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內容來源於精英世家Nancy老師《揭秘:IBDP中文A並不是你想像中那麼簡單》專題講座,獲取講座完整音頻&文檔,可添加助教微信:BrightElite_stella
中文A——對於不了解這個學科學習內容的學生和家長來說,這門學科大概是IB課程中最容易帶給大家誤解,以及了解之後讓人發現跟原本認知差距最大的學科了。
甚至在學生發現這門課比自己想像中難出許多,向父母反饋之後,大多數家長也不能夠理解,怎麼孩子去讀國際課程,居然被一門中文課難倒了?
上一篇文章我們給大家分析了《為什麼我們從小學語文,卻學不好IB中文A??》,沒有看過的同學和家長可以點擊文章標題閱讀~
今天我們從另外的角度給大家解析一下,到底IBDP的中文A,難在哪裡。
要了解中文A,需要先知道IB的中文課是如何界定中文A的,也就是IB中文是如何進行分級設定的。
IB的語言類課程會分為母語級別和非母語級別,任何一門語言都是這樣的,無論是英語、中文、俄語、法語、德語、還是西班牙語。
母語級別很好理解,我們以中文來說,如果你是中文為母語使用者,那麼你可以選擇中文A,其中中文A中包括2門,你可以進行任意選擇:一門是中文A語言與文學,另一門是中文A文學。
如果你選擇了中文A就意味著你選的這個課是屬於六大模塊要求裡面的第一組:語言與文學研究類。
而針對某一個語言的非母語使用者來講,會分為兩類。
大家能看到IB的中文裡還有中文B,就是指中文作為第二外語使用者。比如一些在海外長大的ABC,或是從小學三年級五年級以前就在國外的國際學校裡面就讀,不是採用中文接受教育的,這種都會被定為中文為第二外語使用者。像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選中文B或是中文AB INITIO。
這兩門課的區別在於,選擇中文B的學生,一般是有一定的聽說能力或者有接受過2年到3年的中文教育的,中文B其實就是屬於語言習得,就相當於我們在學英語的時候考託福一樣。
而選中文AB INITIO的,一般要麼是純粹的外國學生,要麼是從小在國外長大的,對於這些學生來說,中文就是一個徹底的外語,他們可能連入門級別都沒達到。所以在這門課裡大家學到的東西是非常非常淺的,比如拼音、認字和最基本的中文會話。這個類型也是屬於第二個模塊語言習得類。
我們可以大概看到母語級別課程和非母語級別課程的區別,非母語級別注重的是語言習得,而母語級別則已經把學習深度提升到語言研究的高度了。
所以很多家長因為中文是母語,理所當然地就以為這門課是簡單的,卻沒想到在IB課程的科學設置裡,正是因為這是一門母語課程,才有更高的要求,讓這門語言課變得如此難。
既然要談IBDP中文A的難度,首先一定要知道的,就是這門課程要求學生讀多少本書,這能夠讓我們最直觀地感受到學習任務之重。
IB所有語言的A級科目,都是沒有教材的,只有一個考綱,那學習的資料哪裡來呢?
IB官方有一個支撐的材料,這是所有IB學校老師都會用到的,只要你選擇了A級的語言和文學,都要去了解兩個作家名錄:一個叫做翻譯作家名錄,一個叫做中文A作家名錄。
翻譯作家名錄是官方統一的,是用英文、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還有中文共同列出來的,包括世界文學中非常著名的那些作品。比如莎士比亞所有的作品,還有《荷馬史詩》裡面的作品,還有我們古代的大家比較熟悉的《牡丹亭》、《西廂記》、四大名著等。這些都是位列於世界文學翻譯作家名錄的。
我們在這截出一些給大家看一下:
比如在詩詞裡面,學生需要選擇出自己感興趣的,或是自己想要讀的詩集,包括古代詩人的詩集和現當代人的詩集。
而這些不是像我們高考體系語文裡所要求的,學一首舒婷的詩、學一首戴望舒的詩、學三首李白的詩就可以了,而是要求你去讀這個詩人的整本詩集。
再比如這張圖中中短篇小說的一些作家名錄,這其實只是一小部分,大家會看到像魯迅、或張愛玲的作品,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而針對這些作品,官方要求的是你要選擇這個作者的某一本書去讀,比如說魯迅的彷徨、吶喊這些小說集,你是要讀完整本小說集進行學習精讀以及分析的。
給大家一個數字感知一下,如果你選的是中文A裡面的語言與文學,那麼在文學的這個書裡面,在作家名錄裡面,你要至少讀6~8本書;如果你選擇的是整個文學的部分的話,那你4個part都要學習文學作品,這些文學作品加起來,你總共要讀13~16本書。
另外,無論你選擇中文A的語言與文學還是選擇中文A的文學都會有翻譯作品的學習任務。而且,你需要選擇不是你母語的一本作品翻譯成中文來進行分析,所以如果我們選擇中文A的話,翻譯的作品則不可以選擇本身就是用中文寫就的。
大家可以選擇比如說司湯達的《紅與黑》、《傲慢與偏見》、《簡愛》、《俄狄浦斯王》還有《哈姆萊特》、《李爾王》、《麥克白》之類這樣的作品。
綜上,其實對於我們從小到大在國內學習語文的模式來說,大多數學生會覺得第一個衝擊就是,要閱讀的東西特別多,而且它要求你不僅僅是讀過,還要讀懂並且要去學習怎麼從專業的角度進行分析。
IBDP中文A的第二個難點,就是考察要求非常高。
而考察要求高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表達能力要求非常高,對於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公立體系的學生來說,會覺得非常困難。因為這裡面沒有客觀題,全部都是通過寫作和口語演講來進行考核的。
我們拆解一下官方要求,如果在中文A你要獲得最後的7分的話,你要完成的任務,會包括兩次大考(Paper1和Paper2)。
如果你選擇的是語言與文學的話,那麼你的閱讀材料會是各種類型的包括新聞的消息、人物訪談還有社會評論,或是時事漫畫、詩歌、敘事散文等。
如果你選擇中文A的文學的話,Paper1閱讀裡面只考文學題材的四大類型,就是詩歌,、散文、戲劇、小說,一般來說,戲劇是很少出現的。
在1個半小時到2個小時之內,只做一件事情,就是分析這篇給你的閱讀材料之後,按照它的要求來進行寫作。
Paper2就是無論你選擇的是語言與文學還是文學,都是文學精讀。它會給你一些題目,一般都是基於大家平時選出來的文學作品。
考場上它會給你幾個題目進行選擇,也是1個半到2個小時進行寫作。
這是要交由官方審核的,我們叫做Reason Assessment,就是無論你選擇的是A裡的哪個部分,都要寫一個小論文,一般來說都是針對自己的語言或者是文學模塊裡面的一些議題,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進行選擇。這個論文字數要求是在1400~1800字左右。
大家可能光聽這三個部分,就已經覺得這個課程其實一點都不簡單對不對?
對於學生來說,對閱讀的功底、閱讀理解的能力、文學理論的能力或者說語言類的知識和分析能力要求非常高,並且你最終還要通過自己比較好的語言表達出來,它不是只讓你死記硬背,死記硬背對於IB來講是沒有意義的。
根據不同的模塊,老師一般會出一些材料,然後抽題進行口頭演講。雖然它是一個口頭演講,但IB裡面絕對不會真的讓你進行口語化那樣的演講方式。你的口頭演講也要是學術級的,你所表達的語言的質量、你的組織、你的文學或是語言裡面所使用的理論的質量分析深度,都是要進行多維度的打分的,要求是比較高的。
對於很多剛剛進入IB體系的同學們來講最震撼的,就是覺得這個考核要求實在是有點過高,同時也跟學生以往對於中文和中文學習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
在這裡我們可以給大家局部展示一下在咱們精英世家補習的同學寫出來的小論文,還有他們針對一些文學作品精讀的時候做的一些分析。
家長們也可以簡單地看一下,了解一下一個16、17歲的孩子,他們在整個課程裡面學習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深度,他們的閱讀要求有多高,他們的寫作的最終表達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質量。
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分析,讓大家知道中文A這個課程不是簡單地學一些漢字或拼音,不是像大家所以為的,國際學校的中文課程學習就會比我們的公立體系學得更淺,相反,其實它的要求要高出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