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時砸缸救人、成年後官至宰相的司馬光楷書《資治通鑑》殘稿欣賞

2020-12-20 晉堂書畫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司馬光在政治上對西夏、遼國採取割地忍讓政策,並上《上哲宗乞還西夏六寨》。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

宋仁宗時中進士,英宗時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施行變法,朝廷內外有許多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變法以後,司馬光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學巨著《資治通鑑》、《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司馬光6歲時開始讀書,7歲時,不僅能背誦《左氏春秋》,還能講明白書的要意,並且做出了「砸缸救友」這一件震動京洛的事。

司馬光為《資治通鑑》付出畢生精力,成書不到2年,他便積勞而逝。《資治通鑑》從發凡起例至刪削定稿,司馬光都親自動筆,不假他人之手。

《資治通鑑》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史,全書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貫古今,上起戰國初期,下迄五代、後周)末年趙匡胤滅後周以前,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宋元之際史學家胡三省說:「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乃如用兵行師,創法立制,而不知跡古人之所以得,鑑古人之所以失,則求勝而敗,圖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局部)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此為司馬光親自書寫的原本。 這本作品約 29 行,460 多個字,記錄了西晉元帝永昌元年(公元 322 年)的事件。 卷背有陳謝狀5行,24字,亦是司馬光手筆。司馬光為人行事都很嚴謹,黃庭堅謂:「餘嘗觀溫公《資冶通鑑》草,雖數百卷,顛倒塗抹,迄無一字作草。」近人馬宗霍云:「司馬溫公性端重,《通鑑》書稿,作字方整,未嘗為縱逸之態,故十九年始克成書。」

司馬光《資治通鑑殘稿》題跋

相關焦點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司馬光,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七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砸缸救人被世人所知。司馬光砸缸在《宋史》中記載的:「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這個故事也算是人盡皆知,咱們上小學的時候,它就在小學課本上。但是我們光知道他砸缸救人,那你們知道他救出來的人是誰嗎?
  • 幼時砸缸救人,長大位居宰相,低潮時寫傳世名作的牛人,是誰呢?
    司馬光司馬光,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於一身,在政治上,身居高位,但在王安石變法的過程中,備受排擠。在遭受排擠的近20年低潮期,司馬光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業,編纂《資治通鑑》。司馬光著《資治通鑑》《資治通鑑》是中國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全面總結了歷朝歷代的政治智慧,記錄了上起春秋戰國,下至宋朝建立之前,總共1362年歷史發展的軌跡。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司馬光-《資治通鑑》著此生
    在這二十四部史書中,影響最大的有兩部,一部是紀傳體的《史記》,另一部就是編年體的《資治通鑑》。《史記》的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了,大名鼎鼎的太史公司馬遷。但是《資治通鑑》的作者相對來說可能很多人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是實際上這個人也是大家的老熟人,他就是年少時砸缸救人的司馬光,今天要說的就是這位著名的神童,學者型宰相司馬光。司馬光是神童,真正的神童。
  • 為什麼砸缸的是司馬光,厲害的人從小就厲害
    司馬光砸缸救人這講的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玩伴落水,其它小朋友都被嚇跑了,唯獨司馬光沉著應對,用石頭砸開了大水缸,把人救了出來。司馬光編著的《資治通鑑》司馬光救人時表現出來的沉著機智,很大程度上源於父親的教誨,和自己讀書時學得的見識。
  • 司馬光砸缸救得人後來怎麼樣了?聽說還做了宰相?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宋史》)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完全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形象,這也符合很多歷史人物的設定。有一天,司馬光和幾位小夥伴一起在院子裡玩耍時,突然一個孩子跌到了缸中,當時,其他的小夥伴都驚呆了,只有司馬光臨危不懼,拿起旁邊的石頭砸碎了缸,救了人。
  • 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日後成宰相,難怪老師從不提起!
    可是等到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司馬光砸缸」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司馬光砸缸」並不是最好的結局途徑。砸缸雖然可以救人,可帶來的損失絕對不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呼叫周圍人來幫助,這樣才是最佳的辦法。
  • 砸缸砸出名的司馬光,官場上不得志,卻成就了《資治通鑑》
    導讀:砸缸砸出名的司馬光,官場上不得志,卻成就了《資治通鑑》談到司馬光,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肯定就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了。司馬光還是個官二代,他的父親是一個四品以上的官員,倚仗他父親,他可以很簡單的就謀個一官半職,可是司馬光不願意依靠他父親的光環,非要自己去考。不過他也確實是有實力,在二十歲就考中了進士,名聲漸漸地更大了。司馬光和王安石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王安石剛來京城之時,為了和司馬光住的近一點,找了好久的房子,可見兩個人的友誼之深。
  • 司馬光砸缸救人婦孺皆知,你可知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從不說
    就比如司馬光和王安石這一對老冤家,王安石的貢獻是替北宋收復失土,把北宋的財政搞上去;而司馬光呢,最大的功勞是打擊王安石等變法人士,然後寫了一本資治通鑑。但是大家一定對司馬光比王安石熟悉的多。而且王安石在歷史上一直是作為「奸佞」來對待的,近代才變成一位正面人物;相反,司馬光這樣破壞變法,出賣大宋國土的人卻是人人叫好的「大宋英雄」。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被救的人是誰?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學生時代,想必大部分人都學習過一篇課文叫做《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可是在這篇課文中,大篇幅都是在將司馬光的救人過程,對於司馬光所救之人是誰隻字未提,那麼,司馬光砸缸救的是誰呢?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他名字
    中國有兩大書,一是《史記》,二是《資治通鑑》,《資治通鑑》記錄了上起春秋戰國,下至宋朝建立之前,總共1362年歷史發展的軌跡,揭示了其中蘊含的歷史發展的規律。在你迷茫時,不知道做什麼時,甚至想了解權術時,都可以讀一讀《資治通鑑》。
  • 小時候會砸缸的司馬光,長大後卻成了「奸臣」
    中國史學界有兩部公認的歷史巨著:一部是《史記》,而另一部是《資治通鑑》。《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太史公劃時代的歷史著作,其歷史價值除了《資治通鑑》無可匹敵。而《資治通鑑》是司馬光耗費數十年光陰,編著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凡是翻閱過《史記》和《資治通鑑》,就不由得對兩位歷史家的著作讚嘆不已。
  • 司馬光幼時砸缸救友,他後來怎麼樣了,為啥去世後北宋舉國哀悼?
    提起司馬光,人們往往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臨危不懼砸缸救友,之所以這個故事能夠流傳上千年,除了告訴我們遇到問題要沉著冷靜地尋求解決辦法外,同司馬光後來官至宰相以及著作《資治通鑑》的現世都有不少關係,名人的事跡總是會格外顯眼。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知道救出的小孩是誰?
    流傳下來的這些故事,除了教育人們要孝道以外,還教導人們要沉著冷靜,不慌不亂,比如《宋史》中記載的有關「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短短幾個字,將司馬光當時的表現描述得非常形象,這也是古人的智慧。不過,大家都知道司馬光把缸給砸了,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司馬光當時救了誰,那個小孩的身份是什麼?
  • 說到司馬光你想到的《資治通鑑》還是砸缸?(漢英版)
    司馬光出生於光州光山,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光山縣,所以他的父親給他取名「光」,司馬光的父親是當時朝中重要的學士,父親的教誨對司馬光一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7歲時他便能背誦講解《左氏春秋》還做了砸缸救友的智慧之舉。
  • 司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誰?為何老師不主動提起
    司馬光砸缸的傳說人們在幼時就已經耳熟能詳,在課本中它是一篇非常簡單的文章,講的就是七歲的司馬光臨危不亂,勇敢砸破大水缸救出幼兒的故事。因為主要面向小孩子,所以故事的背景、發展都不曾交代清楚,連那個孩子姓甚名誰都很少有人提起。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起他的名字
    司馬光亦是兩宋時期的著名史學家,他編纂記載了一部從漢武帝時期到北宋時期的史書《資治通鑑》,司馬光也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與政治家。韓琦更是評價司馬光:「大忠大義,充塞天地,橫絕古今」。司馬光在1019年(天禧三年),出生在河南光州光山的一個村落裡,他的父親司馬池是光山縣令,家庭十分的美滿。
  • 司馬光銘記終生的不是砸缸,而是父親的這句話
    在《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節目中,經典釋義人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講述了一個司馬光的故事,父親的一句話,影響了司馬光的一生。  經典釋義人——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  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但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關於司馬光的文字中,他從來沒有講過自己砸缸救人的事。
  • 司馬光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資治通鑑有什麼魅力,吸引很多名人閱讀
    曾因為司馬光反對變法,讓我一直遠離《資治通鑑》本人正在閱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故事》,讀的過程中對司馬光的印象有所改變,為什麼這麼說呢,對司馬光的的認識最先來源於趙麗蓉的小品《光榮母親的一天》裡的司馬光砸光的故事,又引起我再次回爐讀了課文《司馬光砸缸》。
  • 他幼時砸缸救友名滿京洛,長大後卻自請離京,為何?
    受當時社會的影響,思想激蕩,人物風流,湧現出了一大批名留青史的文化名人,司馬光就是其中星光熠熠的一位。  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出生時,父親司馬池正擔任光州光山縣令,於是便給他取名「光」。司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馬池後來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閣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