調研,是對學校落實國家課程計劃的一次全面檢驗,也是對一線教師全面認識本學科教學與發展、提升課程教學質量的深入指導,更加堅定了老師們在思政課程探索道路上且行且思的決心,也為我們後續的課程教學指明了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