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面還說「久仰」嗎 專家:傳統習俗禮儀依然可用

2020-12-27 東方網

  

  餘儒文製圖

  東方網1月10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年關將至,微博一個帖子引起了網友的爭議和討論。這篇帖子從幾個方面介紹一些已經被淡忘的傳統習俗禮儀包括:7種《不宜送人東西》,20種《過年習俗》和30條《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等。不少網友紛紛轉帖,熱議說:「一定要轉,要失傳啦!」

  網友吐槽

  專門說禮儀用語有點「酸」

  「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認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請人幫忙說勞駕,請給方便說借光。麻煩別人說打擾,不知適宜用冒昧……」對於這些文明禮儀用語,老少表現出了不同的認同度。

  青年報記者在採訪一些年輕人,當被問到「貴姓」時,他們直接回答「姓……」同樣的問題在詢問中年或者老年人時,他們多數會說「免貴姓……」對此,年輕人的解釋是:「這樣說我覺得好做作。」

  此外,還有網友看完後將傳統禮儀用語和現在流行的網絡用語一一對應起來,比如「求人解答用請問」被翻譯成「元芳你怎麼看」,「向人祝賀道恭喜」則變成了「喜大普奔」,「中途先走用失陪」則直截了當成了「閃人」。

  在網絡上有大V表示,「傳統禮儀,沒有敬煙陪酒,沒有八面玲瓏,傳統禮儀用語之美,在於樸實無華中透著一腔真誠!如此美的語言你還知道多少?你的孩子還知道多少?」但是,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傳統禮儀需要傳承,也要順應社會發展,但最重要的是保存禮貌的精神而非言語上的形式。網友「@紅色旋光」提出,假如在當今社會,女人初次見長輩還得道萬福「小女子給您請安了」,「酸不酸哪?」

  禮儀專家

  許多傳統不代表「朽木不堪」

  對此,上海市禮儀協會相關負責人唐子淵表示:「禮儀用語等是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積澱和再現,是體現民族認同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本位文化,不能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而忘記自己的本位文化。」

  談及如何進行人際交往,唐子淵補充道,「與人打交道所謂『禮無不答』,但也不能過於自謙。」她還認為,中國傳統禮儀,不是只適合古代的,現今很常用,比如「久仰大名」,「幸會」,不是說古代的傳統禮儀用語現在用已經「朽木不堪」了,它並沒有過時,還是很時尚。據其透露,為積極弘揚中國傳統禮儀文化,上海市禮儀協會也為中央文明辦策劃了中國傳統節慶禮儀系列公益廣告。

  對於傳統禮儀被淡化,唐子淵表示出擔憂,「本位文化的流失,國家的根基也會動搖。不僅語言禮儀,中國的家庭禮儀等傳統禮儀都是傳統文化的象徵,這體現了民族的凝聚力。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審專家徐華龍也認為,「這對文化會帶來很大的衝擊。」

  [7種禁忌]

  專家:禁忌、習俗辯證看待

  「中國人必須知道7種東西不能送,不能送鐘錶,不能送鞋……」微博裡如是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禁忌習俗,有網友認為這是一種迷信,不以為然。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評審專家徐華龍表示:「這是在特殊情況下的一些禁忌,也是普遍的一種習俗,與諧音有關。古時候送鞋是女子贈與其愛慕男子的一種禮物,象徵一種和諧美滿,其實也是一種習俗,過去並無邪氣之說。」

  「把很多東西歸到迷信方面也是不準確的,比如祭祖、掃墳。放炮仗是因為古時為了驅趕鬼魅,帶來一種喜慶的氛圍。本身習俗忌諱可能與迷信有關係,但現在更賦予一種積極的意義,人們通過這些習俗寄託美好願望,與迷信的關係早已淡化,或者說意義的轉變使之不應被稱為迷信。」

  所以對於網上流傳的一些規矩習俗,應當辯證看待,理性選擇,不能盲從,也不能一味摒棄。

相關焦點

  • 久仰失敬拜託勞駕奉陪……你會說傳統禮儀用語嗎
    @網絡新聞聯播:【那些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你還知道多少?你的孩子還知道多少?  記者追訪:「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認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近日,一組「中華禮儀用語」吸引了網友們的目光。但網友們各執一詞。年輕人大多認為,有些詞語已經不適合在現代生活中使用,應該將其淘汰;而中老年人則堅定贊同將這些禮儀用語發揚光大,提高當代人的素質。
  • 頭次見用久仰,久不見說久違 你會用這些禮儀用語嗎【2】
    原標題:頭次見用久仰,久不見說久違 你會用這些禮儀用語嗎   專家:禮儀用語很有恢復使用的必要   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有網友覺得這些用語屬繁文縟節,但也有覺得這體現了傳統禮儀的用語之美,表示這樣的言語在樸實無華中透著一腔真誠。
  • 見面道久仰 敬語「久違」了 網友:就怕感覺虛偽做作
    原標題:見面道久仰 敬語「久違」了 網友:就怕感覺虛偽做作   「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認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請人幫忙說勞駕,請給方便說借光……」 近日,網友@作家文道 總結了一系列「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經過大V轉發後,引發眾多網友的熱烈討論。
  • 頭次見用久仰,久不見說久違 你會用這些禮儀用語嗎
    原標題:頭次見用久仰,久不見說久違 你會用這些禮儀用語嗎   近日,網友「作家文道」總結了一系列「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經過大V轉發後,引發眾多網友的熱烈討論。有大V表示,「傳統禮儀,沒有敬煙陪酒,沒有八面玲瓏,傳統禮儀用語之美,在樸實無華中透著一腔真誠!」
  • 「我去」掛嘴邊「久仰」很陌生 中華禮儀用語快要失傳了?
    天津頻道 「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認人不清用眼拙,向人道歉用失敬……」近日,一位網友總結了一系列中華禮儀用語,並稱之為「快要失傳」,此舉引發熱議。初次見面,會大方地「嗨」;有時請人幫忙,也會說「拜託啦」;問別人名字時就直接說:「你叫什麼呀?」。「久仰、勞駕、奉陪……誰平時會跟朋友這麼說話啊。一般跟年紀大的長輩說話時才用到一些。」小張說道。    此外,聽到記者口中的這些禮儀用語,還有大學生直接與現在流行的網絡用語一一對應起來。
  • 評論:禮儀用語將失傳還是被傳承?
    這篇帖子從幾個方面介紹一些已經被淡忘的傳統習俗禮儀,包括:7種不宜送人東西,20種過年習俗和30條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等。有大V表示,「傳統禮儀,沒有敬煙陪酒,沒有八面玲瓏,傳統禮儀用語之美,在樸實無華中透著一腔真誠!」但是,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傳統禮儀需要傳承,也要順應社會發展,但最重要的是保存禮貌的精神而非言語上的形式。
  • 快失傳的禮儀語:頭次見用久仰 好久不見說久違
    有大V表示,「傳統禮儀,沒有敬煙陪酒,沒有八面玲瓏,傳統禮儀用語之美,在樸實無華中透著一腔真誠!」這一觀點獲得了不少網友的共鳴。但是,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傳統禮儀需要傳承,也要順應社會發展,但最重要的是保存禮貌的精神而非言語上的形式。
  • 網友總結快要失傳中華禮儀用語 引發熱烈討論
    圖片來自@作家文道 微博  網友觀點不一:有人認為不能丟棄傳統 有人擔心真用起來或顯虛偽做作  「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認人不清用眼拙,向人表歉用失敬;請人批評說指教有大V表示,「傳統禮儀,沒有敬煙陪酒,沒有八面玲瓏,傳統禮儀用語之美,在於樸實無華中透著一腔真誠!如此美的語言你還知道多少?你的孩子還知道多少?」這一觀點獲得了不少網友的共鳴。  但是,也有很多網友表示,傳統禮儀需要傳承,也要順應社會發展,但最重要的是保存禮貌的精神而非言語上的形式。網友「@紅色旋光」提出,假如在當今社會,女人初次見長輩還得道萬福「小女子給您請安了!」
  • 青島市文明辦推出15條"您懂得別忘了"傳統禮儀提示語---中國文明網
    您懂得,初次見面說「久仰」(圖片來源:青島早報)  權威發布>>>15條傳統禮儀提示語出爐  您懂得初次見面說「久仰」,別忘了好久不見稱「久違」;您懂得看望別人說「拜訪」,別忘了請人別送稱「留步」;您懂得詢問姓氏說「貴姓」,別忘了回答問詢稱「免貴」……繼「您懂得 別忘了」20條文明細節提示語公布後,15條「您懂得 別忘了」傳統禮儀提示語出爐。
  • 帶你見識不同國家見面禮儀(組圖)
    每個國家不同的文化傳統往往會衍生出不同的禮儀習俗,因此每個國家以示友好的見面禮儀也各有千秋。即使人們知道如何噓寒問暖,但在陌生的國度如何大方得體地行見面禮儀卻著實讓人為難。下面,就讓我們跟著美國《赫芬頓郵報》一起去看看不同國家的見面禮儀吧!
  • 久仰造句和解釋_久仰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久仰(jiǔ yǎng),謙詞敬詞。早已仰慕。與人初次見面時的客氣話。[周而復《上海的早晨》:「(他)彬彬有禮地走上一步,點了點頭,說:『久仰,久仰,三太太。』」]久仰在教材中的例句:1、沃克醫生肅然起敬:「啊,川中名將,久仰久仰,認識你很榮幸。」劉伯承友好地把手伸了過去。
  • 馬來西亞市場分析:商務禮儀、習俗及禁忌
    國花: 朱槿(錦葵科) 馬來西亞的禮儀和禁忌 馬來西亞不禁止一夫多妻制,但注意不要談及其家務事。 馬來人還沒有固定的姓,所以在稱呼他們時並不以他們的姓作為稱呼。馬來人的名字可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中間隔著「bin」或「binti」,有時會省略。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
  • 都變了都變了 網友驚呼:傳統禮儀用語快失傳啦
    原標題:都變了都變了 網友驚呼:傳統禮儀用語快失傳啦   「頭次見面用久仰,很久不見說久違。請人批評說指教,求人原諒用包涵……」這些看起來「文縐縐」的語句,最近被網友「@作家問道」總結起來,以「快要失傳的中華禮儀用語」為題發到微博上,引起無數網友轉發、討論。
  • 帶你見識不同國家見面禮儀
    帶你見識不同國家見面禮儀  1.義大利、西班牙和大部分歐洲國家  在義大利、西班牙和歐洲大部分國家,兩個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親吻彼此的臉頰  2.法國  法國的親吻禮儀比較複雜:先親吻對方的右側臉頰,親吻的次數會因為不同的地區而有所差異,有些地區只吻一下,而在法國北部的大部分地區見面需要親吻五下。注意靈活地隨機應變就好了。  3.德國  親吻面頰在德國很常見,不過通常只是在臉頰左側親吻一下。
  • 看電影學英語:初次見面,除了nice to meet you還可以這樣說
    導語:見面寒暄是人際交往的禮儀,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素未謀面的熟人,該如何用英語表達相識的喜悅呢?看電影學英語,初次見面,該如何表達自己很開心見到對方呢?見面1. It's a pleasure to make your acquaintance.
  • 大年初一在農村是一個神聖的日子,它的禮儀與習俗又是怎麼樣呢?
    這個日子即是年月日三個時間標誌的開端,也是年節最隆重、最具標誌性意義的日子,各種禮儀和活動內容也最豐富、最具特色。1、大年初一人們以早為貴,於是有早起佔先的習俗。鄉村似歌一般在看春晚時,到12點整開始放鞭炮,爆竹一聲響,碎紅滿地,燦若雲錦,人們稱之為滿堂紅。這時滿門瑞氣,喜氣洋洋。早上7點起床開福門、吃上早餐出門拜年。
  • 訪問學者在英國生活的禮儀習俗注意事項
    訪問學者在英國生活的禮儀習俗注意事項 英國有哪些禮儀習俗?這是很多打算去英國進修做訪問學者的人想要了解的,小編為大家帶來英國禮儀習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英國的禮儀習俗 1、拜訪 如果你要去拜訪一個英國人,需要提前約好時間,英國不太喜歡有朋友突然出現在自家門口。如果英國人說anytime,也不要選擇半夜三更去打擾,畢竟半夜敲門,那是恐怖片。
  • 棗莊傳統文化愛好者拍情景劇重現傳統端午習俗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互動編輯 張偉半 盞 時 光端午佳節到,又到了插艾草,賽龍舟,包粽子,戴香包的時候啦,6月25日,來自棗莊滕州的傳統文化愛好者們,以漢服為主題,用情景劇的形式重現端午傳統習俗,向傳統文化致敬!
  • Get這些英國禮儀習俗,讓你不再尷尬!
    不管是去英國留學還是去旅遊,了解一點英國的禮儀習俗,讓你避免尷尬。 1.拜訪 如果你要去拜訪一個英國人,需要提前約好時間,英國不太喜歡有朋友突然出現在自家門口。如果英國人說anytime,也不要選擇半夜三更去打擾,畢竟半夜敲門,那是恐怖片。
  • 如果見面不能握手,你會選哪種古代禮儀代替?
    武鋼三中的學生們全體起立,行拱手禮感謝醫生、交警、消防員、扶貧幹部、車間工人……拱手禮是中國傳統禮儀的一種。因為疫情的緣故,許多國家地區逐漸恢復了本國的傳統見面禮儀,以代替日常的握手禮,比如起源於印度、佛教徒常用的合十禮,也出現在許多國際場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