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說說冬藏節氣與飲食(連結習題)

2021-02-19 地理521

2016年11月30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在黃道面上位置確定,如下圖。二十四節氣由七十二物候構成,物候內容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環境時令變化的觀察。讀圖,回答1~2題。 

1.大暑節氣包括「腐草化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三個物候,以此推斷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地域是(  ) 

A.江淮地區            

B.華南地區 

C.黃河中下遊地區  

D.川渝地區 

2.彩虹是一種大氣現象,在物候中有小雪「虹藏不見」、清明「虹始見」的描述,主要影響因素為(  ) 

A.空氣水汽含量  

B.風速 

C.太陽高度角  

D.日出日落方位 

解析:第1題,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大暑時,一候螢火蟲卵化而出,二候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三候是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7、8月份鋒面雨帶推移到華北地區,華北進入夏季下雨時節,此時正是大暑時節,故選C項。第2題,彩虹為大氣中水滴折射光線所產生的一種現象,大氣水汽飽和才能析出水滴,方能有彩虹現象,故選A項。 

答案:1.C 2.A

3.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公轉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古人通過對每個節氣的天氣、物候現象的觀察來把握季節的變遷,並以此來指導農事活動。

表1我國秋季的主要節氣

節氣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日期

  8月7日

  8月23日

  9月8日

  9月23日

  10月8日

  10月23日

  (1)說出我國秋季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特點。(7分)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天的結束,冬天的開始。此時,華北地區於夜間始現白霜。呈現出「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涼」的肅殺景象。

  (2)簡述「秋分」至「霜降」期間華北地區的氣溫特點。(3分)

   晚秋時節氣溫波動大,空氣溫度常會突然下降,使地表溫度驟然降到O0C以下。農作物因此受到損害,造成霜凍災害。在霜凍來臨前,農民通過在田地間燃燒柴草、牛糞等製造大量煙霧,以此防禦霜凍,稱為「煙燻法」。

   (3)運用大氣受熱過程的有關知識解釋「煙燻法」防禦霜凍的原理,並說出此方法帶來的其它影響。(4分)

【答案】(1)(7分)秋分前,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秋分時各地均晝夜等長;秋分後,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整個秋季晝漸短,夜漸長,緯度越高晝夜變化幅度越大。

(2)(3分)氣溫逐漸降低,最低氣溫可達0℃以下,氣溫日較差大。

 (3)(4分)原理:「煙燻法」產生的煙霧可增加近地面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增強大氣逆輻射,使地面的熱量損失減少,提高了地面溫度。煙霧本身具有一定的熱量,提高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減少了霜凍危害。

影響:增加大氣汙染。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 | 立冬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標誌著冬季的開始。當太陽到達黃經225°的時候,即每年公曆11月7日-8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最美不過二十四節氣
    今日,大寒,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過了大寒,又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一期一會,怎忍虛度?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立夏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幹支歷巳月的起始。「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立夏」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到這時候已經直立長大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夏季是許多農作物旺盛生長的最好季節。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
  • 值得銘記—四年前的今天,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今天是2020年11月30日,我仍舊很清晰地記得,四年前的今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一刻,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感覺特別自豪。
  • 巧記二十四節氣英文表達(附二十四節氣諺語)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詞彙指導>正文巧記二十四節氣英文表達(附二十四節氣諺語) 2020-01-06 10:12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二十四節氣之大雪
    ⊙節氣「大雪」用英語怎麼說⊙今天是我們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想起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天地銀裝素裹、白茫茫一片的大地真是能激發起人的詩性呀!那麼這麼美好的節氣,用英語如何表達呢?
  • 二十四節氣用英語怎麼說-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說法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二十四節氣用英語怎麼說-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說法 2012-03-21 11:51 來源:網絡 作者: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展現了四季的輪迴,而中華文明在這周而復始的曆法中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人標識時間和歲月的獨有方式,早已成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下,傳統文化熱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入了解二十四節氣。公眾的熱情激發不少單位出版了一大批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優秀圖書,它們內容新穎,敘述風格貼合時下讀者需求,展現了二十四節氣獨有的魅力。
  • 二十四節氣裡的銀川,靈動無雙,燦爛如光
    今天的陽光格外燦爛而寧夏僅剩兩例確診患者的消息也讓我們充滿信心無比期待花開疫散暖陽之下小編想帶大家去看看當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與銀川相遇這就奉上絕美的銀川版二十四節氣花博園湖光山色美輪美奐各色花卉爭奇鬥豔待到春暖花開時記得帶家人去花博園享受春天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二十四節氣之寒露飲食習俗
    寒露節氣一般在公曆10月7日或8日。寒露是反映天氣現象和氣候變化的節氣。《二十四節氣解》:寒者,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於寒露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古代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雁以仲秋先至者為主,季秋後至者為賓。大雁南飛;雀,小鳥也,其類不一,此為黃雀。大水,海也。
  • 「二十四節氣」如何活化與傳承
    面對大自然季節轉換,河南人都會感受到二十四節氣的精準:驚蟄,天上初雷驚起地下蟄蟲;芒種,小麥成熟;霜降,水汽凝而為霜……「二十四節氣」申遺在河南找到了兩個重要支撐點,一是登封觀星臺,一是內鄉縣衙「打春牛」。    「陽氣送冬走,春打六九頭」。立春是「二十四節氣」裡的第一個節氣,這一天標誌著一年農耕開始。「打春牛」是內鄉縣知縣每年立春時進行的一項勸民農桑的政務活動。
  • 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節氣
    夏至(別名:夏節、夏至節,英文名: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6月20日-22日之間。 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驅熱,香囊可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
  • 家長講壇 | 農曆與二十四節氣
    響應高老師的「召喚」:借「大偵探」研究年月日的契機,舉辦一次關於中國的傳統曆法、二十四節氣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精華的分享,使同學們對年月日的認知更為立體豐滿!—   12月11日,張峻溪媽媽(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的副主任,《央視財經評論》特邀嘉賓)給同學們分享了一節精彩、趣味十足《農曆與二十四節氣》講座。
  • 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喜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代表著地球公轉在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所以每隔15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代表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古代的人們是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把這些方面變化規律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為二十四節氣。
  •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記者今日從文化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的歷史功用與當代價值
    二十四節氣在傳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二十四節氣是傳統農耕文化的產物,其產生、發展與傳播適應了農耕時代的經濟生產方式與社會生活需求,並在傳統中國人的生產生活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二十四節氣是傳統時期農業生產活動的基本時間指針,這也是二十四節氣在傳統時代最基本的功能與價值。
  • 二十四節氣-小雪
    二十四節氣--小雪 「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的到來,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
  • 二十四節氣文案——警察篇
    中國警察網要求每個通訊員要上報一個二十四節氣的文案立冬 冬藏萬物,心藏萬民。小雪 四季的守望,在子夜結晶。大雪 藍白間幻化最美的舞姿。冬至 回歸,方知溫暖。小寒 寒生梅破,冰骨不混芳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