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表 24節氣表圖大全

2021-01-15 氣象小秘書

導讀:以前我們沒有日曆表來看每天時間,那是怎樣確定季節的呢?那時候有二十四個節氣,每6個節氣是一個季節,因此大家的農事活動都是根據節氣而來的。那麼,二十四節氣表去哪找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24節氣表圖大全,一起去看看吧。

24節氣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二十四節氣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二十四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表順口溜

口訣一: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口訣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口訣三: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驚蟄春分在三月,清明穀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滿,六月芒種夏至連。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處暑八月間。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口訣四:立春梅花分外豔,雨水紅杏花開鮮;驚蟄蘆林聞雷報,春分蝴蝶舞花間。清明風箏放斷線,穀雨嫩茶翡翠連,立夏桑果像櫻桃,小滿養蠶又種田。芒種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練;小暑風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賞紅蓮。立秋知了催人眠,處暑葵花笑開顏;白露燕歸又來雁,秋分丹桂香滿園。寒露菜苗田間綠,霜降蘆花飄滿天;立冬報喜獻三瑞,小雪鵝毛片片飛。大雪寒梅迎風狂,冬至瑞雪兆豐年;小寒遊子思鄉歸,大寒歲底慶團圓。

節氣

24節氣民俗農諺大全

1、秋分日晴,萬物不生。

2、春天三場雨,秋後不缺米。

3、夏至無雨三伏熱,處暑難得十日陰。

4、夏至落雨,九場大水。

5、穀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6、星星稠曬死牛,星星稀淋死雞。

7、穀雨有雨兆雨多,穀雨無雨水來遲。

8、穀雨前後栽地瓜,最好不要過立夏。

9、小寒再大寒,轉眼又一年。

10、處暑不下雨,幹到白露底。

節氣

11、一場春雨一場暖,十場春雨穿單衣。

12、小暑風不動,霜凍來的遲。

13、土地深翻,加厚土層。

14、小暑頭上一聲雷,半月黃梅倒轉來。

15、芒種麥登場,秋耕緊跟上。

16、月亮背弓,必然起風。

17、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遲冷。

18、谷鋤馬耳豆鋤瓣,苗未出土就鋤棉。

19、過了大寒,又是一年。

20、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

結語:以上是萬年曆小編整理的「二十四節氣表,24節氣表圖大全」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

【來源:天氣萬年曆】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喜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代表著地球公轉在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所以每隔15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代表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古代的人們是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把這些方面變化規律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為二十四節氣。
  • 二十四節氣,說說冬藏節氣與飲食(連結習題)
    2016年11月30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在黃道面上位置確定,如下圖。二十四節氣由七十二物候構成,物候內容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環境時令變化的觀察。讀圖,回答1~2題。
  • 二十四節氣表順口溜 臨沂人肯定會背第一個
    說到二十四節氣,許多小夥伴最開始接觸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歌,除了二十四節氣歌還有什麼有關二十四節氣的順口溜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   二十四節氣(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
  • 用傳統手作打卡24節氣 觀瀾湖24節氣手造藝術節開幕
    深圳商報記者 梁瑛 實習生 丁凡/文 韓墨/圖手捏、筆畫、刀剪……霜降時節,觀瀾湖手藝工場推出「二十四節氣手造藝術節」,深圳市民得以通過傳統手作更為深刻地了解節氣變幻的奧妙。10月24日,近百位市民匯聚觀瀾手工藝場,用親手製作五穀畫的方式,拉開此次藝術節的帷幕。本次藝術節以手造藝術展、發布二十四節氣主題手作倡議、開辦節氣手作公益活動等方式,將傳統手作與節氣文化相結合。曾經抽象的節氣在這裡變為看得見、摸的著的藝術作品,觀眾還可以親自動手,完成一件自己的時令節氣作品。
  • 24節氣順口溜全文 中國二十四節氣順口溜是怎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人們用來分辨節氣的時間及指導農事的一種方法。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的習俗都不一樣。人們常常說二十四節氣順口溜。那麼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節氣文化對24節氣順口溜解釋吧。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法國女孩翻譯二十四節氣童話
    核心提示: 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組「二十四節氣童話」的故事。 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組「二十四節氣童話」的故事。 童話主人公小王子,從「立春」一直到「大寒」,遇見了很多奇特的風景、朋友。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你知道24節氣的英文說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你知道24節氣的英文說法?剛剛過去的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在國際氣象界,它更被外國人讚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 24節氣申遺成功已經四周年,科技日益代替人力,24節氣你還需要嗎
    今天是24節氣申遺成功的整整第四年,農業生產逐漸的科技化,24節氣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影響逐漸縮小,24節氣你還知道是哪些嗎?你還需要24節氣嗎?肯定需要的,24節氣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悠久農耕大國的證明,是我國天文氣象學的輝煌成就,更是擁有五千年歷史底蘊的中華民族的驕傲。
  • 今日寒露——淺談二十四節氣
    而大寒則為歲末,二十四節氣輪換更替,循環往復,一周期乃一歲也。到了漢武帝時期,採用土圭測日影法,將在黃河流域測定日影最長、白晝最短的這天作為了冬至,以冬至為二十四節氣的起點,終於大雪。分為了二十四份,節氣之間間隔十五天。
  • 二十四節氣用英語怎麼說-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說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二十四節氣用英語怎麼說-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說法 2012-03-21 11:51 來源:網絡 作者:
  • 中國二十四節氣,收藏!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從天象到詩意
    善觀天象的古人通過「看天」,發現了許多至關重要的自然規律,比如——二十四節氣。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中國古人用農曆定下的24節氣,跟公曆對應的未免也有點太巧了……比如,每年的立春差不多都在公曆2月4號,清明是4月5號,夏至是6月21號……就算對應的日期有一定波動,也不會差超過2天。這是為什麼呢?事實上,在遙遠年代,愛看天的並非只有中國古人,全世界先民們都愛看天。
  •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用?簡單有效記住全部二十四個節氣的訣竅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一套時間曆法, 用來指導農耕活動,是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如果不百度,不看手機上日期同步的節氣,我們這一輩年輕人,能完全把二十四個節氣全部說出來的極少,那麼如何簡單、快速的知曉並記住二十四節氣?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些訣竅。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在這些文化遺產當中,「二十四節氣」堪稱一朵「奇葩」。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然而時光流轉、滄海桑田,隨著中國城鎮化腳步的加快、現代生產技術的進步和氣象科學的蓬勃發展,腳步匆匆的現代都市人與二十四節氣漸行漸遠。不僅僅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表記功能以及對農業生產、日常生活的指示功能在弱化,人們對節氣的認知也逐漸淡薄。
  • 二十四節氣劃分與計算
    平氣在古代,通常將冬至到冬至之間的時間段(約365.25日)也就是歲實(回歸年),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日2時5刻),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巧記二十四節氣英文表達(附二十四節氣諺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巧記二十四節氣英文表達(附二十四節氣諺語) 2020-01-06 10:1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二十四節氣那些事兒-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為此,他們結合了從觀察月相確定的一年為十二個月的內容,將二十四節氣逐步完善。  直到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卷三《天文》中,第一次完整地記載了「二十四節氣」的名稱並說明了確定方法。  起初,曆法學家為了確定二十四節氣,把一個回歸年等分為24份。如四分曆回歸年的長度是365.25日,那麼其中每個節氣的時間長度就為15.21875日。這種劃分方法被稱作平氣法。  但在公元6世紀,北齊天文學家張子信用渾儀測天的時候,發現太陽視運動並不均勻,即「日行春分後則遲,秋分後則速」(《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