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房價越低的城市越丟人】日前,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曾憲斌在鄭州參加地產年會時放言:評價一個城市主要看房價,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丟人。均價6000-7000的鄭州在全國沒有吸引力。中國整個房價是被嚴重低估的。
曾憲斌,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著名房地產策劃人,曾任大連萬達集團、新希望集團等大型房地產公司地產總監、首席顧問。
知名房地產策劃人曾憲斌在某地產年會上大放雷語:
「房價越低的城市越丟人」
日前,知名房地產策劃人曾憲斌在鄭州參加地產年會時放言:評價一個城市主要看房價,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丟人。房價單價6000元-7000元的鄭州在全國沒有吸引力。中國整個房價是被嚴重低估的。
中國式跟帖
網友秋韻:難道國家抑制房價還錯了不成?
網友三葉草:按照這種邏輯,世界上那些因樓市泡沫破裂而一度崩潰的城市大概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城市了。
網友「@狂奔中的毛豆」:你這身份說這話才是真正的丟人啊。
網友「@V家控之_MIKU醬」:覺得人民的幸福感與歸屬感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所謂的城市吸引力。
網友「@半夜提燈」:本末倒置了吧?不是因為房價高才有吸引力,而是因為有吸引力房價才高。
網友「@邱易ChiuYih」:客觀而言,是這樣的。
網友「@崔強Android」:忠言逆耳。老百姓的腳是最好的投票。
看點
這種論調
「助紂為虐」
江蘇省委黨校法政部副教授劉青:可以說,這種論調超出了一般人認可的常識,也不符合調控精神,甚至有「助紂為虐」的味道。作為一種學理研究,他可能是有依據的,而工作機會充沛、經濟發展狀況好的城市房價高也是常見的事實。但是「房價高」高到什麼程度,應給出標準,不能沒有依據。我們不能說房價越高越好,房價高出人均收入很多倍,就有問題甚至存在泡沫。
從另一個角度說,城市形象好不好,不能只看房價。並非房價高的城市幸福指數就高,這是有大量事實做支撐的。
評:「房價越低越丟人」是什麼邏輯
日前,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曾憲斌在鄭州參加地產年會時放言,評價一個城市主要看房價,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丟人。房產均價僅6000元至7000元的鄭州在全國沒有吸引力,中國整個房價是被嚴重低估的。
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難怪有人說,某些專家教授的腦袋可能是用特殊材料(行情 專區)做成的,他們的想法總是與老百姓的想法大相逕庭,總是那樣驚世駭俗並且曲高和寡。這究竟是世人皆醉你獨醒,還是世人皆醒你卻裝醉?
確實,房價高的一線城市,往往是外來人口較多的城市,而外來人口多說明這個城市有吸引力,即「越有吸引力的城市往往房價越高」,這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但,這話正著說有道理,反著說就是極為荒謬的——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高讓普通市民買不起房,讓外來人口租不起房,讓無數人淪為「房奴」,成天節衣縮食過日子,問問他們,房價高是好事嗎?
曾教授的邏輯可能是: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房價和房租那麼高,但無數外地人還是蜂擁而至,不正說明房價越高越吸引人嗎?這不僅是偷換概念,而且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北京、上海、廣州吸引外地人蜂擁而至,顯然不是因為房價高,而是因為這些城市有著更多掙錢、成功的機會,人們是衝著這個來的,而不是衝著高房價來的。
實際情況也與曾教授所說恰恰相反,高房價、高房租在很大程度降低了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比如上海媒體曾報導,「昂貴的住房正在壓低上海科研院所對各層次人才的吸引力」,以至於很多科研院所負責人憂心不已,擔心上海的科研實力和競爭力因此被削弱。上海如此,其他高房價城市恐怕也是如此。而且,高房價、高房租抬高了企業的生產和用人成本,很多企業被迫選擇「逃離」,這種現象已在全國許多城市出現。對於這些,曾教授是沒有看見還是故意視而不見?
房價低意味著人們的生活成本低,意味著人們買得起房、租得起房,這怎麼成了一件丟人的事情?一個城市的政府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通過各種方式抑制房價上漲,讓民眾安居樂業,這怎麼成了一件丟人的事情?曾教授拋出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論調,想必是有原因的,透過「中國整個房價是被嚴重低估的」這句話,大約可以揣摩出他的真實意圖何在,那就是極力鼓吹「房價大漲論」,極力慫恿地方政府放鬆調控。而這,恰恰是民眾所反對和鄙視的。(長沙晚報)
「房價越低越丟人」背後的荒誕與真相
日前,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曾憲斌在鄭州(樓盤)參加地產年會時放言:評價一個城市主要看房價,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丟人。均價6000-7000的鄭州在全國沒有吸引力。中國整個房價是被嚴重低估的。
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曾憲斌因為一句「房價越低城市越丟人」言論,立即引發了網絡上的口水戰,惹來罵聲一片。其實,網友們只要冷靜地想一想,大可不必為如此狗血的言論動怒,更不要被口水戰的熱鬧「遮望眼」,最重要的是弄明白雷語背後的真相。
「房價越低城市越丟人」言論沒有多少邏輯性可追索,「丟人」是一個很不確定的詞,如何丟人,丟誰的人?是政府覺得丟人,開發商覺得丟人,還是老百姓覺得丟人?表達不清,根本不值一駁。
「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同樣經不起推敲啊?言外之意,房價越高,城市就越好,也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就越差,越不吸引人。即便如此,也跟「丟不丟人」沒半點關係。要說「吸引」,也吸引的是開發商、投資商。儘管房地產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關係多個行業,但並不意味著房價高,就對老百姓有吸引力。
其實,百般鋪陳,曾教授真正想表達的可能是:「鄭州的房價目前是被低估的,要買房,趕緊」。不敢說曾的言論是被利益集團綁架,但至少從其有限的發言來看,似乎並不具有強有力的說服力。事實上,在現實中也的確有不少專家成了地產商的「高級促銷員」。
公眾可能還沒有太注意到,曾教授還有另一重身份:著名房地產策劃人、某大型房地產公司地產總監、首席顧問。應該說,這應當是他的主要身份,很不幸,人們之所以很快記住他的這番言論,卻是因為「清華客座教授」的頭銜。那是因為,在人們心中「清華」還是一個公信力較強的品牌,而「地產策劃人」卻是滿天飛。
尤其在「房地產年會」這樣的場合,曾教授出此言也並不奇怪,默契也好,配合也罷,真實意圖也行,既然是彬彬有禮請來的專家,在這樣的場合說「眼下房價太高」之類的言論總是不太合適的,也不是主辦方想聽到的。所以,彼此彼此,心照不宣。
在房地產行業,類似的「策劃大師」可以說多如牛毛,其策劃的手段無外乎把「地塊價值」、「房屋價值」、「投資價值」、「區域價值」無限放大,讓購房者相信,買得踴躍,買得心甘情願。
只是這些年來,房地產「策劃大師」們使用的手段越來越高明,越來越隱蔽。所謂「兵馬未動,策劃先行」,先炒區域價值,再炒地理板塊,接著炒組團效應,最終結果要炒的其實是開發商,是樓盤,是房價,在這場策劃大戰中,甚至個別媒體也深受蒙蔽,以為這些「服務性」強的新聞能夠為老百姓帶來實惠,能夠給媒體帶來公信力,殊不知因為房價被炒高,最終叫苦的是老百姓,喪失的是公信力,在此語境下,新聞和廣告也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策劃大師並沒錯,產品銷售需要宣傳策劃;專家論壇也沒錯,各行業都需要頭腦風暴;房地產年會同樣沒錯,房地產也需要把脈診斷。但我想說的是,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無論是政府還是媒體,一言一行、一舉一措,都應該扛起「責任」的大旗,不僅對現在負責,還要對將來負責,不要被眼前短暫的金錢利益所蒙蔽。
所以,專家請珍惜自己的羽毛,用好自己的話語權;政府請珍惜自己的責任,用好自己的公權力;媒體也請珍惜自己的公信,用好自己的傳播力。因為,真相最終不會被「遮望眼」。因為,唯其大眾百姓,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重慶晨報)
放言「房價低城市丟人」者非清華教師
近日,一則據稱是清華大學某客座教授發言的視頻,在網上引起廣泛關注。視頻中,這位名叫曾憲斌的客座教授說,房價越低的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丟人。
昨晚,清華大學通過官微回應,經查,清華的客座教授中沒有此人。南都記者在曾憲斌的百度百科中看到,其為「清華大學中旭商學院客座教授」,中旭商學院一負責人對南都記者稱,該商學院僅與清華有業務往來,無隸屬或合作關係,他也不清楚商學院是否有曾憲斌。曾憲斌本人未接聽南都記者的電話。
在多個場合以「清華教授」自居
日前,在鄭州一個地產年會上,被稱為「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的曾憲斌說,「評價一個城市主要看房價:房價越高,城市越好,越吸引人;房價越低,城市越不吸引人,越丟人。均價6000-7000元的鄭州在全國沒有吸引力。中國整個房價是被嚴重低估的。」這段視頻上網後,立刻引起很多網友的關注。
曾憲斌的百度百科顯示,其為「清華大學———中旭商學院客座教授」;在媒體報導中,他名片上印有「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房地產總裁班教授」;在媒體上發表文章時,則被介紹為「清華大學教授」;而曾憲斌主講的一套營銷教學教材中介紹,他是「清華大學職業經理訓練中心房地產營銷主講教授」、「武漢大學商學院實戰型房地產EMBA研修班課座講師」、「國內幾十家大型地產公司總策劃師或首席顧問」等。
《證券時報》2009年7月刊發的報導《曾憲斌其人其事》稱,曾憲斌是中國第一代房地產策劃人,先後任國內幾十家大型房地產公司總策劃師或首席顧問。萬達曾許下年薪1000萬元請他當集團總策劃師,也曾為劉永好及新希望集團擔任地產總策劃,在業界有「曾旋風」、策劃界「李敖」之稱。
一位接觸過曾憲斌的人告訴南都記者,曾憲斌以前是海軍軍官,後在社科院就讀新聞研究生,曾在《人民日報》實習,後來成為廣州的一名普通公務員,90年代辭職開始炒股等。
籤約商學院亦非清華下屬機構
昨日19時,清華大學通過官微發表了一則聲明。
聲明稱,「近日,網傳清華大學客座教授曾憲斌在某地產年會上發表『房價越低的城市越丟人』等有關言論。經查,清華教師中沒有名為『曾憲斌』的人,聘任的客座教授中也沒有名為『曾憲斌』的人。」
曾憲斌的百度百科中提及的「中旭商學院」負責人郭鵬,昨晚對南都記者表示,他並不清楚中旭商學院是否有曾憲斌此人,但中旭商學院並非清華大學的下屬機構,和清華大學也沒有合作關係,只是有些業務往來,郭鵬沒有解釋具體是何種往來。郭鵬稱,該商學院是網絡學校,「在網上教授一些清華的課程」。
在中旭商學院的網站上,郭鵬為中旭商學院院長。該院相關網站「中旭文化網」上顯示,曾憲斌是「中旭文化網籤約講師、著名房地產策劃人、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中旭商學院網站自稱該校2000年在北京成立,是「清華大學的緊密合作夥伴」,南都記者看到,其網站上的LO G O中有中英文的清華字樣。網站還稱,清華中旭商學院擔負著某國家企業改革重點課題、國家火炬計劃重點扶持課題的研究與推廣。
南都記者檢索到曾憲斌曾在2011年8月的一篇博客中稱,他的「清華大學教授」名副其實。他自稱有清華大學頒發的聘書,聘的就是教授。他所屬的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有個「教授會」,專門聘請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擔當。「其章程開宗明義:所聘教授,可以在社會上公開使用『清華大學教授』身份。」不過,他也在博客中表示,「你若去查憑職稱評到的副教授、教授的序列名單,的確找不到。」
昨晚,南都記者致電曾憲斌求證,曾憲斌沒有接聽電話,也沒有回覆簡訊。(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