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小康生活」長者飯堂:「食」有所依,老有所「樂」

2020-12-27 廣州白雲發布

今年

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和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美好生活的藍圖漸漸顯現

我們也悄然走近小康生活

長者飯堂

「食」有所依,老有所「樂」

三菜一湯可個性化搭配,軟飯、硬飯也可自由選擇,健康營養又方便划算。每到中午11點半左右,就會有長者自行前來刷卡、排隊取餐……近日,白雲區不少鎮街陸續恢復長者大配餐服務,暫停了半年的長者飯堂終於逐步重開。

近年來,白雲區不斷推進「大配餐」服務提質擴面,提升餐食質量,擴大老年群體覆蓋面,抓重點、補短板、強弱 項,著力構建全覆蓋的社會化「大配餐」服務體系,鑄造小康生活新方式,增強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頓飯連接街坊情

一邊「搭食」,一邊「打牙骹」

什麼是小康生活?對於家住新市街縱橫檳城社區的譚姨來說,一日三餐,熱菜熱湯就是小康生活。

譚姨到長者飯堂就餐

譚姨說,自從新市街長者飯堂設立以來,幾乎每天都定時定點過來「搭食」。「以前午餐很隨便的,因為我一個人住,中午不知道吃什麼,隨便買個麵包、吃個粥粉面又一餐。現在開了長者飯堂以後三餐正常。這裡的米飯分軟硬,有菜又有湯,很合口味。即使是冬天送餐上門都是熱乎乎的,我和社區的長者都普遍覺得很有福氣,很滿意。」

新市長者飯堂菜餚

飯堂還有配餐服務

新市街社區居家養老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周冠鵬介紹,中心配備了康復儀器、圖書館、書法平臺等設施設備,吸引了不少長者前來休閒娛樂。每到飯點,大部分長者自由活動完便會留下來吃午餐。加上中心提供的餐食新鮮健康,價格低廉,大家可以圍坐在一起「打牙骹」,社交需求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滿足。

這是白雲區老年「大配餐」

其中一項創新之舉

就餐的長者互相結識,閒話家常

據悉,近年來,白雲區聚焦老年群體的配餐需求,不斷鼓勵各鎮街推行多元化、個性化的配餐服務,其中新市街的個性化定製模式較為成功。其以自建廚房的模式,在居養服務中心內搭建了堂食平臺,並聘請專業廚師,按照2葷+1素+1湯+1飯的搭配標準,細化到滿足社區長者對米飯軟硬程度的需求。

長者們邊「搭食」邊「打牙骹」

全區共設有144個助餐點,日均服務近3000人,去年累計服務53萬多人次。同時,白雲區還積極發動高校,企事業單位食堂參與配餐服務,已有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黃石街道辦事處2個單位參與長者配餐服務,累計服務長者5569人次。

一頓飯連接社區養老

健全醫養結合綜合體

2017年,白雲區正式發布關於《開展社區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務工作方案》,服務對象為轄內居住的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以助餐配餐為抓手,以醫養老融合發展為重點,旨在全面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推行長者飯堂三年來,各鎮街助餐配餐的模式逐步趨向多元化。為了保證餐食的質量,白雲區將在用餐價格不變的前提下,要求各個鎮街至少要有一個自建廚房,讓長者們有飯可吃,有話可說。

專業廚房和廚師,保障長者餐食質量

助餐配餐是一個切入口

根本目的是推動建立

社區養老服務多元化、長效化機制

長者飯堂送餐車

享受豐富文體娛樂活動

長者食堂多數以居養服務中心、老年星光之家等社區活動中心為依託,不僅為長者提供優質的午餐,長者們還能享受到豐富的文體娛樂活動,例如下圍棋、聽音樂、看書、做康復訓練等,結交到三兩知己和好朋友,滿足了他們的社交需求,也達到了老人在社區養老的服務目的。

服務向困難群體傾斜

除此以外,「大配餐」服務也為獨居、高齡、低保戶等困難群體進行了傾斜,將重度殘疾人納入「大配餐」服務體系,重度殘疾人助餐配餐工作已在24個鎮街全面鋪開。

據統計,白雲區已有重度殘疾人助餐點47個,服務重殘對象148人,累計服務8790人次。

為困難群體送餐

此外,各鎮街還出臺鼓勵性的傾斜政策,做好政府對兜底群體的配餐助餐服務。其中,人和鎮的五保戶、黃石街的特困人員、同和街的居養中心資助對象和松洲街百歲長者就餐全免費。

接下來

白雲區將以助餐配餐服務為抓手,推進中央財政支持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以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X」(即3個基本服務項目:助餐配餐、醫養結合、家政服務),同時鼓勵各街鎮根據轄區實際選擇若干項目試點,在全面優化提升「大配餐」服務的同時,拓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內涵,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文 | 肖惠津

圖 | 肖惠津 伍世柱 白雲融媒往期

通訊員 | 張薇

編輯 | 黃敏茹

編審 | 羅盛光 溫穗章

審核 | 劉海裕

白雲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走向小康生活】長者飯堂:「食」有所依,老有所「樂」
    【走向小康生活】長者飯堂:「食」有所依,老有所「樂」 2020-08-04 1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有所「樂」,「樂」有所依!坐標樂山,讓愛的陪伴不缺席!
    老有所「樂」,「樂」有所依!坐標樂山,讓愛的陪伴不缺席!」已經成為社區精細化管理服務中的重要一環,為提升社區老人的生活質量,豐富居民的晚年生活,徐家匯街道也是動足了腦筋。
  • 南城首個「長者飯堂」來了
    南城首個「長者飯堂」7月上旬在南城雅園社區正式開業,為社區裡滿75周歲的老人提供就餐服務,讓獨居或者行動不便的老人們也能吃上熱菜,喝上熱湯。雅園社區開設「長者飯堂」切實推進了社區的養老服務,真正實現了讓老人「食有所依」。
  • 東樂社區長者綜合服務中心揭牌 致力於「老有頤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12月20日訊(記者 張錦昊 通訊員 王新月)2020年12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這一天對東樂人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東樂社區長者綜合服務中心在東湖街道東樂花園海燕宿舍樓一樓揭牌。
  • 長興:黨建+幸福餐廳 讓老人「食有所依」
    對於古稀之年的鞠幕珍而言,前往「幸福餐廳」吃飯已成為生活中的習慣。「大家一起吃飯、聊天、看電視,很開心。」  新開河村是典型的拆遷安置村,年輕人外出打拼,不少老人留守在家,對於一些缺乏照料的老人而言,吃飯成了不小問題。針對這類問題,新開河村黨總支大膽實踐,創新開展「黨建+幸福餐廳」模式,致力於打造家門口的養老新模式。
  • 南沙「長者飯堂」回歸「滿月」
    7月6日,根據《廣州市民政局關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有序恢復養老服務的通知》,經多方協商後,南沙街轄區內的8個長者飯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重新開放,正式恢復配餐工作。據了解,南沙街是全區最先重新開放長者飯堂的鎮街。
  • 香港創新模式應對老齡化 讓老年人老有所依
    面對老齡化壓力,香港特區政府以「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為目標,與社會各界一同謀劃推出各種舉措,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蕭偉強表示,過去4年,政府用於長者的經常性開支(包括安老服務、醫療及社會保障)已由421億元增至658億元,增幅達56%。近年來,特區政府用於長者福利的各項公共開支已經佔香港經常性總開支約20%;推出的長者生活津貼已惠及約43萬名長者,佔長者人口約40%。
  • 這股熟悉的煙火氣,南沙長者飯堂回歸「滿月」了
    重新「開飯」長者樂開懷 7月6日,根據《廣州市民政局關於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有序恢復養老服務的通知》,經多方協商後,南沙街轄區內的8個長者飯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重新開放 今年75歲的黎阿姨從九王廟村長者飯堂設立之初就一直在這裡訂餐,疫情期間長者飯堂暫停開放,給她的一日三餐帶來了許多不方便。
  • 肇慶長者公園長者飯堂正式啟用~
    正式投入試運營的長者飯堂更是成為了長者公園的「網紅點」~可口飯菜大受歡迎「真好吃!味道很不錯,價錢也很公道。以後我來逛長者公園,還會選擇繼續在這裡吃午飯。很感謝肇慶市委、市政府對我們老年群體的關愛,不僅建起了這麼漂亮的長者公園,還有可口的飯菜吃,感覺在肇慶生活、養老很幸福!」
  • 廣州長者飯堂陸續恢復供餐 可打包外帶暫不設堂食
    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為滿足老人就餐需要,廣州多家暫停服務的長者飯堂陸續恢復供餐。記者走訪發現,為降低疫情風險,長者飯堂在恢復供餐的同時,也採取了一系列防疫措施。目前,各配餐服務點只為老人提供打包外帶服務,暫時不設堂食。
  • 是什麼決定了,老有所依?
    在知乎上,有人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不生孩子,靠養老院養老靠譜嗎?」,其中有一篇回答,引起了我的關注。因為它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根本不靠譜。 子女存在的意義在於,他們在你老了之後可以不照顧你,把你委託給養老院,但是養老院必須要照顧好你。 養老院照顧好你,不是在對你負責,而是在對你的子女負責。
  • 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萬頃沙組織人大代表集中視察...
    代表們建議,當前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同步快速發展,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日益凸顯,政府需結合農村、農轉居地區養老服務需求,加快推進農村養老體系建設,完善居家、社區、機構相銜接的專業化服務體系,豐富養老服務內涵,擴大養老服務覆蓋範圍,提供高質量的養老服務,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 老有所依,從外婆的感受入手點讚「小康生活」專家點評:細節處有一種動人的力量
    小康是什麼?有人說小康就是兒童快樂成長,有遊樂場可以玩耍;老人老有所依,可以過體面、尊嚴的生活……正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所述: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的「全面小康 追夢成長」全省青少年徵文大賽在全省中小學生中掀起了曬小康生活的熱潮。南京市東山外國語學校高三(2)班吉曉月同學通過外婆晚年的幸福生活來解鎖「全面小康」。
  • 南頭鎮長者飯堂 暖胃更暖心
    建設長者飯堂是中山市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為貫徹落實中山市社區居家養老「大配餐」工作,進一步推進我市居家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升南頭鎮長者晚年生活幸福感,在中山市民政局、南頭鎮政府的指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9月15日上午,南頭鎮長者飯堂正式揭牌。
  • 長者飯堂|石岐街坊們,你家附近又多了一批長者飯堂開業了!
    昨日上午石岐街道又一批長者飯堂正式揭牌開業▲石岐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為長者飯堂揭牌為進一步推進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高質量發展,石岐街道依託餐飲企業合作模式,採取集中就餐目前,石岐街道長者飯堂已拓展至10家,服務將近700人次。
  • 禪城南莊首個社區長者飯堂正式啟用 飯菜品種多樣
    近日,禪城區南莊鎮吉利社區「長者飯堂」正式揭牌啟用,這是南莊鎮首個投入使用的社區級長者飯堂。該飯堂啟用,打通養老服務助餐「最後一公裡」。西紅柿炒蛋、沙葛炒肉片、芹菜香乾炒肉片、豆豉鯪魚燜南瓜……吉利社區長者飯堂的飯菜品種多樣、營養豐富,不僅管飽,還最大限度地做到從營養到口味合理搭配,且每餐最低只要10元。據了解,長者飯堂每周還將針對長者的身體狀況和多樣化的口味需求更新菜單。
  • 中山西區「老字號」變身長者飯堂
    7月中旬,這家老字號正式成為中山西區首家長者飯堂。目前,正式運營後註冊使用「西區長者飯堂小程序」的60歲以上老人達185人,消費人次341次。這家老人眼裡的「網紅燒味店」雲來客往,平均每天接待50至60位長者就餐。「我們不能把長者飯堂簡單理解為為長者解決吃飯問題的飯堂。
  • 網上訂餐、共享高校食堂 今年廣州長者飯堂將這樣建
    網上訂餐、共享高校食堂 今年廣州長者飯堂將這樣建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吳曉嫻  2018-03-28 截至2018年2月底,全市共有長者飯堂928個,比2016年底增長4倍。這是記者從3月27日上午召開的2018年廣州市養老大配餐服務提升工程第一次現場會上了解到的。
  • 廣州白雲區一餐廳變身長者飯堂 供應一周七天午晚餐
    原來,過去大半年來,白雲區太和鎮一直在持續摸索大配餐的開展模式,今年2月底與大眾餐廳合作,將其打造成了該鎮社區居家養老助餐點之一,長者享受到「專業的」服務,數月來就餐的人數有增無減,上述這位老人正是等候就餐的眾多長者之一。從本月起,該助餐點已擴展至一周七天午晚餐供應。這一「助餐點+餐廳(餐飲門店掛牌長者飯堂)」模式成為白雲區大配餐又一創新亮點,亟待社會慈善力量的支援助力。
  • 探訪澳門石排灣公屋群 住進來讓我「老有所依」
    中新社澳門12月17日電 (記者 田軍)題:探訪澳門石排灣公屋群 住進來讓我「老有所依」  「有房子住,有補貼,生活越來越好了」,現年65歲的澳門市民何偉文半躺在小區的椅子上曬著太陽,略顯得意地說。  做了40餘年建築工人的他比實際年齡老了許多,黝黑的皮膚,一臉的皺紋,笑起來只見一顆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