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關於翻譯的視頻,有掃盲的,有搞笑的,先跟大家分享一個搞笑版,世界上最垃圾的翻譯,只是機械式地將說話人講的所有內容翻譯給對方,像極了所謂的AI人工智慧翻譯機。
口譯不是簡單的字面翻譯,而是精確的意思傳達。一般這種雙人對談,我會直接在譯文中用第三人稱取代源語言中的第一人稱,視頻當中就是錯誤師範。而大會發言,往往直接用第一人稱。
口譯也不是筆譯那種邏輯嚴密的表達,而是有所取捨地信息遴選傳達。所以市面上很多講授口譯的教材,其實並不符合實際的口譯情況。我接到一些會議交傳,時間安排上會寫明演講人時間和翻譯時間,通常情況下,20分鐘的演講,對應的交傳時間是10-15分鐘。源語言的信息經過翻譯的過濾,主題更加突出,結構更加清晰。
在以上視頻的情境中,該譯員能夠被翻譯機取代。相信你看完,或許會明白,為何翻譯機一定不會完全替代譯員,「翻譯機出世,翻譯員下崗」不過是某些公司的宣傳噱頭而已,目的不言自明:蠱惑不明就裡的消費者,在股票市場上,收割一茬又一茬的韭菜。
優秀的譯員永遠不可能會被翻譯機取代,即使工作機會減少,也是因為客戶外語水平越來越高,逐漸不那麼需要翻譯。
大玉作為譯員,還不夠優秀,所以曾被訊飛搶過單。訊飛以免費送上門為代價,結果經過會議當天一上午的體驗,中午又讓翻譯公司安排同傳,可是,哪來得及,譯員在北京,會議在鄭州,飛都飛不過去。最終下午的議程,就由5:30結束,延遲到7:30,四五點鐘與會人員離席不斷。
現場與會人員逾千人,經翻譯公司提前多天與我取得聯繫,約定到時來負責德語翻譯,然而距離開場兩三天時間,突然接到通知,現場要用訊飛翻譯機,結果讓人唏噓。
當天中午收到翻譯公司的消息,說主辦方領導不堅持用訊飛,我開始感到很失望,主辦方平常就是跟高科技企業打交道,答應用人家的機器怎麼能取消,出爾反爾,不過前面安排用真人翻譯,也給取消了,同樣食言,慣性使然,只能理解萬歲。
訊飛工作人員在後面擺了兩臺電腦,左側那臺有現成的稿件,右側使用訊飛聽見進行語音識別,並在識別出文字之後,即時翻譯。據現場英語譯員介紹,語音識別率還行,基本滿足需要(當然,是否根據備好的稿件內部處理,這個不得而知),但是翻譯就差強人意,錯誤頻出。
大會效果自然十分不理想。
由於原定的現場同傳譯員被取消,會議一直被延遲,雖然有安排現場交傳,但也僅僅為其中一兩位外賓服務,所以,大部分外賓都是一臉懵逼,不明所以,並且外賓的上臺發言也被一拖再拖,現場觀眾也走了許多。
這件事有訊飛的責任,沒有那個翻譯能力,把自己機器的翻譯能力吹上天,當然也有主辦方的責任,不知道孰輕孰重,千人會場光場地費都多少了,竟然為了蠅頭小利省那麼點翻譯費,取消原定的譯員使用不靠譜的訊飛。
同傳出現後,相對於交傳最大的作用是節省時間,某些重要與會嘉賓的時間,可是比請同傳譯員的費用值錢,人家省出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談成某個項目,可以請N位譯員同傳幾年,主辦方怎麼這麼拎不清。
我也有遇到客戶,為了讓現場翻譯效果更好,譯出率更高,選擇使用兩個交傳譯員搭檔,月初我就和搭檔為大眾做了兩天的交傳,我們都認為,對譯員而言,這也是很奢侈的體驗,以往,客戶為了省錢,讓一個人從早翻到晚,實際上,一個人精力集中一個小時左右就需要休息一下,完全集中精力7-8個小時,顯然不太可能,必然有走神或者信息漏掉的地方,一天的會下來,譯員也會感到疲累不堪,這種雙人搭檔交傳,也有客戶的體恤在裡面。
專業翻譯雖然有時讓人感到肉疼,但疼得其所。記得請專業譯員。
願會議現場少一些翻車現象。
最後,我的公眾號「大玉話外語」可以關注一下,接下來幾篇會講一下職場與就業。
另外,日語同傳前輩已答應我做公開課,預計將會在下周,敬請期待。
最全外語與翻譯學習指南 | 大玉公眾號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