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在黃道面上位置確定,如下圖。二十四節氣由七十二物候構成,物候內容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環境時令變化的觀察。讀圖,回答1~2題。
1.大暑節氣包括「腐草化螢」「土潤溽暑」「大雨時行」三個物候,以此推斷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地域是( )
A.江淮地區
B.華南地區
C.黃河中下遊地區
D.川渝地區
2.彩虹是一種大氣現象,在物候中有小雪「虹藏不見」、清明「虹始見」的描述,主要影響因素為( )
A.空氣水汽含量
B.風速
C.太陽高度角
D.日出日落方位
解析:第1題,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大暑時,一候螢火蟲卵化而出,二候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溼,三候是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7、8月份鋒面雨帶推移到華北地區,華北進入夏季下雨時節,此時正是大暑時節,故選C項。第2題,彩虹為大氣中水滴折射光線所產生的一種現象,大氣水汽飽和才能析出水滴,方能有彩虹現象,故選A項。
答案:1.C 2.A
3.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公轉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古人通過對每個節氣的天氣、物候現象的觀察來把握季節的變遷,並以此來指導農事活動。
表1我國秋季的主要節氣
節氣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日期
8月7日
8月23日
9月8日
9月23日
10月8日
10月23日
(1)說出我國秋季晝夜長短的時空變化特點。(7分)
「霜降」作為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秋天的結束,冬天的開始。此時,華北地區於夜間始現白霜。呈現出「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涼」的肅殺景象。
(2)簡述「秋分」至「霜降」期間華北地區的氣溫特點。(3分)
晚秋時節氣溫波動大,空氣溫度常會突然下降,使地表溫度驟然降到O0C以下。農作物因此受到損害,造成霜凍災害。在霜凍來臨前,農民通過在田地間燃燒柴草、牛糞等製造大量煙霧,以此防禦霜凍,稱為「煙燻法」。
(3)運用大氣受熱過程的有關知識解釋「煙燻法」防禦霜凍的原理,並說出此方法帶來的其它影響。(4分)
【答案】(1)(7分)秋分前,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秋分時各地均晝夜等長;秋分後,晝短夜長;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整個秋季晝漸短,夜漸長,緯度越高晝夜變化幅度越大。
(2)(3分)氣溫逐漸降低,最低氣溫可達0℃以下,氣溫日較差大。
(3)(4分)原理:「煙燻法」產生的煙霧可增加近地面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增強大氣逆輻射,使地面的熱量損失減少,提高了地面溫度。煙霧本身具有一定的熱量,提高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減少了霜凍危害。
影響:增加大氣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