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發布2019年十大侵權典型案例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杭州4月21日消息(記者張國亮 曹露浩 通訊員陳誼)4月21日,浙江省公安廳發布2019年浙江省公安機關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的十大典型案例。

據了解,2019年浙江省公安機關共破獲侵犯智慧財產權犯罪案件85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97人,同比分別上升11.2%、10.4%,搗毀各類制假售假窩點945個,涉案金額逾12.7億元。其中,破獲假冒浙商品牌案件286起,涉及80餘個知名浙商品牌。

 十大案例如下:

(一)杭州臨安姜某等人銷售假冒品牌手機案

2019年4月初,杭州市公安局臨安區分局經偵大隊根據群眾舉報線索發現,該區錢王街道某出租房有一個「華為」品牌手機「拆、裝、售」加工作坊。為查清全案,該大隊建立專案組對全案開展偵查。偵查發現,以姜某為核心的團夥,在臨安租了一套房作為制假窩點,從外地大量購買舊「華為」手機及假冒「華為」商標的配件和包裝物,僱傭大量人員,形成「流水線」生產銷售模式,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將假冒的「華為」手機銷售至全國各個省市,嚴重衝擊市場交易秩序,嚴重損害消費權益、品牌企業形象,並存在重大安全隱患。

2019年4月17日起,臨安區公安機關組織全局100餘名警力,對涉案犯罪團夥實施集中抓捕。行動中,共抓獲以姜某、潘某傑等人為首的團夥共14名犯罪嫌疑人,搗毀在臨安的制假、倉儲窩點2處,當場查獲型號為「榮耀、nova、P10」等華為翻新手機700餘部,以及大量舊手機、零部件、印有華為商標的手機外殼、貼膜、空包裝盒5000餘件,累計涉案價值1000餘萬元。

 (二)寧波餘姚「4·22」特大假冒品牌塑料粒子案

2019年3月,餘姚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在深入企業走訪中發現,該市中國塑料城部分業主銷售假冒塑料原料問題突出,嚴重危害用料企業利益,便成立「4·22」專案組立案偵查。偵查發現,一批長期在塑料城內從事塑料粒子貿易的湖南邵陽籍人員,在餘姚城郊設立多個制假窩點。他們通過更換包裝,將低等級的廉價塑料粒子冒充高等級的知名品牌塑料粒子,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對外銷售,嚴重衝擊市場交易秩序。

9月19日凌晨,餘姚公安機關集結270餘名警力,分多路對本案犯罪團夥實施集中抓捕。行動中,共抓獲李某平、陳某強、譚某華等人為首的3個團夥共63名犯罪嫌疑人,搗毀分布在餘姚城郊的制假、分裝、印刷、倉儲窩點6處,當場查獲獲各類假冒註冊商標塑料粒子57餘噸,查獲假冒多個國內外知名塑料粒子註冊商標的包裝袋12萬餘只,累計涉案價值6.17億元。

(三)溫州樂清假冒我省知名品牌低壓電氣案

2019年4月,樂清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在對本地低壓電氣企業開展走訪中,接到「網上有大量網店銷售假冒我省知名品牌的雙電源開關等產品」的舉報線索,立即開展立案偵查。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鄧某、匡某等人在樂清柳市設立窩點生產加工質量低劣的假冒該品牌雙電源開關等產品,並通過電商平臺銷往江蘇、陝西、江西、河南等8個省市,而且部分假冒偽劣的雙電源、浪湧保護器已被使用到住宅小區中,對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嚴重威脅。6月,樂清公安機關組織100多名警力,在江蘇、湖北、山西、河南、山東等6省市公安機關密切協作下,多波次開展集中收網行為,先後摧毀6個犯罪銷售網絡,搗毀制假售假窩點6處,抓獲張某、匡某、樊某火等主要犯罪嫌疑人12名,並查獲假冒多個註冊商標的雙電源開關2萬多隻,包裝盒1萬多張,標識2萬多張,涉案金額約5500多萬元。

 (四)溫州甌海偵破假冒某知名品牌兒童服飾案

2019年6月,溫州公安經偵部門在開展「三服務」活動中,接到溫州某知名童裝品牌被大量侵權假冒的線索,立即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經偵查發現,自2018年以來,周某某、燕某等人在山東濟寧、浙江嘉興等地開設地下加工廠,使用甲醛、PH值嚴重超標的布料、棉絮、羽絨等原材料製衣,再貼上品牌標籤,通過網店大肆銷售。該團夥銷售的假冒品牌童裝所用材質極為低劣,對皮膚有過敏性危害,嚴重損害品牌美譽度和兒童人身安全。

12月4日凌晨,在省廳、市局的統一指揮和部署下,甌海區公安分局調集全局20餘名警力,聯合嘉興警方在山東濟寧、江蘇南京、浙江嘉興等地開展集中收網行動,共抓獲周某某、燕某某等犯罪嫌疑人13名,摧毀制假窩點4個、儲存倉庫6個,現場查獲假冒該童裝品牌羽絨服30000餘件,涉案金額達4200萬元。

 (五)嘉興偵破特大銷售假冒國際知名品牌服裝案

2019年9月,平湖市公安局民警在對轄區某大型服裝市場開展日常檢查中,發現某服裝店鋪銷售的某國際知名品牌呢大衣,無品牌權利人的正規授權,隨即開展調查,發現店鋪所銷售的服裝系海寧俞某提供的假冒產品。進一步調查發現,俞某通過社交網絡發布多款涉及十餘個國際知名品牌的服飾圖片,圖片展示均有專門的模特和專業拍攝場所,月交易資金多達500餘萬元。鑑於案情重大,平湖市公安局立即成立工作專班開展專案偵查。

專案組馬不停蹄在海寧、桐鄉、廣東東莞、江蘇連雲港等地開展偵查和收網工作,經過兩個月的不懈努力,徹底摧毀了一條集面料供應、生產加工、銷售網絡的產供銷一條龍犯罪產業鏈,共抓獲21名犯罪嫌疑人,涉案價值6000餘萬元。

 (六)紹興越城偵破「11.14」特大假冒紹興老酒案

2019年11月,紹興市公安局越城區分局組織對轄區民營企業開展大走訪,了解到江蘇南通地區市場上有大量使用假冒「紹興老酒」證明商標的黃酒產品,嚴重損害了紹興傳統地標產業的市場美譽度。經立案偵查發現,自2014年以來,犯罪嫌疑人張某衝夥同孫某妹先在紹興使用虛假地址註冊成立「紹興金福潤酒業有限公司」和「東吳酒婁經營部」,後在南通海門市創辦工廠,使用劣質原酒生產假冒紹興黃酒。經初步查證,累計銷售額已超3000多萬元。

12月12日凌晨,紹興、越城兩級公安機關出動一百餘名警力奔赴海門、啟東等地,開展集中收網行動。一舉抓獲包括主犯張某衝、孫某妹、陸某等人在內的制假售假犯罪團夥成員25名,搗毀了多處假酒生產、包材制假、倉儲、銷售窩點,現場查扣假冒「紹興老酒」黃酒成品5100餘箱、包裝半成品1800餘箱、瓶裝假酒5萬餘瓶、散裝假酒近6噸、制假原材料近50噸、假冒「紹興老酒」證明商標的標識15萬餘件。

(七)紹興上虞「12.29」特大假冒某品牌白酒案

2019年9月,紹興市公安局上虞區分局接到群眾報警,稱在網上購買的某知名品牌白酒是假酒。民警通過線索核查,初步判斷這是一個大型生產、銷售假冒品牌白酒的犯罪產業鏈,分局對此高度重視,立即調集精幹警力組成「12.29」專案組展開偵查。專案民警經過幾個月的連續工作,確定此案為一批外省籍犯罪嫌疑人在偏遠山村設立制假工廠,利用回收酒瓶等包裝材料,用劣質酒灌裝後冒充真酒,通過電商和網絡社交渠道對外銷售。

12月29日,在省廳、市局的統一指揮下,上虞區分局抽調30餘名精幹警力赴外省開展集中收網行動,成功搗毀大型制假工廠1處、生產線2條,抓獲曾某為首的犯罪嫌疑人3名,查獲存儲倉庫3處,當場扣押假冒品牌白酒近4000瓶、散裝假酒近1噸、假冒商標標識2萬餘件及全套生產設備,摧毀制假原材料10餘噸。總涉案價值1.2億餘元。

 (八)金華東陽「4·21」特大假冒化妝品案

2019年4月初,東陽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在走訪社區摸排線索過程中,發現某居民樓前堆放大量印有某國外知名品牌化妝品的外包裝盒,十分可疑,便對此開展調查。經查發現一個以湖南籍趙某、江西籍江某等人員為首的生產銷售假冒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化妝的職業犯罪團夥。4月下旬,東陽公安機關集結警力150餘人先後組織兩波次的集中收網行動,抓獲涉案人員36人,搗毀生產窩點9個,倉儲窩點2個,銷售窩點2個,查獲假冒多個國外知名品牌的口紅、唇彩共計30餘萬支,查扣燙金模板67塊,包材成品600餘萬件,原材料20餘萬噸和生產設備70餘套,涉案價值逾億元,實現了產儲銷全鏈條打擊。

 (九)台州破獲黨某龍等人假冒註冊商標案

2018年12月21日,台州臨海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在工作中發現,犯罪嫌疑人通過購買大量包裝配件材料在臨海市等地用於製造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巨大。臨海經偵大隊隨即組織力量對這起涉嫌假冒註冊商標案開展立案偵查。經過一個多月的縝密偵查,全面摸清以黨某龍為首的跨省非法製造、販賣假酒犯罪團夥情況。經查,犯罪嫌疑人黨某龍夥同黨某兵、錢某強等人自2018年10月以來,在貴州貴陽,江蘇蘇州、淮安,浙江杭州、嘉興、金華、衢州等地設立制假(售假)窩點。他們從溫州、貴陽等地購買假酒包裝配件材料,非法製造假酒,銷往江蘇蘇州、淮安,浙江桐鄉、衢州以及江西上饒等地,涉案金額巨大。

2019年1月12日下午,台州、臨海兩級公安機關組織100餘名警力,分赴省內外涉案地開展集中統一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5名,搗毀位於浙江臨海、江蘇蘇州兩地的生產窩點6個、貯藏窩點11個、銷售窩點19個,現場繳獲假冒知名品牌白酒1400餘箱以及大量商標標識、防偽標記原材料、包裝機等,涉案價值4000餘萬元。

(十)衢州衢江1.01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案

2019年1月1日,衢州市菸草專賣局聯合省公安廳高速交警總隊衢州支隊在杭金衢高速浙贛收費站(窯上卡點)截獲一裝滿假煙的車輛,當場查獲假冒某知名品牌捲菸1.2萬條,價值166萬餘元,遂將此案移送衢州市公安局衢江分局。接案後,衢江分局迅速成立專案組立案偵查。經過艱苦細緻工作,專案組最終鎖定由錢某良、王某花等人為主要成員的境外假煙生產團夥以及多個境內假煙運輸、假煙銷售團夥相互勾結組成的一個龐大的跨國假煙犯罪網絡。自4月開始,在公安部的直接指揮下,我省專案組先後赴廣西、雲南、廣東、北京、上海、湖北、福建、浙江、山東等地,對各環節的關鍵涉案人員實施精準抓捕,先後抓獲重點涉案人員12人。6月28日,公安部率專案組赴寮國對錢某良團夥在該國的主要成員開展境外獵狐和警務合作工作。7月4日,在寮國警方的密切配合下,成功抓獲該團夥另一主犯王某花及其3名同夥,並在該國境內成功查獲假煙生產成套設備3臺,生產流水線1條,菸絲近20餘噸。

該案是目前全國查獲的最大規模的跨國生產銷售假煙案件。

相關焦點

  • 浙江發布2019年度智慧財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近日,浙江省智慧財產權強省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對外發布了2019年度浙江省智慧財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這十個典型案例是從省市場監管局、省法院、省公安廳等25個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推薦的典型案例中篩選的,包括商標、專利、商業秘密保護等各類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體現了浙江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力度,具有較高參考價值。
  • 海南高院發布2019年度十大典型案例:涉及永和豆漿商標侵權等
    資料圖,圖文無關1月14日,海南高院對外發布了2019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包括刑事案例4件、民商事案例3件、行政案例1件、環資案例1件、執行案例1件, 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法治進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 盤點|全國各地法院2019年度十大智慧財產權典型案例
    以下為2019年全國各地法院智慧財產權熱門案例01最高人民法院2019年中國法院10大智慧財產權案件和50件典型智慧財產權案例02廣東高院2019年度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審判十大案件03深圳中院2019年度深圳市智慧財產權十大案例04上海高院2019年上海法院知產司法保護十大案件及加強知產保護力度典型案件05北京高院2019年度北京市法院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例
  • 嘉興中院發布2019年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中院副院長徐靜霞通報嘉興法院2019年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情況,智慧財產權審判庭庭長徐瑾發布2019年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南湖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吳政文介紹該院智慧財產權審判工作。浙江日報、錢江晚報、嘉興日報、南湖晚報、嘉興電視臺、嘉興電臺等10餘家媒體到會採訪。
  • 浙江法院發布毒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6月23日,省高院發布浙江毒品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 湖南發布智慧財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華聲在線4月2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劉永濤 通訊員 周闖)在今天舉行的2020年湖南智慧財產權宣傳周啟動儀式上,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智慧財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據介紹,全省市場監管部門突出電子商務、重點商品交易市場、外商投資3個重點領域,圍繞商標侵權、假冒專利、專利侵權、地理標誌侵權、特殊標誌侵權等5類違法行為加強監管執法,嚴厲打擊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查處一批有較大社會影響和典型意義的案件,遏制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維護權利人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優化市場營商環境。
  • 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會上,為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的各項部署,努力加快智慧財產權強國和現代種業強國建設,全面提高全社會植物新品種保護意識,正確引導植物新品種維權執法,保障公平競爭的種子市場秩序,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農業農村部法律服務中心遴選了202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十大典型案例,制定了農業植物新品種權轉讓合同範本,並正式公開發布。
  • 秦皇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19年消費者投訴十大典型案例
    2019年,秦皇島市圍繞「信用讓消費更放心」年主題,全面推進消費維權各項工作,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一年來,各級消協接待消費者投訴1231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65萬多元;12315熱線共處理各類投訴舉報43937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498.11萬元。
  • 金昌中院發布2019年度全市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為發揮好典型案例的社會輻射作用,加強社會公眾對法院審判、執行工作的認識和了解,1月10日,金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及社會公眾發布2019年度全市法院十大典型案例。
  • 【消防安全】2019年學校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
    【消防安全】2019
  •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19年侵權假冒十大典型案件
    中新網北京4月23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表示,2019年共查處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假冒偽劣案件共計2072件,罰沒款1.3億元,搗毀窩點35個,移送司法機關20件。同時,公布了2019年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的十大典型案件。
  • 江蘇省網絡闢謠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車玲 記者 葛小林 文 / 攝)12 月 18 日,2020 年江蘇省 " 攜手護網行 共治 e 空間 " 網絡文明宣傳活動在常州舉行。當天,滬蘇浙皖三省一市的網信部門籤訂了《長三角網絡有害信息舉報聯動協作機制》和《長三角網絡聯合闢謠備忘錄》,共同參與網絡空間治理,共築網絡文明安全。
  • 廣西法院金融審判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廣西法院金融審判十大典型案例發布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金融不良債權追償糾紛等方面南寧雲—南寧晚報訊(見習記者禤智君)昨日,廣西高院發布了廣西法院金融審判十大典型案例,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糾紛、金融不良債權追償糾紛、期貨強行平倉糾紛等方面。
  • 安徽省工商局發布 2017年十大侵權典型案例
    中安在線訊 據合肥晚報報導,3月13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工商局、安徽省旅發委、安徽省質監局、安徽省消保委等多家單位聯合發布了消費維權典型案例或2017安裝使用商標侵權閥門被罰二十萬2017年5月19日,工作人員對位於蚌埠市江橋路的中國建材國際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年產300兆瓦銅銦鎵硒薄膜電池組件生產線水電系統安裝工程」項目部依法進行檢查,發現該工程現場擺放有未安裝的標註「上海良工閥門廠有限公司」「工」字牌註冊商標的閥門75隻,經上海良工閥門廠有限公司打假人員鑑定為商標侵權閥門。
  • 南寧發布2018年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在這個答案揭曉之前,今天,南寧市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發布!為進一步提升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震懾不法經營行為,增強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感,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南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從全市處理的消費維權案件中挑選出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進行發布:看看哪些企業中招?
  • 全省整治食品安全問題十大典型案例發布
    11月1日上午,湖南省市場監管局舉行整治食品安全問題典型案例新聞通報會,會上發布了今年以來查辦的案情複雜、涉案金額較高、社會影響惡劣、具有警示作用的「十大典型案例」。9月11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牽頭,教育部、農業農村部等14部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啟動為期三個月的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
  • 廣西發布2019年度消費維權十大典型案例
    摘要:3月11日,玉林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2019年玉林市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涵蓋了網店食品虛假宣傳、消費者個人信息洩漏、食用不合格食品致腹瀉等生活中常見的消費糾紛問題。
  • 北京市2019年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典型案例發布
    本報訊 (記者甘皙)近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發布2019年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涉及特殊工時工作制、競業限制、勞動合同的履行、變更和解除、開具離職證明、經濟補償計算基數、解除聘用合同等較為常見的勞動人事爭議,對於促進用人單位合法合規用工,引導勞動者依法理性維權,預防和減少勞動人事爭議發生有重要指導意義。
  • 全國老年維權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前不久,2019年全國老年維權十大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為貫徹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積極營造依法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社會氛圍,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中國老齡協會聯合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等單位對2019年涉老司法判例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從涉老訴訟案件中挑選出8類16個典型案例,經立法機構、司法部門、老齡工作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等專家推薦,推選出2019年全國老年維權十大典型案例。
  • 旅遊購物也侵權?廣東發布十大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例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杜瑋淦 通訊員/劉紅豔)4月25日,在第17個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來臨之際,「廣東十大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例」由華南國際智慧財產權研究院、廣東省法學會涉外法律研究服務中心、廣東省律師協會智慧財產權專業委員會聯合發布。本次評選旨在發揮典型案例的借鑑示範作用,以應對日趨複雜的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  廣東省歷來是涉外智慧財產權案件大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