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東 |
|
南都訊 特約記者傅平 主編、引進上百部包括以賽亞·伯林等在內的一流思想家力作之後,早年曾經「被理論折磨得夠嗆」的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教授劉東,而今終於「祛除巫魅」。但他對於當下國內高校不重視翻譯著作的現狀,仍然憤憤不平。
10月18日,譯林出版社「人文與社會譯叢」出版百種紀念座談會暨「理論研讀與文明對話」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據介紹,「人文與社會譯叢」致力於譯介20世紀下半葉以來西方人文與社會科學領域最新和最重要成果,陸續引介了以賽亞·伯林、查爾斯·泰勒、漢娜·阿倫特、埃裡克·沃格林等一流思想家的力作。
已出版103本,另有新譯7種
作為國內目前人文社科領域最重要的系列叢書之一,這套書自1999年推出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到2014年10月最新出版以賽亞·伯林的《啟蒙的三個批評者》,迄今已出版百餘種經典。叢書由清華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劉東和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彭剛分別擔任正副主編,秉持「激活思想,傳承學術」宗旨,遵循經典性和現實性相結合的選題原則,以精良的選目、可靠的譯文,在諸多同類譯叢中脫穎而出。當天多位與會學者均對這套叢書所起的「睜眼看世界」作用予以肯定。
記者發現,雖名為百種,實際上到《論個體主義》(L·迪蒙著,桂裕芳譯),這套叢書已經出版103本,另有《根本的惡》等7種即將面世。
劉東:一些社科基金出的是「垃圾」
「人文與社會譯叢」並非劉東唯一主編的大型叢書,另外一部「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也由他領銜,至今已累計出版200餘種。今天談起理論滔滔不絕的劉東,直言當年「那些理論當初曾把我折磨得夠嗆,我才發狠要把它們都組織翻譯過來,好讓它們的本來面貌全都大白於天下!」
在「理論的祛魅與登堂」一文中,劉東還對當下理論界的怪現狀給予毫不留情的批評,「有的人原本滿嘴某種理論,可你一旦沿著他的熱衷,把那本書給原原本本地翻譯過來,他反倒從此就緘口不談此書了。」
當天午飯過後,劉東吸著雪茄聊起編這套書的心得。在挑選、譯介西方思想著作時,他常懷有一種緊迫感:此前由於理論缺失造成的文化被動能否克服,關鍵還在於當代乃至未來中國學人能否完成理論的創新。網上有人讚揚編這套書對文化引進做了巨大的貢獻,他連稱不敢當,「其實下一步最重要,就是理論創新。(即便)我完不成,路給你們修好了。」
對於當下翻譯不受學界重視的現狀,他則頗有些不平,甚至憤而指責一些社科基金出的書是「垃圾」。「劉北成(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翻譯了32本書,相當於嚴復的4倍。嚴復當了北大校長,(劉北成呢?)我們用理工科(衡量)創新的辦法來對待文科,出了巨大的問題。」
劉擎:嚴肅對待中國文化的普遍主義精神
華東師範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劉擎,稱自己從這套書中「極大受惠」。他在當天上午的發言中表示,劉東的話裡還暗含著另外一個思想的糾結,那就是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在他看來,劉東顯然不是一個狹隘的國族主義者,至少在學術上他是面向世界的。但作為清華國學院的導師,他的中國情懷與民族意識可能更加明顯或更加自然地彰顯出來了。在他的字裡行間,不時可以感到他對中國文化復興與超越西方理論的雄心抱負。
劉擎進而說:「要在現有的霸權結構中爭當列強之一或者成為新的霸主,是我們的復興理想嗎?對西方的理論霸權的創傷感,是不是換作中國的理論霸權,我們就很爽了呢?以此為目標,我們可能陷入另一種可怕而可悲的迷魅之中,這仍然是生活在近代創傷的陰影之中。自我與他者的對峙,外部與內部的對立,並不是中華文明的精髓和要義。」
[現場花絮]
陳冠中「打醬油」
作家、文化學者陳冠中當天表示,自己接到劉東發的簡訊,馬上回信說願意參加。他笑稱自己作為掏錢買書的讀者,「差不多是打醬油的」。這套書很符合自己的胃口,自己之前已經購買了其中的很多本。這位「讀者」給出的建議是,希望在這套書中,能繼續出版有關自由主義、激進啟蒙、法西斯主義和「何為中國」的幾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