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長期以來房地產都是理財的硬通貨,相較黃金、股市,一直都隨著政策兩邊搖擺,股市行情不好,到地產買一波。如果問題提供者是股市精英,或者說有高人指點,且有大把的時間投身股市,那麼不妨在股市遨遊大殺四方。
否則,就去撿漏看看二手學區房,撿漏七原則助你投資無憂。
一是在總價可承受範圍內,儘可能只考慮品牌房企的,比如萬科,綠城等。
二是到二手房的物業辦公室諮詢業主使用的物業方APP(比如萬科物業用的是住哪兒APP),自行下載登錄看業主發的動態,重點看業主投訴的內容和出售二手房的信息,權衡的要素是樓板隔音情況,住戶素質,停車位是否富餘(一線城市車位是買不到的,二線城市買不到停車位的是中等及富人區,停車位沒人買的是安置為主的老小區,這是結合品牌房企開發的小區來說的,評價不包含其他小區。)
三是綜合比對擬購買樓盤和周邊樓盤的價格差,高出周邊房價三分之一以上的不要考慮購買,作為投資來說這樣的價格已經沒有肉吃了,喝湯都難。
四是投資規避要素,帶電梯多層住宅最佳,小高層次之,高層最次的購買原則。以及超過三十層特別是規劃三十二至三十四層的住宅,樓板幾乎都很薄不隔音。再就是高層住宅不要買五層以下的房子,住戶眾多樓下一點響動就吵得人難以入睡,就算是投資也不要買,畢竟你要賣出去的。
五是在綜合考慮上述四個核心點之後,只選擇性價比最好的,說白了就是小區裡價格最便宜的二手房,最重要的是小區裡面價格最便宜的房子,不要去過問裝修老舊,只要採光好,房型方正,最好三房戶型。
六是既然投資,你就要計劃放手上幾年就拋出去賣掉,現在國家對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炒的政策一貫重申,二手房買賣的政策一再限制,最好是持有五年就賣掉。
七是投資買房的城市選擇,儘可能選擇省會城市及相鄰城市圈,說不定哪天就併入了。對於手上富裕的投資者來說,可以多看看長三角一塊的新商品房,畢竟很多城市的新商品房因為限價比二手房還低,買到就是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