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肯定比以前要大,這是肯定的。但是有名額限制,客觀上影響了職級並行最大效能的發揮。這也是事實。當然,前提還得看是在哪一級平臺。
按照職級並行之前的政策,市縣兩級非領導崗位(主任科員和副主任科員)的設置,原則上要求不超過領導職務(科級領導)的50%。假設一個鄉鎮有30名公務員,科級領導是14名,那麼主任科員和副主任科員可以設置7名。以對半來分,主任科員也就是3名,那麼一個鄉科級副職最多也就三四個機會晉升主任科員。
而按照2019年新近實施的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市縣兩級一至四級主任科員名額可以設置公務員職數的60%,其中一二級主任科員不超過一至四級主任科員總數的50%。同樣以鄉鎮30名公務員為例,按照新規定可以設置一至四級主任科員18名,以50%對開,一二級主任科員有9名,一二級主任科員內部可以調劑名額,換言之,再怎麼樣二級主任科員也有五六名,甚至可以多到七八名,比原來非領導職務的3名主任科員要多,對於副科晉升正科來說顯然機會要多。更何況,職級並行後,還有三級主任科員這一層級的職數,其待遇本身也比副科實職高,幾重利好加起來,對於基層公務員來說意味著機會增多,晉升更快,這是基本事實,是毋庸置疑的。經常有人說新的職級並行政策不好,顯然不符合客觀事實,只是部分人對政策不滿的發洩而已。
為什麼很多人對政策不滿,主要矛盾的焦點集中在名額比例上,把職級並行當作普惠政策,認為設置職數比例限制了部分人的晉升,從而忽略了整體職數增多的事實。在利益面前,人人都希望得利,這是人性所致,有人這麼想情有可原。但再怎麼抱怨,不能否認職級並行對於提升基層公務員待遇的積極意義。
以前在縣鄉兩級,幹到副科實職,想晉升正科待遇的主任科員,難度可以說相當大,再往上想要享受副處待遇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現在職級並行後,只要自己不犯大的錯誤,有了副科實職後,晉升一個正科待遇的二級主任科員並不是太難的事,熬資歷、熬年限遲早都能解決,再往上晉升一級主任科員,說不定以後還有機會晉升四級調研員,享受副處待遇。
而在地市以上機關,副科實職再往上走的空間就大多了,一方面可以提拔實職正科,實職正科不行,至少可以解決二級和一級主任科員待遇,幹到退休怎麼樣也有四級調研員。而在以前,地市一級的副科想逐步成長為副調研員,難度太大。
總的來說,職級並行後對於公務員晉升始終是好事,不過基層名額相對受限,確實也很糟心,局部也有人為因素影響在裡面,客觀上影響了公眾對這個政策的觀感和評價,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況且又不是普惠性政策,很難滿足所有人利益,有人不滿、抱怨再正常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