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AUT UMN
日照市文化館(日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是日照市文化和旅遊局下屬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國家一級文化館。2015年6月經市編辦批准,日照市文化館增掛「日照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牌子。研究中心負責執行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計劃和工作規範;組織實施和指導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認定、申報和展覽、宣傳推介及交流傳播等工作。
01
八月初六,秋分節氣
秋分(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
秋分的節氣由來
秋分
09 / 22
農曆八月初六
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秋分節氣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
秋分的氣候特徵
按氣候學上的標準,「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為物候上的秋天了。此時,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團,已經具有一定的勢力。
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雨季已經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裡、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等詞語,都是對此時景象的描述。
秋分的節氣習俗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然而,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是不同的,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八月十五中秋月圓之日。
秋分時節也有掃墓祭祖的習慣,稱作「秋祭」。是日,全族都要出動,隊伍能達幾百乃至上千人,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之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各家墳墓。
秋分時節還有與春分「送春牛」習俗相應的「送秋牛」的習俗,所謂「秋牛圖」,就是一張印著全國農曆節氣和耕牛圖案的紅紙。在秋分這天,民間一些能言善唱者挨家挨戶送「秋牛圖」,並說一些秋耕和不違農時的吉祥話,每到一家更是即興言說,句句有韻動聽。這種活動也稱為「說秋」,是人們慶祝和祈求豐收的習俗。
"中國農民豐收節"
「秋分日」這天,我國迎來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中國農民豐收節,於2018年設立(國函〔2018〕80號),節日時間為每年"秋分" 。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可以展示農村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
【來源:日照市文化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