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你知道24節氣的英文說法?
2016-12-02 14:20
來源:滬江
作者:
喜大普奔!剛剛過去的11月30日,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世界遺產再添「中國符號」!在國際氣象界,它更被外國人讚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二十四節氣的英文表達,讓你神氣十足地和外國友人侃節氣~~
節氣
solar term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a day marking one of the 24 divisions of the solar year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alendar),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
立春
Start/Beginning of Spring
立春是第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15°。
「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意味著風和日暖,鳥語花香;春也意味著萬物生長,農家播種。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古籍《群芳譜》對立春解釋為:「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立春的十五天可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這時,萬物復甦,春山暖日和風,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
雨水
Rain Water
雨水是第二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30°。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增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即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雨水過後,仲春時節開始。
驚蟄
the Waking of Insects
驚蟄是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
古稱「啟蟄」,冬季,動物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正如詩中所寫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春分
Vernal/Spring Equinox
春分是第四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0°。
古時又稱「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寓意有二,一是晝夜平分,二是春季平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即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春分在古代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如今是春耕忙碌的時候。
以上四個節氣總結就是: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幹。
清明
Qingming Festival/Tomb-sweeping Day
清明是第五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5°。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與端午、春節和中秋並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據《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所以民間還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說法。
清明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晉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穀雨
Grain Rain
穀雨是第六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0°。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它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名字源於古人「雨生百穀」的說法。這時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快,穀類農作物旺盛生長。穀雨後降水明顯增多,浮萍開始生長,穀雨初晴叫杜鵑,布穀鳥也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
名稱名稱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