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2020-12-16 閩南網

  記者今日從文化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

  出席本屆常會的中國政府代表團表示,「二十四節氣」的傳承和保護依然任重道遠。將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根據業已制定的保護計劃,與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一道積極實施系列保護措施,認真履行各項義務和責任,讓更多的國家、社區、群體和個人認識、了解「二十四節氣」這一知識體系及其實踐活動,並創造條件確保相關社區和群體在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傳承與保護的行列中來,激發其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二十四節氣」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在當代社會文化生活中煥發出新的活力。(記者 張維)

相關焦點

  • 24節氣順口溜全文 中國二十四節氣順口溜是怎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人們用來分辨節氣的時間及指導農事的一種方法。二十四節氣,每個節氣的習俗都不一樣。人們常常說二十四節氣順口溜。那麼大家知道多少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國節氣文化對24節氣順口溜解釋吧。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一首《二十四節氣歌》展現了四季的輪迴,而中華文明在這周而復始的曆法中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人標識時間和歲月的獨有方式,早已成為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當下,傳統文化熱讓越來越多的人深入了解二十四節氣。公眾的熱情激發不少單位出版了一大批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優秀圖書,它們內容新穎,敘述風格貼合時下讀者需求,展現了二十四節氣獨有的魅力。
  • 專家眼中的二十四節氣
    隨著二十四節氣的影響逐漸加大,在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時要特別注意其中的含義,更多地加強內功的鍛鍊,防止其出現表演化傾向。各農業社區依據節氣安排農業勞動,組織開展節令儀式和民俗活動,安排衣食住行等活動,因此,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在相關儀式中得到了保存、保護和傳承。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2019年3月6日是二十四節氣當中的驚蟄節氣-驚蟄是什麼意思
    2019年3月6日為二十四節氣當中的驚蟄,驚蟄節氣有什麼含義呢?驚蟄又是什麼意思?   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 秋分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秋分節氣的寓意意味著什麼
    相信大家都要聽說過春分秋分,晝夜平分,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這句話,春分和秋分都是很經典的二十四節氣!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春分和秋分的時候就是晝夜平分的時候,特別是學習地理的小夥伴們肯定對這句話非常的熟悉了,大家知道秋分是在什麼時候嘛?秋分的意義是什麼嗎?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科普下,帶大家了解下秋分是什麼意思含義以及秋分節氣的寓意意味著什麼!
  • 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節氣
    夏至(別名:夏節、夏至節,英文名: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6月20日-22日之間。 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驅熱,香囊可驅蚊抑臭,可見古人對夏至的重視。
  •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用?簡單有效記住全部二十四個節氣的訣竅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一套時間曆法, 用來指導農耕活動,是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如果不百度,不看手機上日期同步的節氣,我們這一輩年輕人,能完全把二十四個節氣全部說出來的極少,那麼如何簡單、快速的知曉並記住二十四節氣?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些訣竅。
  • 中國二十四節氣,收藏!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在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二十四節氣歌全文意思 臨沂大多數人不知道
    二十四節氣歌大家都會背,但是它每一句的意思大家都能看明白嗎?一起去試著解釋一下吧。   二十四節氣歌解釋:   春雨驚春清谷天(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夏滿芒夏暑相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秋處露秋寒霜降(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立冬、小雪
  • 小滿節氣的含義是什麼?二十四節氣小滿的來歷傳說故事
    小滿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1、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每年5月20日——22日之間視太陽到達黃經60°時為小滿,小滿指的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  2、小滿節氣是收穫的前奏,夏收、夏種、夏管,三夏大忙的序幕從此拉開,是農民一年中又一個繁忙的季節。
  • 【常識】「二十四節氣」考點匯總
    ,一年一共有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節氣起源黃河流域,開始於西周,至春秋戰國基本定型,最後完成於西漢。就現有文獻來看,完整意義上的「二十四節氣」最早出現在漢代道家經典《淮南子》中。就曆法而言,西漢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曆》最早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 如何給老外介紹二十四節氣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如何給老外介紹二十四節氣呢?二十四節氣算是我們中國的一大特色。古時用來幫助耕種,現在可以提醒人們注意健康。這麼一個本土的玩意兒,老外要會說嗎?二十四節氣的英語是哪些呢?
  • 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喜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代表著地球公轉在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所以每隔15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代表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古代的人們是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把這些方面變化規律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為二十四節氣。
  • 大雪之後是什麼節氣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第幾個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曆12月6-8日交節。大雪是冬季第3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正式開始。今年的大雪節氣是在12月7日,那麼大雪過後是什麼節氣呢?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國第幾個節氣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二十四節氣的傳承與保護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2016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了國人對二十四節氣的高度關注。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保護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時間制度。
  • 教資乾貨 | 筆試必考的常識題——二十四節氣
    中國傳統文化中,除了我們從小就會學習的古詩詞之外,二十四節氣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那,《節氣歌》你會背嗎?在教師資格考試中,也經常會考到二十四節氣的相關題目,並且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大家需要明確節氣的先後順序,避免排序題正確與否的識別。
  • 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 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現場。陳彬 攝)「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短短四句、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卻凝聚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