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反映多次無果,質疑相關部門不作為
城管:廠區內構築物都是臨時建築
該房屋主體建構已基本完成
僅憑一紙臨時用地批覆手續,搭建臨時辦公用房和廠房的相關規劃及施工手續至今未批,佔地近20畝的一家瀝青攪拌站即將興建完工。對此,市民向紅谷灘區紅角洲管理處城管執法中隊反映多次,卻始終沒有執法人員到達現場進行執法,市民質疑該執法中隊「不作為」,存在監管不力的問題。
市民反映——
瀝青攪拌站未批先建,城管部門不作為
家住祥雲大道的市民李先生向本報投訴稱,在昌西大道與祥雲大道交會處,有一家佔地近20畝的大型瀝青攪拌站正在施工,該瀝青攪拌站由紅谷灘區自然資源局批覆了為期2年的臨時用地使用手續,但正在搭建的大型廠房和磚混結構的臨時辦公用房都沒有相關規劃和施工手續。
「大型廠房和臨時辦公用房都是未批先建,我多次向紅角洲管理處城管執法中隊反映,他們都不聞不問,眼看廠房都快要完工了,執法部門也沒有進行監管,這不就是『不作為』嗎?」李先生向記者說道。
現場目擊——
近200平方米的房屋,主體建構基本完成
5日上午,記者驅車沿著祥雲大道駛入昌西大道,在道路的左邊看到了正在進行施工的瀝青攪拌站。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大門右側,數名施工人員正在搭建一間佔地近200平方米的磚塊拼砌而成的房屋,主體建構已經基本完成。
走進廠區,記者看到幾名施工人員攀爬在廠房頂部,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的前提下,站在廠房頂部進行電焊作業,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另外,還有一些施工人員正在切割鋼架,安裝相關設備。
「我們已經施工了一段時間,沒有見過城管執法人員到現場叫停我們施工,都是正常作業,估計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完工了。」現場一名施工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只負責施工,是否辦了相關手續,還得問問廠區負責人。
相關回應——
攪拌站:已獲批2年臨時用地手續
隨後,記者在一排臨時板房裡找到了廠區負責人吳濤,說明來意後,他向記者出示了紅谷灘區自然資源局和林業部門批覆的文件。
「我們已經審批了相關手續,紅谷灘區相關部門已經批覆這塊臨時土地給我們公司建設瀝青攪拌站,為期2年時間,文件也明確規定,如果政府徵用土地,我們要自行拆除相關設備,政府部門不再進行補償。」吳濤說。
「我們環評手續也已經公示完了,專門邀請了第三方評估公司,投入環保設備就花了300餘萬元。」該攪拌站的另外一名負責人曹國友告訴記者,絕大部分手續我們都已經完成了批覆。「至於搭建廠房和臨時辦公用房的相關手續,確實還沒有辦下來。」
城管:廠區內的構築物都是臨時建築
就此事,記者聯繫上了紅谷灘區紅角洲管理處城管執法中隊負責人塗傑,並通過微信轉發了現場拍攝的照片,塗隊長表示:「照片顯示的構築物都不是永久性建築物,均為臨時建築。」
「搭建廠房和磚混結構的臨時辦公用房是否需要辦理建築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記者問道。
「如需要看相關批覆可以到我辦公室,區自然資源局已經批覆了。」塗隊長說。
「據投訴人反映,該瀝青攪拌站搭建的廠房和辦公用房屬於未批先建,相關規劃和施工手續都沒有批覆,塗隊長是否可以安排執法人員到現場進行核實。」記者說。
然而,面對記者提出的要求和質疑,塗隊長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覆,僅避重就輕地表示讓記者到辦公室了解情況。今天,記者將繼續就該站點的施工和規劃批覆問題進行追蹤調查。(南昌晚報·愛南昌客戶端記者 聶俊鵬 文/圖 實習生 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