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辭,除了張口就來的「您」、「親」,你知道「尊上、拜服、仁公」嗎?謙辭,除了被用濫的「鄙人」,你知道「小可、家慈、舍親」嗎?
雖然現在網絡語言越來越盛行,但在好多正式場合,我們還時常會用到傳統的禮儀用語,如果弄不清楚使用規則,結果會鬧出很多笑話。請看下面的例子:
1、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朱軍在訪談節目中競稱被訪者的父親為家父。(應為令尊)
2、某著名出版社在自己送出的檯曆上赫然印著「某某出版社惠贈」字樣。(應為敬贈)
3、某位外國人見到一對中國夫婦,他誇獎其中的女士漂亮女士的丈夫回答:「哪裡!哪裡!」 對方不明就裡說:「頭髮、眉毛眼睛、鼻子、嘴都漂亮!」
同樣,如果在合適的場合,我們能使用恰當的禮儀用語,則能很好地表現出自己的知識和涵養。相信好多家長朋友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知禮節、懂禮儀,同時,這些知識也是孩子們中考、高考中的必考點。人民日報總結了「中華禮儀用語大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學習我國日常生活中的傳統禮儀用語。
初次見面說「久仰」;很久未見用「久違」;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請人批評用「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
請給方便用「借光」;求人指教用「賜教」;
向人道賀用「恭喜」;看望別人用「拜訪」;
賓客來訪用「光臨」;讚賞見解用「高見」。
看望別人用拜訪,賓客來到用光臨;
來客登門稱貴賓,招待不周說怠慢;
陪伴朋友用奉陪,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迎接表歉用失迎;
別人離開用再見,請人不送用留步;
請人收禮用笑納,辭謝饋贈用心領。
讀人文章用「拜讀」,請人改文用「斧正&34;拜&34;恭&34;恭喜發財&34;恭賀新禧"。 ①「家」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或年紀大的親戚。如:家父、家尊、家嚴、家君:稱父親;家母、家慈:稱母親;家兄/家姐:稱哥哥/姐姐;家叔:稱叔叔。 ②「舍」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低或年紀小的親戚。如:舍弟/舍妹:稱弟弟/妹妹;舍侄:稱侄子;舍親:稱親戚。 ③「小」字一族: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人或事物。如: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間的謙稱自己;小兒/小女:謙稱自己的兒子/女兒;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稱;小店:謙稱自己的商店。 ④「老」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如:老朽:老年人謙稱自己;老身:老年婦女謙稱自己。 ⑤「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請求別人。如:敢問:用於問對方問題;敢請:用於請求對方做某事;敢煩:用於麻煩對方做某事。 ⑥「愚」字一族:用於自稱的謙稱。如:愚兄:向比自己年輕的人稱自己;愚見:稱自己的見解;也可單獨用「愚」謙稱自己。 ⑦「拙」字一族: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東西。如:拙筆:謙稱自己的文字或書畫;拙著、拙作:謙稱自己的文章;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⑧「敝」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敝人:謙稱自己;敝姓:謙稱自己的姓;敝處:謙稱自己的房屋、處所;敝校:謙稱自己所在的學校。 ⑨「鄙」字一族:用于謙稱自己或跟自己有關的事物。如:鄙人:謙稱自己;鄙意:謙稱自己的意見;鄙見:謙稱自己的見解。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明之國、禮儀之邦,謙遜明禮是我們民族的美德。傳統禮儀用語之美,在樸實無華中透著一腔真誠,無論什麼時候,中華傳統文化都需要繼承和發揚。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督促孩子的學業,更應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品性,尤其是言談習慣,應從小培養。家長朋友們可以收藏,有時間跟孩子們一起學習、進步,相信這對孩子的品性培養會有很大幫助。五、謙辭大全
結束語: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智慧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