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為何二十四節氣當中,有春分和秋分,卻沒有夏分和冬分?
為何節氣中有冬至和夏至,卻沒有春至、秋至?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分清楚「分」和「至」的區別。
分,其實就是平分的意思。
到了春分的這一天,白天和晚上一樣長。而且,剛好是距離立春45天,也就是說春天過了一半了。
然後呢,太陽和地球又開始「分開旅行」。
到了夏至的時候,白天最長,黑夜最短;
而到了秋分,白天和黑夜又變成一樣長了。
而從立秋開始算,秋分這天,秋天就過了一半了。
所以,秋分這一天,是真正的平分秋色。
「至」有極致的意思。夏至時,白天最長,冬至時,白晝最短。
這一年過得真的是很快,仿佛還沒感受到炎炎酷暑,秋天就已經過了一半了。
古代的詩人們,和我們一樣,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了!
《懷潘鄮屋》宋代:劉學箕 洛陽才解佩,過眼忽秋分。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雲。雁煙迷曉樹,蟲露溼香芹。滿紙相思字,臨風欲寄君。
我明明覺得剛剛在洛陽才和你分開,轉眼就到了秋分時節了。
雖然我們相隔遙遠,但我們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
而在群山間漂浮的,也是相同的一片白雲啊。
秋天到來的時候,清晨的林間總是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霧氣,而晨露也會打溼院子裡的香芹。
我把我的思念寫在了紙上,想託風帶給你。
唐代詩人元稹為二十四節氣都寫了詩,這首秋分的詩,描述了秋分時節的天氣特徵。
《詠廿四氣詩秋分八月中》唐·元稹琴彈南呂調,風色已高清。雲散飄颻影,雷收振怒聲。乾坤能靜肅,寒暑喜均平。
我坐在那裡彈奏著曲子,看著秋日裡清爽的天氣,雲淡風輕。
湛藍的天空上,雲朵一絲絲的,似有似無;
往後的日子裡,就很少能聽見打雷的聲音了。
天地之間都會變得很肅靜,天氣不冷不熱,白晝和黑夜剛好均分。
宋代詩人陸遊,在秋分時節感懷心事。
《秋分後頓悽冷有感》宋·陸遊今年秋氣早,木落不待黃,蟋蟀當在宇,遽已近我床。況我老當逝,且復小彷徉。豈無一樽酒,亦有書在傍。飲酒讀古書,慨然想黃唐。耄矣狂未除,誰能藥膏肓。
今年的秋天仿佛來得格外地早。樹葉還沒變黃就已經飄落了。
往年這個時候,蟋蟀應該在院子裡,如今卻已經跑到了我的床邊。
算了,我已經老了,姑且容它在我的屋子裡溜達吧。
此時,怎能沒有一杯酒呢?而且我還有書,陪伴在側。
喝著酒讀者古書,突然就想到了黃帝與堯舜,一時間很感慨。
雖然我已經很老了,但依然很狂傲。
誰能給我一副藥,治治我這個狂傲的毛病呢?
編者:陸遊是個有些糾結的人,從這首詩裡看,一方面覺得人年紀大了,很多事就順其自然吧,沒有心勁再去理會。
但另外一方面,又覺得有很多未盡之事宜,仿佛還可以去努力一把。
所以,他才會在一邊寫出「況有小兒同此趣,一窗相對弄朱黃。」又寫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其實,我們都是如此啊。
到了秋天的時候,很多人都很慌,看看還沒完成的工作和目標,對照一下年初的願望,似乎覺得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趁著還年輕,趁微風不燥,秋光正好,再努力一下吧!
說給你,也說給我自己。
感謝品讀,你的留言個點讚對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