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上海人到各大洲尋找隕石 向天文館捐贈4件珍寶

2020-12-20 東方網

原標題:這個上海人到各大洲尋找隕石,向天文館捐贈4件珍寶

  4年來,張勃的腳印出現在全球除南極外的各個大洲,只為探尋這些神秘的「天外來客」。

  在上海天文館開工興建之際,上海市民張勃向上海科技館捐贈4塊隕石標本,它們都「來歷不凡」,將在天文館「天外來客」展區與公眾見面。「聽說上海要建天文館,我就想捐贈自己的藏品,這是一個市民義不容辭的事。」談到捐贈的原因,張勃如是說。上海科技館副館長、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顧慶生表示,該館正在向全國公開徵集天文館藏品,希望獲得更多人的捐贈,也可出資購買。

  張勃扎著小辮、留著髭鬚,酷愛戶外運動。他是國際隕石學會會員、國際隕石收藏協會會員,很多藏品來自野外採集,故有「隕石獵人」稱號。此次他捐贈的4塊隕石標本中,一塊是稀有的西北非月球隕石,熔殼完整、品相極好,對上海天文館月球隕石收藏來說是「零的突破」;一塊是今年8月24日降落在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的目擊隕石,這是本年度最新鮮的目擊隕石,也是民間保有的少數幾塊班瑪隕石之一;一塊是IIIE型鐵隕石標本,來自新疆阿勒泰隕石雨,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規模最大的隕石雨,很可能發生在人類文明誕生前;還有一塊是在新疆新近發現的10公斤鐵隕石。經權威機構鑑定,這4塊隕石品相完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都是很珍貴的收藏品。

  圖片說明:張勃捐贈的西北非月球隕石(左)和班瑪縣隕石  上海科技館供圖

  張勃告訴記者,自己的隕石收藏愛好始於2008年。有一天半夜,在南海進行戶外運動的他,突然看到一道白光從天而降。這是什麼東西?當天上午,他就四處打聽、上網搜索。「估計是隕石墜落地球」,張勃得到了初步答案。「我被那天夜裡看到的場景震撼了,而且我這人屬於『一根筋』,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一定要問個明白。」於是,他打電話到114查號臺,詢問上海有沒有研究隕石的機構,隨後被轉接到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專家告訴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有長期研究隕石的科學家,就這樣,他結識了徐偉彪研究員。「徐老師指導我學習了很多隕石知識。藉助這些知識,我向外國藏家購買了不少隕石。從2012年起,我開始到各地採集隕石。」

  4年來,張勃的腳印出現在全球除南極外的各個大洲,只為探尋這些神秘的「天外來客」。地點的選擇主要有3類依據:一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網站上發布的隕石雨信息;二是我國古代文獻記載,如歷代觀象授時機構(如欽天監)的記錄、《左傳》《史記》等史書、詩詞中透露的信息(如蘇東坡《遊金山寺》中的「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三是有人看到的目擊隕石事件。根據這些信息,張勃攜帶金屬探測器前往沙漠、草原、山脈等各種地方,尋覓疑似隕石。

  在人跡罕至的野外,他通常僱傭當地人一起行動,帶獵槍防範野獸,用工具掘地三尺。「在新疆,我們挖出過古羅馬錢幣、元朝和明朝的箭頭、清兵衣服,白骨是經常見到的。在阿勒泰山脈,夜裡有時會聽到女人和孩子的嚎哭聲……」講起搜尋挖掘隕石的經歷,這個上海人滔滔不絕。

  今年8月24日晚上,在新疆的他接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電話,得知當天在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發生目擊隕石事件,巨大的聲響、沖天的白光,讓當地村民誤以為是飛機墜毀。兩天後,他就趕到班瑪,在當地公安部門的協助下,上山尋找班瑪隕石的蹤跡。那時,重約10公斤的大隕石已被政府部門獲取,但隕石撞擊地面時,產生了不少碎片。張勃利用金屬探測器、憑藉經驗在山上找了幾天,終於採集到幾十克疑似隕石碎片。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鑑定,它們都來自太陽系小行星帶。張勃將其中的60克標本捐贈給紫金山天文臺,將採集到的第二大碎片標本(重3克)捐贈給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

  顧慶生表示,非常感謝張勃的無私之舉,也希望有更多的公民向上海天文館捐贈藏品。天文館藏品徵集的範圍包括:與天文學、航天事業發展有關的文物、器物、檔案、儀器、影像資料、隕石標本、與隕石相關的文物器物等。所徵集藏品需要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夠反映藏品所屬年代天文學發展的特徵。所有徵集物品入選前,需經過專業機構認證鑑定。

相關焦點

  • 「隕石獵人」向上海天文館捐贈4件珍貴標本,足跡遍布各大洲
    「隕石獵人」向上海天文館捐贈4件珍貴標本,足跡遍布各大洲 上觀 2016-11-08 21:39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天文館接受了我捐贈的隕石標本,尋找、研究及收藏隕石的問題...
    上海天文館接受了我捐贈的隕石標本
  • 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
    首頁>浦東要聞>部門街鎮動態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信息來源:上海浦東門戶網站發布日期:2018-08-278月25日,建設中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
  • 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徵集藏品
    本報訊 (記者 馬亞寧)為豐富展覽內容,從即日起,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公開徵集天文館藏品。
  • 完整隕石坑,二○二○年上海天文館見
    ■本報記者沈湫莎建設中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昨天宣布,我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主體隕石坑—科研成果—科普講座—博物館收藏」的完整實證。在定於2020年開館的上海天文館中,人們將有幸見到這塊隕石的「全生命周期」。
  • 雲南「曼桂隕石」在滬亮相!上海科技館在我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
    會上展示了近日上海科技館工作人員和「隕石獵人」一同赴雲南回收的主體隕石坑(N22°2ˊ6"、E100°10ˊ29")以及一號隕石、二號隕石實物。它們將在上海天文館開館時與公眾見面。今年6月1日21時45分左右,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由東向西偏北方向飛行划過夜空。
  • 「曼桂一號隕石」「曼桂二號隕石」現身上海自然博物館
    昨天下午,這場隕石雨中最大的兩塊主體隕石「曼桂一號隕石」「曼桂二號隕石」現身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一同現身的還有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完整回收的主體隕石坑,這是我國首次完整回收的隕石坑。上海天文館開館後,它們都將與公眾見面,述說「天外來客」的故事。
  • 為什麼會假隕石泛濫?重點要文(5)隕石愛好者應掌握的隕石基礎知識
    這顆當初在中國邊境發現,重大3.5噸的鐵隕石,是隕石特展的目光焦點,大人小孩都看的嘖嘖稱奇。從四月份開始已經由七八萬次為了這顆超大鐵隕石慕名而來,連臺北市長也開心和隕石合影,收藏級認為天文館有欺騙民眾用的嫌疑。這顆隕石是假的,目前還是各說各話,不過收藏家認為,身為專業天文機構的天文館,必須負起責任給民眾一個答案。
  • 這些珍貴的「天外來客」將在上海天文館開館後與市民見面!
    今天,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主體隕石坑-科研成果-科普講座-博物館收藏」的完整實證。
  • 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 將在上海天文博物館收藏展示
    曼桂隕石主體隕石坑  東方網記者解敏、劉曉晶8月25日報導:今天,上海天文館(科技館分館)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主體隕石坑-科研成果
  • 最有收藏價值的隕石種類
    玻璃隕石,被稱為「天外來石」,稀有珍貴,自然有人愛好收藏。近幾年,國內漸漸興起了一股玻璃隕石收藏熱潮。三四年間,不僅玻璃隕石的價格飆升,國內玻璃隕石收藏市場也日漸成形。四五年前,玻璃隕石所帶來的經濟價值還不為人所熟知。據了解,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涉足隕石交易的人僅200人左右,而目前參與其中的已增至萬餘人。
  • 來日到滴水湖畔看星星 上海天文館建設啟動選址臨港新城
    昨天,記者從上海科技館獲悉,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項目獲得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立項批覆,標誌著經過兩年多籌備的上海天文館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項目選址臨港新城,毗鄰地鐵16號線滴水湖站,佔地面積5.8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
  • 北京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裡0.5克月巖成為「打卡點」
    北京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裡0.5克月巖成為「打卡點」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2月14日 13時41分
  • 北京天文館今日恢復開放,來了500人白天看星星
    北京天文館公共服務部副主任孟潔介紹,「天文館之前的瞬時最大承載量為5600人,按照承載量30%再稍減量,我們把預約限額定在1600人,上下午各800人。」本次,北京天文館開放玩轉星空、熒惑不惑、太陽家族、月球與隕石、巨眼觀天、宇宙探秘、宇宙穿梭、太陽廳八大展區。
  • 老漢目擊隕石降落眼前 系今年國內首次發現隕石
    5月27日下午,一塊隕石呼嘯著從天而降,正好落在放馬的宋老漢跟前。宋老漢發現的這塊隕石是我省近年首次發現的「天外來客」,宋老漢也成為國內第一個與降落隕石現場近距離接觸的人。日前,北京天文館的隕石專家張寶林先生到黑河市襄河農場採集了這塊珍貴的隕石,並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採訪。
  • 全球最大的上海天文館來啦,一波設計效果圖搶先看
    上海天文館向世人揭開了神秘面紗,項目由美國ennead建築事務所、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手設計,預計將在2021年開放。接下來,跟著天霸設計領略下上海天文館的獨特魅力吧。上海天文館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魔力太陽塔、青少年觀測基地、大眾天文臺、餐廳等附屬建築。在未來,人們將通過儀器設備和模擬體驗真正看清星空真實的樣子。
  • 上海天文館建設取得最新進展
    日前,於2016年11月8日開工的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經過兩年多的施工建設,已完成了主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結構驗收、鋼結構大懸挑卸載等重要關鍵節點,正在全面推進外幕牆工程和內部精裝修工程上海天文館是上海「十三五」期間重大市政文化公益項目和重要科普基礎設施,也是服務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舉措,它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與環湖北三路口,總用地面積58602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164平方米,包括一幢主體建築,以及一米望遠鏡、太陽塔、青少年探索營等附屬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全球建築面積最大的天文館。
  • 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星空之境」邀您飽覽絢麗星河
    作為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研究策劃的階段性成果之一,該展覽是上海科技館在天文科普領域持續輸出的一次集中體現,展示內容以國內外頂尖天文攝影作品為主,輔以罕見隕石、星象藝術品及科學多媒體裝置,通過多種手段把荒野之上的壯美帶回城市,讓可望不可及的蒼穹變得觸手可摘,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都可以在展覽中感受到星空的啟示。
  • 北京天文館今日恢復開放,每日預約限額1600人
    北京天文館公共服務部副主任孟潔介紹,本次開放天文館將觀眾流量控制在最大承載量的30%以內,「天文館之前的瞬時最大承載量為5600人,按照承載量30%再稍減量,我們把預約限額定在1600人,上下午各800人。」
  • 在建中的上海天文館航拍視頻來啦
    央視1套綜合頻道和13套新聞頻道今早並機直播「美麗中國 砥礪奮進」特別報導,聚焦在建中的上海天文館,最新出爐的航拍大片讓你先睹為快,一窺這棟精美建築的裡裡外外!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目前已完成了主建築及附屬建築的結構驗收、鋼結構大懸挑卸載等重要關鍵節點,預期2019年下半年建安工程竣工,2020年底展示工程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