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另一個地球——天文館新展迎賓

2021-01-15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2020年8月18日,北京天文館「尋找另一個地球——從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主題展覽在A館東展廳迎來第一批觀眾。展覽由「運河」縱橫、星際信使、聆聽宇宙、致信M13、文明尋跡、他們在哪、估算銀河系、生命的形式、繁星點點、捕星捉影、一代利器、別有洞天、何處可棲等13個單元組成。沿展線緩步各展區,你可以從復古的火星儀上讀出17世紀「火星人挖運河」的喧囂,在旅行者號攜帶的金唱片中重溫地球人向地外文明的問好,甚至在 「哇!(Wow!)」信號的異常聲響中想像我們的近鄰或遠親。

尋找另一個地球」主題牆

你也可以模擬外星破譯員破解阿雷西博信息攜帶的人類消息,操控戴森球模型去體會高級文明的存在,並陪著德雷克計算銀河系中是否有百萬文明,然後跟著費米一起困惑地嘮叨:他們在哪兒?玻璃展櫃裡有阿西莫夫天才般猜想的六種生命形式,我們不知道的生命到底是善是惡?至少巨幅掛圖直白地顯示了科幻電影中善惡分明的地外生命的經典形象。

展廳一角
科幻電影中經典的地外生命形象

其實,我們至今還沒有發現外星生命的實錘證據,系外行星發現時間軸線銘記著人類「尋找另一個地球」的高光時刻。捕星捉影的獨門絕技,九天遨遊的窺星利器,描繪了超出我們想像的系外行星大世界。玩一次星際旅行大轉盤,你最不想去冒險的行星到底有多恐怖?在天球儀靜靜的旋轉中,每一個向外伸出的箭頭,是你幻想的星際移民的可能方向。

人類探索系外行星的高光時刻
圖5

圖5:琳琅滿目的行星寶盒,太陽系,行星系統的少數派

圖6

圖6:阿西莫夫的六種生命形式猜想,地球生命只是其中之一。

圖7

圖7:人類應該主動與外星文明聯繫嗎?你可以投入支持或反對的一票。

內容精彩豐富,設計卻大道至簡。整個展覽,以灰金為主色調,去除繁複,回歸簡潔。迄今為止,宇宙對生命而言,還是灰色調的,沒有色彩。只有被稱為「暗淡藍點」的滄海一粟的地球之上,生命頑強而孤獨地存在。在黑白灰營造的氛圍中,你能真切地體會到如紀錄片式的真實感和敘事性,以及文藝片式的人文關懷和審美情趣。

戴森球——高級文明利用恆星能源的方式
你肯定不想去的星球,看看那裡有多恐怖

「尋找另一個地球」主題展,在策劃初期就定義為非一次性臨展,保留了多次開發的可能性和價值潛力。展覽將可移動的設計思想貫穿始終,全部展示單元皆為獨立製作,每一個具體展項均設計靈巧,控制體量,便於拆卸和重裝。

相關焦點

  • 北京天文館開啟周六奇妙夜
    本報訊(記者 雷嘉)看北京天文館的鎮館之寶,聽天文專家講天文知識、在戶外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和火星、自己動手製作行星模型……本周末起,北京天文館將連續四周開啟周六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的夜場時段,大小觀眾可以提前預約購票,來參加和體驗四大主題活動。
  • 北京天文館奇妙夜登場!連續四周每周六開啟
    看北京天文館的鎮館之寶,聽天文專家講天文知識、在戶外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和火星、自己動手製作行星模型……本周末起,北京天文館將連續四周開啟周六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的夜場時段,大小觀眾可以可提前預約購票,來參加和體驗四大主題活動。
  • 北京天文館開啟周六奇妙夜 觀眾可以提前預約購票
    本報訊(記者 雷嘉)看北京天文館的鎮館之寶,聽天文專家講天文知識、在戶外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和火星、自己動手製作行星模型……本周末起,北京天文館將連續四周開啟周六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的夜場時段,大小觀眾可以提前預約購票,來參加和體驗四大主題活動。
  • 北京天文館開「夜場」慶60華誕
    開「夜場」、辦展覽、放映14部「北京國際科技電影展」優秀影片……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將迎來60華誕,從9月10日起一系列慶生活動拉開序幕。9月10日,北京天文館發布消息:9月將實行票價優惠,展廳票由每人10元優惠至5元、劇場票由每人45元或30元不等統一優惠至20元。10月1日起,恢復正常票價。
  • 北京天文館奇妙夜來了,連續四周每周六開放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記者今天(10月21日)從北京天文館獲悉,該館將於本周末起連續四周的周六開放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為夜場時段,觀眾可通過提前預約購票前來參觀,體驗奇妙的天文館之夜。
  • 北京天文館奇妙夜 領略秋季夜空的魅力
    【環球網文旅報導】暑期舉行的北京天文館科學之夜和延時開放是否令您有些意猶未盡呢?經過認真研究和精心準備,北京天文館將於10月24日(本周六)起,連續四周的周六開放夜場參觀,每周六17:30-21:00為夜場時段,觀眾可通過提前預約購票前來參觀,體驗奇妙的天文館之夜。
  • 北京天文館奇妙夜來了!連續四周每周六開啟
    北京天文館將於本周末起連續四周的周六開放夜場參觀,每周六17時30分至21時為夜場時段,觀眾可通過提前預約購票前來參觀,體驗奇妙的天文館之夜。天象廳內的模擬星空夜場開放期間,天文館將開放天象廳、宇宙劇場、4D劇場、3D劇場四大科普劇場。觀眾可在劇場內欣賞《奔向月球》、《撞擊與生命》、《天上的宮殿》等多部精彩的天文科普影片,感受宇宙的浩瀚和太空的絢爛。
  • 北京天文館周六開放夜場參觀,本周起至9月底每周六延時閉館
    北京天文館將有計劃地開放夜場參觀,自本周起至9月底,每周六延時開放至20時30分。資料圖 安旭東 攝觀眾可通過提前預約,到館欣賞《奇妙的星空》、《天上的宮殿》、《撞擊與生命》等多部精彩科普影片。全新科普展覽「尋找另一個地球——從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主題展覽也已開展。為配合北京消費季,北京天文館還連續推出了一系列文化科普活動和文創產品服務。其中,「月球·撞擊與生命」主題直播將於9月3日登錄網絡直播平臺快手;多款天文文創產品陸續上架,官方網店及微店正式投入運營。
  • 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
    10月24日晚上,北京天文館又啟夜場,「今夜星空」主題活動帶觀眾們領略秋季星空,探索神秘天象。「大家抬頭看,這就是此時此刻你頭頂的星空。」天象廳中,天文館鎮館之寶——蔡司九型光學天象儀為觀眾們打造了一片秋夜星空的夢境。
  • 這個上海人到各大洲尋找隕石 向天文館捐贈4件珍寶
    原標題:這個上海人到各大洲尋找隕石,向天文館捐贈4件珍寶  4年來,張勃的腳印出現在全球除南極外的各個大洲,只為探尋這些神秘的「天外來客」。  在上海天文館開工興建之際,上海市民張勃向上海科技館捐贈4塊隕石標本,它們都「來歷不凡」,將在天文館「天外來客」展區與公眾見面。「聽說上海要建天文館,我就想捐贈自己的藏品,這是一個市民義不容辭的事。」
  • 中國「最大」的天文館,耗資約6億建成,預計2021年正式開放
    人們對於地球之外的星球的好奇和摸索的腳步從未停歇,關於天文學的最粗糙的認識,應該是從地球是方是圓這一假說的探索開始。生活中我們也會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的博學。很多書的地方,我們叫圖書館,而能體驗到外面的太空環境,充滿天文知識的地方,就是天文館了,世界上總共有4000多座天文館。而我們國家真正算得上天文館的地方,本來只有北京有一個,不過我國又新建一個世界級別,最大的天文館建在上海,會緩解只有北京那一座正規的天文館的尷尬處境。
  • 北京天文館館長:某些行星會有生命 外星人一定存在
    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濤     克卜勒452b圍繞運行的是一顆與太陽相似的恆星,所以成為到目前為止最接近「另一個地球NASA說這個星球上可能有活火山,有存在生命的可能性,行星應該有60億年歷史,地球為45億年。此次一同發布的還有11顆同樣是直徑小於地球2倍,且運行於宜居帶內的疑似目標,還需要進一步的後續確認。       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做客中國新聞網《新聞大家談》,為網友解密地球「大表哥」。
  • 北京天文館發布下周值得關注天象:彗星將通過距離地球最近位置
    北京天文館17日發文介紹了20日開始一周中多個值得關注的天文現象。北京天文館介紹,本月初,一顆突如其來的大彗星出現在黎明時的夜空中,引起了天文愛好者們的廣泛關注。7月23日彗星過近地點,距離地球最近,大約0.69 天文單位,差不多有1億千米。此時彗星位於大熊座,在北鬥七星下方,亮度預計在2-3等,觀測時可以到遠離城市燈光幹擾的郊外,如果能使用小雙筒望遠鏡觀測,效果會很好。也可以嘗試用數位相機拍照,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選擇中短焦的鏡頭就行,鏡頭光圈開到最大,感光度設定的高一些,比如1600或更高,曝光幾秒鐘就可以拍下彗星的身影。
  • 天文館|一場跨越時間的對話
    何必遠赴千山,來北京天文館吧,這裡的建築會說話……1957年9月北京天文館開館迎賓,當時的北京天文館不僅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也是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在很多人心目中,天文館A館早已不是一座單純的建築,而是融入了幾代人共同記憶的時代坐標。
  • 全球最大天文館將落我國,這也許是地球上看宇宙最清晰的地方!
    也許天文學家和天文館可以給出權威解答。在2年後的2020年的上海,將有一座全球最大的天文館落成並開放。在這裡,能夠最大限度地接近宇宙,了解神奇的真相,還有重要的一點,這裡也將成為魔都上海的一個新的標誌。
  • 寓教於樂 社區天文館科普有「絕活」
    錦城社區的西南地區首個社區天文館——「錦悅星辰」就成了小朋友們感受星空、了解宇宙的場所,社區青少年來此可以了解天文知識,提升科學素養。抬頭仰望,八大行星沿著自己的軌道環繞太陽公轉,紅色系的火星、米色系的土星、藍色系的地球等豐富的色彩讓星空格外美麗 ,遠日點、近日點等天文現象清 晰 明確。目前,「錦悅星辰」已與貴州「天眼」等建立起聯繫,居民們坐在天文館便可實時觀測到雲貴高原上浩瀚的星空了。
  • 北京天文館新年夜呈現科普視聽盛宴
    2019年的最後一個夜晚,北京天文館星光璀璨、熱鬧非凡,近千名天文愛好者聚集在館內,共同參與由北京市科研院科學傳播中心主辦、北京天文館承辦的「擁抱漫天星辰,共享盛世華誕」主題新年夜活動,度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跨年之夜。
  • 半克「月巖」現身天文館(圖)
    ——繼2004年12月天文館新館的4D影院、3D影院、sgi數字劇場、太陽廳對外開放後,又有14個小型展區設備布展調試完畢。  感受宇宙神奇的同時,天文知識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腦海:水金地展區的外殼上一串串看似毫無關聯的數字,其實卻是地球半徑、地球距金星的距離等科學常識;佔據了館內南牆的兩幅巨型天文壁畫讓記者在不經意中飽覽了137億年宇宙變遷的畫卷……  「節目」加「展覽」天文館內容更充實  50多年前,當北京天文館的創始人李元在籤字向民主德國購買蔡司天象儀和天文望遠鏡時,他的手在微微發抖
  • 上海天文館接受了我捐贈的隕石標本,尋找、研究及收藏隕石的問題...
    上海天文館接受了我捐贈的隕石標本
  • 世界最大天文館之一:'蝴蝶酥'建築-上海天文館BIM應用
    天文館的主入口是一個巨大的懸挑結構,開了一個圓洞天窗。直徑為23米的球幕影院,是天文館最顯眼的部分。之所以把直徑設計成23米,是因為在天文館不遠有一個原型人工湖,名為滴水湖,直徑約為25000米。如果把滴水湖比作太陽,那麼球幕影院就是等比例縮小的地球,可以讓觀眾對太陽和地球的大小關係有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