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翻譯不簡單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過程:熬夜成為關鍵詞

  與以往申遺不同,二十四節氣的內容顯然比單一項目申遺要複雜得多,外聯局國際處處長張玲概括起來是兩個字——熬夜!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農耕文明的優秀代表,影響力覆蓋全國,涉及多個學科,這在我國申報歷史上是比較少見的。「鑑於申報材料有明確的專業和技術要求,既要在規定字數、時長及數量(10張申報圖片)範圍內,全面體現二十四節氣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價值及存續與保護的相關情況,又要符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理念和表述習慣,還要通俗明了,讓事先不了解該遺產項目的人準確認知。因此,看似簡單的申報表格,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收集資料、精心構思、反覆論證、逐字逐句逐畫面精心打磨。」張玲回憶,在這段時間裡熬夜成為了代表團人員的一種常態,「為爭取成功申報,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評審工作團隊先後開了13次會。評審工作會議有時會延續到凌晨。」最終,在今年3月20日,中英文版終審稿得以報送文化部。

  據文化部非遺司巡視員馬盛德介紹,2006年,二十四節氣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4年,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2013年,經過組織專家審慎地論證,以最具有中華文化典型性、代表性為標準,在14個備選項目中遴選出「二十四節氣」作為2015年申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的首選項目。

  翻譯:是個很頭疼的問題

  相較於二十四節氣的申報過程,更多人的好奇心集中在了翻譯工作上,究竟如何將這些中國文字翻譯給外國人看?代表團專家之一,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巴莫曲布嫫稱,「這也是我們很頭疼的問題!」

  巴莫曲布嫫稱,申報過程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辯論,項目論證組為確定怎麼定義二十四節氣,在網上查了很多資料,有的說法用到了黃道、公轉,但最終都被否定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避免使用過於技術性的語言,因為二十四節氣如果從天文曆法來講,我們都聽不懂。我們需要用一種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來概括這個項目。所以雖然只有這一句話,卻是好難的。」

  但困難才剛剛開始,二十四個節氣逐一翻譯一樣不容易,比如清明節,網上譯為Tomb-sweeping Day(譯為掃墓的日子),但很明顯,這個翻譯並不準確。「掃墓只是清明節的一個活動,而且它是區域性的。這次我們再三斟酌,從節氣的劃分、表述都經過了反覆討論。節氣名稱真的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就像五言詩一樣,簡短但意境開闊。英文翻譯也是這樣的問題,每個節氣只有兩個字,但是很多外國人不知道中國的語境。」

  巴莫曲布嫫稱,曾試圖在網上找尋外國人的翻譯版本或者原來傳教士的翻譯、民國文獻,但是都沒有找到,反而是看到很多網友翻譯版本,「有很多網民雖然會傳遞一些不是那麼準確的信息,但是你會看到網民在參與二十四節氣的翻譯工作,這說明他們很喜歡。」

  保護:讓更多年輕人參與進來

  對於非遺而言,申報成功不是結果,保護才是目的。因此傳承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巴莫曲布嫫稱,現在的青年人有更多的選擇,但是像二十四節氣這種把時間細分,每個時段都有關於時間的管理,有具體的活動,來提醒大家時間像流水一樣,應該幹什麼,不能做什麼。這些就是祖先留下來的遺產。「申報片裡我們特意加入了兩個年輕人點擊名為『節氣』的APP進行查看的內容。我覺得應該用更多現在青年人接受的方式來傳承遺產。二十四節氣本來就有很多傳承方式,可以把很多傳統文化都結合起來的。這樣的傳統活動是可以把青年人找回來,重現開始關注傳統文化。」

  此外,為確保二十四節氣的存續力和代際傳承,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將在文化部、農業部等部委領導下,在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直接指導下,中國農業博物館作為牽頭單位,協同河南省登封市文化館、內鄉縣衙博物館,湖南省安仁縣文化館(非遺保護中心)、花垣縣非遺保護中心,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非遺保護中心等於2014年5月成立「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組」,聯合制定了《二十四節氣五年保護計劃(2017-2021)》,各方根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宗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要求,共同約定了彼此的責任和義務。

  搶註:其實不必太心急

  其實除二十四節氣外,還有很多文化活動是跨國界的,近幾年也出現了一些國家在某些相似或相近的項目上積極進行申報的現象。這讓很多國人都在呼籲,要儘快申報此類項目,以免被「搶先」、「搶註」。對此,巴莫曲布嫫認為,申遺並不是商標註冊,應該區別看待,「並不是說一個國家申請了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就等於擁有了該項目的所有權。『別國申報成功,自家的遺產就成了別人的』,這種心態走入了誤區。按照《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相關規定,締約國都有將其領土上的某項非遺申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的權利。對於兩個遺產國家共同擁有的同源共享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每一個國家均可以單獨申報,如果列入代表作名錄,也不妨礙其他國家再次單獨申報。同時,聯合申報也是近年來提倡的做法。」2005年,我國與蒙古國就聯合申報了「蒙古族長調」,並成功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兩國還建立了聯合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合作機制,在各自領土上延續遺產生命力,做出自己的貢獻。

  同時,張玲也補充說:「同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能在傳承流變中形成新的不同的特質。我們尊重遺產在適應各自環境中所呈現的特質,在地區間的交流和對話中增進了解、促進對遺產源流及發展方向的深入研究,是我們保護、弘揚遺產應秉持的正確態度。」

  (北京晨報記者 荀覓)

來源:北京晨報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英文翻譯不簡單
    而說到過程中最令人好奇的英文翻譯問題時,巴莫曲布嫫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這也是我們很頭疼的問題!」 過程:熬夜成為關鍵詞 與以往申遺不同,二十四節氣的內容顯然比單一項目申遺要複雜得多,外聯局國際處處長張玲概括起來是兩個字——熬夜!
  • 法國女孩翻譯二十四節氣童話
    核心提示: 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組「二十四節氣童話」的故事。 這兩天,網上流傳著一組「二十四節氣童話」的故事。 童話主人公小王子,從「立春」一直到「大寒」,遇見了很多奇特的風景、朋友。
  • 俞敏洪:二十四節氣應向國外翻譯推廣
    中國氣象報記者葉海英報導 日前,有政協委員在小組討論會上指出,我國文化廣泛向外推廣主要瓶頸在於「中譯外」,這方面比較薄弱,希望教育界、翻譯界能夠行動起來,激勵中譯外工作蓬勃發展。
  • 二十四節氣有什麼用?簡單有效記住全部二十四個節氣的訣竅
    「清明穀雨,凍死老鼠」,是小編最早了解二十四節氣的一句諺語,上小學時,小編奶奶教會。說的是清明,穀雨這兩個節氣,因為氣溫的不穩定(即冷空氣南下),有時候異常冷。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一套時間曆法, 用來指導農耕活動,是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如果不百度,不看手機上日期同步的節氣,我們這一輩年輕人,能完全把二十四個節氣全部說出來的極少,那麼如何簡單、快速的知曉並記住二十四節氣?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一些訣竅。
  • 英語六級翻譯預測及答案:二十四節氣
    2019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預測及答案匯總   The U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has inscribed China's
  • 2019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預測及答案:二十四節氣
    2019年12月英語四級翻譯預測及答案匯總   The U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 has inscribed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之中國特色類:二十四節氣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之中國特色類:二十四節氣   臨近2017年英語六級考試,英語六級翻譯常考題材多為中國特色類,新東方網英語六級頻道整理了中國特色類英語六級翻譯練習供大家複習。
  • 最簡單易懂的《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創,對我國的農業生產起著指導性的作用。2014年4月,中國文化部正式啟動將「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工作,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2018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二十四節氣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8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題:二十四節氣 2018-05-22 15:32 來源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英語寫作素材:關於「二十四節氣」
    英語寫作素材:關於「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你知道有哪些嗎?它們的英文翻譯你會嗎?   二十四節氣 The 24 Solar Terms:   立春 Spring begins.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模擬練習題:二十四節氣
    (一)   請將下面這段話翻譯成英文:   24節氣(24 solar terms)是統稱,包括 12節氣(12 majorsolar terms)和 12中氣 (12 minor solar terms),它們彼此之間相互關聯。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譯史|辭書中的二十四節氣英譯源流考
    本文來源:《中國科技術語》 轉自:術語中國(cnctst)、術語翻譯空間 二十四節氣源自曆法,事關農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概念,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過程中無法迴避的一組名詞。
  • 二十四節氣入非遺 二十四節氣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記者今日從文化部獲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於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當地時間11月30日上午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春雨驚喜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代表著地球公轉在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所以每隔15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代表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古代的人們是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把這些方面變化規律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為二十四節氣。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然而時光流轉、滄海桑田,隨著中國城鎮化腳步的加快、現代生產技術的進步和氣象科學的蓬勃發展,腳步匆匆的現代都市人與二十四節氣漸行漸遠。不僅僅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表記功能以及對農業生產、日常生活的指示功能在弱化,人們對節氣的認知也逐漸淡薄。
  • 二十四節氣的傳承與保護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2016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引發了國人對二十四節氣的高度關注。關於二十四節氣的保護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什麼是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的時間制度。
  • 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二十四節氣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六級>六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六級翻譯練習:二十四節氣 2017-01-22 13:55 來源:
  • 專家眼中的二十四節氣
    隨著二十四節氣的影響逐漸加大,在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時要特別注意其中的含義,更多地加強內功的鍛鍊,防止其出現表演化傾向。各農業社區依據節氣安排農業勞動,組織開展節令儀式和民俗活動,安排衣食住行等活動,因此,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在相關儀式中得到了保存、保護和傳承。