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頭次見用久仰,久不見說久違 你會用這些禮儀用語嗎
專家:禮儀用語很有恢復使用的必要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有網友覺得這些用語屬繁文縟節,但也有覺得這體現了傳統禮儀的用語之美,表示這樣的言語在樸實無華中透著一腔真誠。
有一些獨具思考精神的人分析道:網友在總結的這份「中華禮儀用語」面前用了「快要失傳」四個字,顯示了一種深刻的危機意識。那麼,專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了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的一位教授,她告訴記者,這些詞語都是「謙詞」、「敬辭」,網友所總結的這份用語中的很多說法,確實已經鮮有人使用了。但是這份包含了三十多條的用語中,大多數不但沒有過時,而且很有恢復使用的必要。有網友認為這些過時,恰恰是因為用的人少了。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用語是語言文明的重要體現,我們應該維護自己完整的禮儀用語體系。如果有人用了這些用語,別人會覺得使用者有教養,懂禮數。」(揚子晚報記者 李 衝)
中華禮儀用語
頭次見面用久仰,
很久不見說久違。
認人不清用眼拙,
向人表歉用失敬。
請人批評說指教,
求人原諒用包涵。
請人幫忙說勞駕,
請給方便說借光。
麻煩別人說打擾,
不知適宜用冒昧。
求人解答用請問,
請人指點用賜教。
贊人見解用高見,
自身意見用拙見。
看望別人用拜訪,
賓客來到用光臨。
陪伴朋友用奉陪,
中途先走用失陪。
等待客人用恭候,
迎接表歉用失迎。
別人離開用再見,
請人不送用留步。
歡迎顧客稱光顧,
答人問候用託福。
問人年齡用貴庚,
老人年齡用高壽。
讀人文章用拜讀,
請人改文用斧正。
對方字畫為墨寶,
招待不周說怠慢。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