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資治通鑑》23:模範老婆、賢妻良母——樂羊子妻

2020-12-23 文化微談

前文說到樂羊的成長離不開他的妻子的勸誡,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他的妻子。

歷史上的女性,但凡能被載入史冊的,要麼是有權的,如後宮娘娘之類的;要麼是有才的,最著名的如李清照蔡文姬等;要麼是有貌的,如西施貂蟬之類的;要麼是婦德的,而這一類通常由縣誌、地方志等記載一番,想要做到為後世天下人所熟知是難之有難的,而樂羊妻子就是屬於有婦德的,儘管……她所流傳的只是她的事跡,後人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出生地及生卒時間。

不論是以今天的眼光還是以古代社會的眼光看,樂羊妻子的品行都是頂呱呱的、理想的配偶的模板,前文(查看)我們說道樂羊妻子通過金餅和織布兩件事情來勸誡自己的丈夫樂羊,並且有時會寄一些家用給樂羊,關於樂羊妻子還有兩則故事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第一則是有一天,別人家的一隻雞跑進了樂羊家的園子裡,樂羊的母親見了,心裡那自然高興啊,送上門來的雞,不吃白不吃,於是就提刀宰了做了燉雞肉,吃飯的時候,樂羊妻子卻不吃這隻雞的肉,而且哭泣起來,她婆婆就奇怪了,於是問她為何哭,樂羊妻子回答:「我為自己的貧窮致使吃的飯菜裡有別人家的肉而感到難過…」意思很明確,她婆婆立刻明白她什麼意思,於是倒掉了雞肉。

第二則就嚴重了,樂羊常年不在家,樂羊妻子大約是有幾分美貌的這麼一個女人,這種情況下,她被一個強盜惦記上了,大約這強盜先是像直奔主題強佔樂羊妻子,但樂羊妻子卻逮著機會直接抄起刀跟他幹,強盜於是劫持了她的婆婆,對她說:「放下刀,聽我的,我就放了你婆婆。」在貞潔和婆婆性命這道選擇題,饒是她再通曉事理也想不出一條萬全之策,於是她悲嘆一聲引刀自刎了。那強盜本來圖的是色,見狀放了樂羊的母親逃走了。

當地太守知道這件事後,十分敬佩樂羊妻子的品行,他下令逮著強盜並將其斬首,又賜予樂羊妻子絹絲物品,厚葬了樂羊妻子,並給她取了個號,叫做「貞義」。

從樂羊妻子勸告婆婆的事情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孝順而聰慧的婦人,懂得以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從她寧死不從強盜的事情中我們可以看出她忠貞節節烈的性格,再結合此前他勸誡樂羊的兩則史料,她大約具有這些優秀的品質:通情達理、勤勞、賢惠、孝順、忠貞等。

而從樂羊的角度來說,他的家庭卻略顯得有些不太幸福,他的兒子樂舒在絕境中自盡而死(查看),他的妻子也是在絕境中自盡而死,這的確令人感慨嘆息。

喜歡就關注、分享、點讚、收藏、打賞一下吧~

更多內容:

司馬光《資治通鑑》21:滅中山國的樂羊是如何發跡的?

司馬光《資治通鑑》20:一代名將樂羊的成長秘史

司馬光《資治通鑑》19:魏文侯力排眾議相信樂羊

司馬光《資治通鑑》18:一代賢君魏文侯也曾被一句話激怒……

相關焦點

  • 司馬光《資治通鑑》20:一代名將樂羊的成長秘史
    前文再講魏文侯的禮賢下士及肚量時曾提到一代名將樂羊,今天我們來聊聊樂羊成長史與發跡史。樂羊出生於魏國的都城安邑,說起他的成長史,離不開一個非常出色的女人,她有多出色呢?出色到劉曄《後漢書》的將她的事跡列了進去編在《列女傳》中,這篇《樂羊子妻》的文章還被列入了語文的教材。為何說樂羊的她的妻子有著很大的功勞呢?
  • 司馬光《資治通鑑》21:滅中山國的樂羊是如何發跡的?
    樂羊學成之後,一開始在翟璜那兒做門客。後來,魏文侯準備出兵攻打中山國,翟璜便向魏文侯推薦了樂羊,他說樂羊是文武全才,並且把樂羊一路成長的事跡說給魏文侯聽,魏文侯便想召見樂羊,這時有大臣反對,說樂羊的兒子樂舒在中山國為官,這種情況下讓樂羊去攻打中山國,恐怕不妥。
  • 司馬光《資治通鑑》22:滅中山國,樂羊現冷血一面——吃親生兒子
    司馬光《資治通鑑》20:一代名將樂羊的成長秘史司馬光《資治通鑑》19:魏文侯力排眾議相信樂羊司馬光《資治通鑑》18:一代賢君魏文侯也曾被一句話激怒……司馬光《資治通鑑》17:魏文侯拜訪孔子這位得意弟子司馬光《資治通鑑》16:無視魏文侯兒子的田子方
  • 民間傳聞:樂羊子妻
    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躬勤養姑。嘗有他舍雞謬入園中,姑盜殺而食之。妻對雞不食而泣。姑怪問其故,妻曰:「自傷居貧,使食有他肉。」姑竟棄之。妻仰天而嘆,刎頸"而死。盜亦不殺姑。太守聞之,捕殺盜賊,賜妻縑帛,以禮葬之。河南郡樂羊子的妻子,不知是誰家的女兒,她親自殷勤地奉養婆婆。曾經有別人家的雞誤入她家園子,婆婆偷偷把雞殺了來吃,樂羊子的妻子卻對著雞肉不吃反而哭泣。婆婆奇怪地問她原因,她說:「我傷心家裡太過貧窮,以致自家的食物中混有別人家的雞肉。」婆婆聽了,就把雞肉倒掉了。
  • papi醬與樂羊子妻,到底哪個正確
    在中學的時候曾經有一篇文言文叫做樂羊子妻,這篇課文的大意也是河南的有一個叫樂羊子的人,他的妻子不知是什麼地方的人,他的妻子非常的賢惠,樂羊子曾經在路上拾到了一個金子,回到家交給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裡的水,廉潔的人不吃別人施捨來的食物
  • 中國傳統文化小故事——樂羊子妻
    樂羊子曾走路時撿到一塊餅金,回家告訴妻子。妻子說:「有志之士不喝盜泉之水,廉潔之士不吃嗟來之食,更何況在路上拾取別人的金呢?」樂羊子十分慚愧,立即將金丟到野外。樂羊子外出遊學一年後回家。妻子問他為何回來,他說:「出去久了,實在想你呵!」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司馬光-《資治通鑑》著此生
    在這二十四部史書中,影響最大的有兩部,一部是紀傳體的《史記》,另一部就是編年體的《資治通鑑》。《史記》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了,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馬遷。但是《資治通鑑》的作者相對來說可能很多人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是實際上這個人也是大家的老熟人,他就是年少時砸缸救人的司馬光,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位著名的神童,學者型宰相司馬光。司馬光是神童,真正的神童。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司馬光,北宋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其所著寫的我國的《資治通鑑》與《史記》並稱為我國的「史學雙璧」,作為我國現存最大的編年體通史的《資治通鑑》也是給後人帶來了無限的精神財富。《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司馬光,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七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砸缸救人被世人所知。司馬光砸缸在《宋史》中記載的:「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
  • 砸缸砸出名的司馬光,官場上不得志,卻成就了《資治通鑑》
    導讀:砸缸砸出名的司馬光,官場上不得志,卻成就了《資治通鑑》談到司馬光,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肯定就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了。司馬光還是個官二代,他的父親是一個四品以上的官員,倚仗他父親,他可以很簡單的就謀個一官半職,可是司馬光不願意依靠他父親的光環,非要自己去考。不過他也確實是有實力,在二十歲就考中了進士,名聲漸漸地更大了。司馬光和王安石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王安石剛來京城之時,為了和司馬光住的近一點,找了好久的房子,可見兩個人的友誼之深。
  • 司馬光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資治通鑑有什麼魅力,吸引很多名人閱讀
    曾因為司馬光反對變法,讓我一直遠離《資治通鑑》本人正在閱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故事》,讀的過程中對司馬光的印象有所改變,為什麼這麼說呢,對司馬光的的認識最先來源於趙麗蓉的小品《光榮母親的一天》裡的司馬光砸光的故事,又引起我再次回爐讀了課文《司馬光砸缸》。
  • 【雜談】司馬光政見不如王安石高明,為何他編的《資治通鑑》卻很有...
    司馬光作為一個學者、史學家絕對是稱職的,而從事政治工作與王安石相比就遜色多了。 北宋時代的司馬光和王安石同為進士及第,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同等學歷。這兩個人同為北宋神宗皇帝當朝的高官,由於政治抱負與執政理念截然相反,故產生矛盾就在所難免。
  • 幼時砸缸救人、成年後官至宰相的司馬光楷書《資治通鑑》殘稿欣賞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司馬光在政治上對西夏、遼國採取割地忍讓政策,並上《上哲宗乞還西夏六寨》。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
  • 二九一:相夫教子的典範--樂羊子妻
    翟璜說:「臣舉薦一人,姓樂名羊,是本國杞邱人。這個人文武全才,可擔當徵伐中山的大將。」文侯說:「怎麼見得呢?」翟璜就講了幾件事。樂羊曾經在路上走的時候,撿到一塊金元寶,就帶回了家。他的妻子看到後唾了他一臉:「妾聽說『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這塊金元寶你都不知道是誰的,怎麼能拿回家呢,這不是玷汙我們的名聲嗎?」
  • 司馬光有多倔?為了爭一口氣不上朝,在家數10年修完資治通鑑
    現在很多的人都知道司馬光,大部分是因為"司馬光砸缸"的經典的故事。身為別人家的孩子先例,當時的小司馬光來講,大水缸是一個巨大的困難,能在瞬間之間想到破解的辦法,一語擊中,表現出了冷靜與智慧。就在司馬光剛開始做官的初期,司馬光雙親就相繼去世。
  • 說到司馬光你想到的《資治通鑑》還是砸缸?(漢英版)
    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光山縣,所以他的父親給他取名「光」,司馬光的父親是當時朝中重要的學士,父親的教誨對司馬光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7歲時他便能背誦講解《左氏春秋》還做了砸缸救友的智慧之舉。
  • 《資治通鑑》為啥備受推崇?
    全書正文有三百多萬字,司馬光參考了三百多部著作,對於史料矛盾或記載不清之處,還進行了比較、考訂,撰寫《考異》三十卷。為了編撰這部書,司馬光和他的團隊(當時著名史學家劉攽、劉恕、範祖禹等)前後花了十九年時間。元祐元年(1086)最終定稿,六年後刊行。現在通用的版本是中華書局出版的點校本,加入了元代史學家胡三省的「注」及有關附錄,排印出來有六百萬字。
  • 除了《資治通鑑》,還有這些書全方位展示司馬光之學養
    司馬光之所以聞名於世,是因為他編寫了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資治通鑑》。《資治通鑑》以294卷(不包含《目錄》和《考異》)的篇幅,記載了戰國時期至趙宋建立前共1362年的歷史,涵蓋了「二十四史」中十九部正史的內容。《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其:「網羅宏富,體大思精。」司馬光的著史原則,在他的筆記《涑水記聞》中展露無遺。
  • 魏徵、範仲淹、司馬光、曾國藩,史上獲得「文正」諡號的大臣,誰...
    他們不僅學問高,而且政治遠見也是享譽盛名,在這些文正公中,有這幾名在當時比較出色,魏徵、範仲淹、司馬光、曾國藩,那麼誰的影響最深呢? 宋朝時真正造成深遠影響者還得說是範仲淹、司馬光兩人。範仲淹雖然在仕途上並不順利,但是他大膽革新,在政治、軍事、教育、文學等方面都做出了令人欽佩的成績。
  • 資治通鑑導讀答案題庫
    A、司馬光早年作品《歷年圖》很可能是《資治通鑑》的提綱 B、《資治通鑑》前八卷的初稿在宋仁宗時期就變編成了 C、《資治通鑑》蘊含了司馬光對當前政治的思考 D、蘇軾也參與了《資治通鑑》的編修 3【單選題】以下哪個不是司馬光順利編修
  • 《資治通鑑》10句至理名言,讀史明智,參透人生百味
    《資治通鑑》10句至理名言,讀史明智,參透人生百味1.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周紀》。家裡貧窮,就想要有一位賢良的妻子。國家動亂,就想有一個能幹的宰相。2.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