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隕石獵人」向上海天文館捐贈4件珍貴標本,足跡遍布各大洲

2020-12-20 澎湃新聞

「隕石獵人」向上海天文館捐贈4件珍貴標本,足跡遍布各大洲

上觀

2016-11-08 21:39 來源:澎湃新聞

4年來,張勃的腳印出現在全球除南極外的各個大洲,只為探尋這些神秘的「天外來客」。  上海觀察 圖

在上海天文館開工興建之際,上海市民張勃向上海科技館捐贈4塊隕石標本,它們都「來歷不凡」,將在天文館「天外來客」展區與公眾見面。「聽說上海要建天文館,我就想捐贈自己的藏品,這是一個市民義不容辭的事。」談到捐贈的原因,張勃如是說。上海科技館副館長、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總指揮顧慶生表示,該館正在向全國公開徵集天文館藏品,希望獲得更多人的捐贈,也可出資購買。

張勃扎著小辮、留著髭鬚,酷愛戶外運動。

他是國際隕石學會會員、國際隕石收藏協會會員,很多藏品來自野外採集,故有「隕石獵人」稱號。

此次他捐贈的4塊隕石標本中,一塊是稀有的西北非月球隕石,熔殼完整、品相極好,對上海天文館月球隕石收藏來說是「零的突破」;一塊是今年8月24日降落在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的目擊隕石,這是本年度最新鮮的目擊隕石,也是民間保有的少數幾塊班瑪隕石之一;一塊是IIIE型鐵隕石標本,來自新疆阿勒泰隕石雨,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規模最大的隕石雨,很可能發生在人類文明誕生前;還有一塊是在新疆新近發現的10公斤鐵隕石。經權威機構鑑定,這4塊隕石品相完好,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都是很珍貴的收藏品。

張勃告訴記者,自己的隕石收藏愛好始於2008年。有一天半夜,在南海進行戶外運動的他,突然看到一道白光從天而降。這是什麼東西?當天上午,他就四處打聽、上網搜索。「估計是隕石墜落地球」,張勃得到了初步答案。「我被那天夜裡看到的場景震撼了,而且我這人屬於『一根筋』,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一定要問個明白。」於是,他打電話到114查號臺,詢問上海有沒有研究隕石的機構,隨後被轉接到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專家告訴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有長期研究隕石的科學家,就這樣,他結識了徐偉彪研究員。「徐老師指導我學習了很多隕石知識。藉助這些知識,我向外國藏家購買了不少隕石。從2012年起,我開始到各地採集隕石。」

張勃捐贈的西北非月球隕石(左)和班瑪縣隕石  上海科技館供圖

4年來,張勃的腳印出現在全球除南極外的各個大洲,只為探尋這些神秘的「天外來客」。

地點的選擇主要有三類依據:一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網站上發布的隕石雨信息;二是我國古代文獻記載,如歷代觀象授時機構(如欽天監)的記錄、《左傳》《史記》等史書、詩詞中透露的信息(如蘇東坡《遊金山寺》中的「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三是有人看到的目擊隕石事件。

根據這些信息,張勃攜帶金屬探測器前往沙漠、草原、山脈等各種地方,尋覓疑似隕石。

在人跡罕至的野外,他通常僱傭當地人一起行動,帶獵槍防範野獸,用工具掘地三尺。「在新疆,我們挖出過古羅馬錢幣、元朝和明朝的箭頭、清兵衣服,白骨是經常見到的。在阿勒泰山脈,夜裡有時會聽到女人和孩子的嚎哭聲……」講起搜尋挖掘隕石的經歷,這個上海人滔滔不絕。

2016年8月24日晚上,在新疆的他接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電話,得知當天在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發生目擊隕石事件,巨大的聲響、沖天的白光,讓當地村民誤以為是飛機墜毀。兩天後,他就趕到班瑪,在當地公安部門的協助下,上山尋找班瑪隕石的蹤跡。那時,重約10公斤的大隕石已被政府部門獲取,但隕石撞擊地面時,產生了不少碎片。張勃利用金屬探測器、憑藉經驗在山上找了幾天,終於採集到幾十克疑似隕石碎片。經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鑑定,它們都來自太陽系小行星帶。

張勃將其中的60克標本捐贈給紫金山天文臺,將採集到的第二大碎片標本(重3克)捐贈給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

顧慶生表示,非常感謝張勃的無私之舉,也希望有更多的公民向上海天文館捐贈藏品。天文館藏品徵集的範圍包括:與天文學、航天事業發展有關的文物、器物、檔案、儀器、影像資料、隕石標本、與隕石相關的文物器物等。所徵集藏品需要具有一定代表性,能夠反映藏品所屬年代天文學發展的特徵。所有徵集物品入選前,需經過專業機構認證鑑定。

(原標題:這個上海人到各大洲尋找隕石,向天文館捐贈4件珍寶,作者:俞陶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探索

上海天文館接受了我捐贈的隕石標本,尋找、研究及收藏隕石的問題,問我吧!

關鍵詞 >> 上海天文館,隕石

相關推薦

評論(21)

相關焦點

  • 這個上海人到各大洲尋找隕石 向天文館捐贈4件珍寶
    原標題:這個上海人到各大洲尋找隕石,向天文館捐贈4件珍寶  4年來,張勃的腳印出現在全球除南極外的各個大洲,只為探尋這些神秘的「天外來客」。  在上海天文館開工興建之際,上海市民張勃向上海科技館捐贈4塊隕石標本,它們都「來歷不凡」,將在天文館「天外來客」展區與公眾見面。「聽說上海要建天文館,我就想捐贈自己的藏品,這是一個市民義不容辭的事。」
  • 上海天文館接受了我捐贈的隕石標本,尋找、研究及收藏隕石的問題...
    上海天文館接受了我捐贈的隕石標本
  • 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徵集藏品
    本報訊 (記者 馬亞寧)為豐富展覽內容,從即日起,上海天文館向全國公開徵集天文館藏品。
  • 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
    首頁>浦東要聞>部門街鎮動態上海天文館獲贈隕石和隕石坑信息來源:上海浦東門戶網站發布日期:2018-08-278月25日,建設中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
  • 雲南「曼桂隕石」在滬亮相!上海科技館在我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
    會上展示了近日上海科技館工作人員和「隕石獵人」一同赴雲南回收的主體隕石坑(N22°2ˊ6"、E100°10ˊ29")以及一號隕石、二號隕石實物。它們將在上海天文館開館時與公眾見面。今年6月1日21時45分左右,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現一個火球,由東向西偏北方向飛行划過夜空。
  • 完整隕石坑,二○二○年上海天文館見
    ■本報記者沈湫莎建設中的世界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昨天宣布,我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主體隕石坑—科研成果—科普講座—博物館收藏」的完整實證。在定於2020年開館的上海天文館中,人們將有幸見到這塊隕石的「全生命周期」。
  • 這些珍貴的「天外來客」將在上海天文館開館後與市民見面!
    今天,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隕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主體隕石坑-科研成果-科普講座-博物館收藏」的完整實證。
  • 為什麼會假隕石泛濫?重點要文(5)隕石愛好者應掌握的隕石基礎知識
    ,是研究地外物質與太陽系的珍貴科學標本,對於天文學的終極目標移民太空延續人類的生命有著偉大的意義與使命,歐美很早已 有系統的研究,我國從1976年吉林隕石雨在嫦娥之父歐陽自遠院士帶領之下建立我國天體化學與隕石研究的開端與基石,與此同時英國不列顛自然歷史博物館於 1976年已達1320次隕落隕石標本的收藏與研究。
  • 最有收藏價值的隕石種類
    玻璃隕石可以保持數以十億計年份基本保持不變。科 隕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無聲的詩,是不朽的畫,古往今來許多的文人雅士都與隕石結下了不解之緣,隕石,被稱為「天外來石隕石(meteorite)是地球以外未燃盡的宇宙流星脫離原有運行軌道或成碎塊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也稱「隕星」。大多數隕石來自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
  • 「曼桂一號隕石」「曼桂二號隕石」現身上海自然博物館
    昨天下午,這場隕石雨中最大的兩塊主體隕石「曼桂一號隕石」「曼桂二號隕石」現身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科技館分館)。一同現身的還有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完整回收的主體隕石坑,這是我國首次完整回收的隕石坑。上海天文館開館後,它們都將與公眾見面,述說「天外來客」的故事。
  • 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 將在上海天文博物館收藏展示
    曼桂隕石主體隕石坑  東方網記者解敏、劉曉晶8月25日報導:今天,上海天文館(科技館分館)宣布,中國首次完整回收隕石坑、首次獲得西雙版納目擊石全記錄實證,形成了「火流星目擊視頻-隕石主體-主體隕石坑-科研成果
  • 北京天文館首次回收隕石坑 泥土呈放射狀(圖)
    昨天22時許,國內著名隕石專家、北京天文館高級工程師張寶林興奮地給記者打來電話,此時距離他走下回京的動車僅兩個多小時。  隕石摸上去還是熱的  「按照測算,全國範圍內有人目擊且獲得回收的隕石平均每年有一次,今年的幸運地是山西。」
  • 北京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裡0.5克月巖成為「打卡點」
    北京天文館月球-隕石展區裡0.5克月巖成為「打卡點」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2月14日 13時41分
  • 習大大去哪兒:3年足跡遍布五大洲
    摘要: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不辭勞苦,足跡遍及亞、非、歐、北美、南美、大洋洲六個大洲。以大範圍的地理位移勾勒出一幅彰顯國際格局的地緣大地圖,將「中國夢」和「亞太夢」、「世界夢」緊密相連。
  • 科普:珍貴的無球粒隕石你了解多少?
    : 原始無球粒隕石 (3個) 、小行星成因無球粒隕石(3個) 、 HED隕石 (3個) 、月球隕石 (3個) 、SNC無球粒隕石(4個)。W群隕石(Winonaites)W群隕石(Winonaites),是以1928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發現的Winona隕石的特徵標本命名。
  • 上海科技館舉辦日食特展 為天文館開放提前預熱
    上海科技館舉辦日食特展 為天文館開放提前預熱央廣網上海7月21日消息(記者周洪)上海科技館21日起推出原創策劃的「日月魅影——日食特展」,線上線下展同步推出。與此同時,21日起上海科技館、自博館兩館恢復團體接待和影院開放。
  • 「蝴蝶公公」冉啟堂:五萬餘枚昆蟲標本捐贈博物館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說:「這一次,我們特意趕來貴州,一是為冉老多年來堅持收集昆蟲標本的精神致敬,其次,為老人到各地巡展,向眾人科普昆蟲知識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感動,老人的此次捐贈填補了研究貴州片區昆蟲的空白,具有重要意義。」冉啟堂是從江縣退休幹部。
  • 20多年收藏5萬枚昆蟲標本!凱裡「蝴蝶爺爺」:全部捐給博物館
    7月4日上午,今年86歲的凱裡「蝴蝶爺爺」冉啟堂正式將自己收藏了20多年的5萬餘枚昆蟲標本捐贈給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博物館,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一行從上海趕赴凱裡,向冉老頒發了榮譽證書。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殷館長表示:「我們特意趕來貴州,是為向老人多年來堅持收集昆蟲標本的精神,和在各地巡展介紹科普昆蟲知識的無私致敬,此次捐贈填補了昆蟲研究在貴州片區的很大一片空白,具有重要意義。」
  • 來日到滴水湖畔看星星 上海天文館建設啟動選址臨港新城
    昨天,記者從上海科技館獲悉,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建設項目獲得市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的立項批覆,標誌著經過兩年多籌備的上海天文館建設工程正式啟動。項目選址臨港新城,毗鄰地鐵16號線滴水湖站,佔地面積5.8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
  • 《恐龍足跡》匯集近400張珍貴照片 恐龍用兩足還是四足行走
    甘肅永靖縣鹽鍋峽,世界上最精彩的足跡化石點之一:一群30來米長的大夏巨龍到古湖畔喝水。禽龍群喜歡跟著這些大傢伙,因為總能揀到點便宜。幾隻肉食性馳龍尾隨而至,打算捕捉那些老弱病殘做大餐,驚起岸邊棲息的水鳥和翼龍——一億多年前的各大類生物,將腳印留在了同一片湖灘上。足跡獵人根據這些足跡化石,復原出當時的熱鬧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