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如行人
生活本就是得失並存、笑淚交織的一個過程,不可能會一直稱心如意,所謂的「萬事順心」不過是人們嘴中逢年過節祝福語,對於生活的美好期望罷了。
我們雖然改變不了生活的現狀,但是我們卻能夠改變自己的心態,能夠看淡生活中的種種得失和是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專注於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不是將自己的目光定位在這些世俗嘈雜之上。
這裡送給大家蘇軾的一首詩: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
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
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這首詩便是蘇軾赫赫有名的代表作《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而這首詩的最後用一句「人間有味是清歡」則是這首詩的詩歌詩眼,也是廣泛流傳於後世的名句。
「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意思很明顯,清淡歡愉才能嘗出人間的最真實的味道。
清歡,意味著清淡歡愉,是人生最為睿智、高明的修為方式,更是一種人生的至高境界。
清歡,意味著放下一切,能夠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不再偽裝、不再擔憂,順其自然,乘風而來,踏雪而去。
魯迅先生曾說過: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皮。」
倘若是一個人一直過得太過壓抑和勞累,那麼壓抑和勞累便會成為一種常態和習慣,時間久了便嘗不到生活的甜。
學會清歡,更是讓自己的生活多一些輕鬆,讓自己愜意而活。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老和尚精心飼養了一株蘭花,每日都為之澆水,時常施肥,寺廟裡的人都能看出老和尚十分喜歡這株蘭花。
不料一日,一位小和尚在灑掃庭院時,將師傅精心飼養的蘭花盆失手打碎,小和尚對此憂心不已,他不知道該如何向師父交代。
後來老和尚得知了此事,只是風輕雲淡地笑了笑,小和尚不解,師傅的心血沒了,難道不會大發雷霆嗎?
老和尚看出了小和尚的疑惑,對之說道:我養蘭花是為了讓自己心情愉悅的,而不是為了生氣的。
生活就是如此,有時我們做事的初衷是為了讓自己開心,但很多時期總是事與願違,給自己滿滿地壓力和怨氣,不如改變自己的心態,以「清歡」面對生活種種。
人到中年,要懂得愜意而活,記住蘇軾這一句詩: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處處不瀟灑?生活處處是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